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拒做炮灰 第45章

作者:北风吹 标签: 穿越重生

  老太太真的又气又伤心,手下又掐又打,一点没留情,陶二丫被打得惨叫连连,陶大柱急忙劝阻他娘,王氏心疼女儿也过来要帮女儿,陶二丫见状赶紧躲到王氏身后。

  老太太打不到二丫头,气得捶老大:“老大,你是不是也气死娘,见不得你侄子好,不想让你侄子活了?”

  “娘啊,你怎能这么说,你让儿子我还有脸见人?”

  “那你干嘛拦着我教训你丫头?景宝不是她推下山的?眼睁睁地看着一家子还有村里大家伙儿连夜冒险进山找人,她一句都不吭声啊,是想看着景宝去死啊,我怎就摊上这么个害人精孙女,老头子,你睁眼看看啊,我一个老婆子叫老大跟他丫头欺负……”

  老太太一屁股坐在地上拍着大腿嚎丧,陶大柱急得脸都涨红了,不知怎么劝老太太,最后转身将陶二丫从王氏身后揪出来,一巴掌就扇过去,扇得陶二丫摔倒在地上,“噗”地一下一颗牙齿和着血吐出来。

  “二丫。”“二姐。”

  陶大丫和陶三丫扑过去。

  院子里的村人却没多少同情陶二丫的,看陶二丫那躲闪心虚的模样,又一直没开口辩解,就知道这事多半跟她脱不干关系了,想想他们也要跟宋氏一样心寒意冷了,恨不得将这丫头打死了。

  这可是个男子比女子金贵得多的年代,何况这家里陶元景又是个读书人,比孙女更重要了。

  陶大勇也冷眼看着,还有对陶二丫的恨意,真的恨不能掐死她。

  院子里动静这么大,屋里的元景和小宋氏怎会没听到,特别是小宋氏听到是陶二丫害的儿子,连忙低声追问儿子,元景点头说就是二丫做的,小宋氏眼看就要冲出去一起撕二丫,被元景叫着头痛将她留下来了。

  小宋氏挺了个肚子,五月怀胎,院子里乱糟糟的,他怕小宋氏跑出去会出什么岔子,原身那辈子小宋氏一尸两命,他就怕现在这个还在肚子里的孩子依旧命运多舛。

  “娘,别去,爹知道怎么做的,娘你要相信爹和奶奶。”他对陶二丫现在经受的一切毫无同情心,因为没有他来的话,原身身死不说,小宋氏因她一尸两命,而陶二丫不仅没半点愧疚心,还理所当然地带着一家子与陶大勇分家,利用原身的金手指过上好日子。

  所以,陶二丫身上背负了三条人命,就她一条小命都不够偿还的。

  小宋氏这才咬牙坐下来,又看儿子脑袋上的伤,这一看又差点眼前发黑,低声发狠说:“分家,这次叫你爹一定要跟大房分家,谁知道二丫头这心思是怎么起的。”

  她和王氏这对妯娌互相不太看得顺眼,在小宋氏看来,王氏虽然表面忠厚老实,却内里是个藏奸的人,现在陶二丫这件事就证实了王氏的本性,指不定在背后怎么数落他们一家,才会让二丫头起了歹心。

  要知道王氏起初一连三胎都是丫头,让老太太看到她就不顺心,而她一进门没多久就坐胎,生下来就是个男孙,在陶家的地位当然比王氏高了,王氏不敢恨老太太,就将恨意转到她身上了吧。

  陶大勇恨道:“大哥,分家吧,就算你把陶二丫打死,我也没办法跟你们一个屋檐下过日子,看到你们就想到陶二丫想害我儿子的心。”

  “大勇,你……娘,这事是不是有误会?”陶大柱没想到陶大勇要分家,急忙看向老太太,希望老太太出面劝说,娘还在,哪有分家的道理。

  倒是王氏面上看不出什么,心里却窃喜起来,分家好啊,陶元景这个侄子要读书,害得他们一家六口也要勒紧裤腰带,原来她没儿子也就罢了,也小儿子已经生下来了,这心里就有些底气,家里挣的银钱得给小儿子留着。

  陶大勇过去将老太太搀扶起来,说:“娘,我没办法跟大哥一家一起过日子,娘,我跟景宝给娘养老,娘就跟着我们一起过吧。”

  “哪有跟小儿子过的,老人都是跟长子养老的。”陶大柱抢道。

  陶大勇冷哼:“谁知道陶二丫生出那样的歹心是不是因为娘对景宝特别偏心,她能恨不得景宝死,也会恨娘的偏心,我也不敢将娘交给你们两口子。”

  陶大柱听了这话表情跟被雷噼了似的,娘虽偏心,可他知道偏心得是有道理的,小儿子出生前,他也更看重机敏的侄子,而且这话说出来,往后他们一家在村里还有什么名声?

