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寻坡 第141章

作者:英桃 标签: 年代文 励志人生 种田文 近代现代

“不是,不是没钱……”孙浩摇头,吞吞吐吐的道:“我怕耽误时间,只是咳嗽两声,不碍事。”

因为是在车上,黎阳也没有多说什么,等到了地方,看到一片绿色的花园,几个人精神一震,一路的疲劳仿佛轻了几分。

陈泽默带路,绕过花园和水池,来到了地下室。

地下室里面比外面还冷呢,黎阳也是一脸意外,“是生活费不够吗?”

“不是。”陈泽默说的很痛快,“住在这是为了省钱省时间。”

在不断追问下,黎阳才知道,他们可以选择租在离市中心远点的地方,但是每天要坐公交往来,住在市里的地下室,房租便宜不说,还省了公交车月票钱。

厂子里的生活费是固定的,省下的钱他们可以自由支配,给自己买东西或者留给家里,没人过问。

虽然住的地方不好,但陈泽默和孙浩都没有怨言。

等听了地下室周围的房子的租赁价格,黎阳自己心里也忍不住想,住这里挺好的……

想归想,黎阳还记得正事,从行李里面拿出钱来,让孙浩立刻去看医生,他和另外四个人得赶紧去学校和银行办理各种手续。

到德国的第一天晚上,黎阳和另外六个人在地下室度过。

学校的宿舍申请要排队,短时间内不可能,黎阳等人也面临着出去租房子的境地。

等所有事情办理妥当了,黎阳开始找房子、租房子、搬家、熟悉环境,虽然还没有入学,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了。

虽然黎阳顶着农机厂学习的名头来,厂子里给生活费,但黎旭在B市按照汇率换了几万马克,谭帅也给了很多,黎阳手里有大笔的钱,根本用不了,他想过阵子就汇回国。

他刚升起这个念头,往国内打电话报平安时,谭帅就说了,不要想着再汇钱回来,他会再打过去,来来回回浪费的只有手续费。

黎阳也给许琰老师打了电话,对方昨天又熬夜做实验,说一句话打三个呵欠。

七个人报的是不同的学校,有两个人去了慕尼黑,黎阳和徐国华他们五个住在一起,因为学的东西差不多,平时有问题可以相互探讨,这样的日子好像又回到了大学的时候。

明明住在一起,黎阳也很少见到孙浩,陈泽默说他一直在打工,黎阳这才知道为啥每次通电话他都碰巧不在。

仔细了解一下才知道,在这里孙浩打工一个小时能挣十三马克左右,相当于国内五十块钱左右,一天就算干八个小时都能收入四百块钱,而农机厂现在的技术员工资加上福利补贴和住房补助一个月六七百块钱。

打两天工相当于在国内时一个月的收入,孙浩家里并不是多宽裕,所以才这样拼命。

这就是发达国家啊,众人心里忍不住感叹。

徐国华都忍不住心动了,他问陈泽默,“陈哥你从来不出去打工吗?”

“我就在打工啊。”陈泽默扬了扬手里的书册,“我做题,他们付钱。”

黎阳一眼就看出来那上面都是数学题,而书册上印刷着他们大学数学系的字样,原来这份工是帮人做作业……

除了这个,他偶尔还会参加一些报纸和杂志上的数学比赛,奖金也不少。这些都是徐露露帮忙找的,陈泽默自己不太懂得这些。

提到徐露露,陈泽默才想起来,自己好像欠了她好多顿饭,正好黎阳来了,叫上她一起吃了个饭。

在异国他乡遇到校友,黎阳也十分高兴,好几年没见,徐露露并没有太大变化,问黎阳德语学的怎么样,在这里有什么不懂的事情可以找她。

短暂的相聚之后又再分开,不管怎么样,在这陌生的地方遇到熟悉的人都让人心情愉快。

新房子带着个地下室,黎阳早就想好了,趁着还没开学,几个人一起把地下室布置成了小型的实验室。

看黎阳零零碎碎的买东西,陈泽默高兴之余忍不住问道:“这钱厂子给报销吗?”

黎阳顿了一下,斩钉截铁的道:“报!”

