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悖论 第174章

作者:金角小虞 标签: 青梅竹马 强强 无限流 近代现代

  蔚迟:“我以为他会是你们忠诚的一员。”

  “他当然是。”黄鼬笑着,“所以我很想知道,是什么让他动摇了。”

  硕鼠的立场问题转变得很隐秘,似乎只有玉兔有所察觉,而她也决意替他隐瞒……总之突破口出现了,她不再是一面铜墙铁壁,而只要有一道缝隙,特调部的审问科都可以把真相挖出来。

  “最终我们得到了三点有用的情报——”黄鼬竖起三个手指,然后收起第一根,“第一,她的确来自一个,与我们现在这个世界非常相似的‘平行世界’。”

  “第二,‘伟人计划’。”

  蔚迟:“‘伟人计划’?”

  他感觉黄鼬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那一眼意味深长、暗潮汹涌——

  “第三,一切始于你。”

  如果按某些学派的说法:“宇宙分叉”始于蔚迟在洛杉矶的那场实验。

  他的“观测”成功了。

  他证实了平行宇宙的存在,也证明了宇宙间能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的可能。

  两个完全一样的世界从这里开始出现了变化。

  玉兔首先接触到的相关事件,是某位物理学泰斗的复活——

  那原本是二十一世纪以来最大的悲剧,世界失去了本世纪最伟大、最重要的天才。各国元首都提前得到了消息,准备了通稿,等待那国政府宣布泰斗的死讯。

  那注定会是镌刻在人类历史上的悲剧一刻。

  可他们等来的不是死讯,而是那位泰斗——活着的——召集的各学科联合密谈。

  密谈内容并未对公众披露,但对她们这些顶级特工来说并不是秘密。密谈围绕“平行宇宙理论”展开,泰斗提出一个设想——存在无数平行宇宙,这些宇宙并行发展,但最终——它们其实是竞争关系,只有一个或者少数几个可以从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继续发展,而其他的宇宙逃不过覆灭的结局。

  这是某种有关于“平衡”或者“秩序”的“命运”。

  “我们首先发现了这个真相,那么就需要先发制人——尽可能获取其他宇宙的资源,赢得这场竞争。”

  这是泰斗在公开场合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公众尚未得知他的死亡,而他们已经见证了他的复活。

  泰斗的生命又延长了半年,可惜他的身体实在是强弩之末,半年后他依然逃不过属于他的命运,与世长辞。但在这最后的半年中,他留下了两本著作阐释相关原理,那是出现在全学科的学者案头的书目。

  玉兔他们真正接触或者参与到其中时,一切才被串联起来。

  ——伟人计划。

  那是从蔚迟开始,由蔚迟完成的计划。

  纪惊蛰的“复活”,是这个计划的保证和行走的证据。

  蔚迟十五岁时在洛杉矶完成了他的“观测实验”,各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都蠢蠢欲动,但都敌不过当时在场的首席评委——美国国家科学院前院长凯文斯金亲自抛出的橄榄枝。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个十五岁的少年竟然不为所动,婉拒了一切邀约,飞速回国。

  “结合前两天周迎春女士所说的内容……”黄鼬道,“那时候,那个蔚迟应该是接到了‘车祸’的消息。”

  蔚迟对他知道自己和周迎春的对话这件事毫不意外,应该说他根本就没有去想过不被他们知道的可能性。

  他忽然意识到了什么:“那周迎春所说的那个‘风投公司’……”

  “应该只是一层伪装。”黄鼬说,“这么说吧,他和玉兔,在一起工作。”

  蔚迟点头:“明白了。”

  蔚迟在秘密的国家科研部门工作,到十八岁的时候,完成了纪惊蛰的“复活”。

  在医学上,可以认为是脑死亡的人重新恢复意识——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也不是没有,可以说得过去。

  但相关人员都知情。

  那个醒来的纪惊蛰,其实是从别的“世界”抓取过来的“意识”。

  不久后,由七国权威科学机构联合发起的科学会议在洛杉矶召开,蔚迟作为特别学术顾问出席。

  在这场会议上,各国代表签署了名为“伟人计划”的秘密文件。

  伟人,是世界最重要的资源。

  一个月后,便是那位泰斗的“复活事件”,和他召集的各学科联合密谈。

  泰斗因为缠绵多年的不治之症溘然长逝,蔚迟用复活纪惊蛰的手法复活了他。

  黄鼬道:“我们已经证实,那位泰斗在那个世界复活的日子,就是他在我们这个世界去世的日子。”

  蔚迟的科研成果与那位泰斗提出的设想不谋而合。

  “伟人计划”正式展开——

  计划总部设立在洛杉矶——用洛杉矶市长的话来说“这里是一切开始的地方”。

  各国各界各学科的科学家都从四面八方涌来赶赴这场盛会,而蔚迟却在将科研成果共享后回到了故乡,他提出的唯一要求是“不能去打扰纪惊蛰”。

  但遗憾的是,除了纪惊蛰和泰斗以外,“伟人计划”至今没有成功“复活”第三个人。

  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世界太少,二是没人“活着”。

  迄今为止,他们只“观测”到了一个平行世界——就是蔚迟十五岁时观测到的那个,可这个世界与他们所处的世界几乎一样,所以,世界中的人的生死状态也几乎一样,在他们的世界死去的伟人在这个平行世界也一样死去,交换没有意义。

  而这么多年过去,他们也没有发现这两个世界之外的第三个平行世界,全世界的科学家进行了全方位的搜索,而茫茫宇宙并无回音。

  按照那个蔚迟当年的推论,“观测”到平行宇宙的几率是一千七百万亿兆分之一,就算是全世界的计算机一刻不停地进行观测演算,在一个人的有生之年能观测到一个平行宇宙就已经是海底捞针,想找到第二个的可能性,只在概率学上存在。

