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堵
丹青往前挪了两步。纯尾一把将他拉过来,紧紧抱在怀里。半晌功夫,一点一点慢慢放松,十指在他后背薄薄的肩胛骨上轻轻来回摩挲,呻吟一般的叹息着:“丹青……狠心的笨蛋,这样折磨我……”
等到纯尾放开手,对上丹青茫然的眼神,知道他还没回过神来。近十年的相处,早知道面前这家伙是个怪胎。在陌生人跟前,陌生的环境里,他有十分戒备,百般机敏,小心谨慎,思虑周详。一旦回到熟悉信任的环境,立刻变得神经大条,反应迟钝,成了上蹿下跳的白痴型活宝。
呃……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先把这送上门的豆腐吃了再说。纯尾一只手遮住丹青的眼睛,一只手把他重新带到怀里,低头寻找那晨雾中带露花瓣一样的唇。
丹青猛地推开纯尾,踉跄着后退几步,带得身后的桌椅“哗啦啦”倒了一片。他撑着窗台喘气,连耳朵都染上了红霞,望着纯尾结结巴巴:“师兄,你,你……我,我……”
“没错。”纯尾静静的看着他,“你现在知道了?还想让我陪你一起走么?”
丹青处于无比混乱之中,眼前的局势完全超出预料,他的人生中也没有任何应付此种情况可供借鉴的经验,脑子里冒出来的居然是“早知道就不问了”这样鸵鸟的念头。
纯尾扔下一句“想明白告诉我”,走了。
“二月二日新雨暗,草牙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青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丹青就在“龙抬头”这一天,辞别师傅和师兄弟,在“秋娘渡”上了客船,准备走水路入楚州,然后北上经豫州、涿州,再往西进入雍州,最后坐船由澄水入京。
按照丹青最初的想法,恨不得出了正月十五就动身。可是让他自己也没想到的是,越是临近出发越是依依不舍,最后反倒是师傅催着他上了路。
七岁从师学艺,十六岁出师游历。彤城王宅,留下了丹青十年光阴。回首望望,丹青承认,这十年是充实的,难忘的,并且,是美好的。
王梓园、纯尾和罗纹一直送到渡口。
“缺钱了,有事了,就去分号找自家人。路上切切不可随意与人深交,须知防人之心不可无……”丹青看着师傅,忽然觉得小时候那么伟岸神秘的师傅怎么成了如今这样龙钟啰嗦的老头子了?心头一酸,眼圈又红了。
好容易王梓园殷殷叮咛告一段落,丹青和罗纹来了一个兄弟式的拥抱。
“多陪师傅说说话。纯尾师兄是个闷罐子,可不能指望他彩衣娱亲。”
罗纹一脸哀戚生生被丹青最后一句打散了,忍住笑道:“嗯,师兄放心。”
走到纯尾面前,丹青两只眼睛只顾往下看:“师兄,我走了,那个——”
事实上,自从那天被纯尾吓到,丹青一直躲着他,就连独自上路的决定也是辗转透露给他的。本来,丹青对于人生中的困惑,一向干脆利落,不喜欢拖泥带水,要么不想,想就要想通想透,并且付诸实践。然而这一次,纯尾师兄可真是出了个大难题啊。丹青脑子里反反复复在几个问题上循环纠缠:“纯尾师兄喜欢我?我喜不喜欢他?喜欢,可是好像不是那种喜欢……”丹青觉得和独自上路的孤单比起来,跟纯尾同行似乎更让自己惴惴不安,却始终鼓不起勇气当面说,到底是犹豫还是不忍,心底深处也分不清楚,终于拖到离别的时刻。
纯尾从袖子里掏出一个护身符,替他套在脖子上,细心的塞进领口内,再整整衣襟,这才开口道:“这是寒山寺佛祖开过光的,别随便摘下来。”顿一顿,道:“你若敢弄丢了,哼哼。”
丹青抬起头,师兄还是那张冰山脸,眼底却带着湿意。想起多年来纯尾对自己不动声色却又无微不至的照顾,什么忌讳都跑到爪哇国去了,只觉得千言万语无从说起,绵绵不尽的难舍填满胸臆。
纯尾抱住他,在耳边轻轻道:“无论如何,师兄总是在的。受委屈了,就回来。”
客船自涵江入练江,乃是逆流而上,速度并不快。不过春风送暖,雨润山颜,沿途美景纷至沓来,应接不暇。丹青站在船头,自觉衣袂飘飘,心旷神怡,从此猛兽归山堪称王,游鱼入海化为龙了,恨不能仰天长啸一番,以抒壮志。其实他一身普通衣衫,行李寥寥,落在旁人眼里,不过是个探亲的少年,或者往州府去应春试的童生罢了。这倒暗合了业内低调入世的规矩。
一路上丹青逢城必入,逢山必登。遇上名胜古迹,牌匾碑林,名人故里,总要流连一番。如此迤逦行来,花了一个半月才到楚州池阴县。
五岁以前的记忆早已模糊,何况几经人事变迁,丹青在池阴城里徘徊,几乎找不到当年自家和外祖家的宅子。凭着一点依稀的印象,终于走到似曾相识的巷口,看到一旁坐着卖玫瑰糖的老婆婆,心头一阵激动。
“阿婆,这巷子里姓屈的人家还在么?”
“姓屈的?满院子都是姓屈的,你找哪一个啊?”
丹青记得这巷子原本只有外祖家一户,如今大大小小开了七八张门,人畜并行,车马阻塞,全无当日深宅大院门第森严的气象。看样子是把院子隔成了好几户,鸡犬相闻,炊烟袅袅,几个孩童追追打打跑出来,倒有另一番热闹。
“我想问屈桐屈知秋老爷,阿婆,您知道吗?”
