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高考那一年 第136章

作者:远上天山 标签: 天之骄子 穿越重生

  其实高考试卷和平时月考也没什么区别,题量一样,难度或许不同,但他们月考也是出过有难度的试卷的,可高考试卷就是给人一种神圣感,做题的时候都得小心翼翼的,生怕把试卷给蹭坏。

  四道语言文字应用题,第一道要选出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例子就是弹劾和弹丸之地这类词,纪时这题选的C,A是亏在责难这一项上,B选项的泊位和淡泊明志,B项的叶韵和一叶知秋纪时也觉得是一个读音,结果回家百度之后他才知道,叶韵的叶居然读xie的二声,这个知识点他们平时压根就没遇到过。

  好在有泊位这个词,停泊这些都读bo的二声,这个词只有在湖泊的时候读po第一声。

  D项考了扪参历井和参差两个词,这显然是两个不同音的词,加上六畜和畜牧业,乍一眼看过去人真的发昏,好在C项的三个词都是常见词,他平时也练过这几个词的题目,否则只要出卷人在C项里放一个他不认识的词,那纪时还不知道该选什么。

  不少词语他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纪时小学的时候语文成绩不错,他以前就爱看小说,所以词汇量在同龄人里属于比较多的那批,可语文这一科越学越懵越学越难,就在于这种多音字,比如这次考试的所向披靡和风靡是一个音,可和它长相比较近的斐纪时就习惯性地读第一声,其实人家应该读第三声。

  只能说,不愧是高考,真的不是一般的刺激。

  考试本身就有压迫感,会让人平时确定的知识点在反复念一个词七八遍之后变茫然,自己甚至都忘了这个词究竟该怎么读了。

  最好的状态就是头脑清醒,能够在第一时间判断出对错,即使其中有自己不确定甚至不会的选项,可一开始盯准了那个对的不放,也不犹豫,反而会离正确答案最近。

  这就是所谓犹豫就会败北、果断就会白给的梗。

  纪时发现,高考可能还没有平时月考那么专注,因为他会一边做题一边提醒自己这是高考这是高考,像是害怕自己注意力集中不了似的,然而这种情况却反而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这样下去绝对不行,所以纪时没在第一题上纠结太久,直奔第二题和第三题。

  平时月考也是一样,只要进入考试的状态,注意力自然就会集中起来。

  第二题考了四个成语,满城风雨、信手拈来、防患未然……看这些成语在具体的语境里是不是适用,这道题相对比较简单,纪时选了D。

  语言文字题的第四道居然考了《海的女儿》是哪位作家的哪位作品,还考了世博会相关的内容,纪时本来以为他们高考不会考世博会的,好在平时语文老师已经给他们做过相关练习了,纪时编了一段祝福语上去。

  这种题他写的时候很仔细,因为担心自己会写错别字,题目能不能得高分倒在其次,要是因为错别字的原因扣了分,他绝对想哭。

  现在其实还好,因为纪时每天都在写字,不管是汉语还是英语他写错字的几率都不高,除非他不认识一个字但又不得不写,他就会假装一个很像的字,故意写得模糊让改卷老师看不清楚——改卷老师一般都能揭穿他的阴谋。

  反而是工作之后,用电脑的频率比用笔的频率高得多,乍然写字,写错别字的几率就很大,明明脑子里想的是正确的字形,写在纸上的偏偏就是错的。

  从世博会这道题来看,出卷老师还是很仁慈的,好歹写了安徒生和《海的女儿》就能拿分,就等于白送,而且写一段对世博会的祝福,只要语言诚挚就行了,改卷老师也不能判定说某个人的祝福不好吧?

