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嫁之将 第158章

作者:猛猪出闸 标签: 强强 甜宠 轻松 先婚后爱 古代架空

劝了片刻,齐帝找够台阶,不再对儿子喊打喊杀。

回到殿内,皓王跪地真挚道:“我和小妹,是真心相爱。父皇尊崇道法自然,人与人的情愫,本就是自然而然。请父皇将我革除宗籍以示惩罚,我宁做庶民,也要和叶姑娘厮守。”

矫饰,全是矫饰,夏小满切齿。

顺王的到来,令尴尬有所和缓。他算局外人,也是朝野皆知的忠厚之人,身份也贵重,由他来“调解”最合适。

他询问各方想法。

皇帝说任凭叶爱卿处置,打死皓王也无妨。

太子说不在意,就当没发生过。

叶霖无颜面对,不想再将女儿嫁入东宫。这辱没了储君,他将一生不安。

皓王也想表达看法,被顺王捶了一下。由于斜视,捶在了俞妃身上。

唯有那深闺中的不安少女,无人过问,无权发言。

最后,顺王提议:“太子和叶姑娘,还没正式定亲。就让叶姑娘嫁入皓王府,另为太子选妃吧。”

齐帝首肯,叶霖也叹息点头。

“暂不必选妃了,过两年再议。”见木已成舟,尹北望忽然温雅一笑,如春风过殿,“我钟情于叶姑娘,眼里容不下别的女子。不过,既然叶姑娘属意他人,那我由衷祝福她。叶大将军不必愤怒,也无需自责,更别责骂叶姑娘。这不是私通,而是佳偶天成。若放在民间故事里,不失为一段佳话。”

他微笑环顾众人,又面向齐帝,“儿臣公务缠身,先行告退。”

齐帝盛赞他宽仁,为君父分忧。他笑了笑,信步而去。

这些话,在叶霖心头狠狠剜了一刀,伤口填满了愧疚。他目送高风亮节、玉质金相的太子,又瞥一眼唯唯诺诺颓萎在地,涕泪齐下的准女婿皓王,憾恨地攥紧双拳。

夏小满追在太子身后。

太子飘逸的步伐愈发沉重,路过一座凉亭,他缓缓坐下,卸去伪装。他恨得浑身发抖,猛击亭柱,指节渗血。

夏小满含泪抓着他的手,求他别自伤。

“殿下,为何不选妃?就算娶别的世家千金,也对你的仕途大有助益啊。”

“我要把太子妃的位子空着,空给叶霖看,让他瞧瞧我的情伤有多深,愧疚死他。”尹北望眸光阴鸷,嘴角的弧度有点诡异,“皓王得逞了又怎样?还可以和离,可以改嫁。只要熬下去,早晚有机会。我的岳丈必须是叶霖,只有他手握重兵!”

夏小满明白了。

“无论如何,我都会陪在殿下身边。”他握住太子的手。

太子没甩开,紧紧反握,苦笑一下:“若你是姑娘家,我一定给你个名分。”

