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古法药香养夫郎 第76章

作者:谢青城 标签: 生子 情有独钟 种田文 市井生活 成长 古代架空

这件事发生的太快,以至于车夫根本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只能呆愣地看着马车一溜烟地消失在视野里。

回过头,只听一旁的人淡淡道:“你还是快点去找他吧。”

“万一跑丢了回不来就不好了。”

...

等到事情终于过去,一旁的顾笙终于上前,扑到晏辞的怀里,晏辞什么也没说,只是稳稳地接住他的身子。

顾笙从晏辞怀里抬起头,他看见晏辞把那根软鞭掰成两截,像垃圾一样扔在草里。

“夫君...”

他抬起头,看着晏辞的侧脸。

他相比于晏辞实在太矮了,每次抬头都只能看到他的下巴。

可是这次他却看见夫君的额头在流血,一滴滴落下,顺着脖子滑落,染红了领口。

顾笙瞳孔微缩。

他手指颤抖着忙探到怀里翻找,然而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一块帕子。

最后只好用力撕下袖口,踮起脚小心地捂住他的额角。

晏辞微微低下头,好让他能够省力一些。

“出血了。”顾笙咬着嘴唇,眼睛里毫不掩饰的心疼,而且眼尾又涌出来泪珠。

他小心地将血擦去,心疼地颤声问道:

“疼不疼?”

还好那伤口虽然流了血却只是皮肉伤,并不严重。

“没事。”

晏辞拉下顾笙的手指,把他眼角的泪水擦干。

然后紧紧握了握他的手:“我们回家。”

第65章

白檀镇不是很大的镇子。

但因为顺着江流一直南行便是诸多港口,而往北向上便是繁华的都城。

又因为临近这里的藏香江,经常有来往的船只经过这里,无论是官船,还是民间私营的货商,久而久之这里也成了漕运枢纽上的一环。

因为香料贸易,镇上香铺繁多,只是这镇子不大,不会像胥州那种大都城,雅好香道者繁多,听说那里专门建造数个雅堂,专门来供众人斗香品香。

在白檀镇偏北的地方,有一个废弃的祠堂。

大概是哪一个已经败落的世家遗留下来的,做仓库由于方位不好很浪费,租卖出去又因为价格没有人愿意买,于是便由官府改造成了一个专门用来会客的宴厅。

平日里便差人把守闲置着,若是有外来贵客到访,便在此宴会来宾。

而这两天,这一向对外关着的宴厅终于开放,充当斗香会的斗香场。

...

“我还以为公子你不来了。”

杨安和苏青木抱着手里装香粉的盒子,站在斗香场前面看着摩肩接踵的人发怵,杨安一看到晏辞的身影眼睛都亮了,感觉突然有了主心骨的感觉。

苏青木眼睛瞄了一眼晏辞的额角:

“...你脑袋怎么了?”

晏辞摸了摸被顾笙包好的伤口,自然不可能说是被人打的:

“撞到门框上了。”

他抬头隔着面前的人群看了看那栋建筑,外表还保留着祠堂门面的造型。

杨安则看着旁边挤在一起看热闹的人,感慨道:

“好多人啊。”

门口那些平日里不多见的宝马香车停在路边,不过更多的是穿着普通的镇民,乌泱泱挤了一堆,拥在斗香场门口,人声鼎沸。

前两道香的比试不过是走个过场,第一场的时候还有几十人,到第二场就剩下十多个可以参赛。

不少第一场还没进行一半就退赛出来的人,旁边有人打趣:

“老孙,我记得你家的香不是还用了什么新的料子吗?怎么这么快就出来了。”

被打趣者也不生气,笑呵呵道:

“我这小铺子就图一乐,能和人家那种大铺子比吗?”

“重在参与,重在参与。”

...

“怎么这么多人。”苏青木眺望着远处的门匾拧着眉,“不会都是来参加香会的吧?”