  纪时是这么认为的。

  文言文考的是欧阳修的《南阳县郡谢氏墓志铭》,还好,属于唐宋散文,没有折腾那些先秦作品给他们,纪时把文章浏览了一遍,选择题部分都不算难,翻译的部分他估计自己会扣上一点分数,因为他在这种题上从来没拿过满分,水平毕竟在那里。

  古诗词部分照样是纪时的老大难,高考的变态之处也体现在这里,一首好好的王昌龄的诗,出卷人非问他,由送别季节可以想到柳永《雨霖铃》的哪个句子?

  纪时很想说,王昌龄和柳永根本就不是一个时代的,这问题问得王昌龄都想哭,好在他背过《雨霖铃》,他要是不会呢?

  后面考了两句分析感情的,纪时不太擅长作答这种题目,可他高三毕竟练过不少次了,勉勉强强还是能够答出来的。

  他比较无语的是最后一题,明明考的是王昌龄,试卷里又借了一个明代人鉴赏王昌龄诗句的话让他们来分析,本来他对王昌龄想表达什么就有些模糊,现在还要去想这个明代人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当然,抱怨归抱怨,在答题上纪时还是很合格的,他不会因为抱怨就拒绝答题或者一边答题一边心里烦躁,王昌龄还不至于让他这样。

  接下来是名句名篇默写题,这一个部分出题要比他们平时月考难些,没有考《论语》上的句子,考的是《诗经·卫风》、《荀子》和《战国策》,不见复关的后一句,纪时不太确定,这句他们平时积累得很少。

  可该写的答案还是要写的,不管他会不会。

  终于到了纪时最头大的阅读理解部分。

  考试进行到高考阶段,纪时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合格的语文答题人了,哪怕题目再有难度,他都能够面不改色地把各部分题目答完,不管怎么说,他觉得难的语文题,难到的也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在这样一门科目上占据优势的是极少数。

  像《卫风》考的这一句,他们班能填出答案的可能不超过五个人。

  不管怎么说,他只要把他会的、有把握的题目写出来就好。

  阅读理解第一题题考的是阿城的现代文,分析某个形象,分析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纪时答题的时候已经彻底冷静了下来,考试也进入了后半段,他没有心思再东想西想,整个人已经完全投入到了考试的状态中。

  他的确不喜欢答阅读理解,但这并不是他自己能够决定的事情,他的喜欢与不喜欢并不重要。

  纪时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答,他用笔在试卷上把该圈的重点全部圈了出来,再代入题目,不肯错过题目中的任何一个细节,之前在月考里是怎么做的,纪时也在这次高考中原原本本地发挥了出来。

  时间还有62分钟,纪时的视线终于投向了本次考试的最后一项作文。

  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个题目纪时从回到高三的第一天就在想,文本里是这么介绍的,说绿色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他只记住了绿色生活这个题目,却忘了作文要求里有什么,当然,他搜集了一些和绿色生活相关的资料。

  原本他更多的是从环保的角度去考虑,但现在想想,可能写成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会更好,因为考卷上提供的内容并没有去强调环保,只是说绿色生机勃勃,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从生态的角度来看,环保这种想法当然也没错。

  纪时在构思,是把它写成一篇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或者散文更合适一些?

  也不知道曾泰然会怎么写,纪时猜测对方应该还是会用上爷爷这个人物,以老人家开始,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那他呢?

  纪时不想写得太过高大上,因为这几年苏省的作文虽说有些莫名其妙,但朴实的文风在改卷老师那边反而会受欢迎一点,《绿色生活》这个题目也很难去写什么太华丽的东西。

  纪时手撑着下巴,视线盯着黑板上方的时钟,思绪却在飞速转动着。

  他脑海中翻滚着多年以后看到的景象,有很多相关的例子,有现实的,也有非现实的,还有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样的话,纪时决定写一写自己亲眼看到的东西。

  上一辈子他写了什么内容自己已经记不清了,总之他语文分数很烂,作文必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现在,他重新审视这个标题,发现题目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难,也不变态,主题是什么,该有什么思路他也已经有了想法。

