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沉迷搞基建 第248章

作者:媚骨 标签: 穿越重生

“你亲自出去一趟,替朕接德妃娘娘过来吧。”

“是,奴才这就去。”

闻言,小福子应了一声,就往外出去替他们主子爷接人去了。

在小福子去接人之后,韩凛则是继续在御书房这里忙着手头上的事情。过了一个小时后,小福子才接了那位德妃娘娘进宫里来。

他这边也懒得挪窝,就让小福子直接把人带到御书房里来见他了。

“妾身见过陛下。”德妃娘娘见到这位年轻的天子,福身行礼道。

“德妃不必多礼,请坐吧。”韩凛抬抬手,让对方起来,还给对方赐了座。

“谢陛下。”德妃娘娘道了一声谢后,才在小太监的带领下,坐到了下面的椅子去。

三年多的时间过去,韩凛发现这位德妃娘娘看起来似乎苍老了不少,跟他第一次看见的那位打扮得体的德妃仿佛判若两人。可见这位德妃娘娘出了宫后,并没有继续再过从前那样养尊处优的日子了。

不过对方虽然穿着朴素,但是看起来精神却是不错的。

其实韩凛也知道这位德妃娘娘出了宫后,在宫外做的事情。可以说这么多出宫的宫妃里头,只有这位德妃娘娘是在做积德行善的好事的,因此他心里对这位德妃娘娘也多了一份敬重在心里头。

“不知德妃今日进宫找朕,可是有何事了?”

“妾身今日冒昧进宫来求见陛下,希望没有扰了陛下的正事。”

“不会的。德妃你有话直说便是。”

听到他们陛下的话后,德妃娘娘这才没有犹豫,把今日进宫来的目的说了出来,“妾身也是受其他姐妹们的嘱托,想进宫来问问陛下,您对我们这些人有什么安排吗?”

其实说来这个事情还是其他那些,同她一起出宫去的姐妹们拜托她进宫来询问天子的。

当初她们这些人出宫的时候,天子就要求她们不得离开上京城,要留在这里。

但是明年朝廷就要迁去燕北了,那她们这些出宫去的宫妃们,是要跟着朝廷走呢,还是继续留在上京城这里呢。眼看着距离迁都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她们这些人的去留也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一时间那群出宫去的姐妹们都拿不定这个主意了。正好德妃自己对这个事情也不是太了解,因此就想进宫来问问天子的意思。

若不是德妃找来,韩凛还真的忘记这些出宫去的女人们了,“不知你们可是有什么想法呢?”

“妾身们自然是听从陛下您的安排了。”德妃娘娘回道。尽管她是很想留在上京城这里的,但是如果朝廷要求她们跟着去新都,她们自然也是不好留在旧都这里的了。

她们当初能从后宫里头出来,已经是新天子对她们的仁慈了。若不然,她们这些女人如今都还在冷宫里头继续当着寡妇,往后余生都不能出宫,也不能见外人,哪里能有如今的自在和自由了。

出了宫之后,她们许多人才过上了自己想过的日子,重新找回了自我,才知道从前不管是在娘家,还是在皇宫里过的那些日子,都不是她们自己想过的日子。只有现在过的日子,才是她们自己想过的生活。

因而,对于如今得之不易的自由和生活,她们所有人都十分的珍惜,也小心翼翼,生怕上面一句话下来,她们如今过的好日子就要化为泡影了。

第453章 去留随你们

“朕听下面的人说,德妃你在宫外开了一所育婴堂。”韩凛人虽然是在宫里头比较多,不过因着家里有一个检察院的院史大人,所以他对宫外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不说全部都了如指掌,但是该知道的都知道。

几年前他放这些宫妃们出宫外头去,这些女人都留在了京城里头,有去女子书院当老师的,也有在朝廷开办的作坊或者是商铺里面做事的。只有德妃用她半生积攒下来的积蓄在外开了一所育婴堂,收养了许多女婴来养。

如果是别人做这种事情,他还要担心那些人养了这些女孩子是不是有别的目的。但是是这位德妃娘娘来做这件事,他倒是没有这样的担心了。

闻言,德妃也并不惊讶天子知道她在宫外的事情,如实应道:“是,是的,妾身几年前在京城里头开了一家育婴堂,里头收养了一些孩子。”她这一生没有自己的孩子,所以几年前出了宫后,她就用自己那些年积攒下来的银两,在京城买了一处宅子,开了一处育婴堂,收养了不少别人丢弃的女婴回来养育。

