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他年 第122章

作者:竹下寺中一老翁 标签: 近代现代

  可柔娘却不喜欢他,偶有家宴,二人能远远对望上一眼,她都会瞬间移开视线。

  周云对她极好,她知道,可偏偏每次看到他,都会生出说不出的烦躁恨意。

  这样的恶感,在及笄那年的上巳节达到顶点。

  不知是刻意安排还是单纯巧遇,她与几个手帕交,和兄长们簇拥着的周云狭路相逢。

  周云本是个最机敏不过的人,远远看了她却连话都不会说,讷讷地站在一边对着她微笑。

  柔娘抿了抿唇,依旧冷了张脸,带着丫鬟从小道绕走了。

  周云看着她娉婷背影,不由蹙起眉头——方才柔娘眼中的厌倦毫不作伪,容不得他存有半点侥幸。

  兴许柔娘觉得与外男见面不成体统,觉得自己太过孟浪了?

  从那日后,周云也便不再想办法遥遥看她一眼,只依旧送些好吃好玩的物什。

  直到离婚期唯有数十日时,周云才从安插在柔娘身旁的“探子”那得知:柔娘不仅不想嫁给他,还预备离家逃婚。

  他后来一直不曾回想那般的感受,被自幼倾心的未婚妻弃若敝履,愤怒么?或许,但莫名更多的是不符他年纪的悲凉。

  周云辗转反侧了一夜,在天将破晓时才慢慢睡去。

  成亲前两日,柔娘带了两个从小习武的丫鬟,均着男装打扮,急匆匆地骑向城门。

  “小姐,”丫鬟青鸾颇为犹豫,“真的不和老爷说一声么?”

  柔娘摇头,“那便走不了啦。”

  又疾驰了约十里出了城门,却见有数人和一辆马车在长亭处,柔娘起先并未留意,只道是谁在送行,却不想听人有人大叫,“王懿公子留步。”

  王懿正是柔娘男装出行的化名!

  柔娘勒住缰绳,回头看去,发觉正是周云连同几名小厮,一时间惊惧交加,不知是该狂奔而去,还是干脆投案。

  就在她迟疑的功夫,周云已策马过来,在她面前停住。

  黄昏下,他的面目显得不那么真切,却又透着刻骨的哀伤,“你既不愿嫁我,与你父亲好生说便是,何必如此,何苦如此!”

  柔娘垂下眼睑,那挥之不去的烦闷痛苦再次涌上心头,让她面色都有些发白。

  周云脸色也好不到哪去,沉声道:“先前我已让云烟扮成你的模样装病,你父亲与你母亲去你外祖家,还需二日方归。你带的人太少,一路上若是遇到强人,恐怕难以自保。我这里还有几个武艺高强的家丁,均是信得过的家生子,他们的身契我也给了你,你尽管支使便是。”

  说罢,便有几个壮汉默不作声地站在柔娘身后。

  “还有这马车,里面还有点心干粮蜜饯茶水,”周云从袖中取出个钱袋子,“里面有些银两,有备无患。”

  他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柔娘却一字不应,难免更是心灰,将那钱袋子递到青鸾手上,“讨你欢心,我已尽力了,无奈到底是我一厢情愿。我虽不能遂心如意,只愿你心想事成,再无烦忧。”

  柔娘终是有了反应,斗大的泪珠一颗颗掉下来,只觉一颗心被碾得粉碎,说不出的痛楚心悸。

  周云也看着心痛,却也再无话可说,只好拨转马头,“天色已晚了,你还是快赶路罢。”

  说吧,他便带着人快马加鞭,进城去了。

  也不知柔娘有没有走,什么时候走的,周云撇下下人,独自一人骑马去了琅琊王陵旁的一座山,到了山顶低头一看,才发觉衣襟上满是泪痕。

  幼年时,二府相约同游,曾登过此山,还记得还在山脚,柔娘便哭的撕心裂肺,自己那时去哄她,还被她推开……

  想来对自己的厌恶,应从那时就开始了吧……

  周云牵着马,静静地看着天边流云,直到暮气四合。

  “少爷,少爷!”贴身小厮不知为何猛然大叫出声。

  周云还没来得及开骂,就见不远处柔娘骑马过来,气喘吁吁地看着自己。

  “你……”

  柔娘翻身下马,走到自己面前,猛然就是一耳光。

  周云被打的一个踉跄,完全不明到底又是哪里得罪了她。

  柔娘将那钱袋子甩回他身上,转身又上了马,竟然对着周云笑了笑。

  周云猝不及防,愣在原地,看着她走远,忍不住低笑出声。

  春风几度,曲江畔又是满座衣冠,正是杏园开宴时候。

  帝后均分、身不暇,皇太子轩辕明夷代为设宴,太子太保崔静笏陪侍。

  当新科的榜眼周云上前祝酒时,崔静笏明显一愣,招手宣他过去。

  “你是哪里人氏?”

  宰相问询,周云自然如临大敌,恭恭敬敬道:“回阁老的话,下官琅琊郡人氏。”

  崔静笏若有所思,笑道:“你可成亲了?”

  年轻进士从来为人青睐,榜下捉婿者甚众,一旁的轩辕明夷只道崔静笏族中有适龄小姐,便笑吟吟地端着酒杯看戏,想着回宫回禀父皇,就说崔太保公器私用,以权谋私。

  周云却道:“前年下官便已娶妻。”

  “哦。”崔静笏应了一声,神情有些空茫。

  “阁老?”轩辕明夷出声提醒,崔静笏才反应过来,自己将周云晾在一旁许久了,便笑道:“青年才俊,伉俪情深,着实让人歆羡,赏!”

  周云战战兢兢退下,崔静笏杏园宴后却进了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