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团后我成了科研大佬 第70章

作者:暗夜公主 标签: 业界精英 升级流 校园 近代现代

“谢谢。”陈颂抽了一张酒精湿巾擦手,还递了一张给童一淮。

童一淮接过,也擦了擦手,在桌边坐下,拿起筷子一边吃饭一边问道:“学弟,你进度如何?今天能看完吗?”

陈颂也坐了下来,大致估计了一下自己的进度,点点头说道:“晚上可能要忙到晚一点,但应该可以。明天我们可以互相交流一下,重新看一看比较关键的部分,后天捋一捋思路。”

童一淮露出微笑,“我也是这么考虑的,看来我们的想法差不多。”

小许听着,轻声说道:“你们吃完把餐具放这就行了,我一个小时之后过来收拾。”

两人再次对他道了声谢,然后继续互相讨论起了早上的一些发现。

小许走出办公室并关上门,听着他们那些完全听不懂的话,心想这两位这么年轻就能到这里来,果然是有道理的,有些人就是又有天赋又努力。

小许往食堂走去,脸上不由自主地微笑起来,他感觉很高兴,为自己的国家有这样优秀的人才而感到高兴,也为自己能够为国家的科研事业提供一些微不足道的帮助感到高兴。

三天时间,童一淮和陈颂每天两点一线,不是在宿舍里休息,就是在办公室里忙活,并且在办公室的时间高达每天十六个小时,除了上厕所,完全不离开办公室。

第四天早上王院士带的小组开例行会议,小组里除了童一淮和陈颂之外,都是经验丰富的研究员,最年轻的也快四十了。

此时只有王院士和童一淮、陈颂没到,其他人都在议论这两个刚刚加入的小年轻。

实际上,童一淮和陈颂着三天的表现,他们也都看在眼里,对他们的态度,在场的研究员们都是认同的,只是对于他们的能力,他们还有些怀疑。

他们相信童一淮和陈颂是很有天赋的年轻人,可是他们确实太年轻了,他们项目也不是没有年轻人,但那些年轻人都只是被老师带着进来打下手的,说好听叫实验助手,说难听点就是打杂的。

但童一淮和陈颂显然不同,王院士是指望着他们能够帮忙解决问题的。

这些研究员们也很难不怀疑,他们这么多人,包括两位院士都束手无策的问题,靠着这样两个年轻人真的可以吗?

虽然说他们写出过不错的论文,可是大家都是圈里人,知道搞研究有时候也是需要一些运气的,更何况那篇论文只是给问题的解决的提出了一个思路而已,并不代表写出了论文的人,就一定能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正当他们低声议论的时候,就看到王院士笑容满面的带着童一淮和陈颂进来了,两个他们正在议论的年轻人脸色平静,丝毫看不出心里是什么想法,这份养气功夫就是当下很多年轻人没有的。

三人坐下之后,王院士先把童一淮和陈颂介绍给其他研究员,又让研究员们自我介绍一下。

研究员们看着童一淮和陈颂,尤其是陈颂那张年轻得过分的脸,心情都很复杂,不过倒也没有找茬的,都自我介绍了一下。

介绍完,王院士又让众人简单介绍了一下目前的工作进度,然后看向童一淮和陈颂说道:“关于我们遇到的临界值问题,目前童博士和陈同学已经有了初步的解决方案,接下来请童博士和陈同学说明一下你们的思路。”

此言一出,会议室里顿时喧闹了起来,虽然大家出去也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而不是菜市场里的大爷大妈,但是王院士这话着实有些惊人,让他们也无法保持平静。

一时之间,激动的有,怀疑的也有。

不过还是怀疑的居多,毕竟这两个年轻人到研究所来也才不过三天时间而已,其中大部分时间还需要查看此前的项目文件,说就这么点时间,他们就想到了难了他们这么久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是在让人很难不怀疑。

王院士伸手压了压,说道:“大家先安静,着什么急?听小童和小陈说完,你们不就都明白了吗?”