如今她开的育婴堂里已经养了四五十个孩子了,年纪从几个月大到十一二岁不等,最大年纪的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其余的年纪大多都是比较小的孩子。她在这些孩子的身上花了极大的心思,可以说她大半生积攒下来的钱财,都花在这里头了。

若是跟着朝廷去往新都,她开的育婴堂和这些孩子就要搬到新都去,路上的花费先不说,去了新都那边还要买宅子和雇人,这又是一笔开支。另外就是育婴堂里头的那些孩子的年纪太小,也不知道能不能经得起迁徙路上的长途跋涉。

所以,其实若是可以留下的话,德妃是想留在上京城这里的。只不过心里再想留下来,她也不能直接跟天子开这个口。

其他的人,亦是如此了。

韩凛问道:“不知德妃你心里怎么想的呢?你是想留在上京这里,还是想跟着朝廷去往新都了?你今日是代表大家来问朕的吧?其他人那边又是如何想的呢?”

“妾身……”德妃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些问题了。

韩凛也看出了德妃的为难,他这边也大概的了解这位德妃娘娘心里的一些想法,想了想,就说道:“理论上呢,你们是应该随朝廷一起去往新都的。不过在朕这里,朕还是尊重你们所有人的意愿吧。你们想留在上京城这里的,就留在上京城这里。想跟朝廷去往燕北的,就按照正常的申请手续,到京都府那边去申请,京都府那边会按照规矩安排大家去往新都的。”

“朕知道你们有些人,是会有人想留在上京城这里的。除了国子监会跟着朝廷迁往新都之外,其他的女子书院和上京大学等等的,这些书院全部都会留在上京城这,所以你们原先在书院里当老师,还是在作坊里当管事,在商铺里当掌柜的人,工作上都不会受到影响的。如果是想跟着朝廷去往新都那边,你们跟所在单位打申请的人,职位上也会进行正常的调动,新都那边的学院比上京这里的多。”

“德妃你如果是想留在这里继续管理你的育婴堂,朕这里,也是支持你的。如果你想跟着朝廷去往新都,燕北那边很早就有朝廷开办的育婴堂了,你如果是到了那边去,朕也可以让你到朝廷开办的育婴堂去当管事,这个在于你,朕是尊重你个人的想法。”

话说到这个份上,德妃也明白天子的善意,因此也如实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妾身,还是想要留在上京城这里。育婴堂里头的那些孩子,是妾身一手带大的,妾身舍不得她们。”

“这样也好吧。朝廷如今正是用人之际,你们育婴堂里头的孩子养大了,可以送她们到书院去读书,学一门手艺出来,日后也不用担心养不活自己。若是学得优秀的人,还能直接进入官办的医院或者是作坊去做事。”如今朝廷官办的女子书院基本上都是免去束脩的,韩凛已经是在尽他自己最大的能力,给这个世上的女子多一条路走了。

“不过有一件事,既然德妃你今日来到宫里见朕,朕还是要跟你说一说的。”

“陛下请讲。”

“不管你们以后是在上京还是去了新都,朕都希望你们能恪守本分,在外行事低调一些,不要惹出什么事情出来。不然若是出了什么事,朕这里也不好保你们了。”韩凛这个话已经说得十分委婉了。当初他是凭借一己之力放这些宫妃们出宫去的,当时还有不少的朝臣反复这么安排了。因为按照以往皇家的规矩,这些女人是要在宫里关到死的那一天,棺木才能抬出宫去,尸体葬入皇陵里头,活人是不能走出宫去的。

当年为了把这些女人放出宫去,他还跟朝中的那帮老古董们吵了好几天。若非是当初朝廷困难,国库没有钱,他还真的就找不到合理的借口把这些女人放出宫去的。

但是,怎么说呢,这些女人的身上都打了皇家的烙印,一旦在外面做出什么不得体的事情出来,皇家也要跟着丢脸。到时候他这个皇帝都还没说什么,天子的那帮老匹夫们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把这些女人给逼死了。

德妃是聪明人,她一听就明白天子话里的意思了,“妾身明白陛下您的意思,妾身一定会把您的话告知其他人的。”

