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媚骨
但是不好意思,大梁不仅皇帝穷,六部里面除了户部掌钱的,其他几部都没钱,而且户部还天天喊穷,一毛不拔到了极点。君臣两个面面相觑,康宁帝又说,“若是爱卿能让户部尚书同意出钱给你们造,那朕就同意给你们造一百辆。”
“皇上,一百辆太少了。”兵部尚书伸出一个巴掌,“最少五百。”
“……你要是能让户部尚书给你批银两,别说五百,五千朕都同意给你们兵部。”皇帝把这个问题丢回去给兵部尚书,心里好不恶意的想,朕就等着你被户部尚书喷得狗血淋头吧!
兵部尚书一想户部尚书那抠精的模样,觉得这个事儿,有点难!
君臣几个欣赏完了铁车子,皇帝让人把车子收回去,大手一挥,爱卿们该干嘛就干嘛去,朕要回去陪夫郎和孩子们去了,就不跟你们在这里闲聊了。
第224章 派人调查【三更】
“皇上。”
“爱卿你还跟着朕干嘛啊?工部这么空闲吗?”
康宁帝看了一眼还跟在他身后的严老头儿,一脸你不去工部给朕干活,跟在朕的后面想干嘛了?
“皇上,臣有几句话想跟皇上您说说。”严老头儿当作没看见他们君王眼里那赤裸裸的嫌弃,装作不经意间的跟他们君王说起了在安阳镇遇到的那一位木匠,夸起赵木匠的手艺好,还无私(被他交流出)的交出做铁架子的方法。
他们的铁车子能做出来,还多亏了那一位赵木匠,严大人想顺便帮赵师傅向他们皇帝讨要一点好处。
“皇上,这么好的木匠不招来咱们工部干活真是太可惜了。”严老头儿看上的是赵师傅满脑子的奇思妙想,要是把这样的人招进他们工部来,他们工部这是如虎添翼啊,“皇上,不如咱们把那一位赵师傅招到工部来做事吧?”
“那你为什么不把人带回来啊?”皇帝问。
“这不是……”严老头儿被问得哑口无言,当然不是他不想把人弄到京都来,而是那位赵师傅的脑子就是个榆木头疙瘩,放着京都的荣华富贵不要,就是要留在那个穷乡僻壤的小山村,他能有什么办法了?!
他要是有办法,当时就把人带回来京都了!
康宁帝一看这个老精老精的老头儿,就知道这个老头儿没把人骗来京都,想让他想办法把人弄来京都,真当他这个皇帝每天闲着没事干啊?“你自个想办法去。”
“皇上,皇上……”那不是他想不出办法吗!要是他有办法的话,就不会空着手跟徐大人回来了!严大人依然是不死心,继续说那位赵木匠,还说起那位赵木匠家中有多少口人,家中的夫郎多好看贤惠,还有说起那一位夫郎的长相,竟是与他们君后十分的想象。
严大人摸着下巴的白胡须,一脸感叹的说道:“世上竟有长得如此相像之人,真是世上无奇不有啊。”
“哦,竟有此事?”康宁帝倒是想起了君后曾经与他说过的家里的事,看来等回去要问问他们家君后了。
“是啊,可不就是有这样的事,臣当时一见那一位赵家夫郎,还以为是见到君后本人了。”要说到这个事,严大人也是觉得奇怪,“要是说那位夫郎是咱们君后家的兄弟……不对不对,是老臣说错话了,咱们君后的身份高贵,怎么会跟一个乡下的夫郎是兄弟呢。”
“你今天的话朕听完了,爱卿你回去吧,有什么话明日再说。”走到后宫的入口,康宁帝摆摆手,让严老头儿哪儿凉快哪儿去,不要妨碍他回去见君后和孩子。
