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卓其华/请让我静静——地混吃等死 第118章

作者:neleta 标签: 穿越重生

  “是。”

  惜贵妃:“毓娴宫里谁敢碎嘴顺€€,你也不必报我,打了板子,掌了嘴直接丢去掖庭。西侧和东侧宫那些个人,谁敢编排顺€€,你告诉本宫。”

  “是。”

第148章 经济研究院

  卓季起床之后,收拾了一番,吃了早膳,就准备去冷宫了。出了翔福宫,他抬头很是满意地看了半天新换的匾额,然后上了步辇。常敬和小慧陪同,王保、原秀和花姑姑留在翔福宫。郸阳宫的很多宫人们就看着顺€€€€€€的采仗一路去了冷宫。众人都不懂,顺€€€€€€为何要去冷宫,但他们懂不懂无关紧要。

  冷宫的门大开,在卓季只带了小慧和常敬进入后,关闭。翔福宫的采仗宫人抬着空着的与座返回翔福宫。

  随着冷宫大门的关闭,在奉天殿的永安帝也收到了消息。在他的面前,是即将赶回北谷的林奕以及被永安帝特别召来的林燮山。林奕这次回京,一是长青节为太后祝寿。二是当面向陛下汇报北谷的情况,这次他回去北谷就要准备最后的总攻了。三就是送顺€€€€€€要的各种野生菌和木耳。

  永安帝向张弦示意,张弦去取了一个长木盒子过来,交给林奕。永安帝:“你此次去北谷,工部会派人带着一批玻璃随行。潘蔹之要在北谷建温室暖房,里面的就是图纸。北谷边军不仅要能打胜仗,还要能挣银子。他们挣到了银子,朕给他们三成的收益。朕只有一个要求,把朕的兵马养肥养壮,为朕开疆拓土。”

  “臣代潘将军谢陛下隆恩!”

  林燮山跪下,林奕也跟着跪下,两人心里都极为震撼。

  永安帝和林奕又详细商讨了作战计划,要他带回北谷后,就让他和林燮山离开了。卓季在冷宫,永安帝看着那一箱箱的野菌干和木耳,对张弦说:“你去冷宫问问顺€€,这些东西要如何处理。”

  “是。”

  冷宫,穿着白大褂,戴着帽子,正布置仪器的卓季听到张弦的禀报后,说:“王保那儿有食谱,留下一部分宫里食用,给太后和皇贵€€€€€€他们送点,其余的拿去酒楼。我忙,你让御厨照着食谱给陛下做菜。木耳是凉性的,不要连续多食,特别是太后。不过木耳也有润肠的效果。酒楼那边陆续推出,看看反响,若反响不错,北谷那边就要给我定期供应了。”

  “是,奴婢会一一禀报给万岁。还有一事,酒楼那边皇贵€€€€€€暂时交给了吴绍王世子殿下,皇贵€€€€€€说等€€€€您得空了再派人去接手。”

  这事儿卓季还真不知道,他道:“既然是吴绍王世子先帮忙看着,那菌子和木耳也分出些来给吴绍王府和献逸王府。这些菌子做之前要仔细检查,有发霉或其他异常的,绝对不能食用,特别是给陛下吃的。张弦,你要多费些心。”

  “€€€€放心,奴婢会亲自盯着的。”

  “好,你去吧。”

  行礼,张弦走了。卓季做了几个扩胸运动,继续忙碌。

  张弦把€€€€的叮嘱带回来,永安帝很是受用。户部尚书年庆求见,永安帝宣。年庆急匆匆进来:“陛下,那经济之道,有些地方臣倒是参研了一二,可户部却是少有人能理解,臣恳请陛下让户部也增设一个类似于工部的‘科学研究院’那样的官署,寻在经济之道上有建树之人,与臣一起参研。”

  年庆已经要崩溃了。他把他勉强弄明白的那一点点内容和户部的其他人一起研究,结果!一个个的都是蠢货!以前年庆这位经济部部长还觉得部门里的人各个能力不俗,一说起户部的政务那是头头是道,结果真到了节骨眼上,都是狗屁!他都琢磨出陛下为何不肯增加军医药研究院的原始股的用意了,结果某些人还整日跟他念叨说陛下不会挣钱!你才不会挣钱!你全家都不会挣钱!

  在庞大的未来经济学的轰炸之下,年庆这位敏锐的经济部部长意识到,现有的户部官员已经跟不上他的脚步,尤其是跟不上陛下的脚步了。为了不让自己被那些蠢货拖后腿,年庆只能寻求别的途径。

  永安帝不动声色地问:“你想增设一个什么官署?”

  年庆:“工部的叫‘科学研究院’,那户部的不如就叫‘经济研究院’?”

