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娃是国之大事 第30章

作者:宣蓝田 标签: 近代现代

  “不妨事。”耳力十分好的晏回隔着五步远,也不遮掩自己听到了的事实,甚至主动出声讨好未来岳丈:“朕与宛宛在一块儿,不管做什么都能解乏。”

  “这孩子就是欢实。”唐老爷干笑两声,拍拍宛宛的肩膀把人送上前:“微臣就在门外候着,陛下有什么吩咐尽管喊人就是。”说完便退出去了,十分的有眼力见。

  比起之前去过的御书房,唐家书房要更小,两人并肩坐着,陛下还往她这边倾着身,唐宛宛觉得更挤了。

  晏回拿起书翻开看了两行,忽的顿住动作,合上书瞧了瞧,书封之上正是《盛世记》三个楷字。这就是宫宴之上钟宜芬提过的书,是晏回十年前初读唐书时自己的所感所悟,随笔记了下来,被学士整理成了册子。

  非他自夸,写这些感悟时虽年纪尚浅,可眼界阅历包罗其中,远非唐宛宛的学识能读明白的;也绝不可能是女夫子要学生读的课本,只能是她自己想读的。

  前因后果一想明白,晏回心底一阵阵暖意往上冒:“怎么在看这书?”

  “我听二哥说这书是陛下十四岁那年写的,何太傅看了大加称赞,叫翰林院人手拓了一份。后来民间学子争相抄录,书馆也开始卖这书了,每年要拓几万册。”

  晏回低声笑了:“所以呢?”

  “陛下真厉害。”唐宛宛毫不吝啬夸奖。

  这大概是晏回活了二十三年来听过的最直白的夸奖了,却比朝臣的溢美之词听着要顺耳多了,直叫他通体舒泰。晏回展开夹了花笺的那页,只见满页没一处勾红,也没做什么标记,连翻几页都是如此,一时有些不解:“哪里不懂?”

  听他这么一问,唐宛宛眼睛一热,忙吸了吸鼻子,声音闷闷地说:“哪里都不懂,所以没有勾红。二哥给我讲了三遍都听不懂……我笨死了……”

  “那又如何?”晏回偏过头,极细致地打量她,似乎不明白这有什么好在意的。

  温热的呼吸正正好落在她耳畔,左边耳根烫得跟被火燎了一样,右边脸也慢慢热起来了。唐宛宛猛地站起身,把自己的椅子往边上挪了挪,这才重新坐下,小声说:“要不,等我把这三本书都学明白了,再跟陛下好?”

  晏回:“……”

  身为大盛朝最尊贵的人,晏回从来没哄过姑娘。可纵是没先例可循,他也知道此时自己必须说点什么,不然等宛宛把三本书都学明白了,指不定是猴年马月——到那时,自己的“隐疾”怕是要坐实了。

  “宛宛,你认真听我说。”晏回正色道,却见唐宛宛又跟鹌鹑似的缩回了脑袋。晏回心思一转,脚尖勾住唐宛宛身下的椅子腿,轻轻巧巧便将人转了个向,面朝自己,端的是促膝长谈的架势。

  四目对视半晌,晏回满肚子搜刮甜言蜜语,总算想到了几句。

  “这天底下饱读诗书的姑娘多了去了,可如你这般笨得讨喜的却没几个。”

  唐宛宛黑白分明的杏眼一眨不眨地看着他。晏回再接再厉:“这天底下能说会道的姑娘多了去了,可如你这般心思坦诚的却没几个。”

  听出这是在夸自己,唐宛宛不由翘了翘了唇角。

  晏回却仍觉不够,静默须臾,不疾不徐说了最后一句,低沉的声音如醇香美酒,光是听着都醉人:“这天底下品性纯善的姑娘也不少——可朕欢喜的就你一个。”

  身为帝王,不动声色早已成了习惯,越是说到正经事上,晏回往往会越严肃。说这话的时候他还浅浅蹙着眉,与在太和殿跟朝臣议事时没什么两样,压根不像个初识情滋味的年轻小伙。

  若是别的姑娘听着这话,指不定会想:假的吧你骗我的吧!你脸上都没个笑模样跟我说你喜欢我!你板着个脸给谁看呢你!

