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的第一佞臣 第7章

作者:杰歌 标签: 强强 轻松 穿越重生

  犹豫了一阵,谢恒还是决定去看看这位萧姨娘。虽说从萧氏对原主不管不问的时候开始,她和原主的母子情就算是断了,但往后自己在这里,可能多少还是要跟萧氏打交道。

  萧氏的住处稍微偏僻,但清静,环境也比谢恒那好上不少,这还是从前萧氏比较受宠时谢长青给她选的住处。

  门前种着些花草,刚一走近就能闻到淡淡的香气。

  谢恒过来时,就看到一个身穿白衣的妇人正在浇花。素手扯着袖摆提着小壶,微微勾着身子,颇有一股岁月静好之感。

  妇人见谢恒进来,起身冷声询问:“你是何人?”

  她对着花花草草时候的神情都比对着人时更加温和。

  谢恒一下子就笑了,同住在一府屋檐下,当娘的竟然都不认识自己的儿子。

  在原主记忆中,早些年,原主还会偷偷过来看萧氏。原主总自欺欺人地想着他的生母一直不来看他许是因为身子不大好,虽然自小就被生母冷待,但他还是觉得这天底下应该没有哪个母亲会真的对自己唯一的孩子狠心到生死不问。

  然而每次过来,都只是让原主更深刻地认识到,他的生母是真的不待见他。有一次原主碰巧听到丫鬟跟生母说他病重的事,他的生母竟然在一瞬间的愣神之后喃喃地说:若是死了便干净了。

  那一瞬间,原主遍体生凉,回去之后病情就加重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来过。

  谢恒也很不明白,为什么这个看起来比府中任何女子都更像书香门第出身的女子会对自己的亲生骨肉狠心到这种程度。

  “我是谢恒,啊,就是您十六年前生下的孩子。”

  谢恒平静地诉说着,然后看到萧氏美丽清冷的脸庞仿佛裂开了一道痕迹,微怔之后脸上的冰霜瞬间覆上一层又一层,语气比之前还要恶劣:“你来这里做什么?”

  “也没什么,就是两个月前我病重到回光返照,险些就死了,但很不幸,我又撑了过来,姨娘是否觉得遗憾?毕竟在姨娘看来,我若是死了便干净了。”

  萧氏猛地攥紧手,微长的指甲抠的手心疼,面上却依旧冷淡,看也不看谢恒:“你若明白,今日就不该出现在这里。”

  “何止是今日,我一辈子都不该出现在姨娘面前才是。”谢恒往前走了一步,笑着说道,“病好之后我一直在想一件事,我出生时姨娘没有直接将我溺死在马桶里,是因为当时身子还虚弱,还是因为身边人太多不好下手?”

  萧氏的指关节已经用力到发白。

  谢恒平静地点头,“我明白了,姨娘本就不待见我,当时我刚出生估计也挺丑的,姨娘应该是看我一眼都嫌多吧!”

  萧氏死死抿着嘴唇:“你今日来找我就是来说这些的?这就是你的孝道?”

  谢恒歪头,笑容不变:“母慈子孝,你慈在哪了?你都巴不得我死了,我还能站在这里心平气和地跟你说话,这不是天大的孝顺?”

  萧氏还想争辩,谢恒却直接背过身去,没给她这个机会:“我今日来就是想告诉你,你的儿子在两个多月前就已经死了,日后你我在人前有需要时该装还是要装一下,私下里就没必要演戏了,都累得慌。当然,你要是永远老老实实都不踏出这院子,往后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的也可尽管差人去找我,我能帮就帮一把,算是全了你我母子一场最后一点情分。”

  说完谢恒便离开了。

  就算他不是原主,可身心中仿佛还残留着原主的怨念和悲愤,在这里多呆一秒他都觉得窒息得难受。

  萧氏看着谢恒离开的背影,这才恍然意识到当年那个尚在襁褓中看起来就十分瘦弱的孩子竟然已经长这么大了,然而她的目光中依旧没有多少为人母的慈爱,更多的是冷意和怨恨。

  离开后谢恒走到一个角落才停下脚步,抬手摸了摸胸口,那种窒息的感觉已经淡了不少。

  想来想去,谢恒还是觉得有必要调查一番萧氏究竟为何如此,虽然原主已死,但他仍然不希望自己的身边有不安定因素。很多时候一些不起眼的小细节都有可能在将来造成巨大的影响。他还要辅佐宣景,未来定然要在朝堂会上施展拳脚,容不得一丝差错。