“应该大部分是看热闹的。”晏辞用胳膊肘杵了一下苏青木,“进去看看。”

由于他们是参赛的铺子,所以到了门口,旁边立马守在门口的小厮上前引路,看到他们手里的香帖,便明白了,朝里做了个“请”的手势。

这厅堂本来是在祠堂的三进合院基础上改造的,如今中间的中堂已经被收拾干净,开辟成一片空地。

空地之上,此时已经工工整整摆放着十几张香席,横五竖五,共计二十五张。

每一列中间又摆放着一个屏风,屏风很透,可以保证香味散发,又将大堂有序分隔开,不会显得很糟乱。

每一张香席旁边又摆放着一个稍矮一点的香几,上面左手的位置依次摆放着几个香具:皆是形式很典型的香炉,香瓶和香盒,材质大概是黄铜,器具之上雕刻着时下流行的花纹。

晏辞仔细打量了一眼,挑了挑眉。

香炉,香瓶,香盒。

香炉是焚香时用来盛装焚烧香品;

香盒主要用来放香饼,香丸等香品;

香瓶则是用来放香铲香著香匙等,取置香品的器具。

这三样器物并称为“炉瓶三事”,几乎是品玩香道时必不可少的三样东西。

自从晏辞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么经典摆放的香器了,以至于让他有点亲切,给了他一种自己还在现代的家里摆弄香品的错觉。

他又看了看那做工相当不错的三物什,暗自琢磨,这一套东西要是放现代,也是价值百万的古董了...

苏青木则在一边看着香席上品玩香品的人。

他们来的晚了,很多参赛者已经坐在席上,面前的小型香炉不断生出烟气。

焚香时必须用矮几置放香炉,这样香气才会舒缓释放,入鼻的时候,香味恰到好处。

有些穿着统一颜色袍子的人穿梭其中,不时停下来品闻香品,从香品的形式,气味,和香品散发的烟气的聚散变换来品评。

就这一步便已经淘汰了大部分参赛者。

晏辞看了一会儿,回头对两人低声道:

“走。”

说罢率先进场,苏青木和杨安见状赶紧跟上他。

其他人大部分都是互相认识,一见面就互相寒暄,年纪基本都是过了而立之年。

晏辞他们三个一看就是刚出弱冠的小娃娃,所有人都当他们是来凑热闹的,没人注意。

晏辞径直走到大堂最前方,那里坐着一个满头银发,看着耄耋之年的老者,在他旁边站着的正是之前来讨要名册的傅公子。

因为这是第二道香比试,所以只有傅老和几个镇上有名望的香师来此品鉴。

那姓傅的公子对晏辞有印象,也许因为他是唯一一个交了帐中香上去的,于是对他颔首示意。

晏辞先朝老者行了一礼,又朝年轻公子回礼。

傅老看了看他,打量了他一番,点了点头。

于是晏辞转身找到角落里的一张还没坐满的席子。

...

苏青木低头侧目盯着桌子上的东西。

觉得自己像个傻子手足无措,面上略显紧张,低声问晏辞:“怎么弄?”

晏辞找了一张还空着的香席,往香席上的软垫一跪。

苏青木和杨安一见,赶紧在后面找了一个团垫也跟着跪下了。

晏辞回头看了两人一眼:“不用跪。”

他小声朝后侧了侧头:“坐着就行。”

于是两人赶紧又改跪为坐。

苏青木看着晏辞,忍不住了:“那你跪这么端正做什么?”

晏辞心想,我这不是显得风雅吗。

跪坐焚香,雾里闻琴,这可是魏晋风雅。

他今天还特意穿了一件广袖袍服,一手执着香具,一手挽着袖子,整个人芝兰玉树,看着有那么几分魏晋名士的味道。

他这副架势太过吸引人眼球,旁边的人看着他眼睛都直了。

...

晏辞用香著小心拨弄着香炉里的炭,不多时,香炉内就传出袅袅烟气。

他故意没用熏香的方法,而是采取了跟其他人一样的焚香,为的就是不要太惹人注目。

他神色专注,一点点将香粉铺匀,尽可能保证香味散发均匀,不会过浓或是过淡。

“闻的时候别离太近,不然品不到最好的味道,只剩烟的燥气了。”

不知过了多久,等烟气上升的趋势终于均匀了,他一边低声解释着,一边往后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