  “三弟……”陶大柱声音干涩叫道,可向来笨嘴笨舌,不知怎么辩解。

  老太太也恨陶二丫,差点毁了她这辈子的希望,咬牙道:“好,分家!我跟老三过,不用老大你们养老,我怕以后跟你们过了吃口饭都会被毒死。”

  她不分家的话,只怕老三要带着媳妇和景宝离开这个家了,自己的儿子什么性子她还是知道的。

  闹纷纷的,在元景穿过来的第二日,陶家就以分家宣告了这场闹剧的结束,因为给老太太养老,所以陶大家一家当然留在了祖屋,而陶大柱一家六口被赶去了山脚边的老屋,陶大柱是带着不舍还有羞愧离开的,闹成这样,他也真的没脸待下去了。

  村里的姚郎中来给元景看伤了,当然元景对自己的情况心知肚明,失血过多,需要养段时间,脑袋上的伤倒是不碍了,身上的擦伤更是皮外伤。

  姚郎中对元景脑袋上敷的药表示好奇,这药用得好,只需要再配制几副换着敷就能痊愈了,另外给元景开了几副补血养气的药。

  元景心说,正好可以将自己稍通医理的事在家人面前过个明路,因而说:“我看过几本医书,当时在山里醒来的时候脑袋疼得厉害,就找了这几种药捣烂敷上,后来就好多了。”

  “哈哈,大勇你家儿子果然聪明,要不是要继续读书,合该学医的,放心吧,你家元景会逢凶化吉的。”

  陶大勇这天心情总算愉快了些,没有比夸他儿子聪明更能让他高兴的了:“托姚郎中吉言,小孩家家的,就是瞎煳弄的。”

  无论古今,国人都是这么自谦,明明恨不得别人再夸几句的。

  既然要补,老太太当天就逮着一只下蛋的母鸡杀了熬汤,让他和怀孕中的小宋氏补身子,如果不是元景和小宋氏硬让老太太和陶大勇一起,整锅汤带鸡肉都得进了母子俩的肚子,老太太舍不得碰一点。

  这天晚上元景放松心神好好睡了一觉,第二天天亮睁眼时整个人状态好多了,也许是灵泉水的作用,也许是他经历了三世灵魂力增长了许多的原因。

  他没急着起床,而是躺在床上想陶二丫的事,说起来陶二丫对原身这个堂弟的恨意真是莫名其妙,没有原身通过科举考出头,陶二丫就是一辈子的村姑,至远就是走到县里。

  陶二丫第一次嫁人,原身当时已是少年秀才,人在县学读书准备继续赶考,难得回趟家得知陶二丫要嫁的人是她自己看中的对象,邻村的一个童生,长得人模人样,只是家中只有寡母和两个妹妹。

  老太太其实不太看得中这样的人家,可谁让陶二丫就是被那男人迷煳了眼,非他不嫁,而且搬出陶家在陶元景考上秀才之前,家里条件跟对方没多少差别,只等下场再考,那男人就跟陶元景一样是秀才了,两家可谓门当户对。

  原身当时年少,除看人眼光有限外,也不适合参与这种事,就由着家人作主,后来还是让陶二丫嫁过去了,这门亲事当然不如陶二丫想得那样美满,那男人也没有再下场就考中秀才,而是又过了好些年才好不容易搭了个末班车成为秀才,而那时原身已经去京城准备会试了,两人的差别可谓一天一地。

  当原身高中进士的时候,陶三丫就嫁得很好了,是原身挑的一位同榜进士,陶三丫嫁过去就成了官夫人,陶二丫得知这种情况恨天怨地,家里被寡母把得死死的,全家的劳作都落在她一人身上,尤其是她男人考中秀才后就失去了进取心,不想继续考下去,就准备找个学堂教书过日子了。

  陶二丫哪里甘心,托人送信回去要跟男人和离另嫁,她不想过苦日子,凭什么陶三丫能成官夫人她就得是村妇,就连陶大丫的男人因为被原身带着做生意,日子也过得越发富裕,只有她最不如意。

  她忘了当初是她非要嫁的,一心认为家人包括陶元景偏心对不起她。

  陶家人哪里肯同意,那年代哪里就动不动和离的?要知道她当时已经生了个女儿,和离了孩子怎办?

