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拒做炮灰 第63章

作者:北风吹 标签: 穿越重生

  偏偏陶大柱就是个榆木疙瘩脑袋,死活不肯听王氏的话,不觉得去京城给二弟侄子添麻烦有什么好的,再说两家早分家了,他们家也是靠着侄子和族人才过上好日子的,小儿子如今也在村里学堂念着书,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早年吃糠咽菜的时候哪里敢想像有今天的好日子,只会认为是做梦呢,所以陶大柱真的挺心满意足的,就不知道王氏有什么不满的。

  王氏当然不满了,在陶家村日子过得再好也是泥腿子,能有在京城穿金戴银奴仆环绕风光吗?不为自己也得为金宝着想啊,万一以后金宝考不上秀才举人,也能靠京城的侄子谋个官职吧,那样她也成了老封君了。

  还有个心思就是她妒忌自己的妯娌,凭什么小宋氏能摆上官夫人的威风,她明明跟小宋氏一样嫁进了陶家,她的日子就过得比小宋氏差了这么一大截?她就不信等她去了京城,那些金银首饰小宋氏敢不分她一半。

  可她想得再多也没用,除非她有陶玉珠的胆量独自离家出走,可惜她真没这个胆,也怕真这么做了,陶大柱会打断她的腿。

第092章

  就在这种情况下,陶大勇带着人回到陶家村了,全村都轰动了,就连县太爷也特地从县城里赶来。

  其实这几年元景和陶大勇一直有和族长这边信件往来,陶家村有元景的族人,如果族人犯事,在这个会连坐的年代,元景也落不得好,所以元景也希望族长能管理好族人,同时希望族里能有几个后辈读出头,将来也进入官场,让陶元泽和他的后代不会没有族人互相扶持。

  只是时间还短,到现在为止,除了元景一个读出头的,到现在陶家村连个童生都还没考出来。

  陶大勇原来看到县太爷还会紧张,如今在京城里见过的官员勋贵都不少,所以与县令交流起来很自在,让陶家村的村民看到也意识到如今的陶大勇不一样了。

  陶大勇在陶家村待了一个月的时间,将与家人商量好的事情都办妥了,包括买祭田,让村里的适龄孩子免费入学读书,赡养村里的孤寡老人,还有学堂夫子的月俸,都从祭田的产出里出。

  元景家的房子这几年虽没人在,但一直有人打扫,所以陶大勇回到村里就住上了,他还留了银子让族长帮忙重修一座房子,老太太早说了,等她年纪再大点,还是要回陶家村的,他和媳妇也是这个想法。

  陶大勇这次算是衣锦还乡,他自己也挺高兴的,大概唯一扫兴的就是嫂子总背着大哥找自己,嘴里说着想念老太太要去侍候老太太,还有让老太太见见自己的亲孙子陶金宝,陶大勇哪里不知道王氏什么念头,如今陶玉珠还在京城里,陶大勇就不可能将王氏弄过去的,说不得让陶玉珠知道消息转身又攀附上他家的元景。

  当然陶大勇并不知道陶玉珠绝没有离开所在院子半步的可能,所以依旧对陶玉珠和王氏保持警惕。

  一直到离开的时候,陶大勇和陶大柱兄弟俩又一起喝酒说话,陶大勇就问了陶大柱想不想去京城。

  陶大柱想起往事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他挺想念老太太的,这几年一直没能孝敬老人家,是他这个儿子的不孝,让二弟好好照顾老太太,他会在陶家村好好守着陶家的根,等老太太哪天回来。

  陶大勇跟着眼眶也红了,没娶妻生子前,兄弟俩的感情非常好,这天,兄弟俩都喝醉了,第二天醒来时,陶大柱让大勇只管自己回京城,不用管他们两口子,他知道王氏的心思,他会约束好王氏的。

