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娃是国之大事 第35章

作者:宣蓝田 标签: 近代现代

  怎么玩呢?鸟儿叫一声“坏东西”,唐宛宛跟着还一句嘴,也骂“坏东西”。一人两鸟能这样对骂半个时辰,俱是乐此不疲,直到一方口干舌燥才停。

  所以这两只鹦鹉将这词儿越喊越顺溜。有了它俩带头,满满一园子鹦鹉——除了那几只至今没学会说话的傻鸟——全跟着喊“坏东西”,一时间此起彼伏,场面十分好看。

  唯独德妃脸色难看得要命。

  小太监不停说:“这是德妃娘娘德妃娘娘!贤良淑德!娘娘吉祥!”

  太后跟看戏似的笑得前仰后合,拿帕子揩了揩眼角笑出来的眼泪,“小李子,你跟一群鸟讲什么道理?”

  小太监没办法了,只能叫身后几个太监将鸟儿一一送入笼中。这些个小祖宗不能打不能骂不能饿,只能关进小黑屋去面壁思过了。

  太后娘娘收回视线,被荷赜姑姑扶着坐在石凳上,指了指一旁的位子让德妃也坐下,这才慢悠悠说:“本宫年纪大了,你们年轻姑娘的事儿我也不好掺合。”

  “宛宛呀孩子脾气,年轻人性子容易急,她刚进宫呀心性还不稳,你就别去招她。子羡你说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那、那、那同在陛下身边伺候,总不能不打交道啊!”德妃说话都磕巴了。

  老太后慈眉善目道:“宛宛平时要念书,只有休沐日才能来我这儿请安,你们几人却是逢一五请安。再说你俩人一个住东头,一个住西头,平时也碰不着。就算偶尔御花园里见着了,你怕生了龃龉,另换条道儿走不就是了?”

  德妃听得都傻了——这哪里是劝架?这心都偏到咯吱窝去了!

  难道不是应该给那挨了打的丫鬟赏两样首饰安抚安抚,再跟她说“你放心,母后会为你做主的”,最后把那贱蹄子拎过来训两句话吗?就算不训她,也该旁敲侧击地批评两句,好歹给那小贱人添点堵。刚入宫就在太后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日后还怕收拾不了她吗?

  太后年轻时不是最厌恶妃嫔设私刑惩治下人吗?难不成这逗鸟儿逗久了,连性儿都改了吗?

  德妃气得差点揉碎了帕子,心里头梗着一口气,不上不下的快要把自己给噎死了。方才面上的委屈模样还是作出来的,可此时这委屈成了真的。

  默了半晌,她艰难挤出一个笑:“听母后的意思,妹妹是还要念书的?母后您也知道,先前陛下从翰林院招了个侍讲学士入宫,教我们姐妹几个读史书识大义。”

  “那学士果然是难得的人才,嫔妾们受益匪浅。”德妃瞧了瞧她的神色,征询道:“不如叫妹妹也来与我们一起上课?”

  德妃话音刚落,还没等到太后开口,身后就传来一声冷沉沉的回答:“不必。”

  “陛下?”德妃骇了一跳,忙起身回头行礼,见陛下神情冷冰冰的,当下心里就是一咯噔。

  再瞧见唐宛宛也站在陛下身侧,德妃心中更慌了:也不知两人来了多久……此时对峙她是不怕的,毕竟几个姐妹都是聪明人,该怎么说她们都清楚。可无论她能不能将这茬安在唐宛宛身上,都会惹来陛下的厌嫌,怎么算都是她输了。

  心中这么一盘算,德妃只好硬生生接上先前的话头,定了定心神,浅笑着问:“那学士教我们六人尚有余力,正好妹妹也入了宫,不如我们姐妹几个一齐去听那学士授课,也好同妹妹亲近亲近。陛下您觉得如何?”

  “不如何。”晏回一副经过深思熟虑的模样,淡声答:“你们几人入宫之后学业早已荒废多年,如今学的都是些粗浅知识;而宛宛读书八年没停过,比你们学的好一些。进度不同,那学士怎可一同授课?再者说宛宛在何家学馆的课业还没念完,贸然换夫子反倒不美。”

  德妃深深吸了一口气,寸长的甲套深深嵌入了掌心,好一会儿才缓过劲来,有点不敢置信地问:“陛下的意思是妹妹还要在宫外念书?”

  “有何不可?”晏回眉梢微挑。

  德妃勉强撑起一个笑:“嫔妾觉得此举不妥,便是咱们大盛朝史上也从没有一个入了宫还要在外头学馆念书的皇妃啊。”

  闻言唐宛宛也忙说:“对啊对啊,怎么入了宫还要上学的?”

