角色体验系统 第355章

作者:寻光小筑 标签: 娱乐圈 系统 升级流 成长 治愈 万人迷 无C P向

现阶段,余寻光是真的没有时间。

舞台剧初审后还得排练四个月的时间,可以说,今年文简大半部分的时间就花在这个上面了。

她当然不会觉得浪费时间,一部这么高效的舞台剧,拍好后休息休息,年底开始忙活明年春节上映的《盛阳之下》,日子不要太舒服。

舞台剧这边落了定,接下来大家按部就班的排练就好。

4月中,三合村也发来捷报,由于一概设施建设到位,也有效的控制了每日接待人数,网上去过牡丹园的游客都说好。

这么一来,秋天的万菊园也不愁没人参观了。

万事进入正轨,余寻光也前往了吉省的影视基地,准备进组《邻里之间》。

第169章 《邻里之间》杀青

《邻里之间》的演员阵容十分强大, 主演里几位年纪大的一概都是往届春晚的常客,是为上一代观众服务了半生,大家都眼熟的喜剧演员。这群老前辈有些年头没聚在一起拍电视剧了, 可以说, 有他们担任主要演员出镜的作品,到时候根本不愁观众。

《邻里之间》一共38集,按照情景喜剧特色,拥有多位编剧。在剧组组织剧本围读会时,就有5位不同的编剧一齐到场。

《邻里之间》的故事全发生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里之间。

北方某地的市里有条桂兰街, 街道归新调来的年轻片警牧飞(余寻光饰)负责。桂兰街里有个桂兰胡同, 胡同里有个大杂院,住了几户个性迥异, 年龄段不一的街坊邻居。

住在正房的是房东两口子。老头老太太俩退休后,为了热闹, 把房子租了出去。他们二老膝下有孙子轩轩(钟子凯饰)相陪,还养了一条叫“多多”的拉布拉多,一家“四”口也算和美。二老常爱跟人说自家儿子儿媳孝顺,在他们口中,夫妻二人在南边开了公司,每天忙到脚不沾地。不论贫穷还是富贵,孝顺还是忤逆, 总归,说了这么多年,轩轩都长大了,大家从未见过夫妇俩上门。

老头叫老刘头(沙语堂饰),有一手削竹篾,扎纸糊风筝的手艺。每年春秋, 他就爱拿着自己亲手做的风筝上街上去叫卖。他喜欢小孩,甚至跟孙子轩轩的朋友都成为了朋友,是街道上有名的“老顽童”。

老太太人称“玉梅姐”(陈珺饰),爱好是跳广场舞,她爱生活,会打扮,每天精致爽利地,人称夕阳红舞团里的“一枝花”。她认识的人多,人也热情,街坊邻居谁家里的事她都知道半耳朵,是片警牧飞的忠实粉丝与帮手。

西厢房住了两个来京打工的年轻姑娘,全是从事的自由职业。一个是做自媒体工作的,叫芊芊(董含蕊饰)。芊芊姑娘天天在家多平台直播,有好几次因噪音吓得人“神出”被投诉扰民;一个是网络作家,叫自由的风(古灵饰),这位神仙天天白天与黑夜切换着出现,某种意义上算得上“鬼没”。

诡异的是这俩一动一静,居然能住到一起。

从不被人知道真名的芊芊和自由的风由于鲜明的个人特色,成为了巷子里赫赫有名的“双煞”。

大院的东厢房住了一对中年夫妻,二人感情很好。丈夫的是程序员,叫何毕(龚肃饰),妻子是网络平台的人事高管,叫洪珍(耿年年饰)。二人每天乘坐地铁往返通勤,因怀抱着攒钱育娃买房的梦想,拿着高薪,吃着馍馍。

东厢房还有一间房,住着一位中年手艺人安顺(贺天修饰),他爱搞些小发明,平日没事就喜欢走街串巷,捡一些“破烂”回来,修好后开直播在网上展示。

从大杂院辐射出去,邻居还有卖早餐的夫妻、暗恋玉梅姐的跳舞队老头、轩轩的好朋友壮壮家等等,这些不太常出现的角色到时候都会请一些观众眼熟的演员来客串。

总归,这一条街热热闹闹的,充满了烟火气。老头老太太也好,年轻人小孩也好,大家都有自己的性格,每户人家都有自己的故事。

在《邻里之间》的世界里,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但大家伙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属于普通人的闪光点。