  等陶大勇离村回京这天,陶花带着一家,还有岳家宋家的人,包括出嫁的大丫二丫三丫全都回来给陶大勇送行。

  如今他们有陶元景给他们作依靠,日子都过得不错,他们倒没像王氏那样生出贪念,有陶元景作榜样,好好督促孩子念书,说不定将来也能考出头,元景不就是走的这条路么。

  陶大勇给自己的二姐陶花还有岳家宋家人都留了东西的,有老太太交待的,也有小宋氏叮嘱的,她俩都是掏的自己的小金库,不过陶大勇都是私下给他们的,免得叫王氏看得眼红。

  一直到离开陶家村,陶大勇都没提过陶玉珠,族人和亲人也从没提起这么个人,多少年过去了,大家早将这人抛在脑后,真当她死在外面了,可不认为她孤身一人在外面能活得下来。

  再回到京城,什么伤感也没有了,陶大勇又兴高采烈地投入到忙碌的生活中,因为元景又买下一个庄子,跟原来的连成一片,都交给陶大勇打理了,陶大勇挺高兴有事可干。

  然后元景又买了个铺子,铺子则交给老太太和小宋氏,两人卖吃食的,用羊奶做成的各式点心,后来元景还教她们做饼干西饼之类的点心,别说,生意还挺不错的,婆媳俩越忙活越年轻,小金库又再度充盈起来。

  一家子连同在学堂念书的陶元泽,又一次来到庄子上,同来的还有狄毓,想到在庄子里能跑马打猎,狄毓就兴奋得很。师兄早对这个儿子失望了,这个儿子说不得还要重回武将行列。

  “呀,成大哥又来了,成大哥这回带我们进山打野猪猎鹿吧。”看到骑马出现在山脚边的穆成安,陶元泽开心地跑过去,如今“成安”这个身份也为陶家人熟知了,看到他出现,陶家人不再有拘束。

  陶大勇挺心宽的,不就是镇北王府上的一个侍卫小哥么,又不是镇北王亲自光临,所以没什么好担心的,所以特和气地跟成安打了声招唿,问他想吃什么,他吩咐厨子加菜。

  “成安”也很随意地点了几个菜,然后就跟陶家人道别,带着元景还有两个小的进山打猎去了。

  老太太笑眯眯地目送走他们进山,回头跟小宋氏还有陶大勇说了一句话,差点叫两人摔上一跤:“你们说,这个叫成安的侍卫跟咱家的元景,是不是挺相配的?”

  陶大勇和小宋氏都受了点惊吓,陶大勇拍拍心口:“娘你瞎说什么呢,成安是镇北王府上的侍卫啊。”

  老太太瞪了儿子一眼,多久的事了,到现在还没接受现实吗?“你也不看看咱家的元景来京城后有几个走得近的人,而且成侍卫待咱家不好吗?元泽的武师父就是成侍卫介绍过来的,连狄毓都说这武师父的功夫非常好,比狄家的还好,你不想想狄家是什么样的人家。”

  狄家可是出武将的人家,他们家的武师父能差吗?当然不差了,自家的武师父更好,说明成侍卫对陶家真用心啊。

  “还有元景身边的陶乌也是有功夫的,也是成侍卫介绍的吧,我看成侍卫应该不是普通侍卫,肯定是摄政王身边非常得用的人,有摄政王在,还怕成侍卫以后一直是个侍卫吗?我老婆子瞧成侍卫那浑身的气派就觉得以后会飞黄腾达的。”

  “成侍卫待咱家这么用心,与其是其他人,还不如这成侍卫呢,咱家元景跟成侍卫待一起也挺开心的。”

  接触过两回,老太太其实就关注上成侍卫了,越看越满意。

  小宋氏和陶大勇面面相觑,他们原来真没想这么多,现在被老太太这么一说,发现成侍卫对陶家真的挺用心,如果成安对他们家元景真的一心一意的话,那也不是不可以的。

  “只是成侍卫能同意吗?他要是同意一辈子不娶妻的话,跟咱家元景是挺相配的,还有成侍卫的家人呢?”两口子包括老太太,为元景也是操碎了心。

  老太太拍板道:“改天跟元景说叨说叨,要是能订下来就早点订下来,不能总让成侍卫这样没明没分地跟着咱家元景,为陶家出人出力吧。”

  陶大勇和小宋氏一致点头,对的,早点把名分定下来。

  山里,陶元泽和狄毓跑开了,后面当然有穆成安安排的人看着,他则和元景手牵着手在山中漫步。

  穆成安抱怨:“我都在你家人面前露脸了好多次了,什么时候才能给我正名身份订下名分?”

