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团后我成了科研大佬 第148章

作者:暗夜公主 标签: 业界精英 升级流 校园 近代现代

童一淮微笑:“好。要定个契约吗?”

陈颂也露出了笑容,“那就不用了,我相信童院士的信誉。不过如果童院士不信我的话,那也不是不能定契约。”

这是个送分题,童一淮道:“我像你相信我一样相信你。”

这边陈颂和童一淮该吃吃该睡睡,生活毫无波澜,另外一边郑教授他们却兴奋地一整夜没睡觉,再次开始了枯燥乏味地无数次重复实验过程,眼睛盯着电脑屏幕看的都红了。

即便是用了正确的参数,也并不是每次都能捕捉到异常信息,甚至可以说能够捕捉到的频率很高。

但是这次,他们确实再次捕捉到了同样的异常信息,即便频率很低也是确实存在的,这已经不能用误差来解释了,误差不可能这么准,每次都一样。

整个课题组一片欢腾,和之前一段时间的压抑截然不同,郑教授脸上也常常挂着笑容,并不阻止他们的狂欢。

等大家差不多都冷静下来之后,郑教授说道:“差不多可以开始写论文了,稍后我把陈院士的论证发给你们。”

其他人都点头,有一个学生兴奋地问道:“教授,论文我们发哪?”

这可是世界上第一次捕捉到暗物质的直接证据,论文无论发在哪里,都是值得被收录的。

想他们以前发篇论文还要考虑够不够资格,这次却完全不需要考虑这些,本学科领域的所有期刊随便他们挑,这就是大佬发论文的时候的感觉吧?嘿嘿嘿,确实很爽!

郑教授想了想说道:“这篇论文值得一个《自然》主刊,对了别忘了把陈院士列为共同第一作者。”

虽然陈颂只负责了数据分析部分,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课题组的其他人也都没有意见,了然地点头。

多加一个第一作者并不会影响他们对论文的贡献,论文又没有规定能有几个第一作者,虽然第一作者多了是会变得不那么值钱,但反正多加一个不算多。

最重要的是,他们很清楚自己的分量并不值得《自然》期刊特殊对待,如果想要在论文审核上有点特殊待遇,加上陈颂的名字会方便很多。

之后的事情郑教授没有太操心,他已经开始考虑起了后续的研究。

直接探测到暗物质的存在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则是真正捕捉到暗物质粒子,对它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这一步该怎么做,陈颂的论文也已经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只是以目前的仪器还做不到。

但是郑教授也有打算,既然已经探测到了暗物质,他们自然也可以开始进一步改造升级仪器和技术,追求更深入的研究成果了。

郑教授有信心,只要他们的论文发表出来,他后续的课题和经费申请能够轻易通过。

郑教授不是陈颂和童一淮那样的天才,当然也绝对不是庸才,他一直从事对暗物质的研究工作,现在有了成果也不可能离开自己熟悉的领域,只会在这个方向继续深挖下去。

直接观测到暗物质的存在,对学术界确实是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又有陈颂的名字作为保证,《自然》杂志很快让它进入了同行评审的环节。

不过想要通过这个环节并不容易,因为论文虽然有陈颂的论证支持,在数据分析和论证方面非常严谨,可是数据本身是否准确,拿到论文的学者还需要进行重复实验。

然而问题在于,他们没有同样的探测器,即便进行了紧急按照陈颂论文的方法进行了技术改造,彻底完成并且重复实验也已经是半年之后的事情了。

不过对此郑教授的团队倒也没有什么疑义,实际上在论文审核这件事情上,半年的审核时间,甚至不算长的。

等到论文审核通过的这半年时间,谁都没有浪费,郑教授已经开始做新课题的准备工作。

陈颂那边更是将可控核聚变的理论研究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至于防辐射材料生产流程的工业化改造也已经完成,正在对工厂的生产线进行改造。