比如说第十集《风筝误》,就讲了老刘头卖风筝吸引了媒体行业眼光,想要签约老刘头做平台的非遗传播人的故事。

老刘头想,自己一大把年纪了,身上也没有什么可惦记的,能被人慧眼识珠,绝对是他自身能力过强。

玉梅姐却看出老刘头的飘飘然,她紧张地到处求问,找到了牧飞。牧飞出于谨慎,不敢妄作判断,提出建议:“你可以去问芊芊呀。”

做主播,她可是专业的。

芊芊是个爽快热心的好姑娘,玉梅姐求上门后,她一眼看出合约有问题,忙和玉梅姐一起去阻止老刘头签约。老刘头却一意孤行,为了“发大财”,也为了“哪怕七老八十也要敢闯”的噱头,不顾众人劝告,签约了直播公司。

签约后,他还可劲儿讨厌,去酸芊芊:“哎哟,某些年轻人,就是见不得长辈好。”

玉梅姐气得拿鞋拔子打他,“你个不知好歹的臭东西!”

好景不长,后来有人发现,所谓的直播公司就是一群骗子。

老刘头给人白白打了一个月工,灰溜溜的回来。他本来还想将自己被骗的事瞒下,省得落人嘲笑,却不知牧飞消息灵通,早就借了老刘头的故事,在院里开展的“网络诈骗教育”宣传。

牧飞也损,为了给芊芊和玉梅姐出气,他特意握着空心拳头当作话筒放在老刘头面前:

“大网红,您这波入网失败有什么心得,给大家说道说道呗。”

这一集的最后一幕定格在老刘头又羞又臊,悔不当初的脸上。

第十四集《风语者》,讲的是玉梅姐跟“夕阳红舞团”的小姐妹聊八卦,大家伙们为了吸引众人的目光越聊越歪,甚至聊到最后聊无可聊,开始编造故事的事。

在这场风波中,大院里的住户无一幸免。

主播芊芊年近30还没有结婚,有个婶娘说她是被男人骗过,伤得太深,就此对外封心锁爱。

“你们听她一天到晚在屋子里鬼哭狼嚎的,说是在直播,歌唱得那么难听,有人捧场吗?别是她为了发泄情伤找的借口。”

“自由的风”一直昼伏夜出,明明是营养不良造成的脸色苍白,偏偏有人说她是得了白化病。

“你们看她那张脸,面无血色,跟吸血鬼差不多。”

何毕和洪珍一直没有孩子,有人私下传他俩绝对有一个人不能生。

“什么攒生育基金,都是假的,八成是想做试管呢。”

连一直老老实实做手工的手艺人安顺都被安上了被妻子抛弃的凄惨人设。

“我看他的面相,嗯,大凶!”

牧飞进巷子贴了个宣传广告,大娘们见了,牧飞也莫名其妙多了个保卫边疆的“未婚妻”。

“小年轻劳燕分飞,可怜哟。”

拉布拉多“多多”只是路过,这条早就绝育的乖乖狗都在谣言中变成了“不知道在外面有多少个小家庭”的花心狗。

这种一听就是编造的假故事,最开始没人当真。后来不知道是被哪个大娘当成笑话说出去了,人传人之下,不仅谣言变了型,假的也成了真的。

牧飞甚至被领导找去谈话:“牧飞啊,听说你负责的桂兰街不仅卧虎藏龙,还居住着非人类生物啊。”

牧飞当时听不懂领导的调侃,回去了解到都快要成为“都市怪谈”的桂兰街,一瞬间天都塌了。

我的婶娘大娘亲娘们,你们都干了啥呀!

谣言不仅影响到了牧飞,还影响到了某位邻居的生活。他气得找了半个星期的祸首,最后迎上门来大院里找玉梅姐的麻烦。

院子里的租户一开始还护着她,两方拉锯,台词特别逗趣。

玉梅姐:“我不认识他啊!”

老刘头:“你不认识他你说他!”

玉梅姐:“是小姐妹们说,兔子不吃窝边草,不能造谣自家人。”

芊芊稀奇了,“嘿,您老还挺懂造谣的基本法。”

安顺直接点破,“我看这一群老大娘是怕被自己人收拾吧。”

难得休假的洪珍点头,“有理,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

大家一开始还奋力帮助玉梅姐,后来发现自己也被造谣之后,玉梅姐瞬间被打为“阶级敌人”。

玉梅姐觉得自己冤枉呀,“我没说过你们呀!”

被造谣不能生育的何毕气得指着她的手都在抖,“你不说,你偷偷听着乐,你见死不救,你比他们还要过分!”

