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几万里(苏景闲) 第68章

作者:苏景闲 标签: 天之骄子 宫廷侯爵 强强 古代架空

  钱林与他相熟,手肘撞了撞他:“你这几天似乎有点不对劲,出什么事了?”

  杨迈强笑道:“没什么,只是总想着什么时候能回洛京。”

  钱林年长他几岁,宽慰他:“想家正常,就快送到了,要不是前两天这些牲口闹病,我们现在估计都能看见凌云关了。等回了洛京,一起去喝酒?”

  “好啊。”杨迈不敢跟钱林对视,只草草应了一声。

  从杨首辅的府上回去后,杨迈就安安生生地待在禁军里,暗暗等着安排。没过多久,他就接到了上面安排下来的任务——负责押送兵械到凌北。

  这是趟苦差事,不少人都想方设法找关系塞银钱,想把自己换出来,杨迈却什么都没做。

  回家一夜没睡,杨迈也想了一夜,结合收到的第一条命令,大概明白杨首辅要让他做的是什么事了。

  他也在心里纠结过,把运送兵械的路线告诉北狄人,给机会让北狄人来抢,那不就是卖国吗?可他转念又想,杨敬尧是首辅,吩咐他这么做,肯定是从大局考量的,自有道理。他不过小小一个禁军,成天忧国忧民干什么?

  这些家国天下的大事,轮不上他去操心。

  他只需要知道,等他回了洛京,他就能再升两级。

  说服自己后,杨迈在押运路上,每隔两日便往洛京报一次位置,又在三天前,按照吩咐,在马料里下了点药,拖慢了整个队伍的进程。

  反正杨敬尧的想法是什么、到底要做什么,他都不知道,他只是按照吩咐,办了几件无关紧要的小事而已。

  心绪再次安稳下来,注意到远处有一群崖雀飞起,杨迈咽了咽唾沫,拍了两下钱林的肩膀:“我突然尿急,去解决解决,一会儿就回来。”

  钱林没注意到他颤抖的尾音,取笑了两句:“可别脱了裤子被蛇咬了啊,快去快回,你那份干粮我一会儿帮你拿!”

  杨迈一路往外走,沿途还自然地跟几个相熟的人打了招呼,慢慢的,他到了驻地的最外围。

  脸上的笑容尽数消失,杨迈加快脚步,踩着乱石杂草,飞快地跑了起来。

  不知道跑了多久,他突然听见身后隐约传来的惊呼:“敌袭——有敌袭——”

  端午之后,天气转暖,文华殿两面的窗户都开着,清风徐徐吹进来,很是怡人。金架上的鹦鹉反复叫唤着“陛下万安”和“天下太平”,不过却没人敢给它喂食。

  御座上,咸宁帝面如沉水,高让小心地往杯盏中添茶,隐蔽地瞥了一眼咸宁帝手里的折子,发现又有官员上疏,催促陛下立大皇子为储君。

  “小小一个殿中侍御史,也敢上折子管起朕的家事来了。”咸宁帝放下折子,端起茶盏喝了一口,眉头紧紧皱着。

  今日由谢琢在殿内轮值,替咸宁帝整理奏折,听到这句,谢琢没有贸然接话。

  现今咸宁帝与朝臣之间的拉锯越来越严重,大臣觉得国不可一日无储君,不立太子,则国将不稳。且大皇子和二皇子间的储位争夺结果已然明晰,没什么可犹豫的,便从一开始的劝说,到了现在的轮番上奏讲理催促,常常一本折子能洋洋洒洒写几千上万言。

  “延龄,你怎么说?”

  被点到名字,谢琢才起身道:“臣以为,殿中侍御史的说法有失偏颇。依臣之所见,此前二十年,大楚并无储君,并未生乱。且储位至重,陛下慎之又慎,自是应当。”

  “是啊,”咸宁帝悠悠叹了声,“这些人总是道貌岸然,表面说着为大楚、为朕,实际上,全是为了自己的私心!朕还没死,就已经开始贪图从龙之功!”

  殿中一阵沉默后,咸宁帝闭上眼,靠着椅背,吩咐:“延龄,你替朕拟诏,殿中侍御史邱广迁,官降半级,罚俸三月。”

  “是。”谢琢垂下眼,已经能想到这份诏书将在大皇子一派掀起多大的波浪。

  双手撑着膝盖站起身,咸宁帝扶着高让的手,正说着要不要备辇去太液池走动走动,突然传来八百里加急的军报。

  谢琢心下一沉,高悬已久的巨石晃晃坠下。

  传信兵满身沙尘,跪倒在文华殿前,声嘶力竭:“……五月初二,兵械被北狄人在凌州境内劫走,禁军全数折损,无一人存活!五月初四,北狄大举入侵凌云关,大将军陆渊率军守关,然我方将士缺少兵械,只能以木棍木矛相抗,甚至赤手肉搏,而北狄骑兵所持,正是我大楚兵械!”