研究员们一听也是,都安静下来,看着童一淮和陈颂。

接下来,是能够得到研究员们的认可打消他们的一切质疑,还是得到研究员果然是不靠谱的年轻人的眼神,就看他们的表现了。

童一淮和陈颂相视一笑,都没有任何怯场,按照原先说好的,由童一淮主讲,陈颂补充并解答可能会有疑问。

童一淮起身走到会议室前面的白板前,想把自己和陈颂讨论过的对这个临界值问题的理解简明扼要地说了一下。

研究员虽然对他们还不信任,但出于自身的素质,听得还是很认真的,听着听着,不免就对他们多了一分认可。

他们研究的可不是什么简单的项目,而童一淮和陈颂以前并不是研究这方面的,只有三天时间,能够把问题搞清白说清楚,就已经超过那些虽然虚长一些年头却平庸无奇的普通科研工作者了。

注意到下面的研究员们都在微微点头,童一淮微微一笑,开始讲解他和陈颂的思路,并把一些重要的公式写在了白板上。

随着他的讲解,一开始还抱着姑妄听之的态度的研究员们,目光变得越来越郑重,并且纷纷翻开自己的笔记本,拿出笔飞快地记录起来。

他们越听就越是心惊,这个年轻人说的思路,好像还真有点东西啊,比他们这段时间研究论文之后想出来的办法更加适合当下的情况,计算的时候明显也更加简洁。

一开始研究员们还带着高高在上的指点想法,后来就变成了被指教的心情,有些还没有把那篇论文研究透的研究员听完之后还有些地方无法理解,见童一淮停下,顿时举手想要提问。

童一淮感觉有些口干舌燥,见有人举手,不由看了王院士一眼。

虽说他们其实做好了解答疑问的准备,但这毕竟不是报告会,也不是讲座,并且主持会议的人是王院士。

王院士点点头,说道:“有问题就问清楚,如果思路确定下来,大家就要按照这个思路去工作,没搞明白可不行。老辰你有什么问题,你先说吧。”

老辰放下手,迫不及待地问道:“童博士,你用来计算临界温度的那个公式我以前没有见过,好像也不在你们之前发表的那篇论文里,你能不能解释一下这个公式的推演过程?”

陈颂起身微笑道:“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吧。”

陈颂走到会议室前面,另外拉了一块白板挂上去,就开始写了起来,“我大致给大家写一下简略的推演过程,这个公式其实是从论文里的其中一个公式推演出来的,如果是不太擅长数学的,可能确实不太能一下子理解。”

陈颂的字很漂亮,能看得出来是很习惯板书的,一行行公式无论是从字形上来说,还是从数学的美感上来说,都非常漂亮。

在座的人,即便不是很擅长数学的,也不至于完全不了解,陈颂写下的简略推演过程已经足够他们恍然大悟。

提问的老辰把其中一些重要的步骤抄写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不由看着年轻得过分的陈颂,不由感慨道:“我记得陈同学是物理学专业的,而且才大二而已,没想到数学功底这么深,比我强。”

陈颂谦逊地说道:“您过誉了,我只是正好比较喜欢这方面的东西,所以有些研究而已,我需要向各位前辈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呢。”

老辰还想说什么,就被另外一个研究人员打断了,“陈同学,我发现你们用来计算材料应力的公式,好像是论文中另外一个公式的变形。请问为什么要用变形公式,而不是原公式呢?看起来在计算方面,似乎并没有更加简便。”

陈颂说道:“是的,您看的没错,这个公式确实是论文上公式的变形。变形之后的公式虽然在计算方面并不会更加简略,但是……”

陈颂花费了许多时间用来解答研究员们的疑问,虽然在座研究员的水平都很高,但是越是高深的科学知识,细分学科越是详细,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即便是同一领域里的东西也不可能完全了解。