第116章 想明白了 二合一

事实证明, 发现暗物质的消息不仅在学术圈引起了极大的震动,甚至于在全世界的范围内都是一个大新闻。

虽然普通人大多数根本不知道暗物质到底是什么,但暗物质的大名大多数人却都是通过各种渠道听说过的, 尤其是一些科幻小说,很喜欢用这种听起来就神神秘秘的东西做噱头。

而大众即便不了解,大多数依然会本能地对这种神秘的东西感兴趣, 甚至有人以为暗物质本来就是科幻作品里才存在的东西。

然而突然有一天,看到报道说人类发现了暗物质,那岂不是科幻作品成真一样的震惊吗?

正是这种感觉,让发现暗物质的消息广为传播, 很快成为了全民性的大新闻。

当然,鉴于一些人并不觉得暗物质是真实存在的东西, 所以一开始听说这件事情的时候, 还有不少人质疑是假新闻, 直到看到包括科学院的官网以及一些官方媒体都有报道的时候, 才相信这是真的。

可能会让郑教授和他的团队成员感到悲伤的是, 虽然发现暗物质的是他们,可是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大众讨论的焦点却都是陈颂。

之于学者们来说, 发现暗物质自然是意义重大的,但同样暗物质的发现也证明了当初陈颂发表的论文有一部分已经得到了证实, 让陈颂距离诺奖近了一步。

之于大众来说, 论文第一作者的名字了,除了陈颂之外, 他们一个都是认识, 陈颂又是第一作者, 于是传来传去就变成了陈颂发现了暗物质。

陈颂走在学校里的时候, 甚至还有不太清楚情况的学生问他是怎么发现暗物质的, 让他也是哭笑不得。

但不属于他的功劳,陈颂是肯定不会冒领的。

陈颂自己不玩社交网络,也没有账号,同样不打算为了这件事情特意去开个账号。

于是他联系官媒,接受了他们的采访,也向外界解释这件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次采访陈颂的依然是曾经多次采访过他的记者王亮,现在的王亮年纪已经不小,听说再过几年就要退休了,但在退休之前他还是要好好完成自己的工作,让自己的职业生涯不留遗憾的。

两人也可以算是朋友了,所以王亮也不多客套,很快就进入了正题,“陈院士,最近我国科学家发现暗物质的消息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关注,但很多人还是不知道什么是暗物质。您能不能用我们普通人能解释语言,大致解释一下,什么是暗物质呢?”

陈颂:“所谓暗物质,其实就是和我们日常所有见过或者观测到的物质相对的一个概念,我们把我们日常能见到的观测到的东西,比如说我们脚下的地球和宇宙中的其他星体,我们人类以及其他生物体和非生物体,当然也包括人造物体,还有我们肉眼看不到但我们可以观测到的空气之类的,称为明物质。”

陈颂:“曾经我们以为,明物质就是宇宙的全部。但后来,我们的物理学家通过在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各种现象的研究发现,无法用我们所能观测到的物质来完全解释,所以科学家就提出了一个概念,宇宙中可能还存在一种我们看不见也很难观测到的物质,这就是暗物质。通过严谨的科学分析,我们认为暗物质的总量其实远远超过明物质。”

王亮:“谢谢陈院士,您这样一解释,我们就感觉清晰明了多了。陈院士,这些天我在网络上看到一些说法,说是您发现了暗物质,并且发现暗物质的那篇论文里,您也是第一作者。您能说明一下发现暗物质的过程吗?”