“嗯,你们往后在外面好好生活。”韩凛对这位德妃娘娘的为人和品性还是比较信任的,今日在这里就顺便的交给这位德妃娘娘一个任务:“德妃你留在上京城这里,日后与你一同留在上京城这里的人,你就帮忙看看,约束好他们。”

“如果是有什么困难的地方,就去找上京知府。或者是给朕、还是给秋白写信都行。你要是给朕写信,就直接寄到蓟城的皇府去,给秋白写信就寄到都察院去。如今邮站遍布大召各地,信件往来也比从前更方便了。你们到邮站去寄了信,不会有人能从里头随意截取你们信件的。”韩凛还一并把能够写信的地址告诉这位日后留在上京城里头的德妃娘娘。

这些年朝廷的路修到哪里去,驿站和邮站就开到哪里去,可以说如今整个大召都是车马邮通了。

这次德妃从坐着的椅子上起了身,跪在地上对座上的天子行了一个大礼:“妾身,谢过陛下。”

“德妃你赶紧起来。”韩凛被这么一个大礼吓了一跳。

好在站在一旁的侍女反应得快,上前去帮他扶起了这位德妃娘娘。

***

当日德妃从宫里出去,宫门口外头还有一帮等着她的妹妹们。回到了她的住处之后,她才把天子的意思转述给了这些妹妹们。

不少的人听闻了德妃娘娘转述的话后,全部的人都哭了出来。

看到这些妹妹们哭了,德妃也跟着红了眼睛,只有她们的心里知道这个苦楚,少女之时在娘家里头,家中父母只想把她们嫁入高门,日后好帮衬娘家兄弟。后来遇到天子选秀,家里人把她们送去了宫里参加选秀,她们被选中留在了宫里当了娘娘。那些年她们在宫里艰难求生的时候,娘家那边有什么事都进宫里来找她们帮忙。

谁也没有想过她们自己想过什么样的日子,想与什么样的人过完一生。

就连她们自己想着的,都是按照家里人的安排去,嫁入高门,嫁入皇家,稀里糊涂的就过完一生了。

在后宫里守寡的那些年,她们才知道日子是有多煎熬。到了那个时候大家也不你争我斗的了,每天一睁开眼就是天亮,一闭上眼就是天黑,日复一日。就在她们以为自己就要在后宫里熬到死的时候,突然的新天子来找她们,问她们想不想出宫去。

当年她们所有人,没有一个人是愿意继续留在那座冰冰冷冷的皇宫里头的。她们出了宫后,娘家那边知道在她们的身上得不到任何好处之后,也不管她们了。一开始她们许多人都还很伤心的,到了后来发现,其实娘家人不找她们还是一桩好事了。

出了宫后,她们有些人进入了书院当老师,有些人进去了作坊当个女管事,拿的是朝廷的俸禄,不用担心饿肚子的问题。或者是到他们皇后殿下开的店里去当掌柜,每月按月拿月钱,一个月的月钱也不低。自己手上有本钱的人,则是在京城里头开个小店做生意,是赚是亏,都是算自己的。

等到大家都哭完之后,德妃自己也哭了一场。

用手绢擦了擦眼角的泪,德妃才喊这些还在哭的妹妹们:“快别哭了,快别哭了,这是好事。陛下是一个心善的,他不会为难我们的。陛下说了,是去新都还是留在这里,都随我们的意。你们是个什么想法,可以与我说一说。”

“姐姐,我想留在上京城这里。”

“我也是,我不想去新都,我想留在这里。”

“……”

停了眼泪之后,这些红着眼睛的女人们也说出了她们的选择。

前半生她们都是在上京城这里,这里有她们熟悉的姐妹,还有她们的父母家人。虽然她们的父母家人也有一些人会跟着朝廷一起去往新都那边,但是她们并不是太想跟着一起走。

一群女人你一说我一句,很快的整个屋子都热闹了起来,没了先前的伤感了。

第454章 送别

到了第二年的二月中旬,第三批人踏上了北迁的路。这次走的人里头,有一部分是朝廷的官员,以及这些官员们的家属,还有就是跟随朝廷一起走的百姓们。

接下来的三月和四月,每个月朝廷都安排了一批人员走。

年后走的几批人里头,有不少都是上京城里的世家贵族们。这些世家贵族从此就分成了两支,一支留守上京,一支跟着朝廷去往燕北,到新都落户和发展。

还有就是跟随朝廷一起北迁的将士们,他们的父母和妻儿们,也都跟着年后这几批北迁的队伍先去往燕北。

以及皇室宗族里,也有一部分皇室宗族里头的人,跟随朝廷北迁的队伍去往燕北。不过这里头还有一部分皇室里头的人,是还留在上京城这里的。前年他们从皇后的手上分到了一些新的产业,这些产业并没有跟着朝廷一起迁到燕北去,所以他们还要留一部分人在京城这里经营这些产业。

