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他年 第64章

作者:竹下寺中一老翁 标签: 近代现代

“既然如此,”赵诩铺开纸张,笔走龙蛇,“恐怕此番咱们要动不少暗桩了,一是命我们在河南、河北两道的暗桩瞒报这个消息,二是让咱们在中书省的人扣下请命的折子,或者干脆换掉,三是让柔仪郡主等人力劝出兵。”

轩辕晦面色一变,又缓缓道:“不管以何人的名义,命人前去赈灾,尽量少牵累生民。”

赵诩点头,“此外,崔静笏那边恐怕也要想办法打个招呼。”

“你说……”轩辕晦若有所思,“此人能拉拢得过来么?此人格局与才略,应不至于对邓党死心塌地吧?”

赵诩笑笑,“若是先前没有被逼娶了孝惠公主,我看崔静笏如今应躲在博陵老家待价而沽呢,只可惜他与我一般倒霉,早就没得选了。不过他与我倒是不同,他还有退路。”

“那倒是,娶妻的可以休妻再娶,可嫁人的却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轩辕晦打趣,“更何况,我那好妹妹还给他戴了绿帽子,男人但凡有些血性,恐怕都不会善罢甘休吧?”

“可你不要忘了,他到底是士族,是以宗族兴亡为第一考量的,”赵诩仍有些顾虑,“这取决于邓党之势到底如何,崔静笏才好下注。”

轩辕晦撇撇嘴角,“我倒是不觉得这个崔长宁值得花如此心力招揽,士族之中哪有胜过十九郎的?我想邓党里,他虽受重用,可也不会是心腹肱骨吧?”

“要成大事,哪里有嫌人才多的?”赵诩没好气,“别的不说,灾民与出兵之间的关节,若是崔长宁随口多嘴一句,他们警觉了,这事便成不了。王爷,你可别忘了,当年心心念念想娶别人的是你,怎么没过几年,现在又觉得人家不值得你费心了?”

轩辕晦摸摸鼻子,“都多久的事了,那时候少不经事,才落了这么个把柄,也罢,那还劳烦十九郎主办此事?”

见赵诩应了,轩辕晦才从身后取出个木匣,笑眯眯道:“打开看看。”

赵诩接过,打开一看,却是根洞箫,做它之人应是下了大工夫,打磨凿孔无不精细。

“眼看着你生辰就快到了,送寻常物件不仅难表心意,你我一体,也用不着这些虚的。我便想着做些小玩意给你,你有白苏白芍白胡白芷,我便用白竹给你做根白箫,也算应个景。这么若我不在时,你还能时不时拿出来看看吹吹,也算睹物思情。”

赵诩把玩着这白箫,试了试音,也不知轩辕晦从何学来的手艺,这音色倒是极准,便干脆吹奏起来。

轩辕晦凝神细听,竟是首凤求凰,面上禁不住泛起微笑,心中更不知为何,竟隐隐泛甜。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作者有话要说:  王爷嘛 其实某种程度上下手比王妃狠绝一点 所以才可以借他大哥的刀去杀人 才可以借灾民之事 进一步让朝廷失德 挑动民乱 也算三观不正吧

在苏州听不到警报 有些不适应

又想起79年前的今天

第65章

正庆二年,晦气得无法再晦气。

蝗灾席卷九州,无数流民颠沛流离。

可此时远在长安的朝廷却无比漠然,依旧在大朝会上争论着如何除去肃王,不,如今已是被贬为庶人的轩辕晦这个心腹大患。

于是在邓惊雷遇刺后仅仅一月,朝廷下旨征兵,决意挥师陇右,剿灭叛王。

“既然邓氏麾下有数十万雄兵,那为何还要征兵呢?”赵诙百思不得其解。

赵诩向香炉里添了些檀香,淡淡道:“此时是朝廷在清剿肃州,他何必要用自己的兵力呢?”

“王爷的意思……是想逼他们尽快篡位?”赵诙左右看看,压低声音道。

赵诩不置可否,“没错,对比邓党,王爷最大的资本确实就是个‘名正言顺’,而邓党如今挟天子以令诸侯,邓演说的好听是重臣,实际上与皇帝又有何异?邓党已然控制了朝局,现下我们虽也没必胜的底气,可时机不等人,势强者求稳求安,势弱者便要求变求急,这样才能在乱局中取胜。”

赵诙点头,“那下面该如何做呢?”

赵诩笑笑,“邓党虽惯来沽名钓誉,可他们却独独忘了笼络住群臣又如何?这天下多的是分得清是非曲直的明眼人,哪怕是他从来不屑一顾的升斗小民。百姓,最是好骗,也最是聪明……这样,你和沈觅商量下,尽早编个谶语。”

“就说邓氏心怀叵测,祸国殃民?”赵诙不确定道。

赵诩摇头,颇为这个本性纯良的小堂弟感到无奈,“你啊……之后还是安心去筹集粮草吧,这事你便别管了,你自去告诉沈觅,他知道如何下手。”

五日后,轩辕晦自军营回府,一进门便对赵诩道,“那谶语是你让沈觅搞的鬼?”

“嗯,谶语本身是我写的没错。”赵诩埋首卷宗之中,头也未抬。

“踏火能翻云,登刀入九重。我启朝尚火德,登刀为邓,连起来就是邓氏踩着我轩辕氏得到帝祚,而这天命之子便是邓翻云?”轩辕晦缓缓念道,“倒是挺有文采,你要挑拨邓氏兄弟,让邓翔一房与邓翱一房自相残杀?”

“不错。”

轩辕晦撇撇嘴角,在他身旁坐定,“这个谶语从洛京传出,不过两三日功夫,就已经传到长安,又从长安传遍京畿、关内、陇右三道,传的这般快,会不会有些刻意,让人生疑?”

“疑,也是疑他邓氏,关键是这么一来,邓翱八成会以为是邓翔或是邓翻云散播的谶语,”赵诩写完最后一笔,将卷宗放到一边,“我猜如今清流士林八成已在议论纷纷了,可是还不够。”

轩辕晦蹙眉,“可有些百姓到底愚昧,若是他们信了,咱们岂不是弄巧成拙了?”

赵诩似笑非笑,“谶语这种东西,就如同祥瑞,偶有一次两次,大家会觉得是天意,可若是次数多了,信的人还会多么?”

轩辕晦立时明白了,“原先邓党怕就打过这个主意,想要用谶纬、图谶一类蛊惑人心,去佐证轩辕氏失德,他邓氏是天命所归……若是泛滥了,自然这些也便不那么值钱,虽是帮了他,却也是断了他的路……”

“没错,”赵诩眯起眼睛,“我倒想看看,这天命到底是站在谁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