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生 第83章

作者:捂脸大笑 标签: 穿越重生

持械绑架在哪里都是重罪,更别提是被一群官兵提来的那种了,公安局反应的速度可一点也不慢,姚飞的老巢当晚就被查抄,蒋涛、茂恒春二人也顺势落网。伙同绑架、行贿受贿、挪用公款一系列的罪名顺势被翻了出来,这个小小的团伙被应声拔起。

但是陈远鸣的目光已经从他们身上挪开了,12月已经过半,真正的行动刚刚拉开序幕……

86第八十六章

这样干净利落的扫掉了蒋涛团队,知道实情的人自然对陈远鸣的实力有了新的认识,也对他的克制颇为赞赏。但是大多数硕鼠的警惕和夸奖都对大局无益,这种程度的手腕根本无法触动盘根错节的利益网,也不会让他们放弃唾手可得的利益。

体制内部的老鼠仓和无序拆借才是困扰着证券市场的关键问题,但是这个绝非一人之力可以改变的,所以陈远鸣也没想在这上面费工夫,而是干脆的掉转了枪口,开始自己真正的布局。

12月中旬,一篇论文突然在北京的财经院系风靡起来,发表人是对外贸易口的一位大拿,内容核心则是关于年初的美国债券风波。单从这个角度来说,论文的内容相当清晰明了,资料详实、结论惊心,矛头直指美联储的加息对于美国长期债券的影响,又因为这种影响,对于欧洲市场产生了可怕的化学作用,导致美国债券市场的全面崩溃。

论文是篇好论文,是个业内人士都能看出来。但是这可是北京城,没人会把一篇文章当成是简单的文章来看,特别是对外贸易这种关键部门的说法。论文刊出几天后,风向马上出现了变化,一些矛头开始直指财政部的国债贴息政策和目前国债期货市场的热炒现象。

要知道太祖曾经说过: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作为政治军事的顶尖高手,这句话基本道出了政治圈的核心内涵,也成了很多人的行动纲领,各个部门内的派系斗争和内部矛盾从来都不罕见。

如今这一纸论文在节骨眼上发表,明眼人马上就能看出,这是财政口产生内部纷争了。有纷争自然就有利益纠葛,转瞬间关于是否继续增加贴息的问题就炒的沸沸扬扬。这时国内严重的通货膨胀刚刚回落,进一步放开期货市场,还是整顿期货市场过热现象成了关键的问题。

只是国债期货实在太过特殊,关系到财政部的国债发行问题,这可是一个天大的钱袋子,谁也不敢擅自做出决断,因此焦点也就汇聚在了贴息与否和额度标准之上。

如果以美国的债券风波为参照物,任谁都明白在国库券上贴钱是个引起二级市场动荡的隐患,但是如果一点不贴,又没人敢保证下面持有国库券的普通民众不遭受损失,更没人敢保证遭受损失的群众会继续购入下次国债,维持国家正常运营。

盘子太大了,决定政策就变得异常艰辛,本来就够扑朔迷离的国债期货市场,顿时又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个论文发出后,上海方面也很快做出了反应,几大上海老牌券商都有赞同之意,认为减息势在必行。很难说在这重重压力下,财政部还敢不敢贸然行事。

上面吵得不可开交,放到下面人耳朵里,就成了另一个模样。在几家报纸简短转载后,美国债券风波成了一种“期货市场有风险”的明示,上万亿资产说没就没了,让一些老百姓们又是幸灾乐祸又是心生恐惧。现在熊市牛市的概念已经通过股市传开,部分有头脑的炒家开始明白了市场过热后带来的反弹,这时再来看看期货市场,上次“314”期货的火爆不正在眼前?钱没拿到手,那就是账面上的数字,在这种乱局下究竟要不要继续入市,反而成了关键问题。

趁乱捞钱的投机分子当然有,但是心生警惕,不愿再冒险豪赌的也不在少数,尤其国库券实行的是摊派制度,持有者有很多都是国企和机构这些非投机性又习惯揣摩上意的团体,有了这个僵局,敢于直接入市的就少了大半。

两厢迭加,整个期货市场陷入了一片暴风雨前的宁静,不论是中经开代表的消息集团,还是万国代表的市场预测集团都开始暗中发力,想要从大老板那里套出点可乘之机。大鱼不肯擅动,钱和市场却不能就这么冷下来,因此一些在前期取得利益或者吃了大亏的中小散户开始了动作。

而这个动作,才真正进入了陈远鸣的计划中。

如今国债325期正值12月的现券交割期前夕,按照惯常的方法,一般炒家只需要反向交易平仓即可,不会进入真正的实物交割。但是月中时,最近市面上突然出现了一波收购现券的风潮,据说是有人觉得1995年中到期的923券有相当的保值价值,就算不在期货市场炒作,根据贴息也可以收获稳定的收益,至少要比券面的128元要高上几块。

这种说法没人能够肯定,毕竟贴息政策还没定论,但是就算按目前的贴息标准,确实现券也该在132元左右。这么一算账,一些金融机构难免就产生了意动。不少原先拿着国库券入库单的小证券公司就跑到了上级证券交易中心,想要交割自己账面上的现券。

谁知这个动作,却捅出了一个天大的篓子。不少持有武汉证券交易中心分仓入库单的证券公司,根本就无法提到现券,因为他们持有的入库单根本就是假造的!

消息一传出,立马激起千层浪。都是通过正经渠道购入的国库券,怎么可能出现这样的纰漏!接到举报,上交所马上行动起来,开始针对这批伪造入库单进行查处,结果一条水面下的大鱼浮了出来。

至少有80单以上的伪造入库单,出自辽国发之手!

