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惹清冷长公主后 第16章

作者:时不规 标签: 强强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前世今生 轻松 古代架空

长公主顿了一下,也点了点头。

继而行礼之举在周遭官员里水波纹似的一环接一环地蔓延开来。

长公主:……

沈知书看着长公主僵着脸被迫颔首的样子,心情登时好了许多。

谢瑾往灶里塞了最后一根柴,拍拍大腿站起来。她接过侍子递来的帕子擦了两下手,而后一把攥住了沈知书的肩:“去前头看看可好?顺便问问长公主刺客那事是否有进展。”

沈知书点头应允。

前来领粥的人络绎不绝,捧着搪瓷白碗,大多穿着朴素甚至落魄,看着都是穷苦之家。沈知书顺手把此前在粥铺包起来的梅花粥递与一个小姑娘,摸摸她的脑袋,说了句“趁热喝”。

内官与侍卫在一旁兢兢业业维持秩序,同沈知书简单打了个招呼。沈知书吩咐下属好好看着现场,转头问领班:“今儿来了多少人了?”

“约两三千人。”领班回禀说,“共五支队伍,每支队伍每刻钟约能送出五六十碗,目前扎了一个时辰的棚子。”

另一内官听闻摇摇头:“有些人领了数次,排了足有四五回的队了,我看按人头算大约也就一两千人。”

“一人可以领多次么?”沈知书问。

“是如此。”领班说,“二位殿下吩咐的,若有领完一碗还想领第二碗的,需得去队伍末端从头排。能在这寒风中撑着排上数次队的,大约也并非贪心,而是确有苦衷,故此倒不必约束。”

沈知书正想顺着话音礼节性地夸一夸她们的主子,还未来得及开口,排头的粥架处忽然传来一阵骚动。

她循声看去,见一灰头土脸的小姑娘穿着打了好几个补丁的袄子,手足无措地站在那儿,乌黑的眼睛慌张地滴溜溜转,头顶的小辫儿随着她不甚平稳的呼吸一下一下地晃着。

姑娘身侧站着一绷着脸的内官,正抓了她的手,厉声问:“说好了一次只能打一碗,你为何喝干了一碗后还想着要第二碗?”

小姑娘大约从没经历过这种场面,眼泪鼻涕一块儿被吓出来了。她打了几个哭嗝儿,语无伦次地说:“我,我没有,我不是,我……”

另一个内官叹了口气,上前替小姑娘擦了擦脸,牵起她的手:“没事,你慢慢说。”

小姑娘被她带离现场,走到了人烟稀少的角落。

沈知书和谢瑾对视一眼,也不声不响地跟了上去。

头顶树枝错落,小姑娘在白梅的清气下一点点平复下来,讷讷道:“我,我太急了,我外祖母躺在病床上两天,下不了地,水米一日不曾沾牙了。我想着,宫里送来的粥必是好的,给我外祖母喝上一点,她的病许是就能好了。”

内官摇摇头,温声道:“非不许你领,只是一人一次只领一碗的规矩不能破。你若是想替你外祖母再打一碗,需得从头排过,明白了么?”

小姑娘小鸡啄米似的连连点头,诺诺地说“明白了”。

沈知书在旁边静静看着,忽然问:“你外祖母得的是什么病?”

“风寒。”

“可有抓药?”

小姑娘摇摇头:“外祖母说抓药要银子,风寒不是大病,清清静静饿几顿也就好了的,不许我乱花钱。”

谢瑾的眉毛深深蹙了起来:“你外祖母就是胡闹,风寒虽不是大症状,然她年岁已高,若不小心应对,怕是要糟糕。”

她说着,唤来了自己的随从:“你跟着这孩子回家一趟,再去请个大夫,替她外祖母相看相看。这天寒地冻的,光靠饿几顿怎么撑得下去呢?”

话音刚落,那随从答应着正要走时,远处忽然疾走来了一个侍子,伸着胳膊将那随从一拦。

谢瑾有些不痛快,蹙眉问:“为何不让她走?”

