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荒野爆爆熊
但他给自己的计划是,至少做出一个简单的初始小程序。
最关键的是,他目前对究竟要做什么项目,仍然一筹莫展。
毫无疑问,AI是他的强项,他势必会做与之相关的产品,同时,应萧云徊的指导方向,他设想做出能致敬繁星的数字项目。
正闭目养神之际,只听杨童哼着小曲走过来打扰:“师兄,这两天你怎么魂不守舍的?怎么?你和萧总吵架了?来和我说说,我给你们评评理!”
袁恒宇沉默。
说时迟那时快,杨童巧妙地看见袁恒宇屏幕上申请表格的几个大字:“数—字—创—业—大—赛!”
“哇!师兄!”杨童一惊一乍,随后注意到自己有些夸张,遂放低音量:“师兄,你打算参加创业大赛?”
“嗯,”袁恒宇点头,既然对方是杨童,袁恒宇也不藏着掖着:“男朋友任务。”
“噗~”杨童差点没眼看:“师兄,酸臭、酸臭啊!”
杨童吐槽完,灵机一动,举起右手:“师兄,我申请加入!”
“你有时间?”杨童自告奋勇,袁恒宇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我刚刚正在盘算做一个小型AI APP程序的工作量,你能来的话,我的工作量正好减半。”
“师兄,你有proposal了吗?”杨童关切询问。
“没有,目前还在构思,一是主题,二是周期。我算了算,两个月完成的话,每天两到三个小时,目前做一个我心目中体量的试运行APP,需要五个人的工作量。”袁恒宇提出忧虑。
“这样啊。”杨童掏出手机,一阵捣鼓,过了好一会儿,他对袁恒宇说:“师兄,快看微信!”
袁恒宇一脸不解,低头翻出手机打开微信,见到一个五人小群业已成型,里头成员除了他和杨童,还有开学博三的黎菲菲、李诚,研三的秦琳。
微信群名:计算机视觉勇者无惧杂鱼组!
杨童朝袁恒宇邀功一笑,示意袁恒宇:“人员到齐,师兄快点发号施令!”
袁恒宇从小就是直球,他看一眼杨童,也不含糊,直接上强度:
【想做一个小型AI APP。
不是个人课题,也不是大型项目。
是我家乡星港举办的第一届数字创业大赛,需要免费劳动力(得奖的话有奖金)。
根据我目前的构思,做一个理想的APP,两个月周期,大致要求五人工作量。
如果有人愿意合作帮忙,请在群内联系我。】
袁恒宇的小广告发出不到十分钟,出乎意料,群内开始热血沸腾。
李诚:“我参加!恒宇的项目必定赴汤蹈火!”
黎菲菲:“参加+1!N大计算机视觉杂鱼组永不言败!”
秦琳:“啊啊啊啊男神师兄的项目,我举双手双脚支持,脑力体力一起支持!”
聊天记录再往下拉,他才发现,十分钟内,黎菲菲、李诚和秦琳除了自告奋勇,没有沉默,没有犹豫,没有推脱,甚至还打算自行分工。
事情顺利得有些超乎想象,袁恒宇不免问杨童:“这个工作量不小,也需要大量时间钻研,你确定他们可以吗?”
“放心吧!”
杨童扬起他骄傲的头颅,从未如此得意:“每次你和于冠朝斗智斗勇,我们都或精神或行动支持你,我们N大计算机视觉杂鱼组,团结一心、战无不胜!”
说完,杨童自觉这句话感召力卓绝,原样发进杂鱼组的群聊里。
此话一出,杂鱼组群聊,莫名其妙地兀自燃了起来!
当务之急,是要讨论出一个有的放矢的项目。
杂鱼组成员每天晚饭后相约在学校旁边咖啡厅的讨论间,集思广益。
秦琳:“既然是电商结合AI,我们要不要做一个本地化的语音电商平台?”
黎菲菲:“做一个AI客服,协助本地电商创业者,快速上下架商品?”
李诚:“要不要用图像识别,帮农民识别灾害,推荐相对能抵御风险的农产品?”
杨童觉得这些项目都很好,可他回头看袁恒宇,见他低头沉思,根据他对男神一颦一笑的了解,这些都未切中要害。
几个人陷入瓶颈有三四天,周末黄昏,相约老地方。
众人坐定后,忽见一长相清秀白净的高瘦男子,着纯黑T恤搭配宽大墨绿色格子衬衫,一条简简单单牛仔裤,随意搭配一脚蹬帆布鞋,轻轻探门而入。
大家面面相觑,想说这位帅哥你是不是走错了,却看日常面无表情的袁恒宇,温柔一笑,起身相迎:“你来了。”
对方显然没料到会有如此阵仗,有些拘谨,朝在场的黎菲菲、秦琳和李诚浅浅打了声招呼。
一番简单的各自介绍后,萧云徊跟随袁恒宇借一步到窗边闲话。
其余三人还没搞清楚状况,便见杨童对他们使出意味深长又罗曼蒂克的眼色。
等他们隐隐约约好像从杨童的眼神中探知一些什么,再抬眼去望,见那高瘦白净男已经倚在窗边墙上,而袁恒宇站在他的对面,两人有说有笑,之间气氛格外轻松暧昧。
适逢夕阳西下,橘色的光打在高瘦白净男的脸上,如诗如画,如诗如画。
袁恒宇也察觉到这绮丽,他忍不住在大庭广众下快速地捏一捏萧云徊的脸,赞叹道:“橘色的小兔子,好可爱。”
萧云徊数落:“这是在你同事的面前,你怎么这么没正经的?”