  但这样的陈年旧事府上知道的人和动物估计也不多,回头还是问问白雪吧。

  不过这还不是最要紧的事,当下有另外一件事十万火急,甚至比他开店、考科举还重要。他已经在着手准备,只希望一切能来得及。

  秋闱的日子越来越近,本就热闹的京城在这个日子口就跟快要过年了似的。进京赶考的学子们都陆续到了,尤其是远方来的,总要早到些时日好提前适应京城的气候。

  秋闱要考三天,对身体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身体素质好的三天下来也要虚脱,这要是因为水土不服导致考试失利,下一次可就得等三年后了。

  三年又三年,在心理上也是一种打击。每次秋闱都能看到一些上了年纪甚至都生出银丝的老秀才,年轻的学子们谁都不希望自己到了这个年纪还在考秋闱。

  谢恒忙得脚不沾地,不管是复习还是筹备开店资金还有那件要紧的事,都得他亲力亲为,几天下来人就瘦了一圈,最后不得不先将筹备资金的事情放一放,先紧着复习和那件更重要的事。

  谢府其他人将谢恒的憔悴看在眼中,只当他是为了备考过于用功,倒没有怀疑。只不过背地里没人觉得谢恒这次能考出什么名堂来,注定就是给五少爷陪跑的。

  谢宏面上仍然温和劝慰谢恒要多注意身体,打心眼里不过是觉得这种临阵磨枪没什么用罢了,说那些好听的也不过是借机拉近和谢恒的关系。

  谢斌倒是直接,每回见到谢恒都要冷嘲热讽一番,摆着嫡子的谱儿一点不将谢恒放在眼里。

  谢恒也不曾真的跟谢斌计较,在他看来这种把恶意摆在明面上的人可比两面三刀的爱背后使坏的可爱多了,他宁愿多听谢斌讽刺两句也懒得应对一脸假笑的谢宏。

  就在距离秋闱还有不到十天时,宣景回京的消息在京中传开。

  现在的宣景在身份上可不只是厉王的一个庶子,而是授封正三品官职的昭武将军。

  本来卢鸿关一战之后,宣告天下这两年都是宣景代替霍崇出战,如此军功卓著官职必然还要再往上升,但可惜出了杀俘虏一事,估计不但不能升职,还要遭贬被罚。

  京中百姓们对这位新崛起的战神有所耳闻,本来大军凯旋而归是好事,但想到那被杀的两万俘虏,据说整个卢鸿关几乎血流成河,这样血腥的画面在脑海中稍一想象,百姓们欢迎宣景凯旋的热情就降了不少,甚至隐隐有些害怕。

  今日就是宣景进京的日子。

  高头大马上的少年将军一身戎装,铠甲在阳光下闪着寒芒,似乎还能看到未被清理干净的血迹,头盔上的红缨仿佛鲜血染就,俊美的容貌却带着几分肃杀之意,叫人不敢直视

  跟在宣景后面的是他的两个得力下属,再后面是步行的一百亲兵。

  这些士兵跟京中那些常年养尊处优的侍卫不同,都经历战场鲜血洗礼,各个都是以一当百的精英,由宣景一手培养。

  兵士们步伐稳健一致、面色坚毅刚强,身上煞气浓重,被经过的围观百姓们大气都不敢出,直到队伍过去才敢小声讨论。

  “我的妈呀!那就是昭武将军啊!长得是好看,可那一身气势跟个煞神似的!”

  “还有他的那些兵,从我身边一过我都觉得冷!”

  “他那煞气可不光是在战场上杀人来的!我小姨的儿子在厉王府当差,据说这宣将军当年刚出生时就被批出克父克母的命格,要过了十六岁才能化解,所以才会被厉王给送去边关!”

  “还有这事?那这宣将军也挺可怜的!”

  “可怜是可怜,但人家也厉害啊!被送去边关照样建功立业,现在厉王府好像就只有宣将军有朝廷任命的官职在身吧?其他公子似乎都只是在厉王手下做官。”

  “厉害有什么用?那样暴虐的性子,越厉害越不是好事!”

  “就是!两万人的俘虏说杀就杀啊!人家都投降了!这日后要是在开战,别人还敢投降啊!反正投降也是死,还不如战到最后一刻。”

  “听说卢鸿关都被血染红了,那血腥味没几个月都散不干净!”

  “年纪轻轻的杀性这么重!造孽啊!”

  “难怪当年一出生就被批克父克母,这么个杀神什么人不能克!我看这命格有没有化解都还不一定!没准这一回来就把厄运也带回来了!”