  永安帝笑了:“你倒是打的好主意。”

  年庆尴尬地陪笑,再不想办法,史玉这个工部尚书都要踩到他头上了。遥想当年,六部中,工部垫底,吏部和户部并列。现在,不说也罢,说起来都是泪。

  永安帝收起笑:“身为户部官员,不懂经济之道还称什么户部!”

  年庆心里咯噔一声。

  永安帝:“经济发展,靠的不是泥腿子,而是商业,是市场。你作为户部尚书,就是要想法子给朕挣钱,给俣国挣钱,而不是朕一要花钱,你就只能嚷着在朕这奉天殿门口吊死。”

  “臣有罪。”年庆跪了下去。

  永安帝:“科学研究院设立了已一年有余,你们户部可有派人去看过?你这个户部尚书可有认真研读过《科学》期刊?”永安帝拿起刚送到他案头上的新一期的“科学”期刊,说:“科学研究院的匠人,不,现在已经不能称他们为‘匠人’了,他们是科学家!是开拓者!他们有的人发现农物之间的杂交可以出现新的,更好的品种。有的人找到了改良贫瘠土地的法子。有的人发现烧水后的蒸汽会产生一种很大的力。有的人发现,树上的东西之所以不会飞到天上只能往地上掉,是因为我们脚踩的大地有一股引力。还有的人发现,这鸡鸭鹅等家禽的绒毛可保暖……玻璃、望远镜、显微镜、花镜、放大镜、水泥……包括那些火炮、火枪,背后都是他们的功劳!

  那些研究出来的东西,你们户部可有想办法和工部合作一起把那些研究成果变成银子?!粮食产量上去,商业自然而然就会发展起来。工部那边都出了成果了,你们户部却是无动于衷!朕若不让你学那些经济之道,你还坐在那儿等着天上给朕的国库掉银子呢!”

  年庆磕了个头:“臣惭愧。”

  永安帝:“很多人不明白,朕为何要让史玉进内阁。你说朕如何能不叫他入阁?!工部这一年多的成就在你们六部排在之首!”

  年庆很委屈,史玉厉害,工部厉害,还不是因为那位“高人”指点?若“高人”肯指点他户部,他户部也不会比工部差!

  永安帝:“你说要建经济研究院,朕准你。但你得让朕看到成果!朕也不为难你,朕给你三年的时间。三年中,户部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仍旧没有起色,你也别觉得委屈,你这户部尚书的位置就让贤吧!”

  “臣愿立军令状!若三年后臣还是令陛下失望,臣甘愿受罚!”

  “经济研究院,朕给你。人选,朕不会帮你。无烟黑石矿要抓紧!”

  “是!臣亲自督促此事。臣谢陛下隆恩!”

  “下去吧。”

  年庆磕头,站起来灰溜溜地走了。

  永安帝心情舒畅地拿起茶杯,说:“‘科学’期刊上的文章越来越有内容了。史玉做得很好。”

  张弦适时说:“那是陛下英明。”

  永安帝笑了一声,说:“照这样下去,我俣国要真的有大发展了。张弦,宣史玉。”

  “是。”

  年庆灰溜溜,郁闷至极地回了澜渊阁,正要跟史玉取取经,就有寺人通传,陛下要见史玉。年庆那个不得劲。吴绍王好奇地问:“大司农这是怎么了?可是户部缺银了?”

  户部的银子就没丰盈过,吴绍王这话纯属没话找话,没有讽刺的意思。年庆也心知,他叹口气:“户部是缺银啊,不过……”年尚书话头一转,“几位阁学可看过工部的‘科学’期刊?”

  林燮山:“从北谷回来后我一直忙着筹备两院的事,倒是还未顾得上(看)。”

  吴绍王汗颜:“本王看了几篇文章,实在是头晕,就放着了。”

  关明辉也汗颜:“我也还没顾得上参研。”

  韶平秋:“我倒是看了两期,内容确实高深。”言下之意,有看没有懂。

  海士璋请病假没在,内阁的七个人中,如此看来恐怕只有史玉会关心“科学”期刊。年庆叹息一声:“诸位阁学还是好好研读一番‘科学’期刊吧。陛下今日在勤文殿训斥,我才如醍醐灌顶,方知这‘科学’期刊中的一篇篇文章对我俣国的今后有多么的重要。史尚书入内阁,实至名归。”

  年庆身为户部尚书,俣国的钱袋子,内阁旧人,居然说出这样一番话,其他人立刻正色不少。内阁的几位阁学每个月都是人手一本《科学》,但真正细读的也就真只有史玉这位直接领导。年庆这么一说,几人纷纷找出发给他们的《科学》期刊。

