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古法药香养夫郎 第33章

作者:谢青城 标签: 生子 情有独钟 种田文 市井生活 成长 古代架空

赵家铺子门口蓝底白字的招牌上。

这招牌月前还写着:

古法腊梅香。

不过今天这字就换了。

也就中间两个字换了,现在写着的五个字是:

古法四合香。

店外负责拉客的伙计在那边对着进店的客人道:

“您进来看看,新出的四合香...”

“什么?和那边铺子一样?怎么会呢,这可是我们东家新研制出来的,可是放了荔枝皮的富贵香,那什么铺子能跟我们比吗...”

...

晏辞听完以后,依旧贴着手里的香签,两个小工在旁边看着他。

杨安看了半天也没看懂公子是生气还是没生气,准备身体力行,率先说道:

“这人好生不要脸,分明是我们店的香,如今被他改了方子挂在外面,对外便说是他们做的。”

晏辞还没开口,这时刚才衙门回来的苏青木脸上一股菜色进来了。

两个小工唤了一声“东家”。

苏青木点了点头,看见坐在柜台后的晏辞第一句话就问:“你知道了吗?”

晏辞正在听两个小工说话,也知道他说的是赵氏香铺的事。

“我说这几天怎么生意怎么不太好,原来被那个孙子抢去了。”

苏青木无语道:“他们家大业大,原料来的容易,包装也比我们好,要抢我们的生意岂不是易如反掌?”

相较于晏辞,明显苏青木对赵家的仇恨更高一些。

他自然不会忘记先前赵家低价买他们家香方的事,如今赵家又来抢他们的生意,简直对其咬牙切齿。

晏辞看着他脸色不太好,暂时不再跟他说这个话题,问道:“你去衙门有什么收获?”

苏青木脸看起来更黑了,气不顺道:“能有什么收获?又不是去看姑娘。一堆糟老头子,你要是想看下次你跟我一起去,让你看个够。”

我才不去。晏辞冰冷地想。

“你之前不是还说茴香的事与你弟弟有关吗?”苏青木问道:“你又发现什么证据了吗?”

“没有。”晏辞摇头,“根本接近不了他。”

而且他所得到的消息,晏方最近除了一直忙着准备斗香会,其他一概不知。

无论是茴香,还是突然变卦的顾绰,晏辞能想到的就是晏方在后面有干预。

而且自从被赶出村子,顾绰的确没去他们家捣乱。

不过因为上次的事情,他和钱媒婆强抢顾笙,又被灰头土脸赶出村子的事已经流传出去了,一时之间成了众人笑柄。

顾绰从此经常在店门口不经意“路过”,似乎一直找机会想要报复晏辞。

然而推测也只是推测,如果没有证据直接去衙门告状,会直接被当成诬告抓起来。

而且晏方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动手,简直防不胜防。

晏辞倒不怕他来找自己麻烦,最担心的就是他会趁自己不在去找顾笙。

他暗自心想,既然自己接近不了晏方,却又想找到证据。

除非让晏方来找他。

第31章

晏辞正在琢磨着。

忽然看到杨安一直朝门口回头看,也不知在看什么。

苏青木很明显心情不太好,店里的几个人都不想这个时候触他的霉头。

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跟晏辞说了几句,就黑着脸去了后院。

余庆想起来还有什么活没干,于是也一起过去了。

晏辞将柜子上的东西收拾好,抬头看见杨安还在面前,见两个人都走了,这才凑到晏辞面前。

这人长得虎头虎脑的,既不像苏青木浓眉大眼的看着颇为精神,也不像余庆一张圆脸有点憨厚。

晏辞知道他肯定有事找自己:“什么事,说吧。”

杨安指了指外面:“公子,街角那个要饭的老李知道吧?他跟我说,刚才看见有个人在咱们店门口探头探脑的,一听到有声音立马就跑了。”

晏辞抬起头问道:“什么样的人?”

“穿着一般,看着就像寻常路人,实在没啥特点。”

晏辞一听这话,心想难道又是其他店铺派来打听消息的。

毕竟自从他这铺子的几道香卖的不错后,就总有其他铺子的人来打探消息,有几次还假装是客人进来东看西看的。

晏辞也没放在心上。

杨安见他不太重视,又仔细回忆了一番,又说到:“不过老李说见过这人,之前这人给过他几个铜板,所以有点印象。”

“好像是...晏家的家丁?”