  ……

  一时间人群中对宣景批判的声音越来越多,正是因为一开始被震慑不怎么敢说话,这些声音一传出来才显得更清晰。周围原本没在讨论的人也渐渐认同这种说法。

  不少人都在指责宣景不该杀那两万俘虏,还有人说他会暴虐成性。活菩萨们都在这会冒头扎堆儿了。

第十章 逆转

  士兵们听到这样的声音纷纷露出愤怒的神色,但严明的军纪让他们什么都不能说也什么都不能做。而且进京之前将军就提前说过会有这种情况,严令任何人与百姓争执,再气也只能闷在心里。

  陆潇和胡靖骑马跟在宣景身后,他们是宣景的心腹,也是宣景手下的前锋大将。

  听着他们发自内心敬重的将军被这些百姓这样误解说道,尽管已经提前被将军告知做了思想准备,可还是忍不住心生愤慨,握着缰绳的手都绷起了青筋。

  这些人懂什么?他们什么都不知道,不了解实际情况,上下嘴皮子一磕巴就说他们的将军嗜杀成性!真该把他们都丢到边关去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叫战场残酷!

  而在这时,人群中渐渐涌现出了一些不一样的声音。

  “别他妈胡咧咧!将军可是我们的守护神!不许你们污蔑将军!”

  “对!不许你们污蔑将军!谁再敢乱嚼舌根小心老子拳头伺候!”

  “那两万俘虏本来就该杀,你们根本就不知道卢鸿关是什么情况!就知道瞎逼逼!显摆你们长了嘴!”

  ……

  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多,京中的百姓们也都纷纷奇怪。

  “听你们这口音不是本地人啊。”

  “两万俘虏被杀那不是事实吗?还不许说了!”

  “照你们说法你们是卢鸿关来的?”

  ……

  “我们都是从卢鸿关跟着将军来的,将军要归京,我们都舍不得!送将军归京是我们的心意!”

  “将军是我们的大恩人呐!大夏那些兵都是死有余辜!”

  “当初大夏人占领卢鸿关,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甚至以虐杀取乐,不知道惨死了多少人!多少好姑娘被糟蹋!就连小孩子都不放过!整个卢鸿关就是地狱!”

  “昭武将军带兵收复卢鸿关,夏狗眼看守不住了,竟然开始屠城!还将城中所有粮食烧了个干净!这是怕屠不干净也能把人饿死!要不是昭武将军来得及时,整个卢鸿关就不剩一个活口了!”

  “昭武将军杀的那两万俘虏是为了给我们报仇!我们的父母妻儿有多少都是死在了夏狗手上!饶过那两万俘虏我们都不答应!你们要是敢再说将军的不是,卢鸿关那些被夏狗虐杀的百姓晚上都会入你们的梦!”

  ……

  这些人你一言我一语,把京中的这些百姓们都给说得一愣一愣的。

  京城百姓过惯了安逸日子,他们对边关战事唯一的了解就是“战胜”、“战败”这样简单直白的描述。他们不了解边关生活苦难,不知道敌国铁蹄凶残,不清楚每一场战事开始前后除了兵士之外又有多少无辜百姓命丧。不知道同为大瑾国民,边关百姓对敌人有着怎样刻骨铭心的仇恨!

  一开始那些说宣景不该杀俘虏的人都闭嘴了,原本还理直气壮指责宣景嗜杀成性的人也都安静如鸡。

  他们都没想到原来在昭武将军杀俘虏的背后竟然还有这样的隐情。

  若是两军交战正常胜败也就罢了,但敌人居然虐杀百姓还屠城放火,这等突破人性底线的行为就不能再以常理对待。

  他们这些事外之人听着就觉得无比愤怒,恨不得手刃夏狗,更不用说身处边关的将士和百姓们,就是饮其血啖其肉都难消心头之恨!

  这么一来,昭武将军杀了那两万俘虏就只叫人觉得大快人心!

  陆潇和胡靖听着话风变了,心中跟着高兴,一时都忽略了那些自称从卢鸿关跟过来的百姓的口音有些不对。

第十一章 轻轻放下

  到宣景入宫觐见,他在京城百姓心中的印象已经发生了大逆转,再没有人说他杀心太重,反而要是有人再提起他不该杀那两万俘虏的话头,就会立刻被周围的其他人给骂得狗血淋头!

  咱们的边关同胞都被虐杀了!卢鸿关险被屠城!你们还替那些俘虏说话,还有没有心?你们都是大夏派来的奸细吧?

  可以说绝大部分的百姓三观都还是很正的,只要有正确的引导,他们还是会站在公理的一边,站在人心的一边。

  而京中百姓们的反应也迅速传到了皇宫中。

  皇帝在御书房召见宣景。

  瞧着站在下面长身玉立的少年将军,这个被他委以重任的年轻人,惠承帝心中颇有感慨。

  初闻宣景杀了三万俘虏时,惠承帝气得七窍生烟,恨不得立时将人叫到自己跟前狠狠训斥再重罚一番。

  后来收到了霍崇上书,解释了宣景会这么做的缘由,并且霍崇直言如果卢鸿关一战是他指挥,他也会做出和宣景一样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