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希弗
卷成轴状的榜文,自最末端开始显露出来。
范愚于是连呼吸都放轻缓了许多,几不可闻。
太学学生们周遭早已经围满了看榜的学子与民众,看榜的小小场地人头攒动。随着一道粗粝苍老的声音高呼“中了中了, 我中了”开始,哭笑声便此起彼伏起来。
等待的人眼中,时间总是过得极慢,对外界的喧嚣亦充耳不闻。仿佛已经过了许久许久,漫无尽头的榜文终于在范愚面前显露出了全貌。
于是便也瞧见头名的位置上,正正写着他的名字。
“允中,恭喜啊,会元!”
还在为自己榜上有名而兴奋着的周浦深几人,因着喜悦过满,连张口道贺的话都显得有些滞涩,言语最后化为了落在范愚肩上的重重一拍。
至于同他并肩而立的叶质安,掌心的濡湿终于消失不见,面上则同范愚一般,露出来个傻笑。
天光灿烂之下,是少年郎们的灿烂笑意。
第140章
会试次月便是科举的最后一关——殿试, 帝王于此日亲临,主持策士,所得的进士便也成了天子门生。
殿试当日, 考生的状态各不相同。说是十年寒窗换来官身前的最后一道大考,考生当中却也有部分稍显轻快放松者,只因考生若不出些大的差错,殿试轻易不会黜落人。倘若对一个三甲同进士出身已经颇为满意,或是自认无法得个比会试更高名次, 松快些倒也无妨。
范愚的状态则要复杂些, 距离连中六元这般世所罕见的成就之差一步, 此刻的他心中有少年郎的春风得意, 也有理智暂时压抑住对未来的畅想。实际上科举这条漫长的道路, 范愚已然走过了其中最难的部分。于帝王而言,为了彰显本朝的文治, 这场殿试当中, 范愚只消发挥出正常的水准,状元郎的名头便会归属于他了。
晨光乍现, 便有礼部官员来引导考生行至奉天殿。
队列当中的很大一部分人, 最终结果都将是三甲同进士, 多年苦读谋来一个外放小官的职位, 宦海沉浮多年,会进京述职, 但大概率至死也不会再有什么入宫面圣的机会,殿试便是此生唯一一次得入此处。
但无人抬头去看这无数工匠凝聚出的宏伟建筑,氛围肃穆,考生分列于丹墀两侧,面北而立。
帝王御殿, 鸣鞭。
行礼。
而后便是颁赐试题,执事官举策题案,内侍官以策题付礼部官,礼部官发试卷。
考生再行礼,跪而答卷。
殿试只试一题时务策,本年的考题中规中矩,问“养民莫重于制田里、广树畜,教民莫大于崇学校、明礼义”,倒是恰巧合了范愚那创设天下第一书院的设想未来。
多年苦读不是作假,此刻答题便显得信手拈来。养民、教民需要先选任合适的官员,对之考功考绩,凭功进退、因绩黜陟。范愚落笔成文,全然没有注意到落在身上的数道目光。
殿试考生里虽有些年轻人,却皆不及范愚年少,在一众学子当中颇好辨认。模样清隽,作答不疾不徐,观之似是胸有成竹,又已有出众的成绩,这些个原本还带着些审视的目光的主人转而微微颔首,连端坐在高处的帝王亦是如此。
以对帝王表陈心迹作收尾,再将草稿逐字抄录毕,范愚停笔的一刻,先前以理智压抑下的百感交集。
待诸人皆作答完毕,诣东角门纳卷而出,这场漫长的科举历程,便只剩下了等待最终结果揭晓的那一刻,与授官后的一众同年各奔东西、各奔前程。
第141章
殿试的阅卷与前几轮科举考试皆不相同, 是由读卷官将择出的一等试卷向帝王进读,再由帝王钦定一甲三人。
又因多试了一轮,会试的结果只是保证了他们不会被轻易黜落, 往常的科举中,殿试结果同先前公布的会试排名相差再大也是寻常,故而众人实际都在紧张地等候各自前程。
于范愚而言,自他顺利答完卷的那一刻,便其实已是尘埃落定。
即便是帝王也在意自己的生前身后名, 文治武功总要有所建树, 一个六元及第的少年天才, 正是本朝文治的最佳体现。读卷官自然也如是想。更何况范愚的作答成熟、言之有物, 就算不图六元及第的虚名也当被排在头一个被进读。
天子的选择毫不让人意外, 钦点了范愚为一甲第一名,又确定了榜眼探花的人选, 至于二三甲的结果则是全然由读卷官来判定。
状元的人选在本届学子当中也毫无悬念, 只是结果的公布还要走个寻常流程,也即传胪大典。
文武百官着朝服, 帝王升殿, 亲自主持, 赐一甲进士三名, 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传胪大典毕,黄榜方才进行张贴,将殿试结果示之天下。探花落在叶质堂身上,范愚的友人里头,则是周浦深拔了头筹, 得了二甲第二名。
皆大欢喜。
久违了的系统电子音在这一刻冒出了头:“恭喜宿主六元及第。”一如既往毫无起伏的电子音,硬生生叫此刻满心欢喜的范愚听出来了雀跃。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回到了破旧青瓦房里的范家十二郎,将入族学的机会攥在手心的时候。
当年为逃絮的被褥发愁却也只能紧紧裹住自己来寻求暖意的小少年,已然长成了琼林宴上的绝对主角。
谒先师庙,打马游街,一日看尽长安花。
街边酒楼人头攒动,叫花砸在怀中的范愚一抬首,便撞进了叶质安满含笑意的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