他们六部可是整个大梁最重要的机构,是什么人都能随便进的吗?区区一个小木匠……尽管这个小木匠给出了做铁车子的方法,还真是一个人才了。
若说他在位这么些年,为了能让自己少干一点活,就是人尽其用,使劲的奴役这些臣子们帮他这个皇帝干活了。
不过这会儿皇帝满脑子都是君后和孩子,哪里管什么木匠不木匠了。
“……”被利用完的严大人满心的愤怒不敢言,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皇帝带着人离去了,最后连一个背影都没有留给他。
***
回到后宫的皇帝本人就把从严大人那里所得的消息拿去讨好他的君后,夫夫俩个搂着在那里说话,两个小儿在花园里玩耍,边上的宫人在看着。
“朕记得你曾说过家中有一幼弟被人拐走了,你说,严大人见到的哥儿,会不会与你有什么关系?”皇帝记得他们家君后曾说过家中的事,就提到了年幼之时还有一个弟弟被人拐走了。当时他听到严大人的那话,心里就已经有点猜测。
“这……可是真的?严大人是在哪里见到的那个哥儿?”孙怡勐的抓住皇帝的手,问道。
“你别激动,冷静冷静。”康宁帝抓住君后的手,也并不觉得君后对他这个皇帝做出如此的行为是僭越了,把夫郎的两手握在手心里,“看你,两手这么凉的,出来也不知多披一件衣裳。”
宫人手里拿了一件披风过来,康宁帝接过披风,亲自为他的君后披上,系好带子。
“皇上……”孙怡瞪着这个明知他在焦急,还故意不跟他说下去的男人。
“呵呵,君后你别急。是严大人在安阳见到的,老傅如今在那里当县令的地方。”像是早就料到他的君后想说什么,皇帝笑了笑,说道:“朕的君后你就放心吧,朕已经派人去帮你查这个事了。若是那个哥儿真的与你们家有什么关系,朕就让给人带他们到京都来见你。”
“嗯,谢谢皇上。”君后搂住身前的男人,心里即是紧张又是期待,他们有过太多的期待和失望了……只是不知这一次,那个哥儿会不会是他们要找的人。
***
小雪一过,天就一天冷过一天。树上的叶子一片片的枯黄,风一吹,就像一阵雨一样哗啦啦的掉落下来。
早上起床出门,都要在外面穿上一件厚厚的棉袄子了。
他们家小孩儿穿上新作的大红色棉袄子,戴上红色的圆顶小帽子,两边垂下来刚好盖住两耳朵和半边小脸蛋儿,底下还挂着两个小圆球。
小小的身子穿得圆滚滚的,跑起来可太可爱了。
“爹爹爹爹!”
“哎,知道了!”
他们放了这么多天的柿饼终于可以开盖了!
一打开盖子,就见到缸里的柿饼表面覆上了一层白白的霜,乔许拿出一个柿饼掰开成两半,就能闻到一股柿子的糖香味,把一半递过去给他阿姆,“阿姆你尝尝这个柿饼怎么样。”
“要要。”阿念拽着爹爹的衣摆,他也想要。
“啊……”看着儿子焦急的模样,乔许忍不住的笑了,捏了一点塞进儿子的小嘴里。看着他阿姆和孩子在吃,一边看着他阿姆问,一边掰了一点柿饼到自己的嘴里,“怎么样?好吃吗?”
“嗯,好吃!软软的、黏黏的,跟咱们平时吃的新鲜柿子不太一样。”入口的柿饼的口感软软绵绵的,还有点嚼劲,跟他们平时吃的新鲜的柿子不太一样,赵阿姆几乎是吃了第一口,就喜欢上这个柿饼了。
乔许自己吃着也觉得好,问道:“那是新鲜的好吃,还是这个好吃?”