“太好了!”陈泽默赶紧把自己想要买机器告诉给黎阳,他早就寻摸好了,黎阳点头之后,就高高兴兴的一起走了。

早在几年前,第一台逆变器就在德国出现了,陈泽默手里有几个旧的,黎阳又买回来另外几个型号的,放在地下室里全都拆开,对比他们自己的构思,一点一点的研究。

初创期的东西最有意思,没有太多人提供研究思路,可以天马行空的想象,然后实验,虽然大多数的时候都失败,每个过程都很重要。

地下室的器材越来越多,黎阳满足的同时也有点心疼,尤其是每次看银行卡余额的时候。

作者有话要说:

第141章

四月份, 黎阳入学,海城农机厂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大部分技术员离开厂子, 和农机厂的产品分配在全国各地的农机站, 谭帅也不例外。

几个人之中,黎阳的德语是最好的, 但是开学之后, 他听课都特别费劲,往往一句话只能零星听到几个单词, 其他人更是艰难,几个人上课好好听,课后猛补听力。

不但黎阳他们有语言上的困扰, 刚被聘任的教授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这位卡尔教授德语有些生硬,经常蹦出几句英语和俄语,然后用绿色的眼睛注视着学生们,希望黎阳他们能理解他的意思。

不知道别人怎么样,黎阳反正不理解。

关于锻炼语言能力, 黎阳有个小窍门, 那就是每天去蹭课。

徐露露教给他们的方法就是多听, 多读, 多看, 多说。

黎阳每天把自己专业内容捋明白了, 就去听车辆工程相关专业的课,学校授课是开放式的, 不是本专业的学生也随便听, 只要听的够多, 耳朵熟了,再上课就轻松很多。

白天在学校忙一天,晚上是黎阳最喜欢的时间,从旧货市场买回来的各种小东西拿出来,学习和研究,这个时候他开始接触电子和计算机方面,买了一台二手的电脑,几个人每天轮流使用。

而且,晚上九点以后往国内打电话也便宜,同样花费四马克,白天只能打一分钟,而夜间却能通话四分钟,黎阳觉得这种时段差别设置的真是不错。

除此之外,黎阳还实践出了用电话卡省钱的各种前拨号,他们几个人甚至还破解了这种加了密的电话卡,可以实现短暂的时间内不用花钱就能打电话,但因为犯法,果断放弃了。

黎阳每周都跟黄立安联系,小家伙一直住在厂子的宿舍里面,虽然托付了同宿舍的孟继帮着照看,黎阳还是忍不住担心。

如果没有特殊的事情,黎阳往回打电话的时间是固定的,如果谭帅有时间,他会跟黄立安一起接电话,当然,他说些难为情的话时,都会用手捂住黄立安的耳朵,每当这时候,黎阳都心脏狂跳。

他不知道,自己听着都害臊的话,那人不知道是怎么说出口的。

等到挂了电话,回到住处,脸上的热度散去,黎阳抱着被子开始计算回国的时间……

几个人里面,孙浩的口语最好,是打工练出来的,他来一年多,已经往家里打了好几万块钱,自从身体不好,被劝说着,他打工的次数稍稍少了那么一些。

黎阳的口语是排第二的,虽然他在国内学的时间长,也不如在这里多呆几个月。

所有的老师中,卡尔教授最喜欢提问黎阳,同时他留的作业也是最难的,每次下课都能听到同学们的哀嚎声。

一同上了几个月课,黎阳无意中听其他同学说,这位教授来自东德,曾经在美国留学,但是他的德语和英语都不如俄语。

做为留学生,黎阳并不能理解那位同学说话时的微妙语气,让他惊奇的是这位教授还会说汉语,而且还带着浓重而有地道的北方口音。

那是黎阳向他请教辅助交流同步发电机的问题,卡尔教授就用卢甘斯克机车制造厂生产的一个型号做讲解,黎阳没听懂他说的俄语,结果对方用汉语做出了解答。

结束的时候,卡尔教授还说,曾经去过黎阳的母校,那是在三十年前。

卡尔教授声音很年轻,一脸浓密的大胡子,黎阳无法判断他的年纪,也不知道他三十年前是什么样的身份去的。

往海城大学打电话时,黎阳跟许琰老师随口提起了这个事情,电话那边正在核对实验数据,许琰嘴上说着这个名字好像听说过,但是直到挂了电话都没想起来。

在一起生活,黎阳才知道同事们工作和学习之外多才多艺,有能飞刀切面的,有能针灸拔罐的,还有能没钥匙也能开锁的……

单说做饭,只能黎阳和徐国华挑大梁。

当黎阳感觉才在这里稳住脚时,第一个学期已经结束了,几个月的时间,好像一眨眼就过去了。

刚安排好放假时间的事情,黎阳接到许琰老师的电话,母校的一位老师想要找黎阳,但是不知道怎么联系,只好将电话留了下来。

这位章老师是黎阳大三时候的任课老师,黎阳按照电话打过去,一问才知道,国内一家企业要来德国购买一批机械,这些机械是德国厂家即将要淘汰的,国内企业想要看完机械的性能后再购买,德国方面表示装卸的事情需要他们自己解决。