受伤最深的,是皇后。她受这场风波吹打,又病得下不来床。

借着叶大将军回都,百官早朝时商讨究竟是否该夺回流岩。叶霖仍与太子不谋而合,认为该出兵,北昌惧怕首尾难顾,必不敢两线作战。

那本是大齐的疆土,这并非挑起争端,只是收复失地。

齐帝坚决不允,怕叶霖冲动,干脆把他留下。用兵部杂务缠住他,还命他陪自己细化陵寝。

当驸马在鹰嘴关调兵遣将,誓与楚献忠一战决胜时,齐国这对君臣闪电般结为亲家。

叶小妹的月信一向很准,然而彻夜未归十几日后,这家伙失约了。又过半月,她竟开始害喜,日日呕吐。趁父亲在家,紧锣密鼓成了亲,拜堂时还在反酸水。

太子也到场祝贺,神色自若,还诵读了贺词。

那柔和的声音如绵里藏针,令她害怕。皓王风流,但也憨直风趣。像清浅小溪,一眼看得到底。而太子,像一口花团锦簇的深井。

可别生女儿。

入洞房时,叶小妹想。

生个男孩,像五哥一样,走得远远的,自由自在,不用嫁人。

**

楚翊醒过来时,身在北坡山麓的树林,时近正午。

周身涌动着厚重的落叶气息,嘴里含着什么东西,品了品,是参片。他裹得严严实实,躺在阳光下。一片枯叶拂在脸上,转瞬飘走了。

“小五……”他吐出参片,避开刺目的阳光,寻找老婆。看见罗雨他们围成一圈,在洗什么东西。

他踉跄地跑过去,扑进圈子,看见少年毫无生气地躺着,几双手在搓那具苍白的身体。于章远他们都在哭,似乎已无力回天。

我的叶子也枯萎了!不,不会的!

楚翊将少年捂在怀里,握住对方手腕,还有脉搏。又探额头,并未发烧。他心弦微松,听罗雨说起营救经过:

“我们都被雪冲散了,找了一夜,才找到困住你们的冰缝。我顺绳下去,见王爷躺在王妃身上,一点冰都没挨着。而他做了你的垫子,像莲花托着佛陀似的,托着你。他被冰镇坏了。”

楚翊红了眼,问王妃中间醒过没有。

“没醒,也含着参片呢。”罗雨哽咽,“还好,我随身带着老山参,打算给王爷补身体用。”

楚翊还得知,敢死营的统领孙副总卫在雪崩中殉国,葬于雪山深处。

折损了不少兵力,除了受伤的,眼下还有一千八百健儿,已在林中扎营。往北十余里,便是喀留人的王城。众人一边休整,一边等着王爷拿主意。

楚翊定了定神,安排道:“传令,选几个会说喀留话的做斥候,扮成牧民去沙雅附近探查,不可轻举妄动。”

罗雨将那支老山参交给主人,立即去找各路长官。于章远他们上坟般跪坐,兀自以泪洗面。

楚翊抱着老婆,尽量冷静地吩咐:“快,生火熬参汤。趁热灌下一碗,寒气就散了。”

“恐怕不行。”于章远担忧道,“一生火,就冒烟,会引来敌人。”

楚翊垂眸略一思索,右手随意摸个石块,飞速在地上画图。

“猫爪爪?”宋卓揩着哭出的鼻涕,“九爷,这时就别整些可爱的了,王妃又看不着。”

楚翊冷漠地扫去一眼,丢了石块,“照这图,挖土灶。这是别人教我的一种散烟灶,百步之外,看不着烟。”

四人将信将疑,立即开始挖灶。用匕首,用镐头。于章远随口问了句:“谁教的?”

楚翊焦急地怒喝:“少废话,快挖!”

他瞥一眼怀中苍白如蜡的脸庞,想起不可以跟老婆的兄弟们凶,语调顿柔:“辛苦啦,快挖哦,是恒辰太子琢磨出来的。”

于章远挑眉咧嘴,手上越挖越快。

片刻,一个方坑,一个圆坑,以及延伸出的三道猫爪似的沟壑便挖好了。方坑侧壁挖灶膛,与圆坑相通,圆坑顶部做灶台。沟壑上方搭树枝、树叶,用于散烟。

点燃了柴禾,又从旁人处搜罗来一个酒壶做器皿,下入清水和参片。

不多时,一壶滚烫的参汤出炉。楚翊将之晾得能入口,撬开少年的牙关,慢慢灌入。汤见底了,这小子还在昏迷中咂嘴,又张开双唇,还想喝。

“馋虫都勾起来了,看来没事了。”楚翊悬着的心落下,又熬了些糖水喂给小五。

少年裹在重重衣物里,开始冒汗。双颊飞红如烟霞,鼻尖如缀着晨露的玉兰。汗消时,人也醒了。

充盈着生命力的双眸亮得发贼,毫无病态。

“傻小子。”楚翊长舒一口气,捏捏他的脸,又整理衣物,“捂好了,别受风。”

