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是咸鱼 第41章

作者:寒星孤月 标签: 天之骄子 系统 快穿 轻松 无C P向

仙人们年岁都不大,不仅是看起来年轻,眼神中都还有独属于少年人的天真。

沈永和发现他们似乎都看不到他,彼此相视而笑闲谈玩闹,无人看向他这个衣着打扮都不同异界来客。

“陛下!”

有人叫他。

沈永和转头,见他爱重的、在大齐朝堂上举足轻重的臣子都在,就连不曾随他出行的颜慎、江铖也都出现在了这里。

“这是什么地方?”

“我们不是在宫门处迎接圣驾吗?怎么会出现在了这里?”

“陛下也在,萧丞相,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稍安勿躁,许是机缘也说不定。”萧予辞道。

沈永和能观察到的地方他也能想到,不管怎么样,这个地方的“土著”看不到他们,无疑是让他多了几分安心。

颜慎也道:“陛下,臣看后面还有几处空椅,不如坐下谈?”

他一向细心,清楚越是这种时候,他们这些领头人越不能慌张,因而只做出从容镇定的模样来。

沈永和没意见,点点头先一步居中坐下:“不必拘泥礼仪,诸位都坐吧。”

按照礼法臣子是不能和皇帝平起平坐的,要不然椅子得矮一点,至少也得靠后些,但在仙界这些椅子全都被固定住,一字排开,挪动不得。

沈永和要不说这句话,其他人就只能站着了。

待他们一番推辞过后总算分两排入坐,周遭突然响起一阵异样的铃声,文武百官吓了一跳,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

然而仙界土著一幅见怪不怪的神色,只是停了闲谈,俱都认真看向讲台,宽敞的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萧予辞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大抵是“上课”了。

有位年纪稍微大些的土著从门口走了进来,站上了讲台。

他两鬓带了些微微的白,像是一抹霜落在发梢,面容和蔼,看上去文质彬彬。

百官们心想,不愧是仙界的“夫子”,果然气度不凡,却不知仙界要学什么。

讲台上的幕布忽然亮了起来,上面闪出一幅精美的画作,如有神迹,百官差点又要惊叫出声,只觉今日所见无不离奇,这里就算不是仙界,大概也差不到哪里去。

他们目光中不由自主多了几分敬畏与惶恐,纷纷坐正了身子,唯恐漏听只字片语。

那画上又飘出几行字,像是仙人隔空持笔写就,上书:从奉平之治到延熙盛世。

说来也奇怪,虽然这字缺胳膊少腿,但他们就是能看懂。

那土著学生聊天时的音节与用词也奇怪,但他们也莫名都能听懂。

或许就是上天垂怜吧。

不过“奉平”与“延熙”是什么?看起来像是年号,原来仙界也跟凡间一样?既然能被称为“盛世”,仙界的皇帝定然很了不起。

沈明恒羡慕极了,他暗暗在心里立誓,回去之后一定更加勤政,将来,齐朝后世子孙提起他们,也得称一句“隆泰盛世”。

正想着,那土著夫子已经开口,“嘉祐二十七年,齐宣宗沈永和登基,次年改元隆泰,隆泰四年,改元奉平。”

语调不疾不徐,听上去如沐春风,仿佛自带让人信服的能力。

沈永和:“???”

谁登基?

百官:“???”

谁改元?

慢着,今年哪一年来着?

隆泰三年。

哦莫,原来这堂课讲的是一年后的我们啊!

老师接着道:“同学们应该知道,齐朝不像别的朝代,有事没事就改年号,一般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只有一个年号,如果改元,那一定是发生了某件大事。”

他故意反问,满脸揶揄:“有没有同学知道,那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事?”

卢涵林突然想到了什么,他伸手小心翼翼戳了戳前面沈永和,无师自通了现代学生们上课讲小好的鬼鬼祟祟,他压低声音:“陛下,这里好像不是仙界诶,有没有可能是后世啊?”

坐在沈永和旁边的萧予辞回过头,真诚地问:“卢大人,你为什么要把大家都看出来的事情再问一遍?”

卢涵林:“……”

卢大人被他话里的阴阳怪气气歪了鼻子。

学生们已经嘻嘻哈哈地踊跃作答,“因为隆泰三年将百越偌大国土收入大齐疆域。”

沈永和:“!”

“因为隆泰三年,大齐北击突厥,东征回鹘。”

沈永和:“!!”

“因为隆泰四年,南部小国于阗并入齐朝,大齐正式开始对外拓张版图的第一步。”

沈永和:“!!!”

救命!我好厉害!

百官们也震惊了。

隆泰三年,这不就是今年吗?

他们今年做了这么多事?他们好厉害!

搞了半天,原来奉平就是他们的陛下,那延熙就是陛下的儿子。

聪明的大臣已经开始算自己的年纪了,陛下年轻,但是运气好的话,他们或许还能摸一把盛世的影子。

这时候就很羡慕萧予辞了,他比当今大不了几岁。

百官们在心底叹了口气,但很快又振奋起来,眼巴巴看着夫子,希望能听到自己的名字。

沈永和却觉得有些奇怪。

他固然也为自己未来一年内做出的成就感到兴奋,但到底难免有些惶恐。这样大的天命,这样耀眼的功绩,真是他能在一年内做出来的吗?