  他们也的确没有这样的好运气。

  “伟人计划”可以说是陷入了僵局。

  “蔚迟回到家乡之后进入三青大学深造——在那个世界,硕鼠和玉兔仍旧是负责监视和保护他的专员,他们发现,蔚迟一直在进行某个‘课题之外的研究’。”黄鼬又笑了一下,蔚迟忽然感觉到一股寒意,“然后,今年三月,就是纪惊蛰自杀之后……”

  蔚迟打断:“是‘在那边’自杀后。”

  “行,在那边自杀后。”黄鼬从善如流地改了口,“他们知道了蔚迟在研究什么——他一直在完善那个系统。”

  他呼出一口气,靠在了椅背上,笑容变得有些耐人寻味:“很有趣,不是吗?年纪轻轻,功成名就,却对那场世界之巅的盛会丝毫不感兴趣——他要是留在洛杉矶,不说金钱名望,就是顶尖的设备和顶尖的同僚,都是在三青大学完全够不到的资源。”

  蔚迟笑了一下。

  黄鼬:“你笑什么?”

  蔚迟摇摇头:“没什么……您继续。”

  其实他完全能明白那个蔚迟在想什么,因为他就是他,他也会那样想——他实在是对金钱和名望不感兴趣,甚至对科学、理想或者人类的未来、世界的结局也不感兴趣,他生来就只有一颗很小的心,只装得下很少的几个人、很小的一些事。

  但是,为了保护这几个小小的人,他没有什么做不出来的。

  黄鼬又看了他一眼,继续道:“然后,在今年三月十五日,他提交了‘市二院实验场方案’,说也许会对‘伟人计划’有所帮助——接着,你知道,为了某些关乎什么光荣啊、未来啊历史啊这样那样的原因,那个世界的我,似乎批准了他的实验计划。”

  “他就利用着国家的设备和人员,进行起了他自己的‘计划’。”

  在黄鼬讲述的时候,蔚迟不可遏制地不断将自己代入那个世界,思考自己在那样的情况下,会是什么反应,会如何做。一边听、一边想,到这时已经出了一身汗,仿佛大梦三生。

  他缓缓呼出一口长气。

  “怎么样?”黄鼬笑着歪了歪头,“对我的回答满意吗?”

  蔚迟:“的确填补了我脑海中的不少拼图。”

  黄鼬:“那就好。”

  “那么……”蔚迟闭了闭眼睛,压制住微微的头痛和眩晕感,“作为交换,你想问我什么?”

  黄鼬:“重启你的实验,需要准备什么?”

  蔚迟怀疑自己听错了:“什么?”

  “有什么好惊讶的?”黄鼬笑道,“那个世界的我敢批准‘实验场计划’,还不足以说明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赌徒,蔚迟,我是个赌徒,凭直觉下注。”他忽然凑近,脸上的每一丝细纹在蔚迟眼中清晰可见,他坐在凳子上的时候,整个人看起来仿佛是个三十出头的青年教师,但这样看来却已经有些年岁,“我押你,不要让我失望。”

  作者有话要说:

  一切事件纯属虚构,胡编乱造,看看就好

第174章

  蔚迟三天后可以下床稍微活动一会儿, 这时候纪惊蛰还没有出ICU,他只能隔着玻璃看了纪惊蛰十多分钟。

  八天后,纪惊蛰离开了无菌环境, 蔚迟这么多天来第一次可以触碰到他。

  这些天来,纪惊蛰的病危通知书下了十二道,为了蔚迟的静养, 来医院陪护的蔚远一次都没敢跟他说。现在两个人的情况都稳定了,蔚远才状似无意地提了一嘴,还开了个玩笑想活跃气氛:“矮婆娘这命硬得简直堪比岳将军, 阎王连发十二道金牌都没把他召回去。”

  结果挨了他哥一顿毒打。

  更可气的是硕鼠听说原委后还要嘲笑他“不会说话就把嘴闭上。”

  后来他一查才晓得, 岳将军在接到第十二道金牌后, 就死在风波亭了。

  好在他的乌鸦嘴没奏什么效,纪惊蛰在经过了险象环生的十一天后, 脱离了危险。

  只是还没醒过来。

  也有可能, 再也醒不过来了。

  这句话是纪惊蛰的主治医生在蔚迟面前说的,蔚远想隐瞒也没有机会。

  等医生走后, 他小心翼翼去观察他哥的反应, 好在他哥看上去很平静,心情没有什么大波动, 就说要去看看纪惊蛰。

  蔚远吭哧吭哧地把蔚迟推到纪惊蛰的病房, 然后蹲在外面守门, 过了一会儿, 迎面过来了个大美女。

  大美女张嘴就是:“喂,小太监。”

  蔚远气晕:“你才是小太监!”

  大美女当然就是硕鼠, 蔚远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手足无措了四十多分钟, 要不是蔚迟醒过来揭穿了硕鼠的真面目, 他不知道还要在这个天杀的百变怪面前出多少洋相。

  硕鼠透过病房的玻璃往里看。

  蔚远一下子站起来挡住了窗子:“喂!你一个国家公职人员怎么还搞偷窥呢?”

  硕鼠举手后退, 无辜地笑了笑:“他进去多久了?”

  蔚远:“关你屁事!”

  硕鼠:“以他现在的身体状况,被允许下床活动的时间最长是四十分钟,作为他的‘负责人’,我得保证他遵守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