“我以为,自己必死无疑了。”叶星辞朝心上人淡淡一笑。

楚翊又红了眼眶:“小五,你好傻,你怎能——”

“嘘……”叶星辞用仍然冰凉的手指按在男人的唇。不必多言,不必道谢。恩爱的情话已说得够多,彼此心知就好。

不过,是又一次从心所欲的奋不顾身而已。他坚信,换做是自己先失去意识,楚翊也会做同样的举动。

可惜,死里逃生之后,他又失去了坦白的勇气。此刻,活着竟成了一种枷锁。

叶星辞眸光颤动,定定望了楚翊半晌,霍然起身。他穿好衣服,没事人似的四处走动,观察地形。当务之急,是执行好佯攻计划。

第266章 真正的叶小将军

“还剩多少人?”他神情严峻。

“一千八,这是能活动的……”于章远震惊于他的顽强,追着问,“你没事了?再躺下休息一会儿吧。”

“没事了,最艰难的路已经走过了。”叶星辞歪歪头,活动日益强健的筋骨,“雪崩可真他娘的吓人,不过已经结束了,就不去想了。美美地睡一大觉,后背也不痛了,哈哈!”

“老山参这么神奇么……”于章远嘀咕。

得知楚翊已经派人去沙雅城探查敌情,叶星辞笑道:“想一块去了,我刚想提呢!”这时,他才瞧见刚挖的土灶。丝丝烟雾,从排烟道覆盖的枝叶间漫出,很轻微。

“九爷,这不是你在《兵略》里提过的散烟灶嘛!”叶星辞惊喜地叫道,俯身查看,“原来真的有用!之前,我随孙将军在野外时,想挖一个来烧饭,又怕留下痕迹。对了,孙将军还好吗?”

楚翊神色一暗,轻轻摇头。

叶星辞的五脏六腑蓦然一坠,他明白,孙将军已永留于皑皑白雪。他缓缓坐下,掩面而泣。又敛起悲戚,思考接下来怎么办。圆满完成任务,才是对逝者最好的缅怀。

敢死营需要孙将军那宝贵的对敌经验。其他的军官,都还年轻,没和喀留人交过手。

“他的副将呢?一位姓李的总旗。”叶星辞又问。

“也殉国了。”

看来,眼下只能由楚翊做主了。

众人潜藏在林中休憩,轮流放哨。两个时辰后,几个斥候归来,带回沙雅的现状。楚翊立即召集各路的长官,进行军议。

出发时,敢死营有二十名小旗,眼下还余十七人。众人围着几张地图而坐,一名斥候道:“城墙坚固,护城河宽约十三四丈,应该是近期挖的。因为我们的地图上,只标记了一道堑壕!城门查得极严,异族面孔的商人不许进出,有路引也不行,不许随身携带兵刃。”

众人面面相觑,这道防线,着实出乎意料。朝廷不许沙雅城开凿护城河,想来,和草原上的秘密河道一样,都是在遮掩下挖掘。

这楚献忠是属穿山甲的么,四处挖坑?

叶星辞凝眉思索,忽问:“负责盘查的士卒,都多大年纪?”

几人都说没留意。一人想了想,又道:“我们靠近了南门,印象中,负责盘查的几人都五旬开外了,其它城门不清楚。”

叶星辞又问:“城墙上值守的都多大年纪,几时换防?”

几人茫然摇头。

“城外有无驻军?”

几人说没有。

“那城外巡逻的几人一队?往来密集吗?”

“不密。”一人回忆着,“二三十人一队,沿河巡视,许久才过一队。”

叶星辞点点头,再度发问:“你们去沙雅城的路上,有没有碰见敌军的哨骑?”

几人说,一路虽提心吊胆,但不曾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