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寻光小筑
“不看恐怖片,但是《盛阳之下》有绿色版,可以支持。”
有些影视从业者和观众们看事情的观点不一样,立马就分析出:
“《盛阳之下》和《不过如此》绑定,可以说是最聪明的做法。现在春节档电影的前期评分都出来了,《背水一战》和《最后一把刀》都可以埋了,《不过如此》作为喜剧,同期对打的就是另一部喜剧电影《喜事连连》,《盛阳之下》绿色版标的也是灵异喜剧,考虑到他又有恐怖的元素在,《不过如此》这时候和有顶流在的《盛阳之下》绑定可以说是能够得到双赢的最优解了。”
“两部电影齐头并进的合作,还得到了很多观众的赞扬,百利无一害!”
“想出这招,背后绝对有高人指点!先把市场做大,再来瓜分,多妙啊。”
余寻光这天下午还有2点场、4点场、6点场、9点场的路演要赶,和王文质分开后,他就要去继续做自己的工作了。
路演现场,在和观众们交流的时候,余寻光被提到了很多要求。
要让他唱戏的。
“余老师好,我是今天凌晨看过一边午夜场的观众。是这样的,电影中有很多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我也知道是制作组在借用电影宣传这种文化,比方说皮影戏,比方说柳盛阳一直在唱的黄梅戏。黄梅戏是我们国家五大剧种之一,起源于鄂省,然后是在徽省壮大的,刚巧这两个地方和余老师都挺有渊源。黄梅戏喜庆又朗朗上口,今天是春节,大年初一,余老师也难得在电影中秀一回唱功,能不能请余老师现场唱一段,应个景儿。”
余寻光既感慨观众的博学,又有些庆幸,他要是没准备就要丢人了。
同时更加谨慎:绝对不要忽视群众们的智慧。
他望着台下,表情很真诚:“论黄梅戏,和我在大树中合作过的石韵之老师非常擅长。甘琼老师也会唱京戏。当时我们筹备大树时这两位老师的多才多艺给了我启发,所以后来有去了解过一些黄梅戏唱段。”
聂梵说了一句:“其实柳盛阳唱黄梅戏是余寻光对他的人设补充。”
余寻光听到她夸自己,笑了一下,然后对着台下欠身,“今天就应这位朋友的邀请,现场给大家来一段,献丑。”
为了贴合节日,余寻光来了一段喜庆的《闹花灯》。
还有让他现场来段祝福的。
“余老师好,我是您的粉丝,我也知道您不是第一次演道士了,我相信您对于道法应该是有了解的,所以今天恰逢佳节,我想说您能不能给大家现场来段新的祝福。”
余寻光没有让她失望,立马清了清嗓子,唱出影片没有放完的八大神咒。
唱完聂梵还说:“余寻光唱的绝对正宗,他在武当住过,这个可以说是他当时的一个早课内容。为了达到效果,我们在做后期时也听取了各位道长的意见。”
观众们知道《盛阳之下》有在认真宣传传统文化,不由得对他更加爱护。
不仅如此,对于大年初一能来观看电影的观众,余寻光在现场抽选观众,为他们送上自己亲手剪的福字。
“希望大家新的一年能够万事顺利,身体健康。”
尊重着观众们的余寻光也被观众们爱着。从电影院出来,所有守在影院门口等着跟他打招呼的观众都在说:“小余新年快乐,希望《盛阳之下》大卖!”
能收到这么多祝福,余寻光十分笃定,今年绝对会是幸福的一年。
第183章 票房登顶,百亿男主
《盛阳之下》上映第一天总票房有3.2亿, 同期《不过如此》为2.9亿,两部电影顺势成为今年春节档的票房冠亚军。
其他的几部电影暂且不提,院线处于观望期, 短时间内并不会给电影升降排片率。到大年初二, 随着几部电影的口碑开始在网络上逐一发酵,总票房差距开始拉大。
之前就有人预测过《盛阳之下》上两个版本的做法太过鸡贼。到了大年初三这天,这种“预言”转变成现实:各大影院里开始涌入一批带着少年、儿童前来购票观看《盛阳之下》的家庭观影组合。
“妈,我跟你说,我同学说这部电影贼拉炫酷, 特效超炫。”
“但是大过年的看鬼片……要不咱还是看动画片吧, 你小时候不是最喜欢看这个的吗?”