除了谈判的管理人员,原本企业想要带十几个技术人员一起来德国,但办理出国手续的时候遇到了麻烦,有好几个人来不了,怕耽误事情,想要找黎阳他们帮帮忙。

黎阳他们七个人都经历过实习和车间的锻炼,简单的机械装卸还是不难的,问过了他们到德国和停留的时间,又和其他人商量了一下,都没有问题,黎阳答应下来。

黎阳习惯刚一放假就把所有作业解决掉,除了查字典浪费了一些时间,剩下的十分顺利。

陈泽默最近则有些低落,因为找他写作业的那些数学系的学生都被他们老师给挂掉了成绩,没人再敢投机取巧,他以后没有免费的教材和作业做练习了,得自己花钱买书。

做完作业,黎阳去考了驾证,然后花二千二百马克买了辆二手车,买到车的当天就跑了一趟回收市场,买了一堆电子零件回来。

很快就到了约定的时间,因为这次章老师随同企业一同来德,黎阳特意去机场接人,等待的时候,他神情稍微有些恍惚,仿佛自己前不久才从这里出来,转眼就变成接人的那个了。

他们这一趟来了二十多个人,黎阳见到了头发花白的老师,几年没见,自是感慨不已,同行的人热情的跟黎阳一个劲的道谢。

来的这个企业黎阳还有点印象,不太大,是跟他母校有合作的,不过没有轮到他去做调查,名字还是有点熟悉的。

黎阳接上老师去往德国工厂,只等着签订合同之后再动手。

虽然是淘汰下来的机械,但是开出来的价格并不便宜,因为向他们表示感兴趣的企业和厂家不少,一天之前还有人给他们打电话询问。

不管咋样,企业还是咬着牙把签下了合同,黎阳和陈泽默等人加上企业自己带来的技术人员,开始有序的检查机械设备。

因为国内之前有不少买回去机器用不了的情况,有了教训,大家现在都很谨慎,企业的人要求自己操作机器,德方人员立刻去察看刚签订的合同,表示上面没有这一项,然后双方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德方工厂让步,但是购买机械设备的企业要负担实验机器时产生的各种费用。

检查还没结束,随行而来的翻译不知道是水土不服还是吃坏了东西,上吐下泻,不得不紧急就医。

接下来的流程可能会慢下来,但是超过合同约定的时间就算是违约,要面临着巨额的罚款,企业找黎阳帮这个忙。

说实话,黎阳的水平还代替不了翻译,他联系徐露露,这位师姐非常可靠,放下电话后很快就过来救急。

和技术人员商量好之后,黎阳等人对机械设备做好标号记录,开始拆分。

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而机械种类和数量又不少,黎阳和陈泽默他们不得不晚上画图,白天干活,因为时间紧急,徐露露和企业的管理都要动手。

紧赶慢赶,总算是没有落下进程,将所有箱子装到船上时,大家才长长的出了口气。

这些天,黎阳他们这样年轻的还好,像是章老师本来身体就有些小毛病的,松口气之后,差点一屁股坐在地上。

企业的管理人员紧紧的握着黎阳他们的手,万分感激他们的出手相助。

双方分别后,黎阳他们回去痛痛快快睡了半天,再次给海城打电话的时候,谭厂长对他提出了表扬,说是农机厂收到了那家企业的感谢信和锦旗,厂里决定给他们每个人发了一笔奖金。

这才回去几天……黎阳心里想,这办事效率是真的快!

假期里,其他人都去打工,黎阳和陈泽默还有徐国华一直关在地下室,他们按照设计图改动了好几个型号的逆变器,通过最初实验的只有两个,还有几个复杂的检测这里做不了,得想其他的办法……

才到这里几个月,人生地不熟,学校放假,黎阳首先想到的是老师,他最熟悉的就是卡尔教授了。

正好手里有教授的电话,黎阳试着拨打过去。

结果是非常令人高兴的!

卡尔教授和他的合作伙伴在郊外有自己的实验室,是非常规范的科学研究基地,不是黎阳他们的地下室能比的。

黎阳他们三个带着东西过来,一个逆变器在实验中出现了毁坏,另外一个虽然成功了,但是得到的数据也跟预想的有差距。

卡尔教授并没有干涉他们的实验过程,直到结束,才问道:“这是你们自己设计的?”

黎阳点点头,“还是半成品……”

“很好。”听了他们的研究思路,卡尔教授道:“这种串联的设计不错,已经成功了一半,要尽早提交专利申请,保护好你们辛苦的果实。”

黎阳三人愣了一下,接下来都高兴坏了,这无疑是对他们研究和学习的肯定,接下来要更加努力!

在学校时,卡尔教授接触起来并不是多么热心的人,但是这次不仅借实验室给黎阳他们用,还主动提出让他的秘书帮忙准备申请材料。

黎阳表示感谢的时候,卡尔教授说也需要他的帮忙,希望黎阳能够帮他在国内寻找一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