比如说同是数学家,数论领域的数学家,对于代数领域比较艰深的知识可能就完全不了解。

第056章 选址考察 二合一

早上的会议结束之后, 童一淮和陈颂就得到了本组所有研究员的认可,因为他们提出的解决思路确实比其他研究员目前的想法更好。

虽然现在还不确定这个思路真的能够解决问题,但科研本来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 在得到追踪的答案之前,本来就没有人能够打包票。

而能够给出这样的解决思路,已经足够说明童一淮和陈颂的水平了, 足以证明他们虽然年轻能力却不像是普通的年轻人那样平庸,完全有资格和他们共事。

这些一辈子扑在科研上的研究员们还是比较单纯的,看人只看能力。

两人的思路得到大家的认可之后,之后的工作就由大家分工进行, 相对的童一淮和陈颂也就没有最开始的时候那么忙了,基本也能在小许的提醒下按时和其他人一起去食堂吃饭, 还认识了其他的研究员。

其他研究员对他们这两个项目组里最年轻的正式成员显然也很好奇, 尤其是对陈颂, 他甚至还没有拿到本科毕业证书。

他们很快发现, 童一淮和陈颂似乎都得到了王院士带的小组的其他研究员的认可, 不免都有些惊奇。

而这些,或多或少在王院士的小组里都有熟人, 自然得趁着休息的时间打听打听,然后童一淮和陈颂那天在会议上的事迹很快就传遍了整个项目组。

大家都知道了, 王院士项目组里刚来的那两个年轻人不得了, 三天不到的时间,就想出了困扰了他们许久的临界值问题的解决思路, 而且这个思路还非常精妙, 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于是童一淮和陈颂就发现, 每当他们走在路上, 或者在食堂里吃饭的时候, 总能吸引许多目光,而当他们看过去的时候,则能够得到一个和善的微笑。

虽然感觉有点奇奇怪怪的,但忙碌的童一淮和陈颂并没有太多的时间用于交际,所以除了会以一个微笑之外,他们也始终没有机会去认识那些有些奇怪的研究员们。

忙碌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之后,就算得出了一组数据,并根据这组数据做出了样品。

所有人挤在实验室里盯着试验台上的样品,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童一淮和陈颂也很期待这个结果,但他们两个年轻人,还真不好意思和这些年龄大部分能做他们的父亲,至少也能叫一声叔叔的研究员争抢,默默地呆在后面面面相觑。

如果是平时,其他研究员肯定是能注意到他们,并给他们让个位置的,但现在大家正是激动的时候,就连王院士都没挤进去,童一淮和陈颂两个小字辈就更是如此了。

不大的试验台被研究员们遮挡的严严实实,王院士表情也有些无奈,幸好实验的过程摄像头会记录下来,而实验结果也会记录在计算机里,王院士本来就不负责具体的实验,没看到也无所谓。

正当王院士、童一淮和陈颂大眼瞪小眼的时候,就听到围在试验台旁边的研究员们一阵欢呼,三人就也不由地露出了笑容,听到这声音,他们就知道成功了。

当然,后面还要进行一系列的包括重复试验之类的各种繁复的实验项目,但总的来说,最难的一关已经被他们攻克了。

还没等说什么,童一淮和陈颂就看到研究员们激动地朝着他们冲了过来,每个人给了他们一个大大的熊抱,还有人去揉陈颂软软的头发,若非实验室条件不允许,他们可能能把两人给直接抛到天上去庆祝他们激动的心情。

然后研究员跑到外面撒欢去了,只留下被□□之后一脸懵逼的两人,以及陈颂那一头乱糟糟的发丝,王院士看着这一切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他感觉很高兴,不只是因为他们攻克了一个阶段性的难题,更因为从这次的成功,他看到了国家的未来。

童一淮先反应过来,看到陈颂那头乱毛,不由也笑了笑,然后伸手给他理顺了头发。

陈颂心里当然也是高兴的,不管是看到自己的努力有了好的结果,还是看到那些平时严肃的研究员前辈们失态的样子,更是因为在期末考试之前完成了最重要的那部分工作,接下来他就可以安心地回学校考试了。