“那咋啦?你老封建。妈你不带骗人的,你怎么可以说话不算话临场后悔呢?哎呀我求求你了, 不行咱看绿色版呗,不吓人, 有帅哥,还贼吉利。我同学都在看,今年可流行这玩意儿了。”
这种小孩观众一般从影厅出来后,都会举着手表跟同学发语音嗷嗷叫好。
“臭贝贝,你知道青龙白虎能威武成啥样吗?《盛阳之下》的特效好看炸了!”
“我们中国文化就是最牛的!呔,妖孽,吃我一铲——”
“谁有那时间去看动画片啊, 幼稚。哥给你推荐个帅的,鬼片,没见过吧?”
“啊啊啊我要被美强惨帅死了!我跟你说《盛阳之下》特好看,快让你妈带你去看。”
“有部片子贼吓人也特别好笑,男主还超帅的,我又垂直入坑了, 我现在追他还来得及吗?”
“《盛阳之下》太炫酷了,这还是剪辑过的版本,不敢相信精剪版是啥样。什么?班里有人看了精剪版?6嗷。不是,谁啊,凭什么啊!”
“包吓人的,包好看的,那做法的手势太帅了我跟你说,你等着嗷,见了面我给你比划。”
“哎哟我痛恨我是个小学生,这个社会凭什么歧视小孩?我超想看恐怖片的,主包心态炸了啊。”
“绿色版咋啦?至少知道剧情,等开学了就不会尴尬了。而且跟我同时进去的还有大人呢,有些大人胆子也不咋滴。”
第三天,《盛阳之下》的单日票房来到5.7个亿,其中有3.1个亿的票房全部来自绿色版。
比数据来得更早的是被青少年顶起来的热搜:
#只有14岁以上知道的世界
那一天,无数小孩都在为自己不能看精剪版的《盛阳之下》扼腕叹息。
凭什么你们年纪大的有特权?该死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
之后,权威票房预测网站上对于该影片的总票房预测就由本来的32个亿上涨到了45个亿。
也有人关注到了《盛阳之下》的这种票房构成,纷纷开始发文分析:
“《盛阳之下》的案例是小众文化转变为大众文化的教科书式营销,也是为了迎合市场作出的妥协。有舍才有得,从现在的结果来看,这种妥协是良性的。现成的例子放在眼前——港味十足的武侠片《最后一把刀》难道不好看吗?可到现在才6亿票房的成绩,不外乎是武侠作为小众文化已死。同理可证,如果《盛阳之下》是传统的纯恐怖片,失去了14岁乃至18岁以下的观众,哪怕余寻光喊破嗓子,最多也是20亿顶天,哪会出现现在可以触碰到50亿大关的局面!”
“《盛阳之下》破50亿应该是板上钉钉的,这是通过综合计算得出的数据。今年的大盘虽然影片多,但是在其他电影或是口碑或是题材限制,只留下了两三部电影能看。而对比《不过如此》的元素单一,《盛阳之下》的素材丰富得有些邪门了,做法也太聪明。一部电影能将大人小孩网罗旗下,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从《盛阳之下》的制作就可以看出这部电影的野心勃勃。今年的春节档是缺少工业化的「特效大片」这个类别的。大概是前年的《大梦三千》伤到了资本的底裤,这两年大行其道的都是一些小成本,高叙述影片。谁能想到今年跑出了《盛阳之下》这匹黑马!用顶流中的顶流演员,吸引大投资,做大场面,将小众爱好者和大众热点两手抓,看喜剧的、看恐怖片的、看特效的、看热闹的、看流量的……众多观众齐聚一堂,哪怕是没有涉猎过恐怖片的观众,也能有另一个版本选择。从结果推断过程,只能说制作方下得一手好棋!”
