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山寒 第98章

作者:英桃 标签: 种田 美食 穿越重生

  江淙今日弄到的好多粮食,最后只剩下了一麻袋多点,好再还有野猪肉,给村里的长辈、陈山和、李青云家都分了后,还剩下不少,吃完一顿,余下的晾凉后切成片。

  很多人过来讨肉汤,陈氏都盛了去,碰到家里人口少,或者老人多的,便在肉汤里多几片肉。

  她是数着加的,并没有觉得多,但过来的人不少,最后汤没了,肉片也光了。

  陈氏在心里叹了口气,好嘛,他们家都拿江淙的东西做人情了!

  难得吃了一顿饱饭,又舒服的睡了一觉,翌日再往北走时,逃荒队伍的大人孩子都多了几分精神。

  这次虽然逃的路远,但总觉得有希望,他们一家人一定会好好的走到边城!

  他们的期盼并没有落空,数日之后,到达了新建成的驿站,这里不单有一仓房的粮食,还有江淙的同伴,李家村的老少爷们!

第98章

  之前就说新增几处驿站, 今年种完地就开始谋划,蒋立平他们要盖两个驿站,一个是靠近边城营地的, 另外一处则是密林以南。

  江淙走了以后,蒋立平他们几日后也动身去盖新驿站。

  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他们往南走时就拉了十多车粮食。今年再在新驿站旁边种地是不可能了, 拉的粮食得吃到明年秋收,不敢马虎。

  到了新驿站后,他们立刻开始动土, 先盖仓房,这要突然下雨,人可以避,粮食可不能挨浇和受潮。

  这几年他们盖了不少房子, 可以说轻车熟路,仓房几日便起来了,为了晾干, 暂且不封顶,又挖了几天正房的地基。

  粮食入库后,他们就安心多了,一边干活,一边说江淙他们这个时候到哪里了。

  正房盖好后,大家伙说得吃顿好的, 庆祝一番, 所以蒋立平和马永江他们拿上了弓箭, 骑上了马。

  不知道是他们运气不好, 还是咋的, 前一天出发也晚了点,几个人出去就打了几只兔子,第二天,决定走远些,然后就看到了从南边走来的长长的逃荒队伍。

  马永江一开始以为是流犯,心里想,难道是京城有啥变故,要不咋这多人都流放过来了。

  驱马走近了,看到前头的人好像是江淙,再瞪大眼睛,江淙旁边好像是李青风……

  “我的娘啊……”马永江下巴都快惊掉了,“这、这李青风他们家亲戚也太多了……”

  过年的时候来了三百个,这、这、这些有多少,千八百个,好像不止。

  蒋立平没管发呆的他,骑马迎面而去,接迎江淙他们。

  没想到在这里相遇了,李青风两眼冒光的盯着蒋立平,“蒋大哥,有吃的不?”

  看他们一行人脸上的菜色,就知道路上不好过,蒋立平立刻道:“走,去驿站,那里有吃的!”

  然后李青风纵马飞快的往前跑去,后头的人听说前面有吃的,舔了舔干裂掉皮的嘴唇,抓紧背上的包袱。

  李青风到了驿站便赶紧烧火,往锅里放水放米,其他人看他把所有灶都点起来了,还笑呢,“看你肚子里能塞几碗饭……”

  待江淙领着风尘仆仆的人到驿站,一众人谁也笑不出来了,赶紧出去帮忙推车,拎袋子。

  因为李青风动作快,逃荒的队伍全都到了驿站后,高粱稀饭差不多可以吃了。

  不用李青文开口,蒋立平就打开了仓房,往外搬粮食。

  那半袋粮食早就吃完的各家各户的人来领,李青文便在旁边记人数。

  就这样,新驿站庆祝的这顿饭,蒋立平他们便和千里迢迢赶往边城的一堆人吃了起来。

  听说了并州大旱,蒋立平他们也是眉头紧锁,洪州倒是不会缺水,但是会闹水灾,百姓也很凄惨,对逃荒而来的人满是同情和惋惜。

  吃完饭,蒋立平和老孙他们跟李茂贤还有杨树村的长辈们说话,让他们放心的住在边城,有甚么事,他们赴汤蹈火也一定会帮忙。

  在离家几千里之外的地方,能有这多人肯帮把手,杨树村的人既觉得欣慰又觉得可靠。

  新驿站刚建好的正房可容不下多少人,逃荒的队伍还得在没有墙的院子里打铺,走到现在他们虽然累,但心里越来越定。

  一波一波的人接应过来,他们甚至觉得边城好像也没有多远……

  这多人不能在路上耽搁,翌日寅时,天不亮就开始收拾东西上路。

  蒋立平他们骑马将他们护送过密林,顺便让江淙帮着打些猎物。

  路过密林时,李青文又看到了那几个蜂窝,他不由自主的开始回想蜂蜜的味道……

  江淙看他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笑道:“再忍忍,等哥带你去个地方,那蜂窝更多,更大。”

