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香小陌
他在店里掏出一根烟,店主立马抬眼皮说:“这位先生您瞧好喽,我这店里可全是纸,贵着呢!”
少棠攥着打火机出去了,蹲在店外墙根底下,抽烟,等着,一等就是仨小时……
文化人儿用的器具纸张,普通老百姓都不会想到来买,而且很不便宜。
孟小北拎着一大兜子回来,图画纸、画笔颜料、调色盘、画板……少棠还特意叮嘱:“回你奶奶家的时候,别跟他们说这些东西多少钱,记住没有?”
小北问:“为什么不能说?”
少棠望着街道上的车流,两人并肩而行。少棠说:“工人一个月工资才四十多块钱,你这一趟十几块钱就画画儿给画掉了。”
“说了不好,尽量别说。”
“老子对你怎么样,你小子将来心里有数就行。”
两人并肩在路上走,一气儿走几站地也不觉得累,心情畅快。孟小北这时仍比他干爹矮一大块。少棠走路时习惯搂着小北,手臂并不搭小北的肩膀,而是将手掌轻抚着小北的后脑瓢,两枚手指完全下意识地揉搓孟小北后颈处那两块小窝,边走边捏固着。
……
要说孟小北在红庙少棠的房子里住这几年,他几乎每天都回他奶奶家吃饭,和自家人关系也还亲近。
他四个姑姑,血缘使然,还是很疼这个远离父母孤身在京的大侄子,不能说不疼爱他。
他大姑婆家是知识分子家庭,从研究学会里拿钱,那时候工资算高的,比普通工人挣得多一倍,不差钱。大姑时不时给孟小北买吃、买穿。从鞋厂排大队排到一双鞋,他大姑没给自己闺女买,把那双鞋买给小北了,知道男孩子穿鞋特别费。
他二姑,婆家是南城贫民窟的胡同串子,没钱,也弄不来时髦好东西。二姑知道小北最爱羊肉,周末经常回娘家手里拎一兜子羊头肉或者羊杂碎,给大侄子做杂碎泡馍汤。买不起上好的羊腿肉,羊杂也是一番心意。
他三姑,每天被孟奶奶催着逼着给孟小北辅导数学。他三姑正好是一名会计,算术没问题,小学数学不就开个四步方程式么。
他三姑结婚不到一年,很快就有了儿子。新生孩子公家给补助奶票,一天一瓶奶。他三姑在娘家坐月子,奶水富余,有时会把那瓶牛奶留给孟小北。
每天早上,他小姑被孟奶奶分配任务,去合作社领那瓶新鲜的牛奶。
牛奶原本是留到傍晚孟小北放学回来喝,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小姑时不时往红庙的房子跑,非要去给孟小北送牛奶。
他奶奶不让去,说“你骑车跑来跑去,你累不累!”
小姑平时病病歪歪,就干这事可不嫌累,早上骑着孟家老爷子那辆旧自行车,就去了。
一大早,贺少棠匆匆忙忙从家里出来,胳肢窝底下夹着军帽,一路走一路系着制服外套扣子。刚出单元门,小北他小姑骑着车就来了,一骗腿正好下车。这人有时再早来一会儿,就把少棠直接堵在被窝里,夏天穿个内裤都不好意思钻出来见人,极其尴尬。他其实不愿让这小姑过来,可又不能说不准来。
俩人其实很不熟,少棠客气一点头,他小姑笑笑,把牛奶递上。
少棠说:“一瓶牛奶,还麻烦你送来送去的。”
孟小北小姑名叫孟建菊,腼腆笑道:“不麻烦,为我侄子么。”
少棠说:“骑车好几站地怪累的,你不是还上班吗?我给北北买麦乳精了,他喝那个就成,这小子嘴已经养得够刁了!甭惯着他!”
少棠说话有那个招人的劲儿。
小姑瞟一眼少棠,小声说:“你对我们家小北真好。”
小姑孟建菊,双眼皮大眼睛,论相貌极像她大哥建民,只是身体弱气,性格柔软,没脾气,就连在家说话都没听过这人大声,公认的孟家五个儿女唯一一个性格温柔的。
她是六十年代初最艰苦困难时期出生的那一代人,与少棠年纪差不大,然而家庭条件远比不上部队大院出来的干部子弟。三年自然灾害那时,连牛奶鸡蛋都没的吃,孟建民带着他大妹每天出去到邻居家里挖菜根——偷不着菜,就偷菜根,把人家菜园子连根都铲平了。家里五个孩子,没有肉吃,常用大油炼出的油渣炒菜。就因为赶上饥荒年代,一出生就严重营养不良,发育不好,小姑是他们家身体最瘦弱一个。
少棠戴上军帽,挥一下手,急匆匆回部队了。
他转身走掉时,孟家小姑站在楼门口,盯着少棠背影,看了很久才进去。
周末,又是四个闺女齐聚孟奶奶家,就孟小北不在。
二姑在饭桌上问:“嗳?孟小北呢?周末不回您这儿?”