  “死守一日后,凌云关失守,不得不退守苍烟台!”抹了一把脸上混着尘土的眼泪,传信兵重重将头叩在地面,“如今,镇国大将军陆渊身中敌方重箭,已经昏迷,性命垂危,辅国将军陆绪领轻骑兵迂回作战,失去音信,恐凶多吉少!”

  传信兵沙哑的声音在文华殿中回荡,谢琢缓缓抬起头,看向御座。

  咸宁帝闭着眼,手指抚着御座扶手上的龙头,面上无波无澜,仿佛天下之事,皆在他掌控之中。

  不知道过了多久,咸宁帝才命令:“高让,令诸大臣速速入宫议事。”

  半个时辰后,文华殿中响起兵部尚书吕义怒极的叱骂:“五月初一就该到凌云关的兵械,为何五月初二还在数百里开外?北狄人又是如何得知我方押运路线?兵械落入北狄人的手里,砍下的是我大楚将士的头!何等荒谬!”

  户部尚书拢着袖口:“如今凌云关已失,你纠缠这些问题有何用?”

  工部尚书也道:“现在最要紧的是,陆大将军重伤昏迷,凌北群龙无首,若北狄人趁此再度进攻,苍烟台是否能守住还是个问题。”

  兵部尚书吕义脸色铁青,指着工部尚书的鼻子骂道:“你现在装什么忧心边关战事?当初不想给武器,你让边境将士拿什么去挡北狄铁骑?现在开始忧心了啊?你忧心的是什么你自己清楚!”

  工部尚书看了他一眼,不再说话。

  “够了,”咸宁帝出声,“朕把你们叫来,不是听你们吵架的。吵了一刻钟,可吵出什么结果来?”

  吕义将要出口的话硬生生憋了回去。

  咸宁帝这才点名:“杨卿,你来说说,如今敌军环伺,该如何解凌北之危?”

  杨敬尧躬身:“臣以为,应让定州守备军统领赵鼎立刻前往凌北。”

  “赵鼎?他能干什么?”兵部尚书吕义立刻反对,“定州虽与凌州相隔不远,但仍需要不少时间才能赶至凌北,更何况,赵鼎对凌州军务完全不熟,此乃战时,战事紧急,他如何担下此等重任?”

  有人反驳:“除了定州,与凌州隔得近的只剩宁州和沧州,但这两州守备军的将军也要防着北狄人,脱不开身。”

  “反正轮不上他赵鼎!凌北地形气候极为复杂,耶律真用兵狡诈,让赵鼎去?去干什么?带着我大楚将士送死吗?”吕义毫不客气,“怎么,这赵鼎是你们当中谁的亲戚?”

  户部尚书范逢怒道:“你个吕义——”

  吕义眼睛看着范逢,但话里话外朝着的都是杨敬尧:“我说的有错?想让赵鼎去凌北,也不看他兜不兜得住!”

  谢琢官职低,没有他说话的份,只在无人注意的位置安静坐着。

  杨敬尧,或者说咸宁帝,打的是以一关一城换取兵权的主意。或许在咸宁帝心里,以一座凌云关,换陆家两将身死,兵权旁落,换此后二十年的安心,是极为划算的。

  谢琢垂着眼,眼中满是冷嘲。

  先不说死去的将士、死去的百姓都是一条条人命,咸宁帝如何就笃定地认为,耶律真领着北狄骑兵撕开了凌云关这个口子后,不会趁机挥兵再进?

  而北狄骑兵突进时,他派去的一个赵鼎,或者王鼎李鼎,就一定能拦得住?

  凌北无粮无械无良将,怎么拦?

  他冷眼看着这些人在争论此时应该派谁去凌北才能撑起局势,能看出,兵部尚书吕义几次都差点将那个名字说出口,但最终都有所顾忌,不敢言明。

  没过多久,高让的徒弟脚步匆忙地进了文华殿。

  谢琢似有所觉,望向殿门之外。

  咸宁帝抬抬手,制止了殿中的争论,询问:“什么事?”