陈颂:“在这里我要先澄清一点。虽然发现暗物质这件事情,确实可以说和我关系匪浅,但其实并不是我直接发现的。多年前我曾经进行过有关暗物质的理论研究,也发表了一篇相关的论文,其中就有如何观测和捕捉暗物质的内容。但论文发表之后,我并没有继续从事对暗物质的直接研究。”

陈颂:“这次直接发现暗物质的,是郑教授和他的科研团队,他们按照我那篇论文的内容,改造了观测器,经过数年的实验和努力,才终于有了这次的成果。而我之所能够被列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只是因为帮助郑教授的科研团队做了一些发现暗物质之后的数据分析工作而已,主要的功劳应该是他们的。”

陈颂:“至于发现暗物质的过程,其实我并不是亲历者,甚至没有去过郑教授他们的实验室,因为我近期有别的科研任务。大家与其在我这里听二手瓜,不如去问郑教授他们。”

王亮:“哈哈哈哈,陈院士还是一如既往地幽默,您真的不玩社交网络吗?我觉得您对各种网络用语还是很熟悉的。”

陈颂:“我确实不玩社交网络,平时工作比较忙,没什么时间。至于对网络用语熟悉,你们对我有什么误解吗?我也才三十几岁,在科学界是个妥妥的年轻人啊,有空我也上网的,我还玩游戏呢。虽然不玩社交网络,可是我也会和网友聊天的,这些词都是从他们那里学来的。”

王亮:“那您比我潮,游戏我就会斗地主。言归正传,陈院士,我从一些科学界的朋友那里听说,发现暗物质之后,您有希望能够获得诺奖,这是真的吗?”

陈颂:“你这问题问的,我有点尴尬。我要说我能拿诺奖,是不是太不谦虚吗?我要说我不能拿,又好像太谦虚了。只能说有希望吧,如果我论文里的内容能够全部成真的话,我的希望应该还是挺大的。但现在还不够,还需要我们对暗物质有更多的研究才行。所以啊,我希望大家都去研究暗物质,助力我拿诺奖,哈哈哈。”

王亮:“看来您对自己的理论很有信心。”

陈颂微笑说道:“当然,科学家不会把自己没有信心的理论发表出去,这是对自己的学术声望负责。”

王亮:“我还听到一个消息,郑教授和他的科研团队希望准备继续深入研究暗物质,下一步他们希望能够真正捕捉到暗物质本身,您对他们有信心吗?”

陈颂:“郑教授的团队是一个成熟的科研团队,他们能够几年如一日地做一件事情,不轻易放弃。而且也有着足够的科学素养,并且暗物质领域有着非常多的了解,尽管他们要做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现在的技术手段想要成功捕捉暗物质并不容易,但我对他们确实是有信心的,也很希望他们能够有更多的突破。”

王亮开了个玩笑:“助力您拿诺奖是吗?”

陈颂笑了起来,“对。”

这篇报道出现在了第二天报纸的头版上,在网络上也有专门发布,标题是“陈院士否认自己是暗物质的直接发现者,并鼓励发现团队继续研究”。

不管后续大家如何讨论,对陈颂来说这件事情可以说是到此为止了,

他现在不可能投身对暗物质的研究,他有更想做的事情。

不过他这次,此后肯定会有更多的科学家投身到对暗物质的研究之中,他的那篇论文也会受到更多的重视。

因为暗物质领域,对物理学家来说,可以说是一篇尚未开发的蓝海,随着这个第一个重大突破的出现,后续肯定会有更多的研究成果涌现出来,无论是理论上的还是实践上的。

也毫无议论,会有很多科学家想要去分一杯羹,这是人之常情。

陈颂接受完采访之后,又重新投入到了自己的研究之中。

工厂生产线的改造并不需要陈颂亲自去管,他把团队成员分别派了出去,然后自己完全投入到了对可控核聚变的理论研究之中。

至于说防辐射材料得到的专利费用,陈颂完全没关心过,虽然对比福布斯榜上的有钱人来说,陈颂不算富裕,但钱对他来说,确实只是一个数字而已。

很多人不知道是,其实科学家们对核能的研究,是从核聚变开始的,之后才发现了核裂变。

然而因为技术难度的问题,核裂变发电站已经为人类工作几十年,但可控核裂变却一直无法实现。

但是可控核裂变的研究,又是必须进行的,不仅对夏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对全人类都意义重大。