一听“晏家”两个字,晏辞手下的动作顿住了。

“晏家家丁?”他警惕地抬起头,狐疑地问。

难不成又是晏方?这厮又想干什么?

杨安一看晏辞有兴趣,立马来了精神:“对对,老李说之前说那人之前出来采购过粮食,当时就穿着晏家家丁的衣服。”

晏辞放下了笔。

“继续盯着。”他道,“那人要是再出现,立马告诉我。”

想了想又加了一句:“我单独给你加工钱。”

杨安得到了想要的回答,赶紧点头:“没问题,嘿嘿,我办事公子你就放心吧。”

...

晏辞本来已经拿起了笔,突然问杨安:“对了,之前那位客人...”

杨安知道晏辞问的是前几日来买沉香的老者。

那日,晏辞送那位老者离开,刚准备回店里,脚步顿了顿,又回过头看着老者的背影,叫来一旁的杨安。

对他嘱咐了几句,杨安立马点头,跟了上去。

他面上虽说礼貌恭敬,但实际内心还是放心不下。

他可不想这刚有起色的小铺子再出什么意外,于是便让杨安去看看老者到底是不是真的买沉香的客人。

杨安看到那位客人在一辆马车前面停下说了什么,立马回来告诉晏辞了。

杨安不知道他问这话的目的,道:

“公子放心,除你之外,我跟谁都没说过。”

...

太阳下山的时候,晏辞提前离开了铺子。

苏青木看着依旧无精打采。

“走吧。”晏辞打了个手势,“喝酒去,我请你。”

他差人给顾笙递了口信,今日晚些回去,还说回去一定给他带好吃的。

这几天生意不太好,买香的人都被赵家那花花绿绿的招牌,和店门口抑扬顿挫的吆喝声吸引过去了。

晏辞隔着一条街,看到“赵氏香铺”四个字,就像他刚刚进到这具身体的那天,经过这里时一样。

就连场景好像都很相像,不过当时他们当时仿的是晏家,如今仿的是他。

...

晏辞直接带着苏青木去了镇上最大的那家酒楼。

酒楼的名字叫“陈羊正店”。

“正店”两个字生怕别人看不见,非常显眼地写在三蓝两白五条布拼成的“川字形”酒旗之上。

意思就是这家酒店不仅规模大。

而且得到官府许可可以自行酿酒,拥有私人酿酒作坊和特酿特供的酒,跟其他街边只能从酒坊进酒再出售小酒店那可不一样。

两个人还没进门,守在门口身着罩衫的“酒博士”立马笑容可掬地迎上来,丝毫没因为两人身上相比店里其他客人,显得有些朴素的衣服而另眼相待。

这个点正是夜晚刚刚开始的时候,然而这家店的大堂已经坐满了人,生意之兴隆可见一斑。

“两位客官来的不巧,只剩大堂东南角还有一张桌子,两位若不嫌弃不如先就座,等下送两位一道下酒菜如何?”

苏青木欣然答应,于是晏辞也跟着点了点头。

角落里的桌子已经被手脚麻利的小厮收拾干净,直接摆上两只酒杯,一壶短颈鼓腹的酒壶。

看来他们家店的酒的确是招牌,大概是客来必点,一看是男客官,就默认摆上酒器。

晏辞还是第一次来这种酒店,这酒店一层大堂是摆满桌椅,供普通客人饮酒吃饭的地方;二层以上还被开辟出不少“雅间”,大概是给显贵人士准备的。

苏青木很明显也是第一次来,但是看着菜单,也不客气,决心宰晏辞一顿。

没等一会儿,几道菜便陆续上来了。

一道用两种方法分别烹调的猪腰鸡腰,红白相映,猪腰脆嫩,鸡腰鲜美的“二色腰子”;

一道将烤熟的鸭肉切成薄片,在瓷盘中摆成莲花状的“莲花鸭签”;

一道用煮熟的樱桃,淋上糖汁熬制成的“樱桃煎”;

接着又来了一道现杀现烹,雪白鱼肉淋上鲜美酱汁摆盘放好的“杂烩鳜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