他继而又关切道:“你们的项目主题,还没有想出来吗?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尽管说。”
袁恒宇如实回答:“想了很多种方案,有本地化的电商平台,有协助电商创业的APP,还有助农APP。我觉得都很普通,不符合繁星的主题。”
萧云徊细品袁恒宇严阵以待的样子,居然还想思考繁星的专属主题,忍俊不禁。
袁恒宇见他笑得很是好看,有些迷醉,问:“你为什么笑?”
“我笑你啊,”萧云徊满怀宠溺:“认识你的时候是个问题宝宝。一天到晚,有那么多的小问题需要我回答,现在也成为独当一面的大人了。好神奇啊!”
……沉默片刻。
“你刚刚说的话,再说一遍?”袁恒宇骤然灵感喷发。
萧云徊不明所以:“我笑你,认识你的时候是个问题宝宝?一天到晚……”
“问题宝宝……后半句是什么?” 袁恒宇难得打断他讲话,脑回路不知拐到哪条十八弯的山路上。
“有那么多的小问题,需要我回答?”萧云徊只得懵懵懂懂回忆,老老实实作答。
“我知道了!”袁恒宇如梦方醒。
这一声“我知道了”音量明显增加,不远处,杨童、黎菲菲、秦琳和李诚全都被吸引了注意力,见到袁恒宇转过身来对大家宣布:
“我知道我们要做什么了!”
“问与答!”
众人:“问与答?”
袁恒宇:“嗯,问与答。”
项目名称:问与答——虚拟陪伴APP
项目内容:设计一款轻量AI对话器(主要以手机端为主)
目标群体:聚焦弱势关怀
留守/空巢老人定制:每日提醒,方言模式,子女模式。
留守妇女定制:闺蜜模式,法律常识科普,情绪疏导。
留守儿童定制:哥哥/姐姐/伙伴模式,睡前故事,课本朗读。
精神障碍(如自闭症)用户定制:“高容错”提问模式,重复/跳跃提问回应,永远温和回应。
主要功能:陪聊,提醒,讲解家乡新闻琐事,科普知识等。
设计立意:让沉默的人被听到,让孤独的人被陪伴。
【五人分工计划表】
项目负责人/产品+运营(袁恒宇,外援萧云徊)
任务:研究用户(针对不同用户画像,做简单访谈)。
落实方案:萧云徊访谈,袁恒宇记录与录入。
对话系统开发:博三黎菲菲
任务:介入已有AI对话接口,返回回应。
APP开发/前段:研三杨童
任务:实现大字图标和语音按钮,简化手机操作界面。
语音播报:研三秦琳
任务:把AI回答变成语音播报。
后端/数据:博三李诚
任务:接入已有base,快速起后端。
预计开发时间:六周。
预计测试时间:两周。
任务经由袁恒宇分配完毕,众人开始紧锣密鼓地各司其职。
开发的第二周,在萧云徊基于繁星的老人与妇女的访谈样本中,他们发现,本地用户语音识别不准、指令不清晰的问题尤为显著。
袁恒宇迅速将问题整理为用户语言特性文档,提出建立“关键词兜底逻辑”。
黎菲菲因此调整AI接口调用逻辑,加入“模糊匹配+关键词提取”策略。
好不容易走顺,紧接着他们又发现,已经极简的操作界面,还是会产生不可避免的误触,试运营时尤其老年用户反馈:语音和录入的按钮操作不够简便,造成误差。
李诚立刻观察后台日志,发现甚至产生了同一用户一分钟内重复出发语音录入高达五次的情况。
杨童复现问题,发现尤其是老年人,并非人人了解按住讲话松开结束的操作。
小组讨论后,袁恒宇提出模拟“对讲机操作”,优化微信的对话运用,结合秦琳加入语音播报提示,如“你现在可以说啦”/“请长按不松开”/“我收到啦!”,进行清晰提醒,达到全程指导操作效果。
最终,全员重构首页UI,简化成“一个大按钮+语音播报”的完全版本,在萧云徊选择的样本当中进行最后一轮投放试运行,收获高达百分之九十八的使用满意率!
临到项目申请书提交前的十月底,众人肝到怀疑人生,奇怪的是,大家也燃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们都是一群学术世界的小小螺丝钉,都从未着手完整操作和实践过一个项目,更不能设想,自己设计的项目,也许某一天,能帮助到一个或者多个,需要被看见的人。
这两个月,每个人都不可避免被暖意所笼罩。
上一篇:豪门老公天天都在爆金币
下一篇:总裁别宠了,我是冒牌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