  元景噗哧一乐,偶尔家人提起“成侍卫”,那都是啧啧称赞的,拍拍他说:“你再努力努力,说不定我奶奶就会考虑下成侍卫的。”

  其实元景也知道的,老太太已经关注上成侍卫了,只等再进一步,说不定就能订下来了。

  穆成安依旧不满意:“总不能一直以成侍卫的身份来吧?将来咱俩在一起,我还是成侍卫?你以为这身份能一直瞒下去?”

  “肯定不能,”元景挠挠下巴,“但我还是怕吓着我家人。”毕竟是从小老百姓过来的,“不过再怕也得说的,等搬了家,你的身份迟早要曝光的。”

  “唉,将你娶回家可真不容易。”穆成安假假地说。

  “谁娶谁?现在是咱陶家给你名分。”元景昂着下巴强调道。

  “行吧,你说是什么就是什么了。”口头上的名分穆成安不在意,将人拐到他床上才是见真章的时候,反正这人是他穆成安的就行了。

  元景没听出这隐藏的意思,得意地拍拍身边的人胸口说:“你放心吧,我不会对你三心二意的的,咱陶家人不兴这个。”

  穆成安给他这小模样都气乐了,抓住他的爪子就送嘴里咬,两人在林子里打打闹闹,后面跟着的暗卫见这减龄变幼稚的王爷,都没眼看了。

  这天晚上穆成安也习惯地就住在陶家的庄子里,晚上和第二天一早都带着陶元泽外加一个狄毓练武,陶大勇和小宋氏原本没上心,被老太太提醒后,发现这成侍卫真跟家人没什么区别了。

  于是陶大勇再跟成安相处时,就明里暗里问他有什么家人,以后有什么安排,跟人精没两样的穆成安哪里听不出陶大勇的意思,心里窃喜,嘴上表决心,家里就剩他一人了,父母早亡,族人也管不到他头上,所以什么事情都自己作主,将来么,只要找个知心人一起过日子就可以了。

  这叫陶大勇听得更满意了,可不就是为着他家元景出现的么,没有家人才好,有家人的话说不定会叫成安娶妻生子,会同意他跟个男人在一起?

  陶大勇再跟老太太和小宋氏这么一说,婆媳俩跟陶大勇一个意思,对成安侍卫更满意了,巴不得这件事早点定下来,于是就将元景找来了,开门见山地问:

  “元景啊,你跟成安侍卫是不是早看对眼了?奶奶和你爹娘看着成安侍卫都挺好的。”

  元景差点没绷住自己的表情,除了陶元泽和狄毓回自己房间去了,屋里的三双眼睛都露出期待的目光,元景还能说什么?当然是硬着头皮说:“他人还不错,对我对咱家都挺好的。”

  老太太一脸“我就他们早看对眼了吧”的表情,陶大勇心里的一颗石头总算落到地上了,但同时又涌起酸涩的心情,跟嫁女儿似的,明明他养的是儿子啊。

  不对,他家是元景把成侍卫娶进来,对,就是这样的。

  元景又一脸欲言又止的表情,老太太拍拍他的手:“元景你有什么话尽管跟奶奶说,奶奶给你作主,你爹也听奶奶的。”

  陶大勇黑线,他这当爹的在家里是不是最没地位了?

  元景咬咬牙,老实交待道:“其实成安并不姓成。”

  “咦?那他姓什么?”陶大勇好奇道。

  “他姓穆。”

  “哦,是叫穆成安吗?这个名字好听。”陶大勇连名带姓地叫着。

  老太太也欢喜道:“我也觉得好听。”

  话音刚落,屋里就响起扑通一声,老太太和小宋氏同时看去,就见陶大勇一屁股栽坐在地上,脸上是惊愕之色,元景想捂脸,果然还是吓着了。

  老太太和小宋氏都没反应过来,老太太捶了记儿子:“好好的,连凳子都坐不好,你说说你有什么用?”

  小宋氏也嫌弃,这事情不是都说好了么。

  陶大勇哭丧着一张脸,向儿子求证:“元景,这事不会真跟爹想的一样吧。”

  元景赶紧扶他爹:“爹,叫成安还是穆成安有区别吗?”