  李青文重重的点头,他不是馋,实在是这几个月没吃啥好东西,又赶上身体抽条,肚子就跟漏了个洞似的,每天跟着大家伙一起吃饭也就三五分饱,晚上被江淙喂肉干,才吊着一口气被被饿晕。

  他现在可算明白,为啥小四哥连他的口水都不嫌弃,实在是因为饿。

  如果李青文把这话告诉李青风,李青风会同他解释,不饿的时候,看到好吃的也想吃。

  等过了密林,他们就不缺粮食吃了,江淙跟各个驿站的人借,承诺到了边城便会拉粮食还。

  还有一两个月就要秋收了,不缺粮食的驿站就会开口要别的换,大都是银子,江淙点头愿意。

  虽然是逃荒,但是到后几百里地,大家虽然没吃饱,但也没咋挨饿。

  到齐敏盖的驿站时,离边城很近了,李茂群也在,看到李本善他们时,眼眶都红了,“二伯,二伯,家里那边……”

  侄子来到边城两年,身体壮实了,一看日子就过的不错,李本善拍着他的胳膊,“人挪活,树挪死,只要人没事,其他的不算啥。”

  李茂群去给老祖宗磕头,张氏站在旁边,李茂群磕完头叫了声娘。

  张氏累的脸如金纸,有气无力的应了一声。

  江淙先行一步,回营地找周丰年,李青文、李青风还有李茂群带路。

  林潭听说逃荒的人到这里,皱着眉半天没说话。

  他已经从押送流犯的差役口中得知了并州灾荒的事情,也知道拢北城不许流民北上,这些人在这里,会不会带来甚么麻烦?

  周丰年算是了解林潭一些,他说,边城人手不足,到现在城墙都没盖起来,只靠流犯和官兵不够,这些流民的到来并不是坏事,他们能让边城变得好。

  江淙也道,更多的人在这里安家,会种地,懂得各种手艺,对缺少太多东西的边城来说百利而无一害。边城这里物产丰富,以后人越来越多,大量干货和药材一定会引来商队的注意,这里越来越繁盛,才会变成一个真正的城。

  林潭动心了,人多,产出多,引来商贸,就能有税收,他不但不用再伸手向朝廷要饷银,可能还会更富足。

  在这里几年,他比朝廷那些酒囊饭袋更清楚,这里虽然苦寒,但土地辽阔,好东西不少。

  若是有一天,边城这里能跟南边那些流放之地一般发展壮大起来,那他就会成为坐镇北方最有分量的大将军。

  从前,东南方才是大梁流放的重地,就是大量的流犯去到那里,带去了很多东西,那些流放之地变得越来越富饶,已经不是让人吃苦受累的地方了……

  是以,他点头同意逃荒的流民到边城,但不准进入营地,要在河下游安家置地,从今往后,除了流犯和官兵开垦的地,其他人再开荒,要跟营地上报。

  知道林潭将面子和功劳看的最重,周丰年和江淙也说,会让百姓永远感念将军的慈悲胸怀,日后在此地落足,定听从将军的安排。

  从林潭那里出来,周丰年长长的吐了一口气,看来,这边城会越来越热闹,挺好,既然短时间回去不京城,在这里凑个热闹也挺好。

  谢过周丰年后,江淙回去拿银子,让营地里的人套车拉着粮食和吃的出来。

  李青文他们还没走到边城,就听到了可以在这里安家的好消息,高兴万分的带着人沿着河边走,兴致勃勃的四处看,挑选建新家的地方。

  这可不是盖一个房子,或者几个房子,是数个村子,几百上千个人家,可得好好商量。

  女人们在野草地上架起火煮饭,小孩子懂事的四处找柴禾,男人们顺着河边来回走动,李青风正在教岸边的一群人如何撒网,惊叹声阵阵。

  晚霞映红了半边天,远处蛙声不断,卸下夹板的马儿低头吃草,河边清风徐徐,野草起伏不定,所有人容光焕发的模样,丝毫看不出是才走了两千多里路的。

  不管路途如何艰辛,不论吃了多少苦,到了这片宽阔富饶的的土地,所有人都觉得在这里,自己和家人一定能活下去。

  坐在河边泡脚的李青文想,这大概就是希望的力量。

  郭大永他们也来了,各自寻到自己的家人,抱头痛哭,自有说不完的话语。

  李青文没有感叹太久,很快,李青风把鱼网下来,很多人不知道咋收拾,李青文把袖子挽起来,这次娘亲和嫂子终于能吃到鱼,他得好好让她们尝尝。

  李青文宰鱼,旁边一群人围着看,那一张张认真的脸,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是在做啥重要的事情哩。