  写吧。

  纪时在草稿纸上写下了作文的第一句,确定语句通顺之后,他打好腹稿,开始在答题纸上写。

  这篇作文他毕竟酝酿了很久,下笔的时候是很轻松的,他觉得重点在于理解作文的要求,不偏题,反正他并不是一类文的水平,只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量拿高分就行。

第151章 考试三 就让他亲自验证一下……

  在纪时抓紧时间写作文的时候,考场里其他人也都在加速写着题,今年的语文确实给人一种新鲜感,乍一看过去确实会懵,但每年考试都是如此,一类型的题目刚出来的时候都是新的,只不过被解析、被重点关注再变成各大高中平时练习中的必讲题,新颖的题慢慢才会显得老套。

  《绿色生活》这篇作文也差不多,仔细去剖析的话,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不过现在的他们对这方面的概念还比较少,不管怎么说,绿色还算是一个新颖的话题。

  但——有章可循。

  纪时一边写一边顾虑着字数,字数超太多是不行的,但又不能太少,所以在写主要内容的时候,他根据字数来确定自己举例的数量,他可以举的例子不少,举例子最大的问题在于隔阂感,例子举多了之后情感会自然而然地降一层,写作文的时候纪时其实不太爱用举例子的形式,这样的确会显出自己学识丰富文采斐然,可真情动人在他看来更好。

  他仅有的几次作文高分也是靠写家人的话题拿的。

  但这个作文题从家人的角度切入很有难度,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写出来的。

  纪时只在最后填充了几个例子,用以证明绿色生活产生的良好效果。

  一篇作文写完之后,纪时特意检查了一遍,看自己有没有一时手快把字写错了,或者哪里语句不通顺,好在都没有。

  考试还有10分钟结束,纪时的视线不受控制地飘向四周,果然,考场里其他人基本都在检查试卷,大部分人都已经把笔放下了。

  纪时又检查了一下答题纸,该填的也都填了,几道选择题他看了又看,确认自己没把字母给填错。

  选择题他有一道纠结的题目,现在他不知道该选什么,估计出了考场去问黄雅琼才知道,可不管是纠结B和C,没把握的情况下就算选了错的他也没法后悔,只能老老实实把答案填到试卷上去。

  反正不可能一切如他所愿的,总会有错的题目。

  考场广播在收卷前15分钟已经提醒过一次,那会纪时正在写作文,还差几个字就能把一篇作文写完了。

  听到广播的那一瞬他心情的确有些慌乱,但纪时很快发现,写作文的时候慌乱根本不算什么,最后的这几分钟才是真正的难熬。

  用度日如年来形容一年也不夸张,就等着考场上的钟转了一圈又一圈,周围又是一片沉闷又压抑的环境,远不如平时月考那么自在。

  好在他也没有等多久,考场铃重新响起,监考老师先收答题纸,再收试卷,最后把他们的草稿纸也一起收了上去。

  考试结束的一瞬间,纪时长舒了一口气。

  但不知为什么,他此刻却有一种强烈的不真实感,感觉这场考试飘飘荡荡的,不像之前那么多次月考和模考一样有沉稳感。

  可试卷已经收上去了,有再多的想法他都应该抛在脑后,毕竟下午还有数学,那才是一场真正的硬仗。

  和设想语文作文不考《绿色生活》一样,纪时其实也设想过数学不是数学帝出题的可能性,可语文考试已经用事实说明,这和十多年前他的上一次高考没有任何区别,那纪时也只能打消数学可能不是那位金陵名师出题的可能性,必须去啃硬骨头了。

  从考场出来,考场外面也是一片沉闷,毕竟考场上的学生来自各个学校,纪时估计他们同考场应该有几个Z中的学生,可惜他基本都不认识,也没有搭话的可能,而且刚刚考完大家也没有闲情逸致聊天。

  纪时感觉这次语文考得还不错,反正他该答的题都答完了,只要作文没大崩,考个年级平均分以上还是没问题的。

  从考场里出来,纪时一眼就看到了在外面站着的黄雅琼和周伟乐:“你俩都在等我吗?”