  高和低下头:“禀告陛下,武宁候跪在殿外,求陛下施恩,让他回凌北送陆大将军最后一程,以全孝道。”

第65章

  高和的话音落下后, 殿内没有人敢出声,都在等着咸宁帝的反应。

  无人注意处,谢琢紧捏着笔杆的手指蓦地松了下来。

  陆骁没有请战, 也没有说自己能挽凌北之危,甚至根本没有提一个“战”字, 而是跪在文华殿前, 恳请咸宁帝让他去送父亲最后一程。

  咸宁帝若不应允, 那“以孝治天下”便成了笑话。

  殿中人都知道,陆骁生在凌北长在凌北,十四岁上战场,短短两年便立战功无数,无论是从对凌北地形军务的熟悉程度,还是在凌北军中的威望来看,都是扛起凌北危局最为稳妥的人选。

  但同样,每个人也都知道, 咸宁帝忌惮陆家已久,几乎成了心病, 当初用尽心思手段,陆渊也配合, 才顺利将陆骁留在了洛京。

  如今,凌北战败,若追究罪责, 陆渊和陆绪父子两个都逃不了,说不定凌北陆家就此被抹去也不是没可能。

  此刻放未长成的老虎归山林, 绝不是咸宁帝想看见的。

  可陆骁给出的理由,又让人挑不出任何错来,令咸宁帝无法直接拒绝。

  谢琢朝外望去, 隐约能看见陆骁一身黑色麒麟服,发冠未束,跪在文华殿的玉阶前,脊背挺直。

  只看了一眼,他就收回了视线,再未多看。

  一个时辰后,众大臣仍在殿中商讨,谢琢则离开了文华殿,准备回大理寺。

  他一步步走下玉阶,仿佛没有看见跪在那里的人,但在经过陆骁身边时,他脚步不太明显地停了停。

  绯色官服的袍角自余光里消失,陆骁寒潭般的眸子里有瞬起的波澜。

  他听见刚刚经过的人小声告诉他:“不会让你跪太久的。”

  谢琢还没走到宫门口,便被人拦了下来,小太监朝他做了个揖,他什么都没问,随小太监去了偏僻处。

  大皇子李忱正来回踱步,见谢琢行来,问道:“谢侍读,情况如何?”

  他在听说凌北战败后,就知道这天可能要变了。

  凌北被陆家把控时,是帝王的心头大患。而凌北一旦脱离陆家的辖制,立刻就变成了一块无主的肥肉,任谁都能咬上一口。

  这可是兵权。

  握了兵权在手,受益无穷,谁敢再与他相争?

  因此,大皇子早早便让小太监在谢琢必经的宫道上等着,毕竟现在除了谢琢,没人知道殿中是什么情形。

  谢琢施礼后,简要回答道:“杨首辅推举了宁州守备军将领赵鼎,汤阁老推荐了陇州的赵挺,另外户部尚书认为归德将军丁统是极佳的人选。”

  李忱冷哼一声:“父皇怎么说?”

  “几位大人吵得厉害,陛下有些心烦,还没定下人选。”

  在脑子里将谢琢提到的人命都过了一遍,李忱又问:“听说武宁候跪在殿外?”

  谢琢颔首:“没错,武宁候恳请陛下让他回凌北见陆大将军最后一面,陛下还未说准还是不准。”

  李忱不由一笑,心想,不知道是谁给陆骁出的主意,这可是把父皇架在火上,答应不是,不答应也不是。

  李忱又有些埋怨咸宁帝,这事情发生得突然,可他不信咸宁帝此前一点都不知道,或者说,他不信战败一事里没有他父皇的手笔。

  他明明是亲儿子,是长子,咸宁帝却半点消息没漏给他,让他毫无准备。

  如今,他虽然笼络了不少文臣,但他手下没什么能干的武将,时间这么紧,他去哪里找个将军?难道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凌北这块肥肉摆在那里,没办法去争上一争?

  正当李忱在思忖谁去凌北对自己最有益处时,谢琢开了口:“殿下,臣有一言。”

  最近这段时间,因着有谢琢,文华殿中不少消息对他而言都不再是秘密,也是由此,在咸宁帝愈加易怒、对他打压地越来越厉害的情况下,李忱才能安生不少。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谢琢的提议也愈加信重。

  李忱正色道:“你说来听听。”

  谢琢这才道:“今日上午,殿前侍御史邱广迁上书,建议陛下立殿下为储君。陛下给出的批示是,官降半级,罚俸三月,诏书为臣亲手所拟。”

  李忱的脸色立刻沉了下去:“父皇这又是什么意思?”

  不立他为储君就罢了,还不断惩处他手下的人,到现在,已经连个粉饰的理由都不给了!

上一篇:有缺无憾

下一篇:陛下今天吃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