眼看他都要气晕过去了,妻子洪珍赶紧扶住他,“何毕,何必呀!”

随着何毕的倒下,整个画面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好了!”最后是老刘头一声大吓,阻止了闹剧,并请来片警牧飞评理。

牧飞也苦啊,绩效被这群大娘上下嘴皮子一碰,没啦。

他哭丧着脸,拿着法典,用如同嚼干了水的甘蔗的声音,开始向大家科普传播造谣的法律法规。

当然,《邻里之间》除了教育故事之外,还有宣传新观点新气象的故事。

比如第二十一集,镜头就对准芊芊和自由的风,向全国人民介绍这种新兴的“自由职业”。

有很多人说,在家全职上班多轻松呀。

还有人说,在家当主播能赚多少钱呀。

但芊芊和自由的风却不是这样。

他们不是红人,没有多少粉丝,她们只是在通过自己的合理劳动,保障自己的生活。

芊芊由于不肯加入经济公司,只能辛苦的在多平台自己维持账号更新。最开始做主播的时候,她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和目标,那时候发出的视频什么火蹭什么,一些观点也是拾人牙慧,没有一点自己的内容不说,还特别被网络评价带歪。她有段时间虽然火过,但不过昙花一现。后来芊芊痛定思痛,坚持自己,在网上走自己的风格,做独一无二的会唱歌的变装博主。哪怕如今的投入不成正比,她也甘之如饴。

由于团体中只有自己一个人,芊芊每天忙得跟陀螺似的,饭都没得吃,还好她每天都在隔壁包子铺那里定了餐,才不至于让自己饿死。

可以说,每天和街坊邻居玩闹一会儿,就是芊芊全部的娱乐了。

自由的风当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她虽然是网络作家,但确是那种不得志,不火,只能到处投稿混稿费的作家。

有时候自由的风面色苍白的在院子里晃悠,是她熬了个通宵赶稿之后,趁着还没睡着出来见光的。

人太久不见太阳,会生病。

她不停地写,努力地写,她相信自己有一天绝对能够成为可以养活自己的“作家”。

人们都说“年轻人是垮掉的一代”,可芊芊和自由的风都在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拼搏着。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科普新科技的小故事。

《邻里之间》的故事厚度,是余寻光每次看都能生出新的感悟。

当然,和其他剧组一样,这回的组里也有余寻光不少熟人。

饰演玉梅姐的陈珺,是中戏去年组织的去莫斯科交流学习的“康斯坦丁小组”里的成员、老刘头沙语堂是余寻光母校中传的客座教授、饰演洪珍的耿年年是余寻光大学的辅导员、饰演安顺的贺天修曾经跟余寻光合作过小品《碰瓷》,还曾在《大树下的儿女》中客串郑云开的父亲。

一个剧组,四个熟人,余寻光可不得再次“如鱼得水”?

当然,出来演戏是为了工作,不是来社交的。只是说时隔多年再遇熟人,心里免不了生出感慨。

耿年年就是这样。

说实在的,作为辅导员,她或许要比很多人都了解以前的余寻光。依稀记得那年入学时,余寻光因不是专业生,凭着一张脸和不错的文化成绩考入学校,受到了不少风言风语。现在的演戏圈是颜值的天下,余寻光能有这长相,是在系主任那里挂了号的。耿年年“奉命”关注着他,还没怎么发力,不到半个学期余寻光就开窍了,就会把学习的劲儿用上来了。

余寻光曾经在访谈里说自己在学校时是“死读书”,这句话对,也不对。

大一那年,在熟悉成年世界、独立世界,演艺世界的余寻光因为不够成熟,确实是靠着自己学习的一股劲儿去理解专业。可等他融会贯通之后,他就开始“开窍”了。就像他的班主任常老师说的那样:“做演员,其实最不可或缺的是理解能力和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这两点余寻光都做得很好。

当然,除了耿年年有资格评价余寻光之外,教过余寻光半年的沙语堂也有立场说点什么。余寻光之前在学校里很优秀——确实优秀。在现在会演戏就足够好的演艺圈,余寻光在学校里学到的本事可以击败一片人。但倘若让沙语堂用上个世纪的眼光,用对佼佼者的要求去衡量他呢?

刚毕业的余寻光显然是不够格的。

可是呀,21岁毕业,到现在29岁的余寻光,他一路走来的演艺之路的8年,他参演的每一部戏是圈内有目共睹的,是沙语堂特意去了解过的。

作为老师,沙语堂真的对这种爱学习、会学习、且不会停止学习进步的学生很欣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