  ※

  东洛城最近因为乡试的原因,北境内所有的秀才一千多人都聚集于此。明天就是考试的日子了,学子们之间的紧张气氛达到了巅峰。很多学子还在闭门苦读,做最后的冲刺。不过也有一些考生选择了在考试前夕放松。考试要连考三场,每场考三天。考试期间不能出考院,只能窝在那一方小小的隔间里,吃喝拉撒都不得随意离开。那不仅是对精神的考验,更是对体力的严重考验。每年不知多少学生没能坚持过这三场,遗憾终身。

  “福洋酒家”在东洛城的十数家大大小小的酒楼里排在中高档。几个月前,福洋酒家的老板据说换了人,酒楼内部重新装饰了一番,从厨子到小二全部换了一茬。两个月后,福洋重新开业,酒楼的饭菜更加可口不说,就连其内的掌柜和店小二的服务质量也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倒是引来了不少客源。不过随之而来的也就是价位的提高,把不少囊中羞涩的客人挡在了门外。而且福洋酒家每天还有限额的招待人数。除了一楼大堂内的客人不限量,二楼的雅座每天只开放三桌,还不对外开放,全部内部消化,也就是说,你有钱都订不到。而原本是客房的三楼每天也只开放四间房,其余的房间哪怕是空的也不安排客人。

  东洛城的人在背后没少议论着“福洋酒家”的新老板是个什么身份。这乡试在即,东洛城的客房是一房难求,福洋酒家却仍旧不肯开放空置的房间,一副老板不差钱,做生意全凭个人喜好的态度。这自然引来不少人的不满,但人家不开就是不开,你拿人家也没办法。

  二楼“飘渺间”的雅座内,吴绍王世子南容时珠、献逸王世子南容时璃还有几位皇室宗亲的年轻人们聚集在一起。南容时珠自从儿子从鬼门关里走了一遭之后,可谓是修身养性,整个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南容时璃是南容时珠的跟班,加之世子妃怀孕,父亲在朝堂上也开始被陛下重视,南容时璃也不再每日花天酒地,开始收心了。两人的改变不知令吴绍王和献逸王多么高兴,更是感激(顺€€)€€€€对他们的儿子、对他们两家的恩情。

  明天乡试,不仅秦王和齐王被永安帝下令全程参与,就是南容时珠和南容时璃也被永安帝下令要参与。他们没有发言权,没有对考生的处置权,更没有出题权,就是乡试这三场要全程在现场坐着,和考生们一起关九天小黑屋,虽然这九天是分开关,也够劳心劳力的。这要放在以前,南容时珠和南容时璃还会觉得这是个苦差事,但现在两人绝对不会这么想了。

  两人明天要进小黑屋,南容时珠就做主邀几位同龄的宗亲一起出来吃个饭,也是给€€€€捧个场。皇贵€€把这间酒楼放在卓季名下之后,自掏腰包重新装饰了酒楼,又通过张弦找了可靠的人出任掌柜、厨子和小二。这家酒楼的主要任务是在卓季出宫时有一个安全的地方吃饭、休息,盈利不是目的,所以才会出现二楼、三楼不全部开放的情况,只不过外人不知道,但南容时珠是知道的。因为皇贵€€把这间酒楼暂时交给了南容时珠帮卓季看着,等到卓季那边能腾出手来了,南容时珠再交给他。

  南容时珠和南容时璃要去小黑屋,最近京城人多,他怕这期间酒楼这边有什么紧要的事找不到他处理,所以这才把与他关系好,人品也还过得去的几位宗亲们叫出来,吃饭是次要的,主要的就是知会他们帮他照看。

  这些宗亲们这才知道原来“福洋酒家”是吴绍王世子名下的,难怪那么任性€€€€有钱嘛。南容时珠和南容时璃如今在宗亲内的地位高涨,南容时珠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谁敢不应。

  南容时珠正和其他人推杯换盏,酒楼的掌柜郑€€钱在外敲门。南容时珠的小厮过去开了门,郑三钱走近一步,躬身说:“世子殿下,宫里来人了。”

  南容时珠楞了下,立刻放下酒杯站了起来,其他人也立刻放下酒杯,屋内的喧哗顿时安静了下来。南容时珠过去,跟着掌柜出了房间,低声问:“谁来了?”

  掌柜:“是冯公公。”

  冯喜?!南容时珠心里一凛,抬脚就走,又问:“有没说是什么事儿?”