  半月前她已休了学,唐家人都觉得宛宛入宫之后就不可能再在学馆念书了,唐宛宛还依依不舍地跟同窗告了别,顺便发了好几袋喜糖。

  这半个月没有繁重的课业和夫子的唠叨,每天都开心得不得了,怎么还会想再入魔窟?再说喜糖都发了一轮,跟何家姑娘抱头痛哭了一轮,如今再回学馆上课不得被她们笑话死?

  晏回笑笑:“既没有先例,那你就做这头一个。将来史书上载——‘晏氏宛夫人读书二十载,一生不忘治学,堪为后妃表率’,将来后代子孙把你读书的事迹画在宫训图上,留待后人瞻仰,这多好啊!”

  唐宛宛满脸悲愤地看着他。

  德妃连笑都挤不出来了,小两口在她眼前打情骂俏,伤害成倍暴涨,红着眼睛说:“嫔妾先行告退。”

  那个丫鬟也赶紧起身跟上,走的时候还不忘以双手护着脸,生怕陛下瞧见了会再多问两句,到时就解释不清了。

  这是唐宛宛入宫之后的头一回家宴,前几回留膳时太上皇都没出现,这回人来了。太上皇约莫知天命的年纪,精神矍铄,鬓角却有点点斑白,瞧着比陛下严肃多了。唐宛宛不敢细看,行过礼便低了头。

  太上皇却把她和晏回仔细瞧过,提唇笑了笑,只蹦出两个高深莫测的字:“甚好。”大抵是平时不苟言笑,这笑也是硬邦邦的。

  用完午膳他还送了唐宛宛一盆文昌竹当见面礼,竹叶青翠欲滴,小小一盆精致得很。这文昌竹乃是民间学子常用的,风水学上讲文昌竹可聚才气催文昌,算是一样小小的风水法宝。

  吃过饭后,晏回又勤勤恳恳地去御书房批奏章了,唐宛宛留下陪太后遛弯消食,跟荷赜姑姑一边一个扶着太后。她心里有事,便有点不专心,一不留神被脚下的石子路绊了个趔趄。

  好在太后心宽体胖,不光没被她带倒,还把她扶稳了,嗔了一句:“宛宛想什么呢?走路都不留神。”

  唐宛宛迟疑一下,声音有点闷:“太后娘娘,我没打人。”

  太后拍拍她的手,笑得直眯眼:“宛宛是好孩子,别理这些个糟心事。你吃好睡好心情好,跟皇儿感情好好的,这就皆大欢喜了。”

第29章 回门

  荷赜姑姑在太后身边跟了二十年, 能将太后的每个表情每句话都揣摩得透透的:这吃好睡好心情好感情好,还怕孙子来不了么?

  如今已经九月初, 满园的菊花争奇斗艳。太后慢悠悠地在园子里踱步, 一边给唐宛宛介绍名贵的菊花品种。只是她不爱淘弄花花草草,记性也不怎么好, 总是张冠李戴, 要么把瑶台玉凤说成是玉翎管,要么把黄香梨说成是点绛唇。

  荷赜和身后跟着的几个识花的丫鬟抿着嘴笑, 也不敢拆太后的台。唐宛宛又是两眼一抹黑,什么品种都不认得, 不管太后怎么说, 她一概夸“好”。婆媳俩相处得十分融洽。

  太后忽的想起了什么, 问她:“你昨日入宫,后日是不是回门的日子?”

  家里有两个胞姐,唐宛宛对这回门礼再清楚不过了。可先前她娘也明明白白告诉她, 宫妃是不能带着陛下回家的,若是陛下仁慈, 兴许会赏下个让她独自归宁的恩典,唐宛宛还期待了好几天。

  此时听太后这么问,唐宛宛眼睛一亮:“后天我能回家?”

  太后笑笑:“不能设卤簿仪仗, 也不能大张旗鼓地去,省得御史参折子。微服出宫却没什么。”贤妃虽离后位只有一步之遥,该有的规矩却不能废。

  这么说着,陈年旧事慢慢浮上了心头, 太后心口发暖:当年太上皇怜惜她初为人妇,也在回门那日微服出宫带着她去了外祖家,打那以后她就认定了这人,原先的假意也慢慢转成了真心。

  德妃刚入宫那时候也走了这一趟,只是德妃与皇儿回宫的时候都是冷着脸的。太后瞧了瞧身边笑得跟花儿一样的唐宛宛,这些糟心的琐事都略过不提。

  *

  次日,晏回批完奏章已是戌时,来了长乐宫却见唐宛宛已经沐浴完了,脑袋上蒙着一块干布巾,发梢还湿淋淋地滴着水,唯独衣裳穿得严严实实。

上一篇:神魂颠倒

下一篇:剩者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