今年排名榜首的两部作品口碑都不错,但中肯的建议肯定是褒贬兼而有之的。有人嫌弃《盛阳之下》不够恐怖,也有人嫌弃《不过如此》的笑点太低俗、老套。但能在春节档期出头,肯定是有更多的人去夸,去宣传“瑕”不掩瑜的点的。
在一堆中肯的建议中,不意外会有人浑水摸鱼,夹带私货。
有营销号装理中客:“《盛阳之下》是什么都想要啊,太贪心了。现在把动画片的受众群体都拉走了,有没有考虑过动画制作公司?这个世界太玄幻,谁能想到受众一直固定的儿童向电影都能受到成人电影的冲击。”
也有同期的主创团队直接发问炮轰:“吃相太难看了,余寻光的嘴脸尤其难看。还说什么要一起为中国电影的未来做贡献,合作共赢,那你倒是给我们把排片吐出来。”
在这个大家都在期待《盛阳之下》能爆到哪种地步的时间点,这位业内人士的这种做法,立马遭受到了群众的围攻。
“啊对对对,院线是余寻光开的,他要排片就给,他说给谁上就给谁上是吧?”
“怎么哪一年都能碰到酸菜鱼发羊癫疯?”
“在,制作电影的时候为什么不考虑观众的观感呢,我们的要求很高吗?”
“你别让我知道你是哪部电影的主创,背后说人,什么小人行为?”
“馋死你了是吧?羡慕吧,你没有耶!这就急啦?”
当一部电影开始爆火,那么哪怕是跟风和纯口碑,也能吸引到更多原本就对电影没什么目的性的人。
春节档一周结束后,大年初八的凌晨,权威平台公布了《盛阳之下》的首周票房:29个亿,其中单日票房最高斩获6.1个亿。
这种数据让投资,制作和院线都笑开了花。
余寻光当时就接到了康纯的电话,这位姐姐在那头放声尖叫:“钱,好多钱啊!”
你以为她在给谁打电话?那可是财神爷!
叶兴瑜别的不说,火速给余寻光转红包。
毕竟他还在没日没夜地跑路演呢,劳苦功高。
院线方面更是把自己之前说过的话不存在一样,给梅雅清、聂梵、余寻光发完红包之后,果断压缩其他电影的排片,分给《盛阳之下》。
又没人看,一旁呆着去吧你。
在高质量,高口碑,高票房的“三高”之下,有更多人为了一睹这部电影的真容而涌进了电影院,其中多的是两个版本都看的人。
“按照原审核要求剪辑出来的绿色版到底删了啥,我高低得看看。”
在这种良性循环之下,电影上映第2周,综合成绩,《盛阳之下》斩获了42亿票房,单日票房最低来到了3.1。初九之后工作群体已经返工,学生也开学在即,票房呈现疲态也是情理之中,只不过平台给最终票房的预测也仍旧提高到了56亿。
如今,总票房成绩第一的电影是53亿票房的科幻电影《登月》。哪怕大数据测算不准,按照这个日均,两个星期12亿应该没问题。很多业内人士已经暗戳戳的准备庆祝《盛阳之下》登顶榜首。
在这期间,一些同期上映的电影,和历史票房前十的电影官方都在制作海报,庆祝《盛阳之下》爬榜。
苟富贵,勿相忘。《盛阳之下》发达了也没忘记当初一起“打拼”的好兄弟《不过如此》,早在第一周票房公布时,就为其打过广告。
大家有钱一起赚,《不过如此》的总票房也来到了28个亿。按照2.1个亿的小成本的制作费,也是赚了不少的。不过《盛阳之下》虽然制作费高,但由于题材原因,开放出的一些联名作品,也为制作方带来了一大批版权收益。
这些钱能分到聂梵身上,也能给到签了分成合同的余寻光实打实的分成。
今年的春节他连续跑了15天路演,去了15个城市,每个城市4-5场,累的同时也收获满满。余寻光觉得,路演,是演员能和真正愿意进影院观看作品的观众及粉丝们面对面沟通的一个正向渠道。
《盛阳之下》的每一场路演都有值得记忆的点,其中最清晰的,在鹏城路演的中午场有位影迷朋友的发言。
她先是对聂梵说:“看了精简版之后我个人是不太满意的,因为片子里吓人的手法都太典型了,就像现在呼声最高的,有些落后。不过也有人说了,《盛阳之下》并不是一部传统的纯恐怖惊悚片,我相信能有这种结果是主创团队是多方面考虑过的。比方说电影是春节档电影,比方说大家对于恐怖元素的接受程度不一样,而影片的分级是14岁以上,要考虑到青少年群体。我猜想,这么一部片子能够在春节档上映,发行应该都做了很多努力。恐怖片是小众爱好文化,要融合、推广、留存,就必须往大众的方向走,走的时候呢,就不得不需要受到群众检验。在这个途中放弃一些东西,我个人是可以接受的。综上所述,我认为《盛阳之下》的存在……或许是有些跨时代的。抛开那些东西不谈,整部片子只要能在春节档稳得住,就有意义。”
当这位观众说完,台上的主创们齐齐给她鼓掌。
高苏甚至抢过了主持人的职责:“导演,这么高质量的观众,必须认真回应。”
聂梵点了点头,说:“我觉得这位影迷朋友说的很对,国产恐怖片……在电影史上消失太久了。在筹备这个项目时,我们就商讨过很多细节,包括对影片上映后市场反应的设想。你说的很对,不是说更吓人的不能拍,只是说原本恐怖题材就是小众,虽说现在开放了,但是我们想让一个类型的电影活下去,就必须把它转为大众。”
观众接过话说:“因为小众,所以赚不到钱,所以会被如今高速发展的时代抛弃。就像现在网上有人说「现代文艺片已死」……因为文艺片是小众,因为文艺片的艺术欣赏价值高过商业价值,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文艺片传达的思想,所以在面向大众时,文艺片也不得不做出思想上的阉割,是这样吗?”
