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 第574章

作者:来自远方 标签: 快穿 近代现代

“人死了,家也被抄了。”

锦衣卫可不管抄出来的金银是不是从交趾贪污回去的,总之,和工资对不上号,就是妥妥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自己死了不算晚,家人也要负连带责任。

钱没收,全家流放充军,戍边种田!

“该怎么做,心里得有个准。”

抵挡不住诱惑,向皇帝的钱袋子和国库伸手,不砍手,直接砍头!

黄通理不由得打了个哆嗦。

半晌,再看堆成小山的金子,仿佛是在看着一群洪水猛兽。

早知今日,打死他也不得罪自己的上司。到这地方来,一个不小心,当真是要命啊!

比起黄通理,冯给谏被调入交趾布政使司,倒是和金银搭不上关系。可鉴于调动工作的理由,布政使以下,左参议以上,绝对不会给他好脸。

交趾多瘴疠,说不准,哪天冯给谏就要被上报“病卒”。不病卒,和当地土人发生争执,一样会危急性命。至于是真土人还是假土人,能不能抓到凶手,不过交趾三司一句话的事。

相比之下,还不如发到北疆戍边的生存机会更大。

接到调令,冯给谏脸色惨白,脑子里转过无数念头,后悔恐惧全部涌上心头,却不得不全都压下,叩谢圣恩。

雷霆雨露都是君恩。

敢表示不满,交趾都不用去了,直接到诏狱里度过余生吧。

“臣叩谢天子隆恩。”

宣旨的宦官没要红封,完成任务,转身就走。留下锦衣卫和冯给谏商讨何时上路的问题。早走晚走都是走,早动身早好。

冯给谏之后,解缙也接到了圣旨。

以往,永乐帝对解缙再不满,也没想把他赶出京城。

《永乐大典》还在修撰,身为总编官,解缙的工作十分重要。为保证修书工作顺利进行,隔三差五,朱棣还要发下赏赐,慰问一下。

但这一次,解缙踩到了朱棣的底线,碰到了他的逆鳞。

在杨铎将解学士的某些行为记在条子上,送入宫中之后,朱棣不打算再姑息他,直接下旨,将解缙撵出了京城。

“升翰林院学士解缙为广西布政使司右参议。”

同冯给谏一样,敕令下达,解缙也必须马上收拾行李,准备启程。

看着手中的圣旨,解缙的表情好似凝固一般。

从翰林学士到广西布政使司右参议,从入值文渊阁的天子近臣到西南边陲的地方官员,品级升了,地位却是一落千丈。

“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

经历过洪武朝的起落,建文朝的动荡,永乐朝的辉煌,解缙太明白这道敕令代表着什么。

他惊恐的发现,自己私下里的动作终究没能瞒过天子,天子不会再姑息他了。

从永乐三年至今,修书的工作进入了尾声,大的问题基本已经解决,解缙的工作不再那么重要,有没有他,都不会影响到《永乐大典》的完成。

同姚广孝确认之后,永乐帝大笔一挥,解缙顿时成为了昨日黄花。

和朕玩心眼,以为朕不知道?

几次宽宥,不代表会一忍再忍。

朱棣怒了,解大才子直接由京城调到广西,为当地的政治工作和文化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解缙应该庆幸,朱棣没想要了他的命。否则,他的工作单位就不是广西,而是和冯给谏成为同事,扎根交趾,艰苦奋斗。

解缙之后,黄淮,胡广等翰林侍读侍讲家中也迎来了天使。只不过,天使带来的不是调令,而是天子发下的赏赐。

两匹绢,五锭宝钞。

“臣谢陛下恩赏。”

谢恩的同时,黄淮等人心中发苦。

从今日开始,他们就算同解缙划清了界线,无论是被迫还是主动,想要继续留在京中,任职翰林院,入值文渊阁,甚至更进一步,就必须这么做。

有舍有得,舍了,才能得。

杨士奇为人低调,锦衣卫始终没能在他身上查出证据,因此,调动工作和恩赏都没他的份。

杨荣和解缙私下里有联络,被锦衣卫拿住了证据,可他到底是聪明人,先一步上了奏疏,言家中父亲病重,请归乡侍疾。

“臣乞陛下恩准。”

杨荣的封奏疏上得很及时,稍晚一点,他有七成以上的可能,会和解大学士结伴南下。

永乐帝批准了杨荣回乡,考虑到他在靖难中迎驾的功劳,没摘了他的乌纱,俸禄却不能再领,算是大明朝版的“停薪留职”。

皇帝的一系列动作,快得让人措手不及。

多数朝臣都在为孟少保的任命和汉王世子将来的定位苦苦思索,被调动工作的解缙等人已经收拾好包裹,在锦衣卫的护送下离开了京城。

冯贵走得很快,解缙比他更快,杨荣尤其快上加快,好似身后有猛虎追赶。

消息传出,群臣无不愕然。

早朝之上,出现了诡异的沉默。

上一篇:轻慢佳人

下一篇:求退人间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