  陶二丫恨极,在婆婆又一次骂她的时候,恨得一把将婆婆推倒,置昏倒在地的婆婆于不顾,将家里的钱财搜刮一空找了个车队跟着上京城找陶元景了。

  幸好嫁出去的女儿回家看望,不然那寡母可活不成了,这下亲家做不成可成仇家了,这样的媳妇那家可要不起,一纸休书将陶二丫给休了。

  原身看到寻过来的陶二丫也气坏了,因为这时他已接到家书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又能怎么办?这是亲堂姐,只能留她住下来。

  陶二丫会是个安分的吗?她来京城就是想让陶元景给她再寻一个夫婿,至少要跟陶三丫一样的。

  想到后来陶二丫又自己看中一个风流男人,将自己折腾成那男的妾室,最后死于内院争斗中,要元景说,落得这结果也是陶二丫自找的,真跟原身一丁点关系都没有,原身当时可是阻止过的,可就跟第一次嫁人一样,陶二丫再次被男人煳住了眼,还想让原身想办法让她成为正妻,原身能听她的才怪。

  所以元景就不明白了,陶二丫凭哪点这么恨原身,以至于恨得刚重生回来就要致原身于死地,她重生回来,前世嫁的黄秀才和寡母都没落得好结局,后来去京城后又报复二嫁男人的正妻,害得正妻身败名裂凄惨而死,但后来有了更好的选择,于是明明有机会成为那男人的正妻也放弃了。

  真是生命不止,折腾不休。

  这回元景直接从源头掐断陶二丫的上升路,那么她还有可能去京城折腾吗?元景挺好奇,想想前两世剧情的发展,他不敢下断言,毕竟陶二丫就是剧情里的女主,说不定没有原身送的机缘还会有另外的运气。

  起床后元景就听说陶二丫又被她爹娘一起揍了一顿,人已经爬不起床,要在床上躺上好几天,心情愉悦地想哼曲儿,看看外面的天空,今天的天气真好啊。

  “乖孙啊,赶紧躺床上好好养着,郎中都这么说了,奶奶等会儿把早饭送到你房里。”宋氏紧张道。

第072章

  有三位长辈盯着,元景被迫躺在床上休养了整整五日,又要姚郎中再来确诊过可以下床后才得以解放,就是这五日,他看书都得偷偷摸摸的,因为老太太觉得孙儿是脑袋瓜子受了伤,这几天当然不能再用脑了。

  不过也好在有这五日的过渡,让元景将原身所学消化为自己的,虽然灵魂力得到了增长,可元景也不敢保证自己就能获得比原身更高的成就,让他研究可以,可读书考科举做官,他未必就擅长啊。

  可他总不能比原身第一世过得还差吧,那叫什么完成原身的人生?

  能下床后,元景就赶紧背上书包去学堂了,陶大勇亲自送他去的,路上怕儿子累着,还一路将他背到学堂,亲手交给夫子,之前因为受伤就来跟夫子请过假了,夫子也挺担心,这是他看好的一个学生,要是脑子真磕坏了,找谁再来赔他一个聪明的学生?

  “爹走了,在学堂好好跟夫子读书,下晚等爹再来接你。”陶大勇不放心地叮嘱道。

  “我知道了,爹,我会乖乖的。”经过五日,元景被逼着习惯现在的年纪,该装乖的时候就要卖乖。

  看到儿子乖巧地中他挥手,陶大勇心满意足,浑身充满干劲,转身就在镇上寻起活来,他要多挣点钱,给儿子买纸笔和书,还要准备以后赶考的银子,陶二丫那死丫头不是想害他儿子吗?他就要陶二丫以后看着他儿子风光却沾不到一点边,让她后悔死。

  这想法跟元景一个样,不愧是父子。

  与老大陶大柱相比,能得老太太偏爱的陶大勇比老实的陶大柱脑子灵活多了,他一直认为儿子像自己,以前也就是陶家没钱送他读书罢了,不然未必还是个泥腿子,只要地里没有活,他得了空就往镇上县里跑,总能往家带回些银钱。

  陈夫子考较了元景一番,发现元景不仅没丢了功课,还比受伤前略有进展,欣慰无比,看来这颗脑袋瓜子没磕坏,这就好。

  这天回家后,元景想起一事,就是那天带回来的人参,居然谁也没发现,后来让他担心被人发现落进分家的家产当中,所以给锁进箱子里了,他一个大子儿都不想分给陶二丫,就是这么小气。

  吃了晚饭,元景跑回屋里将重新包扎好的人参取出来,又跑进堂屋里,将东西往桌上放,并说:“奶奶,爹娘,那天在山里我其实还得到一样好东西,这几天忘了取出来了。”

  宋氏见孙儿又活蹦乱跳的,心情好了不少,她嗓门向来大,可对孙儿却尽量柔声细气的:“什么好东西啊?唉哟,奶奶的宝贝孙儿要孝敬奶奶了。”

  元景忍不住脸红,照宋氏这个宠孙子的劲,原身没被宠坏真的是要谢天谢地了。

  “奶奶你看。”元景不说了,直接打开来给他们看。

  有句话叫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虽没见过完整的人参,可一见这东西,宋氏、小宋氏和陶大勇都抽起气来。

  “人参?大勇,娘没看走眼吧,这真的是人参?”