  李青风可不想吃清水炖鱼,他正要回营地取味料,周瑶、老邢头和李茂玉一家人来了,带了他想回去取的东西,另外还有各种风干的野鸡和兔子肉。

  他们听说李家和村里人都来了,自然要出来看看,当然,也想顺便吃顿饭。

  陈氏拉着李茂玉的手,看她脸都圆了一圈,就知道日子过的舒心,高兴的不得了,孩子他爹说的没错,茂玉来边城是对的!

  旁边的人说着话,李青文把一条条鱼收拾干净,李青风和李茂群剁鱼、切鱼片,打下手十分熟练。

第99章

  虽然逃荒的一行人没有进城, 但这多人,动静恁大,营地里的官兵和流犯都知道了, 有的在议论灾荒的事情,有的则高兴,这多劳力来, 以后种地、割草、喂马、铲马粪牛粪、围猎和巡防这些脏活累活就能用银子打发了。

  晚些时候, 孙家和伙房还有马厩牛棚的人都来了,带着最实用的铁锅和几盆咸菜。

  比他们晚一步,营地里的官兵也过来认认脸, 说两句客套话,他们大都是受过蒋立平和江淙他们恩惠,或者跟李青文面熟的。

  本来,大家心里还有些忐忑, 怕自己的到来会被营地的人嫌弃,没料到这里的人竟然这热情,心里大石头立刻就落地了。

  陶锅都在炖着鸡和兔子, 铁锅一到,李青文才开始大展身手,煎炒烹炸,快的让旁边的人都看不太真切动作。

  周瑶她们吃了这久李青文做的饭菜,早就习惯了,一边帮着切东西, 一边眼巴巴的看着锅里的东西。

  刚来的这些男男女女可惊讶极了, 还从来没见过男的做菜呢, 还做的恁香, 她们家里的男人顶多会往锅里舀水, 放米,煮个米都可能会糊锅,下辈子也不可能吃到他们做的菜。

  惊讶完,在家里灶台忙乎的女人们才发觉,这俊秀的小子做的是啥,她咋看不懂哩。

  大梁的油贵,锅贵,除了酒楼,一般农家吃的最多是蒸菜、煮菜、炖菜,鲜少煎炒炸,冷不丁的烧起大油,油香肉焦,那香味从口鼻钻进去,勾的人一边吞咽口水,一边瞧个不停。

  姜氏原本把孩子都给了李青瑞,结果灶台旁边围了一群人,一个个的切肉和剁姜可利索了,她都挤不进去,更别提帮忙了。

  里头的人也纷纷道:“你们走了恁远的路,该歇歇,这些事我们做就成。”

  李茂群守着最旁边的锅炸干兔肉,这兔肉是腌制过的,直接炸,一会儿就熟,金黄泛着棕色的炸肉夹出来,屁股后头一串小孩子口水流的像是小溪。

  李青勇和李青风是排在最前面,不等肉凉下来,就飞快的用手抓走半盘子,后面的小孩子都快气哭了。

  俩人一点也不心虚,他们刚网了许多鱼,这些小孩子等会就有鱼肉吃了,多干活的就得多吃,天经地义。

  紧紧的护着剩下的,待滚烫的肉不那么热了,李茂群笑着给孩子们分,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抱着炸肉块啃,小脸满足的不得了。

  李青勇和李青风一边嘶哈的吹气吃肉,一边庆幸,还好马永江不在。

  刘家兄弟和李青木他们一家在后头,俩人咧着大嘴乐的不行,“爹娘,妹夫,你们放心,我们打了许多粮,够咱们吃几年哩。”

  刘氏一边煮饭,一边抹眼泪,她们两家这次算是熬出来了。

  饭刚煮好好,周从信来了,给他们送了几袋子面,东西放下就没热情的乡亲们给按住了,非要吃完饭再走。

  男人和长辈先围坐在地上,先给他们上菜上饭,很快,草地上便坐了一家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