在这时,进入国债期货市场是需要席位的,想要坐庄炒期货,就必须有金融机构或证券机构的许可证,但是辽国发明显不具备这种条件,就通过租用其他证券公司的空白席位进入了国债期货市场。

这对于证券公司而言当然是个好事,坐在家里就能收取高额租金本该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但是出乎意料的,辽国发招聘大量业务员骗取金融机构的信任,拿了一批武汉证券交易中心分库的所谓入库通知单,填写了巨额资金的国债,分发给各地的证券公司和证券登记公司去做回购融资。

与此同时,他还在场子内大肆非法拆借资金,从1994年5月入主证券公司后,辽国发已经违规开出了超过10亿元的空单,并且通过314期国债的逼空动作大赚了一笔横财。

但是这样的手法,无疑让那些拿到虚假空单的机构和个人蒙受了巨额的损失。钱已经支付给了辽国发,供其在期货市场上呼风唤雨,但是自己拿到的交割单却是假货,现款买到的国债根本就是白条一张,无法兑现任何实物或者现金,如果不是提前想到了提货,那么等待他们的将是数以亿计的灾难性损失!

这一惊之下,上交所立马封存了辽国发的账户,公安和工商部门同时介入,把兄弟俩堵在了逃亡的路上,辽国发被彻底清查,此时他的负资产已经高达20亿人民币,资产合计才不过16、7亿,如果让这种行径再持续几个月,谁知道会发生何等状况!

这一下可让本来就风声鹤唳的国债期货市场更加的风雨飘摇。大大小小的证券部门再也不敢相信自己手里的入库单,本来在国债期货市场里很少见的现货交割反而成了风潮,一拥而上的提货单又暴露出了更大问题,像辽国发这样的皮包公司,借壳券商又何止一家,各式各样的非法拆借、非法融资更是数不胜数。如今这群硕鼠们被一串串的拎了出来,社会影响何其严重。

而且由于此时关于金融欺诈的问责主体尚未明确,上当受骗的机构又太多太复杂,围绕欺诈案就呈现出一种群猫扑鼠的局面,每个部门都恨不得把那些剩余资产赶紧先填了自己账面下的窟窿再说,部门之间开始扯皮,局势就越发恶化。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债期货市场缺乏监管的实事被赤|裸裸的摊在了光天化日之下。

贴息还重要吗?当然重要。但是稳定民心,惩戒各种舞弊现象已经盖过了对于是否贴息的争执。甚至有经济学家严厉指出,目前国内的期货市场根本就缺乏有效监管,如果贴息将会影响市场变化,那么财政部的全资子公司就不该进入市场。更别提如同过江之鲫般的恶性投机分子,正是监管和法律的薄弱给了他们可乘之机,如果不完善法制建设,还不如干脆关闭期货市场,还大家一个晴朗天地。

外面吵的不可开交,陈远鸣却终于松了一口气。这一个暗手,终于获得了应有的效果。

没错,他这次针对的根本就不是中经开或者万国,而是辽国发这只潜伏着的饿狼。327风波的最大变量,无疑就是辽国发的反水,如果没有他突然从空转多,并且违规操作扔出200万的巨大单口,就不会价格单日飞涨3块有余,把万国逼上绝境的场面。

于此同时,以辽国发为代表的恶意投机分子,也是这场风波下深藏的隐患,如果这片黑幕没有曝光,证券公司估计还在心安理得的收取着租金,那些机构和个人也满怀信心的拿着自己的空单,抱着从期货市场获取些利润的美梦。等到327,乃至其后的329事件真正事发时,可就不是区区2、3亿的窟窿,而是个高达十亿百亿的巨额亏损了。

与其介入那场混战,让自己背腹受敌,并且承受难以想象的压力,不如提前拆掉台子,抽出淋满油脂的干柴,让这个场子的腐朽早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在这场谋划中,陈远鸣究竟做了什么?不过是发了一篇未曾署名的论文罢了。

至于暗地里那些鼓动现货交割的小动作,又明显跟他的立场吻合,只有国内不好赚钱、赚不到钱,国际市场才会变得重要,才会对他倚重更多。这种程度的把戏,对于真正的巨头是可以接受的,它并无害处。

至于其他,就交给市场好了。

这边栈道修的轰轰烈烈,那边陈仓却悄无声息的开盘。在经历了这一个月的国债期货市场混乱后,财政部终于松开了自己的金口,把国际市场作为一条崭新的财路。这时国库确实空虚的要命,有了英镑汇率案的警示,外汇储备也成了国家重要的战略储备,根本不可能全数投入市场进行套利,万一赔掉了,谁能付得起责任?

因此这次成立的基金就跟后世的国家主权基金有了明显的差异,具体说来就是:钱太少了。

一共20亿美元,还是分三个部门勒紧裤腰带凑出的,多少也让陈远鸣有些哭笑不得。同时由于三个部门采取了协作模式,人员构成颇为复杂,好在都选用了真正懂点证券市场,脑子又非常灵活的中青年干部,倒是可以看出国家在这方面的决心。

同时,肖家、人大基金会,还有军方和财政部的几位关系户则把一笔合计2亿美元的资产交给了陈远鸣,委托他代为操作,远扬基金会也终于算是实至名归,有了点私募基金的味道。

在陈远鸣的建议下,这两支红色资本悄无声息的融入了国际市场,开始了自己的生财之道。

这时1994年的日历早已翻过,1995年的新春就要到来了。

(本章完)

87第八十七章

“嗯,我知道……”

“好的,别担心……”

“现在公司生意很好……”

“对,至少还要3个月。”

“北京不用愁这些的,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