那内官冲沈知书和谢瑾行了个礼,笑着解释说:“二位殿下都在这儿镇着,此事不劳烦将军。长公主殿下注意到此处的动静,特命我来瞧瞧。”

“到底是长公主殿下心细。”谢瑾点点头,朝那小姑娘努了努嘴,“这孩子家人病倒,无人照料,替她请个大夫可好?”

粥架那处似是又有了动静,但谢瑾心心念念眼前的孩童,并未怎么留意。

“这孩子可怜见的。”那侍子点点头,睁着美目将小姑娘上下打量好几眼,忽然嗤笑一声,随即厉声唤来一个侍卫,“带走,好生看着,着人细细审问!”

变故横生,谢瑾错愕万分。她看着侍卫捂住了嚎哭起来的小姑娘的嘴,刚想伸手拦人,沈知书却扯住了她的袖子,摇摇脑袋。

“这不是欺负人么?”谢瑾瞪着眼问,“你扯我做什么?!”

沈知书笑着拍上了她的肩:“我说你白长那么大,竟被个小姑娘耍得团团转。”

“怎么,那孩子有何问题?”

“你先看看这些百姓。”

谢瑾睁着眼往那边瞧,沈知书清朗的声音在她耳畔响起来:“看见她们的衣服了么?即便是没有补丁、看着尚且较为体面的那些,袄子也笨重而凹凸不平。笨重是因为用的不是上好的棉花,为了御寒只得以量抵质,甚至往里塞上树叶枯草。凹凸不平是因为棉花洗太多次便结了块,变得这儿一团那儿一团,且一动便跑棉。”

“可是你看那孩子的袄儿,乍一看灰扑扑打了五六个补丁,可表面平整,松软轻盈,是一个满口‘祖母病了却请不起大夫’能穿得上的么。”

谢瑾猛地怔住了。

沈知书将她的肩一掰,让她面朝粥架:“你再往排头处看看,可有看见什么异常?”

谢瑾蹙眉看了会儿:“不曾。”

“自然不曾,你注意力都在那孩子身上,倒是错过了一场好戏。”沈知书笑道。

她顿了顿,指着队伍排头,一字一句道:“方才那儿有人拿手指着我们这儿,抻着脖子想喊,被长公主着人压下来了。我猜,她要喊的是……‘凭什么我们要辛苦排队,那小姑娘哭一哭却可以被区别对待’。”

“所以……有人故意闹事?”谢瑾猛地转头,对上了沈知书的眼。

那双眼虽弯着,眼底却毫无清润的笑意。

沈知书把剑从腰上解下来,慢悠悠接了这话:

“对,有人闹事。”

第16章 “熬粥的人里头有内鬼?”

谢瑾不由得“嘶“了一声:“闹事?长公主和二帝姬镇着,谁敢闹事?”

沈知书不接话,只是深深看她一眼,眉梢挑着,似笑非笑。

谢瑾登时明白过来了。

她有一下没一下地摩梭着腰上佩着的剑,摇摇头:“她们大人物之间的争斗角逐,究竟也非我们能管得了的。如若不然,咱们就此归府,也好远离纷争,免得沾上一身腥。”

沈知书却抱着胳膊说:“要去你去。”

“这也奇了。”谢瑾笑道,“昨儿不想来的是你,今儿不想走的也是你。这儿有啥令你牵肠挂肚,以致无论如何也不想走?”

沈知书:……

沈知书心说还不是怪你。

……昨儿答应来,是因为谢瑾画了“问长公主刺客一事的进展”的饼,今儿却连话都没说上半句,岂不是无功而返?

那也太亏了。

沈知书懒得解释,只是抱着剑杵在原地充佛像。

谢瑾见她不说话,却以为自己猜中了,于是蹬鼻子上脸,揶揄道:“难不成……你心心念念长公主,故不愿走?”

沈知书:……

沈知书忍无可忍,回身给了谢瑾好几拳。

谢瑾揉着被捶的胳膊,怨气深重:“不就是说到你心坎上了么?你便是恼羞成怒,也不至于揍我揍这么狠呐,我可是你至亲好友!”