  “没有。冯公公就说要见殿下您。”

  南容时珠加快脚步。南容时珠暂时接管了酒楼后皇贵€€就没有再插过手了,有什么事情吩咐也是叫身边的寺人来说,这还是第一次陛下派人过来,南容时珠有一点点紧张,快速回想这段时间他是不是有哪里做的不好。其实,陛下失望倒也无妨,他不想€€€€对他失望。

  冯喜在另一间雅间等着,南容时珠一进来,冯喜就起身行礼:“奴婢拜见世子殿下。”

  “冯公公客气了。”南容时珠立刻说,招呼冯喜坐下。

  冯喜没坐,直接道:“世子殿下,€€€€之前在北谷,让潘将军找菌子和木耳。此次林奕内都统回京,把所有晒好的菌子和木耳都带了回来。€€€€的意思是一部分送到酒楼看看反响。菜谱€€€€宫里的御厨已经全部写下。”

  说着,冯喜从怀里摸出一个本子递过去,南容时珠赶忙接下。

  “€€€€说,若是反响好,就得让潘将军那边定期供应了。”

  南容时珠问:“对这酒楼,€€€€可有何打算?”

  冯喜:“€€€€倒是没有细说,不过奴婢听€€€€的意思还是要能挣钱。陛下的意思是客房还是空着,或是打通了为€€€€专用,莫要他人打扰了€€€€,其余的地儿,以生意为主。”

  南容时珠:“我知道了。”

  冯喜:“世子殿下马上要去考试院,这事儿今日还是得安排下去。”

  “放心,我会安排好的。”

  冯喜:“菌子和木耳已经送去了后厨,保存之法也写在上面了。有几箱是€€€€专门留给吴绍王府和献逸王府的。”

  南容时珠从袖袋里摸出一块银子塞到冯喜手里,说:“冯公公回去还请代我向陛下和€€€€谢恩。”

  冯喜收下:“世子殿下客气,奴婢自然会的。”

第149章 乡试开始

  交代完了,冯喜就走了。南容时珠回去喊了南容时璃,去后厨。两人从楼上下来,马上就引起了大堂内散客们的注意,众人却看着他们直接去了后厨的方向。一桌的五六个打扮一看就是学子的年轻人自然也注意到了他们。一人沉吟:“难怪这‘福洋酒家’有生意都不愿意做,原来这幕后的老板是两位世子殿下。”

  其他人立刻低声问:“圆平,你见过两位世子?”

  名骆启正,字圆平的年轻学子道:“我自是没身份见的。只是三月前途径吴绍王府,恰巧遇到两位世子从府中出来,听旁人议论,方知是世子。”

  他的话刚落,旁边那桌就传来低声议论:“两位世子殿下在此,难怪‘福洋酒家’的生意做得如此随性。”

  “吴绍王世子妃长青节生下一子,为太后娘娘贺寿,听说献逸王世子妃也即将临盆了。吴绍王和献逸王如今得陛下看重,两位世子爷如今的身份也是不可同日而语,又如何会在乎一间小小的酒楼。”

  骆启正更压低声音:“听说,这两位世子花心好色,纨绔不羁,从去岁开始却性情大变,之后便深受陛下重任了。”

  骆启正家中富余,早三个月前就来到京城在自家位于京城的宅邸潜心学习,为今年的乡试做准备。骆启正此人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他闲暇之时就在京城各地溜达,结交友人,获得不少京中的消息。对于明日的乡试,骆启正只有三成的把握。他不是读书的料,但士农工商,家中长辈希望他能得个官身,他自己也希望能给子孙后代改个身份,只是秀才的身份还远远不够。相比那些书香门第出来的人,骆启正自认他能拿到秀才的功名已是对得起祖宗,所以他的心态很平和。

  和他同桌吃饭的都是他在京城结交的朋友,还有一位是他的同乡。另外四人的学习能力都比他强,骆启正也抱着若是不中,能结交几位前途光明的朋友也不错的心思与他们混得很熟。

  在座的学习成绩最好的杜冰淡淡道:“陛下英明,两位世子既然得了重任,怕是真的性情有变。”

  杜冰是京都府的小三元,在京都府学子中颇有名气,在他们这个五人小圈子里也很有话语权。尽管五人中骆启正花钱最多,但没有人会认为杜冰小气。这就是实力。杜冰这样身份前景远大的人,多的是人愿意为他花钱(投资)。

  蔡凡茂小小声说:“我怎么听说,吴绍王府是得了宫中某位贵主的赏识,才入了陛下的眼?”

  另外四人眼神微闪,可见四人都知道这个传闻。或者说,后宫某位贵主深得陛下宠爱,骄纵跋扈的传闻早已京城皆知。

  骆启正则道:“可我又听说,隋国公等众多重臣对那位贵主都十分的尊敬。”

  沈培年:“是不是得了贵主赏识与我等无关。陛下英明神武,我听说工部的科学研究院和兵部的军工研究院、军医药研究院在乡试和院试之后都会招生,我若是落榜,打算去试上一试。”

  蔡凡茂犹豫道:“这研究院,说白了还是匠人。我等苦读多年,为的是光宗耀祖,结果却做了匠人,岂不是叫父母家人日后抬不起头来。何况,与那些大字不识的匠人为伍,也是自降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