这段时间呆在研究所里一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回到学校陈颂才发现大家都是如临大敌,原来国内的疫情又出现了反复,目前主要是外国输入的,另外国外的病毒出现了许多变异株,其中一种变异株型不仅传染性强,致病性也强,致死率远高于原先的毒株。

虽然国内现在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本土病例,但境外输入的病例已经足够让所有人紧张起来了。

因此陈颂也非常谨慎,完全不去公共场所,出门一定带着口罩,回来就消毒清洁,考完试给家里打了个电话说明可能无法回去过年的情况之后,就又回到了研究所里继续闭门搞研究。

其实研究所春节是有时间放假的,只是因为这段时间疫情又严重了起来,陈颂出来之后就听到疾控专家提倡大家尽量就地过年,想想觉得还是不回去了。

和外界的纷扰比起来,人员流动性低,管控严格的研究所要平静许多,也没有什么疫情传播的风险。

不过过年的事情,因为外界的疫情形势变得更加严峻,研究所经过讨论并征询研究员们的意见之后,决定过年就不放假了,大家一起在研究所里过年。

说是不放假,就是就是不让大家离开研究所而已,除夕当天并没有安排工作,研究员们很有生活情趣地一起准备年夜饭。

当然,考虑到他们其实不像擅长科研一样擅长做饭,掌勺的还是食堂的大师傅,他们只是负责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增加一点参与感而已。

虽然如此,同小组的研究员们围坐在吃年夜的时候,还是津津乐道的指出了哪道菜有自己的贡献。

童一淮和陈颂被安排一起洗青菜,吃着自己洗出来的青菜,陈颂觉得味道特别不一样,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

他以前倒是也帮父母打过下手,可是感觉和这次就是不一样的,可能是因为这是集体活动的缘故吧。

因为研究员们都决定明天就继续工作,所以年夜饭也没有安排酒,厨房就给他们准备了一些鲜榨的果汁,大家以果汁代酒,气氛也是相当热烈。

相对来说陈家就有些冷清了,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亲戚都不上门串门了,家里只剩下陈献夫妇和陈新雨三个人,看着春晚也感觉少了点气氛。

不过这只是陈献夫妻的感觉,除了有些遗憾哥哥不能回来之外,陈新雨感觉非常快乐。

谁能够拒绝过年放假,还没有亲戚问东问西,不用到处走动的快乐呢?

反正陈新雨不能。

即便陈新雨是那种很讨长辈喜欢,也不排斥和长辈走动的小孩儿,也不太能接受被一群人反反复复地问学习成绩,更不喜欢几天时间到处拜访不同的亲戚长辈,太累了,比上学还累。

现在这样只需要呆在家里休息的假期,实在是难得的快乐。

陈献夹了一筷子青菜,忍不住叹了口气,说道:“也不知道小颂现在怎么样。”

陈新雨一听,理所当然地说道:“爸,我哥他在研究所过年耶,肯定是很多人一起过年,比我们热闹多了。而且我哥的情商你还不知道嘛?研究所里的很肯定都很喜欢他的。”

陈献:“……”

刚刚升起的惆怅顿时消失了,并且觉得女儿说得很有道理,搞不好还真是这样。

王华凝给他夹了一筷子菜,“多吃点,别想太多,别让小颂在外面工作还担心我们。”

此时他们不会知道,接下来的两个春节,陈颂也都没有能够回来过年。

大三那年的春节,还是因为疫情的原因,而大四那年,虽然疫情已经结束,但小行星防御系统的设计也已经完成,接下来到了选址建造的阶段,童一淮和陈颂因为年轻被派了出去到其中一个地基系统的备选地点进行考察。

而中间的两个暑假,虽然陈颂并不是完全没有回去过,但每次回去也并不能呆多长时间,很快就赶回了研究所。

甚至于这几年,他连回学校的时间都很少,基本上每次回去都是为了考试,他在京华大学已经成为了一个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