“秋老爷啊,十年前就死了。先是儿子跟男人跑了,女婿不知犯了什么罪,一家子灭了门,老爷子老太太也就跟着去了……前世造孽啊……”
丹青愣了半天神。虽说这状况也不是没有想过,真正确认,心中还是酸涩难当。打起精神买了两包糖,走到第一家门口。院子里一个女人正在晾衣服,丹青扯出纯洁无害的笑容:“阿婶,跟您打听个人行么?洪门屈氏,闺名海苓。”
“没听说过。”女人想了想,扭头冲屋里喊了一句:“三郎,这里有人打听叫屈海苓的,认识么?”
一个壮年汉子走出来:“屈海苓?那不是秋老爷家的小姐么?早就随夫家搬走了。”
丹青听他知道母亲的名字,带着颤音道:“听说洪夫人隆庆二年底回乡,难道没有回来?”
“老爷和老夫人隆庆元年就去世了,没有后人,家业全散了。这宅子分给了族内五房。我在这住了十年,可没见屈小姐回来过。不是说她夫家犯了罪,尽数下狱了么?”
丹青站在当地发呆,那男人转身准备进屋,他才又想起来问道:“怎么说秋老爷没有后人呢?不是还有一个儿子……”
“你说海寰少爷?他违抗父命,偷偷跟一个男人跑了,气得秋老爷大病一场,早就不认他这个儿子了。”
丹青随手把两包糖送给玩闹的孩子,恍恍惚惚走出巷口。自从听说母亲带病回乡,总想着还能祭奠一番,如今看来,竟是在路上就无法支持,不知魂归何处了。
此后丹青心情一直低落,和刚离彤城时的意气风发不可同日而语。偏巧梅雨季节到了,楚州境内,整日淅淅沥沥滴滴嗒嗒。丹青连州府潭城也没进,直接就在如丝烟雨中,揣着一颗隐隐作痛的心上了鸣玉山。
第22章
丹青在鸣玉山里足足转了七天,南面上,北面下。下得山来,已是豫州境内。放眼望去,一马平川,广阔无垠,与楚州丘陵起伏,河道蜿蜒的景象大不相同,眼界胸襟俱为之一扩。豪气顿生,大步流星往前行去。
路过豫州州府秣城,丹青拐到江家“越千楼”看望了多年不见的紫毫。十七岁的紫毫明敏干练,已经升为执事,并且和二掌柜的女儿定了亲,完全是一派男人风范了。丹青虽然只比他小一岁,行事举止却总像个半大孩子。自从见了紫毫,丹青反省了很长时间,决定要改变形象,成为稳重可靠的男子汉。
逗留几日,继续北上。在滏川过了七夕,听说七月十五鬼门开,又兴致勃勃的留下来看放灯和傩戏,关于“稳重可靠男子汉”的誓言早已忘到九霄云外。如此走走停停,看看耍耍,到达涿州范阳,已是七月底了。
打听到“知墨堂”的所在,丹青一心想给鹤哥来个惊喜,谁知才进门,鹤哥已经恭候多时了。顾不上叙旧,先扔给他一封信,原来是水墨从京里寄来的,上面说丹青如果不能在中秋前赶到銎阳“宝翰堂”报到,后果自负。虽然分开几年了,大师兄的余威仍然是很可观的,丹青屁股还没坐热就连忙动身,紧赶慢赶,终于在八月十四傍晚城门关闭前进了銎阳城。
无心欣赏京都夜景,丹青雇了辆车直奔水墨信上所给的地址。“宝翰堂”上下众人都散住在城里,只有当值的执事和伙计在店里过夜。东家专为没成家的弟子和伙计在城东准备了宅子,虽然十分普通,不过在“銎阳米贵,居大不易”的情形下,却算得是一项相当不错的福利。
师兄弟见面,自有一番亲热。丹青赖在水墨房里不肯走,最后只好二人秉烛夜谈,联榻而眠。尽管头天晚上半夜才睡,第二天丹青还是兴奋得一大早就醒了。水墨从外间进来,招呼他洗漱吃早饭。丹青两只眼睛围着师兄打转,时不时傻笑一下,仿佛不如此就无法表达心中的思念和重逢的喜悦。
水墨看他咧嘴便拍一下他脑袋,眉眼弯弯的任他跟着自己。其实丹青的个子已经差不多和水墨一般高了,可是他沮丧的发现,两年不见,十九岁的师兄浑身上下都透着令自己望尘莫及的风姿气度,如雪中翠竹,崖岸青松。偶尔不经意间的温柔,竟很有些风流妩媚的意思。如果没有多年前的大糗事,丹青没准会异想天开的以为师兄在勾引自己,如今的他当然不会再有这种误会,只是一边津津有味的欣赏美人,一边在心里琢磨:到底是以前年纪小看不出来呢,还是师兄最近有了新的变化?
因为昨日是入夜才到,所以早饭后丹青先跟着水墨去“宝翰堂”正式拜见了几位掌柜和供奉。江自修却没有出现,只是捎了几句话。丹青知道,为了避免外人知晓江家的底细,东家到店里来的时候其实很少。
和郭掌柜打了招呼,水墨领着丹青从“宝翰堂”后门出来,准备穿过白石坊,沿着澄水南岸上甘露大街,带他去见识一番皇城气象。
水墨一边走一边向丹青解说沿途风光,指点了几处,补充道:“其实从咱们‘宝翰堂’大门出去,在南曲街口码头坐船游湖,才算是把京城胜景尽收眼底,不过今儿没有准备,改日吧。”
丹青明白师兄所说的“准备”,其实是要略微改装,并且挑合适的时机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