  唐宛宛却挺受用,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晏回刚这么说完,面前的小姑娘就扑进他怀里了,两只手用力箍着他的后颈。

  晏回猝不及防,软玉温香却已扑面而来,鼓鼓囊囊的那处离他的鼻尖只有一寸之摇,人还是站在他两腿之间的……

  脑子浑浑噩噩的,晏回分不清自己的思绪飘到了何处,甚至连“今日穿的亵裤比较紧”这样的念头都在他脑袋里打了个旋儿。

  缓了好一会儿,晏回才勉强找回两分清明,垂着眼睑,声音有些哑:“宛宛?”语气是在征询,双臂却不由自主地揽到了人家腰上,抱了个满怀。

  可惜一站一坐,这个姿势实在不得劲,她又离得这么近……晏回徐徐吐一口气,将人往后送出半步,自己起了身,复又将人搂回怀里。

  毛茸茸的发顶贴着他下颔,正好差一个头的高度。晏回整颗心都踏实了。

  过了好一会儿,忽然觉得动静不对,胸口那处也有点潮润润的。晏回心里一咯噔,想把人拉开来,又被唐宛宛箍得死紧,他舍不得硬扯开,只好伸手摸了摸她的脸,果然湿漉一片。

  心尖仿佛被重重拧了一把,晏回却无端想笑,下颔埋在她发顶蹭了蹭,放柔声音问她:“委屈了?”

  唐宛宛声音泛着哽,委屈极了:“我不看书了……看不懂就是看不懂,学不明白就是学不明白。”

  “好好好。”晏回一下下轻轻拍她的背,跟哄孩子似的。一边好整以暇问:“宛宛还有什么委屈的?都说与朕听。”

  “她说思慕陛下!”唐宛宛瘪着嘴,又啪嗒啪嗒掉眼泪:“这话我还没说过呢!”

  晏回笑得合不拢嘴:“那你现在说呀,朕听着呢。”

  唐宛宛默了好一会儿,赌气哼哼:“就不说。”

  “不说就不说罢。”晏回又是笑:“留着以后说。”

  唐宛宛难过了三天,家里人怎么劝都没能开解。可只跟陛下呆了这么小半个时辰,什么心事都说出了口。然后开开心心去百戏区看了杂耍,晌午在福满楼用了午膳,游过湖泛过舟,原先沉到谷底的心情立马就拨云见日了。

  *

  一眨眼就过了十日。

  这十天,唐宛宛忙得脚不沾地,宫里送来的宫装常服、绶带鞋袜、簪珥环佩都得挨个试,不合身的还得送回宫里返工。陛下纳妃不过一句话,宫里的针工局和银作局却忙成了陀螺,都得在一个月内赶出来。

  即便如此,司寝局发下来的几本图册唐宛宛也没来得及看,唐夫人红着脸说给她先收起来,也不知里边画的是什么。

  唐夫人又带着两个儿媳将嫁妆清点了好几遍,每回都要往里头再添点东西,嫁妆单子都改了好几回,力求最好。

  等到了入宫前一晚,唐宛宛吃过晚饭就早早回屋睡下了,正开心地在床上打滚,刚好赶上唐夫人推门而入,瞧了个正着。

  唐宛宛怕她唠叨,连忙规规矩矩躺好。

  “宛宛先别睡呢,娘跟你讲点要紧的。”唐夫人红着脸,将司寝局发下的两本册子掏出来,支支吾吾含糊其辞:“也不知道这书你能不能用得上,按理说陛下有腰伤,兴许是用不上的……可也没准能用得上……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一句话说得颠三倒四,唐宛宛听不明白:“什么用得上用不上的?”

  唐夫人展开画册子,本想一张一张讲过去,略略扫了一眼,又啪得合上了。也不知宫里的能工巧匠怎么这么多,书舍里卖的压箱底往往画工粗糙,从头到尾看完了也是一头雾水。可司寝局发下的这两本却连一根根头发丝都画得精细,什么都能一览无遗。

  唐夫人压根不知道这该怎么讲,一时左右为难,又寻思着自家闺女这性子就算是将两本画册看明白了,也不会伺候人,陛下定然早有了这个觉悟。

  于是把册子丢给女儿:“宛宛你自己看吧,上头有字也有画。”

上一篇:神魂颠倒

下一篇:剩者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