大姑说:“说是让内谁带出去玩儿,去城里琉璃厂了还是磁器口了,我也不知道!”
饭桌上众人沉默片刻,大姑嘴快嗓门大,又说:“咱们家孟小北现在,可跟一般孩子不一样了。你们没看昨晚上他回来,穿那身时髦衣服,他已经穿上带金属扣子的小夹克了!这都是内谁给他的。”
三姑也说:“可不是么,他们同学亮亮和申大伟都说,咱们家小北在学校可时髦、可招女生了。他戴的那个八角形的花格呢帽子,北京市场上都没见着有卖。他们老师下课都过来特新鲜地问,你这帽子跟哪个商店买的!都是内谁不知道从哪倒腾过来的,部队里当官的真是有钱。”
大家话里话外提的“内谁”,偏不点出来名字。不用点名,也都知道说的哪个。
又一阵沉默,二姑发话了:“妈,咱们家孟小北老这样,可不像回事。”
孟奶奶问:“咋不像回事?”
二姑说:“可不是么,他老住在内谁人家家里,这叫怎么回事?”
“他刚来那会儿,咱家是没地方,在人家那儿借住。”
“现在咱们家就剩建菊在这儿,完完全全有地方住了!孟小北也不回来了?就在外面住成习惯了、不回家了!”
大姑闷声道:“他愿意这么住,让他住着呗,又不妨碍。”
二姑反驳道:“这好歹是咱们家人,可别回头变成人家家的人了,这简直太逗了!”
只有小姑一个柔声柔气地说:“他在那住着也挺好,内谁也不常回去,屋里还摆好多画画的东西,小北需要什么反正我给送过去呗……又不麻烦……真的不麻烦……”
每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和盘算。
孟奶奶眼里有犹疑和闪烁,嘴上仍然说:“咋就能成人家家的人了,他还姓孟不是?他还是俺孙子不是?他还管俺叫奶奶不是?还是俺家人。”
老太太是极喜欢少棠的。这人倘若真是小北的亲叔叔亲舅舅,就放心了,可惜少棠不姓孟,终归要隔着一层。
二姑说:“你看孟小北现在是跟咱们家人亲,还是跟内谁更亲?”
“小男孩,这个年纪,没心没肺,正是长心的时候,培养感情的时候。”
“他亲爸亲妈本来就不在这儿,时间长了他快连亲爹是谁都给忘了。”
“您看他现在跟谁关系最亲了呢?反正如果是我,我肯定不会把我们家宝贝儿子送给外人养,都说养儿防老养儿防老,妈,您养了半天,可别最后成了给别人养一儿子!”
“您赶紧做主,让咱家孟小北搬回来住!”
第二十四章岐山的变故
小北他奶奶偶尔跟孙子提过,要不然你搬回来住,家里有空地方了,大宝贝儿,跟奶奶也亲亲!
孟小北当然老不乐意了,又不能说不跟奶奶亲。奶奶家统共就两间屋,他住小屋,就是跟小姑睡,小爷都多大一个爷们儿了,还跟小姑睡一张床上,什么事儿啊?
孟奶奶说:“这有什么的?那是你姑!别人家孩子多的,不都是这么挤着睡?”
孟小北垂下眼皮:“……我不习惯跟女的睡。”
孟奶奶说:“不然你跟俺睡?”
孟小北:“您不是女的啊!!”
孟奶奶一咂舌:“俺都是老太太了,俺就不算女的!”
孟小北仰面重重倒在床上,扭来扭去,歇斯底里地嚷:“哎呦您快饶了我吧,您睡觉就跟要拆房子似的,楼都震塌了!唐山又地震了!”
孟奶奶笑骂:“胡说!抽你!……不然跟你爷爷睡?”