“这个好吃。”这个回答几乎是毫不犹豫的。
赵阿姆吃完了手上的那一半柿饼,自己伸手又拿了一个上来,分一些给跟在后面的阿秋和彩云两个人,“你们也尝尝看,这就是咱们那天做好的柿饼。”
彩云和阿秋都伸手去接了柿饼,两个人吃了之后也说好吃。
“这些柿饼放着,咱们可以吃过一个冬天。阿姆你要送一些给谁家吗?”两缸的柿子,一缸比较软一点,一缸有点偏硬,相比而言乔许就更喜欢吃吊柿,他故意晒得没有那么干,这样口感更好吃一些,就是不能存放太长时间,这一缸要先吃。
虽然柿子好吃,但是乔许也不敢吃太多,又拿了一个分一半给自己,自己吃了一半就没有再拿了。
问了其他人不要之后,他就把盖子盖回去。
只是小家伙急急的把东西塞进嘴里还闹着要,被他看了一眼,就不敢做声了。
“来来,阿么这儿还有,给孙。”赵阿姆看了儿媳妇一眼,把手里的一半柿饼分给小孙子,摸了摸小孙子的头,让小孙子去玩儿,转头继续跟儿媳妇说道:“到时候送几个去给村长,还有咱们族里那边,其他的人就不必要了。”
他们家这些年与其他的亲戚朋友都不怎么往来了,人穷是没有亲戚的,等你哪一天富了,亲人朋友们就都回来了,但是这个时候他也不想理会那些人了。
这一点两个儿媳妇都挺像他的,关起门来就过他们自己的日子,与旁的人无多大关系。
“倒是你,是不是要送一些到镇上那边去?”
乔许知道他阿姆问的是哪家,说道:“是要的,不过这个不急,我想着到时候一起做一些腊肉再一块送去。”缸里的柿子醋还没有这么快,他还要等他的柿子醋好了一块送去。
太贵的东西他们送不起,那就只有送一些别人没有的、比较稀罕的。不然到时候白洛熙又让人拉一车东西过来,他们连礼都没得回,一回两回都那样的话,就显得他们太占别人的便宜了,他是不想那样的。
他这个人,说他清高也好,太计较也好,他就是不太习惯占别人的便宜。他是觉得,觉得不管是亲人还是朋友之间,别人有往你就要有来,哪怕不是每回别人给你东西你都要回礼,但是至少别人给你三回你也要回一次不是?
不然就算是感情再好,总是一毛不拔,久而久之别人总是会有意见了,彼此之间的感情也会因此而出现矛盾。
“等过两天不是阿言的生辰吗?我准备家里做几个菜,喊陈伯伯一块上咱们家来吃饭。”乔许记得上回孩子生辰的时候,他顺嘴了就问了一句大家的生辰,记得陈言的生辰是在这十月的月底。
赵阿姆倒是忘记这个事了,说道:“你不说我都不记得这些事了,还好你记得。既然这样的话,咱们就做一桌饭菜,喊他阿爹一块上咱们这儿吃顿饭吧。”
“嗳,好,等那天我让他们早些关了店里的门回来。”
两人在这个事上又商量了几句,就订下了那天做饭吃的事。
第225章 鸡汤猪脚面花甲虾仁粥大肉包子
过没两日就是十月三十了。
一早他们家的厨房里就传出了炖肉的香味,一大锅的猪蹄炖在小炉子上,从昨晚炖到灶上,夜里灶里头的炭火已经燃尽了,等到早上他们起来再往灶里添了一把火继续炖着,灶里有火,肉就已经温着。
“咕噜咕噜€€€€”
锅里的汤汁在咕噜咕噜的冒着泡,香味从盖子上的孔洞往外溢出,整个厨房和外面都是这个香味。
“主子,你拿的这是什么东西啊?”彩云和彩霞两个人看着他们主子搬了一个奇怪的木架子来,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用来干嘛的。乔许把木架子摆在桌子上,有点得意的笑着问道:“不知道这是什么了吧?”