  “不等你等谁?我在附中又没有别的熟人。”黄雅琼冲纪时挥了挥手,“主要我俩都在附中上过学的,就你一个对这里不太熟,怕你迷路。”

  她说这话也是在开玩笑,纪时是对附中不熟没错,可考场这边标示牌都特别清楚,而且就一个出口,他不可能跑到别的地方去。

  “文科班这会还在考呢,咱们声音小点。”黄雅琼压低声音,“感觉怎么样?”

  “还好吧。”纪时摸了摸头发,“你呢,《雨霖铃》那题你答出来了?”

  “答出来了。我觉得前面几题挺难的,选择题难选。”

  “刚考完就别讨论了,回去好好休息,下午还有数学呢。”周伟乐情绪也不坏,“我是觉得,不管难还是简单,反正都考完了,下午回去睡一觉,数学咱们要考两个半小时呢。”

  “回去了。”

  来的时候他们坐学校的车,回去就自己安排了,纪时和黄雅琼他们一起走到附中门口,视线里就看到他爸在外面医院门口等着他。

  “你爸来了!”周伟乐也看到了纪爸,“还有黄雅琼妈妈。”

  他们平时见纪爸的次数不多,可高中生的记忆特别好,见过几次就记得纪爸长什么样了,何况那一身黑皮一看就是纪时的爸爸,纪时很像纪爸。

  他爸是骑摩托车来的,摩托车放在离医院西面靠着新华书店的位置,因为在学校和医院这一片这会儿又是交通管制路段。

  纪时冲黄雅琼和周伟乐挥了挥手,往纪爸的方向跑了过去。

  “饿了吧?”纪爸从口袋里拿了两个煮好的茶叶蛋,“你妈和那一片几个人的妈妈一起煮的,还热的,先吃两个垫垫。”

  他一句都没问纪时的成绩,纪时出校门的时候他就看见了,担心纪时没考好,他还特意观察了一下纪时的表情,见他一切正常才放了心。

  纪爸现在对纪时的成绩一点也不担心,他当然希望纪时能去更好的学校,但那是他希望“纪时去更好的学校”,而不是“他希望”纪时去更好的学校,重点在于纪时自己的想法,并非他把他的想法强制给纪时。

  而且纪时高三这一年的表现也值得他去相信。

  纪时坐在纪爸摩托车的后座,风吹在脸上特别舒服,吃过茶叶蛋之后他反而更饿了,恨不能摩托车立刻开回去。

  出租屋这边也没有人讨论成绩的,大家月考的时候讨论都比较积极,可高考毕竟是不一样的,谁也不知道其他人考得怎么样,一上去就大大咧咧讨论的话,考得差的那个人心里绝对不会好受。

  纪妈没有特意准备大餐,都是平时纪时爱吃的菜,分量不多,但有菜有肉营养均衡,她没为高考改菜单,贸然改了纪时吃不惯更糟糕。

  吃饱了之后,纪时看了会电视,躺着睡了半个小时的午觉,等下午时间一到,他继续到校门口那辆车集合,坐车去附中。

  上午大家的心情都很激动,下午考过之后就平淡多了,进考场的时候也没那么紧张,不过老驴还是把该提醒的事情和他们讲了,确认准考证和身份证,带好需要带的文具。

  “我怎么觉得老驴比我们还要紧张?”周伟乐轻笑道,“你们看到他脸没,哎,老驴今天还穿了件红T恤!”

  上午老驴的T恤裹在运动服里他们没看见,这会儿才看到对方竟然穿了红T恤,而且手里还挥舞着一根小红旗。

  怎么说呢?和老驴这人平日的形象差距有点大。

  纪时也在猜,老驴一届又一届送走了那么多学生,他对于他们这一届的想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