沈知书瞥她一眼,又梆梆给了她两拳。

谢瑾:……

谢瑾还想再声泪俱下地控诉几句,忽然听见队伍排头处再度起了一阵骚动——

一个穿着臃肿冬袄的大娘正举着碗高喊:“这粥里掺了沙子!”

大娘颧骨很高,此刻正张嘴叫唤,倒显得更高了;眼睛很大,此刻瞪得像铜铃,倒大得有些吓人。

她的嘴唇裂成了旱地,一开一合继续嚎叫:“这粥不干净!我娃喝完已经上吐下泻好一会儿了!”

人群里渐渐起了窃窃私语。沈知书听见有人说:“粥里怎会有沙子?大约那米也非好米,施粥也只是糊弄糊弄咱们。”

她旁边站着另一衣衫褴褛的大娘,把头往粥桶里一探,也叫起来了:“还真有沙子!她们定是吞了朝廷拨来的银子,然后拿些末等稻米混上沙土,以次充好给我们喝,压根儿不管我们死活!”

队伍里传来此起彼伏的“确实有沙子”“这粥还能喝么”“她们连这钱也贪?”……

站在人群中维持秩序的内官一时慌了神,有侍卫抽刀欲喊,被侍卫长一把摁住。

现场乱成了一锅粥。

“这就开始了?”谢瑾绝望地抱头就地一蹲,“真不想搅这浑水,现在走还来得及么?”

沈知书瞥她一眼,三两下把她拽了起来,往队伍排头的方向扯去:“来不及,况且就你之前死命往灶儿里塞柴火的行为来看,周遭人约莫都记得你了。所以莫走了,去前头瞧瞧。”

沈知书戴上口巾,扯着谢瑾从后方绕过人群,悄然朝棚子某处入口行去。

守着棚子的侍卫刚想铁面无私地将她俩拦下,旁边忽然过来一长公主的心腹侍子,冲她轻轻点了点头。

于是那侍子伸出去的手嗖地往回收,轻易放她俩过去了。

沈知书认得那侍子。前些日子在长公主府上用晚膳时,便是她侍奉在侧。

谢瑾虽是个粗人,但并不健忘,很显然也记得。她讶异地说:“原以为还要废一通口舌,竟这么轻易地放我们过来了么?”

她又自说自话地理顺了逻辑:“也是,横竖都是一家人,毕竟长公主说的,七帝姬是我外侄。”

沈知书:……

人家客套客套的话,你还当真?

前头闹事的声音愈发响亮,越来越多的人义愤填膺地想要讨个说法。一开始只是几个带头闹事的在嚷,但群众大多有从众心理,闲言碎语一茬接一茬地往外冒。

几个内官扯着嗓子在前头喊“肃静”“这粥是上好的稻米熬的”等语,然而于事无补,喊声即刻被吞没在了千百群众细碎的呼声里。

人都是贪得无厌的生物,总喜欢蹬鼻子上脸。譬如此时,见内官压不住,排着队的百姓便愈发躁动,逐渐从动口转为了动手。

更有甚者,以为自己惩治贪官,替天行道,便骤然往前跨过去,像是想上前掀了粥架的样子。

她大剌剌冲到了排头,猛地往前伸手。眼见着自己的手就要碰到粥桶了,那人的脸上浮出了一丝微不可见的笑意——

大殿下说过的,法不责众,且长公主与二殿下作为皇室宗亲,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与百姓计较,否则就是心胸狭隘,没有皇族之风。只要搅和了这场施粥之行,便能得白银数百两,保她家一生荣华富贵……

旁边却陡然钻来一只遒劲的手,一把箍住她的胳膊,让她几乎动弹不得!

那人不可置信地转头看,对上了一双极为好看的眼。那双眼日常本是含笑而光顺的,此刻却显得凌厉而气势汹汹。

沈知书喊来自己的下属:“把她捆起来,再把那几个带头闹事的一并捆了!”

那人登时慌了神,一叠声喊着“你凭什么捆我”,却被身边人拖出队伍堵住了嘴。

人堆儿里不住地传来窃窃私语。

上一篇:家有凶悍小夫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