孟小北哈哈大乐:“您快饶了我小姑吧!还是您跟爷爷睡吧,我爷爷反正耳朵已经背了。”
孟奶奶从床上拾起笤帚疙瘩,孟小北飞快地弹起来,捂着腚逃跑……
学校一年一度校际运动会,全天停课,大操场上各班学生搬小板凳坐好,组成整齐的方阵,运动员们穿背心短裤,后背上贴着号码。
他们班的女生齐声喊着号子:“孟小北加油!!!!!”
孟小北穿白色跨栏背心,小短裤,细瘦身形在背心里都晃晃荡荡的,两条手臂却很有力。他压后身体,急速出发,快步助跑,然后就起跳了!小学生的年纪,他的跨步腾空说实话毫无技术含量,但就是比别人蹿得快,滞空时间长,爆发力强,整个人是荡出去的。
管丈量的体育老师都没防备,发觉坐太近了,往后一躲,直接从小马扎上仰过去。
孟小北噗嗤一声吃到沙坑里,吃一嘴土。
那一蹿竟蹿了三米五,他拿了跳远年级第一名。
孟小北从沙坑里爬出来,半边身子裹着一层沙土。他嘴角掩住小得意,半笑不笑,一双细眼酷酷的,已经有一股子大家风范。
越是不笑、不爱贱兮兮的男孩,越招人待见。
祁亮不参加项目,他是拉拉队里唯一一男的。祁亮带一群女生喊口号:“孟小北好样的!”
全体女生跟着喊:“孟小北好样的!”
祁亮:“孟小北再来一个!”
女生齐喊:“孟小北再来一个!”
祁亮:“孟小北我爱你!!!!!”
女生:“……”
班里女孩这回不跟着喊了,那时候也还没有那么豪放呢。方阵里一阵噗噗嗤嗤的窃笑,然后是几句低语,几枚红脸,最后哈哈哈一阵哄笑。
后来的4X50接力,孟小北是他们班第三棒。小学的破操场呈不规则的奇怪的鸡蛋圆型,孟小北是跑弯道那个,离心力让他失去平衡,接棒一瞬间他几乎扑飞出去,把棒子歪歪扭扭递进同伴手中,然后重重摔倒。他们班接力后来拿了第二名。
每个班方阵后面,还稀稀拉拉坐着各班家长阵容。有给孩子拎鞋的,有端茶送水擦汗的,有讨好老师找班主任拉关系的。
孟小北把球鞋脱掉,鞋带系一起,鞋潇洒地挂在肩上,光脚走回他的座位。
他放眼扫向家长席,心里掩不住失望……其实他知道家里没人来观摩校运动会。
他三姑本来是要来的,说“我帮你加油打气去”,孟小北说“可别,你去干嘛,同学都是爸妈去。”
他们班孙媛媛从爸爸那儿拿了两盒饮料,还专门跑到孟小北跟前,红着脸说:“孟小北,你渴么?给你一盒。”
孟小北很男人地说:“我不用,你们女生留着喝吧。”
祁亮在后面“啧啧”得啧了半天。
孟小北回头瞪他:“你啧什么啊,舌头抽筋啊?”
祁亮嬉皮赖脸从身后搂着他:“你别不要啊,你不喝给我喝啊,我帮你喊半天我好渴啊——”
孟小北挣脱:“唔……去死去死……不要摸我……”
祁亮嘴贱;“我们家长都来了,你那个干爸,特帅的那个,怎么没来看你跑接力啊?”
孟小北埋头给球鞋重新穿鞋带,脸色垮下来:“他忙着呢,他是解放军……你以为哪个都像你那个后爸整天那么闲,搬个马扎在大街上下棋嗑瓜子儿。”
最近市里开个会议,他干爹的中队执行警卫任务,营地封闭不能随意进出,已经好久了,电话都没打来一个。孟小北心里非常之不爽,神情落寞,但是也没办法。
干爹的电话没等到,亲爹电话却到了。
再说岐山那边儿,自从老大来北京借读,孟建民还是记挂着老大,时常打电话过来问,基本每周一个电话,即使大部分时间都逮不着那猴孩子。孟建民也给儿子写信,一手俊秀的钢笔字,洋洋洒洒几大篇纸,颇为认真和絮叨。孟小北一般回复给他爸半页纸,另半张纸画个可爱小人儿逗他爸乐!让他做思想品德报告和学习汇报,还不如杀了他呢。
孟建民再打电话过来,十分着急,谈得还是他家老二孟小京的事。
孟小京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