众所周知,自从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能量问题一直是主旋律,而随着能源的使用环境问题也困扰着全人类。

工业发展和环保,似乎成为了一对反义词,只能二选一。

而为全人类所困扰和重视的最重要的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毫无疑问就是全球温室效应,因为化石燃料的使用,导致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升高,进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并引发一系列气候和环境问题。

为了世界各国签订了专门的国际公约,试图控制温室效应的发展,然而化石能源依然是目前人们最依赖的能源,排放问题依然无法解决,很多国家并不愿意以放缓发展速度为代价,承担起环保的责任,即便温室效应的发展破坏的是全人类的地球的环境。

而同样,也有不少国家,包括夏国在内,努力发展清洁能源,以清洁能源取代一部分化石燃料。

比如说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裂变能……

但所有这些清洁能源,都有它的局限性,风能、潮汐能和太阳能并不稳定,需要看天吃饭。

水能和地热能并不是所有地方能有使用。

而核裂变能,一方面原材料铀等重金属元素在地球的储量并不高,另外一方面当初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漏和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给世人也留下了深刻而可怕的印象。

尽管现在核裂变电站的技术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核泄漏事件的发生其实也很少,但并不百分百没有风险的,一旦泄露必然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因为核裂变不仅是反应堆本身有辐射,核裂变产生的核废料辐射也非常强,并且寿命很长,难以处理,很容易成为新的污染源。

所以,所有这些清洁能源,都只能作为传统化石能源的补充。

而核聚变则完全不同,核聚变所需要的原材料是氘,这种元素在海洋中的储量非常丰富,可以支持人类使用几百亿年。

并且,核聚变反应产生的物质是氦,氦气是一种稀有气体,本身也不具有辐射污染性,并且在工业上也有重要用途,也就是说如果用核聚变发电,需要担心反应副产物的处理问题。

另外,核聚变反应堆的安全性,本身也要高于核裂变反应堆。

因为核聚变需要高温才能进行下去,一旦发生像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那样某个环节出现问题的事故,变回导致核燃料温度降低,核燃料温度降低之后,核聚变反应就会自动停止。

可以认为,如果可控核聚变的技术难题能够得到突破,那么毫无疑问,核聚变能是可以取代传统化石能源成为能源行业的主导的,全世界也在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但同样可以想象的是,这其中的技术难度也是相当高的,即便是陈颂也不可能轻易做到,他同样不可避免地感觉自己好像走进了一条死胡同,或者说走进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找不到出路的迷宫里。

和陈颂正好相反,童一淮的研究却进展迅速,已经发表了好几篇论文,课题组的最后一篇论文也已经投出去,只等着最后的结果了。

暂时没有新工作的童一淮体贴地帮陈颂按摩有些头痛的头部,虽然他觉得这种头痛可能不是生理性的,而是心理性的。

一边按摩,童一淮一边说道:“今年师门聚会参不参加?”

这个师门聚会说的当然是唐院士门下学生的聚会,现在唐院士已经彻底退休在家,不过身体还算不错,偶尔也还能就一些前沿科学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是搞研究的话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脑子确实转不动了,记忆力也不行。

他们这些在幽州市的学生,有空就会去探望,并和唐院士聊聊天,经常也能在聊天中得到一些启发。

不过师门聚会是学生们自己搞的,因为大家现在都在不同的地方工作,并不是每一年的师门聚会都能聚集所有人,大家都是有空就去,没空就不去,其他人也能理解。

陈颂动了动,说道:“去吧,反正现在研究也陷入了困境,不如给大家放个假,正好也休息一下脑子。”

机器还需要关机休息呢,人脑虽然比机器更紧密,但显然偶尔也需要放松放松。

他们师门聚会还是有点内容的,不是就吃顿饭的事,而是安排了一整天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