而且他了解他自己,即便他真的做到,以他的性格也不会太张扬,为了庆祝改年号不像他能做出来的事。

他说不定还觉得“隆泰”两个字吉利得不行,死都不改。

所以,他为什么会改年号呢?

刚上大一的学生活泼又闹腾,老师也笑眯眯看着他们,附和着玩笑:“是是,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反正不可能是因为昭文太子逝世。”

沈永和:“???”

他儿子死了?

可是他儿子今年才刚出生啊,他怎么可能这么早立太子?

而且“昭文”这两个字,可不是一个一岁小儿能够担得起的。

老师敲了敲桌子,止住教室内因为这个名字突然激动起来的喧嚣,“知道你们都喜欢昭文太子,沈明烛生平事迹作为必考考点,老师相信你们都很清楚,但是我们今天这堂课的重点是奉平、延熙两朝的文治。”

教室里热火朝天的氛围稍微止了些,但不多。

沈永和听到坐在他旁边的一个学生嘟囔:“没差,反正都和小明有关,我们昭文大帝就是最厉害的!”

说到后面就与有荣焉起来。

沈永和震惊。

沈明烛?大帝?朕的江山被篡了?

不对啊,刚刚不还说只是太子吗?

这都已经足够让他诧异了。

他当然记得沈明烛,不算对手,多少算他继承皇位路途中为数不多的绊脚石。

手下败将,他也不想多说,但沈明烛早就被父皇从宗室中除名,连皇子都不是,更何况太子?

再说了,“昭文”这两个字,他怎么配得上。

“隆泰三年,连通九州的不息大运河最重要的一段——平淮河道开始动工,此后历经三朝,合共百年,先后七任主理官将毕生仕途、心力全都花费在这上面,任群山巍峨连绵,不曾挡住他们的脚步。这是民族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项水利工程,也是人类对自然改造中的一大奇迹,说是与神明比肩,也不为过了。”

“不息大运河竣工之后,淮河、洹河再没泛滥过,河水经由渠道流通九州,将南方甘霖送往北方,至此平息这片土地上南涝北旱的灾害。”

“运河出现之后,水运交通的便利带来经济的空前发展。别的不说,就说平淮河道上的广告位,在当时可是负担了修建运河几乎一半的支出,放到现在也是千金难求。”

老师放了一个视频,展示大运河数百年来的演变。

平淮河道旁写满字的幡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时光飞逝屡变星霜,幡旗成了钢铁制成的巨大招牌,现在又成了闪着光字体流转的不明神器。

老师感叹一声:“据说最小的屏幕都是按秒收费,每一秒至少五位数,是世界闻名的广告位,昭文太子的远见由此可见一斑。”

有官员不由得一声惊呼:“这个想法是废太子提出的?”

一个能经过时间冲刷屹立不倒,经由史书盖章定论的英明决策,哪怕他们并不太能第一时间思考到缘由,依然会为此震惊。

官员说出“废太子”三个字的时候居然很是有些心虚。

老师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他接着讲课:“大家都知道,不息大运河的建造图纸是昭文太子提供的,运河的名字也来源于他在图纸上的题字——‘愿我华夏民族亦如此河此水,千秋万代,生生不息’,齐宣宗取其中二字,命名为‘不息’。”

“在运河修建过程中,还发生过一个小故事。当时第一任主理官邱思鸣修河道过盘山,突遭暴雨,途遇塌方,泥石混着雨水滚滚涌下。”

“正是最危急的时候,所有人的性命在此一念之间。邱思鸣突然想起,图纸上记载了附近有个山谷,谷口狭窄而其内宽敞,邱思鸣当机立断带着人往山谷跑。在所有人进入山谷后,一块巨大的山石追在他们身后滚下,恰好堵住了谷口。由是等到了朝廷的救援,一行三十六人,无人伤亡。”

“所有记载都表明沈明烛没有去过盘山,齐宣宗曾经问过他怎么对地形地势这么清楚,沈明烛说是书上看的。”

“这听起来有些难以置信,但事实证明,经由沈明烛之手出来的任何决策、图纸,从来没有出错过。”老师娓娓道来:“所以你们看,别后十一载,他依然守护着他的子民。”

光阴会将一切伤痛盖上一层朦胧滤镜,隔着上千年岁月,当时人不敢触碰的苦厄、不敢回想的绝望,似乎都能坦然提起。

他们可以玩笑地说起沈明烛的早逝,给他起各种奇奇怪怪的绰号,叫他“小明”,戏言他是萧予辞等人难以忘怀的白月光,魅力无限的“明珠公主”……

但许多事情是不能深思的,一旦细想,便是不甘宿命两决绝的沉重,是针刺心头三点血的意难平。

沈永和听到刚刚称沈明烛“昭文大帝”的学生又语气闷闷地低声对同桌说了一句:“他们都不爱他,偏偏就属他心善。”

同桌安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没事,小明死了之后,其他人也没好过,你看那萧予辞一夜白头,心里有没有平衡一点?”

“他们也配和小明比?”

萧予辞没在意这句贬低,他正在思考一个原本时间线里三月后的他才会思考的问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