  “区别大发了!”陶大勇拍腿,“娘,阿兰,穆……”陶大勇吓着了,都不敢直唿其名了,“那是镇北王,摄政王啊!你们想想隔壁庄子的主人是谁?”

  陶大勇真要哭了,他还想着让别的男人嫁到陶家门上当陶家的人,现在好了,他儿子看上的男人是当今的摄政王,如今大夏最有权势的男人,他还敢放出这样的话?想到白日他还指使摄政王做事情,陶大勇恨不得将时间拨回去,赶紧捂住自己的嘴巴。

  “那是摄政王啊,成安不就是摄政王手下的一个侍卫么。”老太太还没反应过来,也是,平时提起镇北王和摄政王,谁会直唿其名的。

  “娘啊,成安不是侍卫,他就是摄政王本人!不信娘你问问你大孙子!”陶大勇无力道。

  “真的?”老太太声音拨高。

  “奶奶你冷静点,娘你也冷静点。”元景赶紧安抚她们,就怕她们翻白眼昏厥过去。

  老太太顺了好一会儿气总算缓过来了,小宋氏没了张神,求救地看向老太太和她男人,这事得老太太和男人作主,同时她心里也心惊肉跳的,难怪觉得那侍卫怪气派的,原来他真不是个小侍卫这么简单。

  小宋氏吞了吞口水,她想到摄政王白日里将自己当成长辈敬着,心底居然升起诡异的虚荣。

  老太太紧紧抓住大孙子的手,又问:“成安侍卫就是镇北王?”

  “对,奶你说的没错。”

  老太太再次重复:“成安侍卫就是当今的摄政王?”

  “对,成安就是摄政王。”

  老太太喘了口气,再接再励:“白日里对我一个老婆子挺客气的成安,真的是摄政王?”

  元景哭笑不得,特别是看他娘也是一样的眼神,于是配合地点头:“是的,奶奶您没看错,成安将奶奶当长辈一样敬着的,对爹和娘同样如此。”

  老太太又抚心口,接受了这个身份真有点吓着了:“难怪慧能大师说咱大孙子是大富大贵的命,真叫大师说中了。”

  “奶奶,没有摄政王,您孙子也能让奶奶您过上大富大贵的日子。”

  “对,奶奶的大孙子本来就是有福气有本事的。”老太太肯定地点头,才不是靠摄政王才过上的好日子。

  可老太太又生出新的担心:“摄政王会跟元景你一起过一辈子吗?摄政王反悔了怎么办?”

  摄政王权势太大了,孙儿跟着他能做得了主吗?这时候老太太觉得还不如一个侍卫呢,侍卫的话只能听她大孙子的,要是哪天摄政王反悔了,她大孙子岂不是要吃亏?

  元景看他爹娘也露出同样的担忧神色,心里暖暖的,爹娘和奶奶第一考虑的还是他,担心他吃亏。

  “奶奶,爹娘,成安的身体早就叫先帝给毁了,没办法生孩子的,所以才有之前过继小王爷的事情发生,可这些年来成安身边也一直没有人,奶奶,我觉得可以相信他的,再说孙儿比他年轻,应该担心害怕的是成安,万一哪天我嫌他老了呢?”

  元景暗自嘀咕,希望成安不知道他说的这番话,不然肯定又要闹了。

  要是蹲在屋顶的乌一却听到了,嘴角狠狠抽搐了几下,对他主子生出一股同情心,主子千万要好好保养,不然可能有一天会被陶少爷嫌弃上的。

  屋里的三人这时想起摄政王的年龄来,对啊,摄政王有个过继的儿子,貌似比他家元景还大吧,那就是说摄政王都能给元景当爹了。

  陶大勇犹豫起来:“是不是年龄大了些?”岂不是说这儿婿要跟他这爹差不多大了?

  乌一差点从屋顶滚下来,无声地抹了把额头的汗。

  老太太和小宋氏倒接受良好:“年纪大点没关系,年纪大点才懂得疼人。”

  这样说来,元景的话也有点道理,摄政王比元景大这些,该担心的是摄政王才对吧。

  呸呸,他们家元景就不是那种三心二意的人,肯定是奔一块儿过日子的,他们家元景性子好着呢。

  老太太瞧瞧窗户外面,压低声音问大孙子:“王爷真的不能生?叫先帝爷给弄坏身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