聂梵点头,大概是提到了她原本擅长的文艺片,她的目光有些泪意。
她转头看着余寻光说:“所以我非常感谢余老师能来演《故梦》,也很感谢他能接下这一次的《盛阳之下》,更感谢他没有因为电影‘拙劣’的「恐怖」手法而拒绝它。”
余寻光和她对视,自己透露:“当初聂梵导演为了让我接下这部电影,手段频出,吃顿饭给我前后看了六个本子,我不接也不行啊。”
主持人适时开口:“当初聂梵导演忽悠您的视频不是还上过热搜嘛。”
回忆起到那会儿,台上台下顿时笑成一团。
聂梵有些感慨,她继续说:“就像我刚才说的,恐怖片是小众,而余老师是大众,用大众来托举小众……我有些词穷,我只能说万千感谢尽在不言中。中国电影史的发展到现在大概有100来年,但是在这100年间,我们电影人做的事或许是不能够令观众满意的。所以我很珍惜每一个机会,也非常感谢大家,感谢观众朋友们能给我们电影人这个坚持下去的机会。”
台下提问的这位观众鼓了鼓掌,见有工作人员要来收话筒了,忙说:“我还能跟余老师说两句吗?”
主持人连忙给工作人员打了个手势。
观众望着看过来的余寻光说:“余老师您好,我既是一位恐怖片爱好者,同时也是您的影迷,难得相见,现在这里祝你新年快乐,然后能求一张福字吗?签名也想要。特别喜欢您塑造的「柳大老爷」。我猜想这应该是一部系列电影,因为剧情中有展开设定的情节,我真诚的希望电影大卖,也希望您能和聂梵导演一直合作一直演下去。”
她说话时余寻光一直认真听,听到她说是自己的“影迷”,他感谢的鞠躬;听到她求福字,他露出笑意;听到她说希望能一直合作,他又十分感动。
等她说完,余寻光看着她道:“非常感谢这位朋友发自肺腑的评价。”余寻光转头望向身边的聂梵,“我一直觉得我们国家的观众,是非常友好、善良,甚至是宽容的。”得到聂梵和林汝芸的点头后,他继续说:“我最近在车上来回通勤的时候,有特意去网上搜过大家的评价。大家说的话有褒有贬,但哪怕是贬,最后也会加一句‘已经做得很好了’。我看了这里真的很感动……有时候我会觉得,不论是大事还是小事,我们中国人真的特别容易满足,也带着一种天生的温良。只要你稍微做好一点,大家就会夸赞,然后为你考虑。我特别赞同刚才聂梵导演说的,「作为电影人不太对得起现在的观众」的这句话。因为是有你们的宽容在,中国电影市场才能这么壮大。中国电影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还有很多事情能够为大家去做……我希望在这条路上,大家能够一起并肩前行,因为可以说没有现在的观众,就没有欣欣向荣的中国电影市场。”
聂梵也是感慨,接过话说:“接下来的很多年,我们中国电影人一定会更加努力。”
她朝余寻光伸出手,余寻光看出她的意图,握住,和她一起对着台下鞠躬。
上一篇:当灭世恶龙还是一个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