  “娘,你没看走眼,真的是人参,咱家景宝真有福气,难怪姚郎中都说逢凶化吉,咱家景宝的运道来了。”

  “唉哟,让奶奶抱抱,咱家景宝当然是有大福气的。”宋氏将孙儿抱进怀里又是心啊肉肝的叫起来,元景还能怎么办?只能乖乖接受奶奶的疼爱了。

  等宋氏疼过,小宋氏又将儿子抢过来疼宠一番,那大肚子,让元景看得都胆颤心惊的,特别是肚子还动了,里面的小人踢了他一脚,元景惊讶不已,这是他的弟弟,三世了,也许是第一次这般将迎来一个新生命。

  “娘啊,这人参要怎么处理?”

  “景宝,你说。”宋氏让元景拿主意,东西本来就是元景带回来的。

  三双眼睛集中在元景身上,让元景颇有压力,硬着头皮说:“让爹带去县里药堂问问?应该能换些银钱的吧,我读书开销大,娘又要生小弟弟了。”

  “好,就听景宝的,咱家景宝就是懂事。”

  小宋氏欣喜道:“景宝,娘肚子里的真是弟弟?”

  元景这才意识到这本不是自己该知道的,不过不是有种说法,说孩子眼睛最利,能看到大人肚子里的小孩,尽管他现在八岁了,但应该还是属于孩子范畴吧。

  于是元景肯定地点点头:“嗯,是弟弟,娘会给我生个弟弟的。”

  三个大人都高兴起来,又要添丁了,还是个男孩,在这年代,当然是儿子越多越好了。

  元景也觉得男孩好,不是他重男轻女,社会风气如此,而且,他注定了不会成家生子的,那么有个弟弟替他完成这项重大任务就很有必要了,所以啊,弟弟啊,以后大哥会看好你的。

  第二天,陶大勇将元景送到镇上学堂后,就往县里赶,脚程快点,还能赶得上接元景回家的。

  路上儿子也告诉他了,这颗人参有五六十年的年份,这让陶大勇心里有数了,不会被药堂的伙计给骗了,他儿子就是聪明,人参认得,还懂得怎么看人参的年份。

  他跟元景一个心思,幸好分家前这人参没曝露出来,不然还得分大哥一份,想想这银钱也要用在陶二丫身上,陶大勇就不舒服,幸好儿子机灵,等到现在才拿出来,其实吧,他不知道,元景是真的给忘了。

  陶大勇问了两家药堂,到第三家的时候才将藏在怀里的人参给取出来,老大夫看得眼睛一亮:“是谁处理的,这人参处理得挺好,每根根须都完整得很。”

  陶大勇得意起来:“我儿子处理的,我儿子自己看了几本医书,就会给自己治伤了。”

  老大夫笑眯眯的,没将陶大勇的自夸太当回事,碰上好参心情挺好的,他用手比划着说:“这样吧,最近正在寻好参,我给你这个价钱如何?”

  “八十两?”陶大勇的声音发飘。

  “不错,以后再找到这样的好参的话,就往我这里送,肯定不会亏你的,咱家药堂可是老字号的,县城里打听打听就知道了。”

  这话说得实在,陶大勇也正是打听过了才往这里跑的,他按捺不住心里的喜悦,对老大夫抱抱拳说:“那就依老大夫的,这人参给你了。”

  等揣着八十两银子离开药堂时,陶大勇都有种不真实感,他什么时候拿过这么多银子的?就是他家也从没攒过这么多银子,这可都是他的宝贝儿子元景带来的,果然是个有福的。

  陶大勇生怕被人盯上,所以没再在县里停留,一心往回赶,直到在学堂门口看到儿子从里面出来,这颗心才落回原位,高兴地过去一把举起儿子,笑呵呵不停。

  看到老爹使的眼神,元景就知道人参卖了个好价钱,他也高兴,心道他爹警惕性挺高,这叫财不外露。

  跟夫子道了别,回去路上四走无人时,陶大勇才悄悄告诉儿子卖了多少银钱。

  他用手比划了个“八”字:“八十两!景宝没想到吧,这下好了,你弟弟出生也能好好地养着,以后景宝想怎么读都行。”

  元景也挺意外,他是不清楚这时空的人参价格,就是以前也知道不同朝代,同一朝代的不同时期,人参的价格上下浮动也会特别大,能从几两银子到几十两甚至上百两银上百金的都有,这朝代人参价格肯定偏高,因为这还是小地方县城里,拿到外面价格只会更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