“我告诉你们,这是一个手动的制面条机。”
这个奇怪的木架子就是他们店里新出的手摇式制面条机了,他们家赵师傅昨天从店里带了一台回来家里,正好今天可以派上用场了。
“彩霞让你和好的面在哪里,拿过来给我。”
“在这在这。”
“把面放到上面,往下压。”制面条机的上面有一个向上的小喇叭,乔许让人把面放到里面去,用力往下压,他就开始摇动手摇杆,没一会儿,下面出面的口就有面条出来了。
“出来了出来了!”两个小姑娘看到出面条了,高兴的在那里叫。
乔许看了一眼底下出来的面条,比人工做的手擀面要细腻很多。今天阿言生辰,做的是长寿面,所以他也不准备把面条剪断,到时候做出来的面条能有多长就多长,大概这就是制面条机的好处?
看着两个兴奋的小姑娘,他问道:“你们要不要来试试啊?”
“我要我要。”两个小姑娘争相着去试,每个人摇晃几下手杆子,再换另一个人。
“你们小心别弄断了啊。”乔许看着像是得了新玩具的两个小丫鬟,任由她们在玩那个制面条机,只要一会把他要的面条给他做出来就行了。
早上制出的面条最后都全部下锅煮了,这个面条比较细,煮的时间就比较短一些,下水晃几下就熟了。
一碗面一勺猪蹄一勺汤汁一把小葱花,端出去一人一碗。
桌子上还有今早一块蒸熟的大肉包子和花甲虾仁粥,粥里面放了一把小青菜和香葱。熬了一个早上的粥软糯黏稠,带着一股米香味,和粥里的花甲虾仁青菜小葱的味道混在一起,这个味道就变得更诱人了,让一早肚子饿的人闻着香味肚子就忍不住的咕噜响。
他们家小孩儿一闻到饭香味就跟小狗儿见到骨头一样,绕着桌子在打转。
“你坐下来,别跑来跑去的了。”乔许又觉得好笑的拉住绕着桌子在转的儿子。
问孩子要吃粥还是吃面,在孩子说要吃面之后,他就从大碗面里分了少许的面到孩子吃饭用的小碗里,用小勺子舀了一点汤汁,又给孩子夹了一大块头的肉放在上面,把小碗推到孩子的面前,“好了,你自己拿着叉子吃吧。”
阿念一手抓着碗,一手抓着叉子,叉了上面最大的那块肉,嗷呜咬了一口,幸福得眯起了两只眼睛,小脸上带着笑,好吃哒!
看见孩子吃了肉一脸幸福的小模样,乔许笑着摇了摇头,喊其他的人过来吃饭,“都来吃饭了啊,阿姆,陈言,过来吃饭了。阿秋你去喊一声阿文阿顺,让他们放一会手上的活,来吃饱肚子再去做。”
“好,我这就去。”阿秋应了一声,走去油坊那边找张文张顺两过来吃饭。
早上的这个时候大家都在忙,天还没亮他们油坊里就开始在榨油,一早村子里的汉子们就上他们这儿拿油去卖,早上出来的那一批油都被拿光了,后面他们还要榨一批送到镇上的油铺去卖。
还有他们在镇上的烧烤店里每天一早就要准备的肉和菜,自家地里的那点菜早就被他们用光了,他们就在村子里跟种菜的几户人家订,还有活鸡,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养鸡,但是尽管如此,很快的他们村子里的鸡都被他们家给买光了。
店里那边每天就需要三到五只鸡,有时候多的话还不止用到五只,所以鸡的用量就比较大,因而他们也比较鼓励村子里的人从明年起多养一些鸡,这样可以供给他们家店里卖。
每天一早村子里的人就从他们家送菜和送鸡过来,菜他们要自己洗好,要切的切好、要串的串好。还有送来的鸡还要杀好,把骨头剔出来,留下鸡肉用,鸡头鸡脖子鸡脚鸡骨头架子这些都是不要的,这些不要的东西他们就留着自家煲汤,所以近来家里每天都有鸡汤喝,喝得他们一家人的面色都跟着红润了起来。
至于其他的河鲜和猪肉则是到镇上去才有,他们跟码头那边的渔家订好了货,每天早上会有人送到那边的店里去,他们在家里提前把这些要做的做好,到时候到镇上去也少一些活了。
上一篇:重生绝世凶妻
下一篇:我在荒岛上赶海[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