如今皇族有了这些新的产业之后,整个皇室宗族的日子过得也比从前好了许多。这也让许多皇室宗族的人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他们还想过上从前那种醉生梦死的日子是不可能的了,他们想要什么,就要拿出本事来换,让天子看到他们的能力,他们才有机会往上走。

到了五月石榴花开的时候,还留在上京城里的最后一批人也准备北迁了。

韩凛和傅秋白他们都是留到最后一批才走的,他们这次会带上朝廷所剩下的官员,和还留在最后跟他们一起走的黑甲军以及亲卫们,还有部分未走的禁卫军,和宫里的侍女和宫人们。以及留到最后一批还未走的商人和百姓们,这次也跟着他们的队伍一起离开。

虽然前面已经分批,安排了好几批的人去往燕北了。但是到了他们最后这一批人走的时候,队伍也是相当的庞大。

得知天子这一天离开上京,在上京城里的许多百姓们都出来街上相送。

看着天子的龙辇从街上路过的时候,这些百姓们都跪了下来高呼万岁,队伍里头还有老人在哭喊:“陛下您别走啊……”

“陛下您以后要记得回来看看我们啊……”

“……”

当哭声响起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哭着喊,要他们陛下别走。

百姓们都是知道,谁才是真正对他们好的人。自从新皇登基之后,整个国家长治久安,百姓们安居乐业。上京城这里也变了一番模样,街上的道路平整了、干净了,城里不再发生过世家子弟当街撞死人都无罪的事情发生,在街上玩耍的稚儿不再担心会被拍花子拐走。他们夜不闭户,也不用担心会有盗贼闯进他们家中,将他们杀人灭口。

然而这么好的天子,却要迁都去往更北的地方,离开上京城。日后他们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再见到他们陛下和皇后殿下带着小太子殿下出来街上游玩了。

韩凛这个时候坐在马车里,他撩开车帘往外看去,就见到街道两侧跪得乌泱泱的百姓们。

傅秋白此时就坐在韩凛的身边,他的跟前抱着他们的孩子,一家三口同在一辆马车里。

“父皇,他们在喊我们别走呢。”小明哲听到了外头的百姓们在喊他们别走的声音,眼睛都跟着红了起来。

“父皇也听到了。”韩凛的心里也有些伤感,在这座城里生活了几年,他也认识了这城里的一些人,比如他们经常去吃饭的悦然酒楼的掌柜、还有他们经常去光顾的糕点店的老板,还有路边卖糖葫芦的小哥……以及许多他说不上名字,但是见过的人。

这一张张的面孔看起来既陌生又熟悉,这些,都是他治下的百姓,都是他的子民。

小明哲是一个感性的孩子,听到外头的哭声,他也有些难过的把小脸埋在爹爹的怀里。

韩凛把藏起来的小孩儿拉到跟前来,告诉他们的孩子:“不要难过,我们去了燕北,并不是不要这里的百姓了。不管我们以后在哪里,这个国家的百姓,都是我们的子民。”

“等以后你长大了,你可以代替父皇和你小爹爹去巡视一番我们的国家,去看看在各地的百姓们的日子过得怎么样。明哲,当帝王的这条路是很艰难的,父皇也很抱歉,给你选了这么一条最难的路走。但是父皇和你小爹爹都希望你能像是松树那般,不管风再大,雨再大,你都能庄茁成长,长成一颗高壮的,能为这个国家的百姓们遮风挡雨的苍天大树。”

这个时候的小明哲还不大懂得父皇说的话,等到了他长大之后,再起回想起两位父亲曾经对他说过的那些话,他才知道两位父亲在他身上寄予的那些厚望。

不过这些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现在的他还是一个几岁大的小孩儿,只能理解一部分的东西,还有许多东西,是他所不能明白和理解的。

但是在离京的这一天,小明哲还是懂得了这里的百姓们对他们的不舍,而他也舍不得这个地方,和街上卖的糖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