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端瑜
翌日,郑山辞跟随行的官员在新奉县转了转,随行的官员看见这穷乡僻壤的地方,百姓脸上都是带着笑的,百姓的生活安稳幸福,他们心中称奇。
正是春耕的时候,百姓们都在田地里忙,丁宣带着他们走了走。邓老爹跟两个儿子在田地忙活,他们瞧见丁大人带着一行人在路上走,张望了几眼。
“瞧见一个穿绯色官袍的人,这该是从京城来的大官吧。”
离得太远了,他们看不清郑山辞的脸。
郑山辞在新奉县待了一上午就要准备回京了,这次他笑着说,“你们不必来送我了,回去好好做事吧。”
郑山辞这次是静悄悄来的,静悄悄的走。
他离开了新奉县,心里更加开阔了。
他还是要回到京城去。
郑山辞把奏折都写好了,等回到京城就可以呈给内阁,剩下的事就跟他们没有关系了。郑山辞从新奉县一路去京城还会途径赈灾过的地方,他还会停下来再多问几句,得知房屋还在修建,地方县衙没有偷懒这才放心。
“郑大人,这里的房屋已经修建了二十几座房子,剩下的材料已经买好了,我们还要在这里停留片刻。”
按理来说这些事交给地方县衙就好了,现在是随行的官员甘愿留在这里等所有的房屋都建好后再回京。
“好,我回京后会如实禀告陛下。”
……
京城中小平安正在学怎么走路,他的满岁酒也办了,抓周抓了一块玉佩,正如郑山辞给他取的名字一样,温泽如玉。
他一岁了就开始断奶,可以吃辅食了。虞澜意本想大展身手,结果被金云劝下来,只好让厨子大展身手给小平安做辅食。
虞澜意让工匠给小平安做了一个可以自己吃饭稳定的椅子,把他整个人固定在上面。虞澜意刚开始会给他喂米糊,现在小平安已经尝试着自己拿着勺子去戳饭碗了。小平安拿着勺子一直戳饭碗戳到一勺子就把勺子放进嘴里把米糊吃了。
吴氏在一侧照顾着。考虑到小平安还没有完全长大,吴氏照料他也尽心,虞澜意就把吴氏留下来了,以后等小平安长大后,吴氏还是可以跟着小平安。像是大家族的,都是有奶嬷嬷这类人,以后少主子长大成人后,这奶嬷嬷就是少主子信任的人。
吴氏知道虞澜意还留着她在府上,对小平安更加上心。
小平安戳着饭碗把米糊吃完后,吃完后他也不放下勺子还一直在戳碗,要么就是拿着勺子去敲碗,这碗勺就成了他的新玩具。
还好给他的碗勺都是用木头做的,戳也戳不烂,摔也摔不坏。
侍从把碗勺收走了,小平安的目光紧紧的追随侍从手里的碗勺,等到侍从走出正堂后,他还试图把身子撑起来垫着脚尖去看。
虞澜意觉得有点好笑,“什么玩具没有,还就喜欢那碗勺了。”
小平安听见虞澜意在说话,他也听不懂,只看着他喊,“阿叠!”
虞澜意应了一声,把小平安抱起来,最近这混小子体重一直在涨,不过虞澜意抱起来还是轻飘飘的。
“平安,你还记得你爹吗?”
小平安想吃手指,被虞澜意抓住了小手。他把小手背到后面,眨巴了一下眼睛,“叠!”
郑山辞这一去赈灾把小平安的满岁酒都错过了,虞澜意把满岁酒办了后又开始从虞夫郎那里支招,现今就教小平安说话。
虞澜意有点想郑山辞了,估计等他回来差不多就是夏天了。小平安都要一岁半了。
小平安被虞澜意放在地上,小平安欢呼一声去抱虞澜意的腿。
他的眼睛像虞澜意,鼻子跟嘴巴像郑山辞,整个人白白嫩嫩的。
“澜意,昨日我做了一些马蹄糕,味道不错,给你跟平安带了一些过来。”林哥儿牵着郑同初的手过来,郑同初松开林哥儿的手,去找弟弟玩。
“弟弟!”郑同初高兴喊道。
小平安见了郑同初松开抱着虞澜意大腿的手,去牵郑同初的手,他奶声奶气的喊了什么,听着含糊估计是没念对。
郑同初今年已经快四岁了,他比小平安大三岁,现在郑山成正想着给他找一个女夫子来教他认字。郑山成跟林哥儿经营着食肆,他们深知读书写字的重要,哪怕郑同初是一个哥儿,他们也想让人来教他。
“吴氏,你照看一下两个孩子。”
小平安拉着郑同初去自己的房间里玩。他屋子里有好多玩具,特别是他满一岁的时候,杜宁带来了一间精致的四合院,小小的,小平安最喜欢的就是这件礼物。
还做了三个小人,可以把院子打开,让三个小人进去生活。
郑同初也喜欢玩这个小屋子,他顺从的跟着小平安一块去他屋子里玩。
金云把一碟马蹄糕送到小公子的屋子去。
虞澜意让人给林哥儿一碗热茶,“我新得了毛尖,大嫂拿一些回去泡着喝。”
林哥儿应下来,这毛尖只有他跟阿爹喝,爹跟郑山成都是牛嚼牡丹,根本不知道这茶多好喝。
虞澜意问给多多的夫子找到了么。
林哥儿面上带了笑,“找到了,说来也是运气。是一个读过书的哥儿,家道中落了,我是在食肆里听人说的,等有空后就跟相公一块过去拜见。结果相看上了,对夫子挺满意的,瞧着就是一个读过书的人,这般我们就把人请过来,每五日教多多知识,然后再让多多休息两天,这般先把千字文学完。”
虞澜意说道,“这样就好,谅他也不敢骗人,若是真有事,大嫂说一声我一个人就能讨回公道。”
他挥动了一下拳头,自打郑山辞走后,他好久都没有出拳了,他的日子太平静了。
林哥儿听见虞澜意这般嚣张跋扈的话,笑道,“瞧着夫子是个顶好的人。”
郑山成听说给多多请了夫子,夜里还睡不着,满心担忧着,林哥儿还把人说了一顿,让有学问的哥儿来教多多认字本就是好事,郑山成这般担心着,要是多多以后嫁人了,他这个爹还不知道会怎么样。
把林哥儿跟多多送走后,虞澜意的乐子又没有了。
金云看虞澜意焉巴巴的样子说道,“少爷,吕少爷不是给你下帖子了么,你怎么不去看看。”
“他又让我去园子里泡花茶,要么就是去骑马,他的帖子下的是明天,约我去庄子上玩。”没有郑山辞,虞澜意做什么都有点提不起劲。
这次赈灾又分开了这么久,还是在小平安这个关键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在家,他又没办法去指责郑山辞,这本来就是陛下看重他,才让他去赈灾的。他总不能说陛下的不是。
虞澜意算了算,速度快的话,应该还有几天能回来了。
京城里除了虞澜意最希望郑山辞回来外,剩下的最希望郑山辞回来就是崔子期,都快半年了他的话本已经写好了,苦于没有门道,还是等郑兄回来后,把他的话本投给郑兄比较好。
萧高阳,梅淮,姜兰礼的笔记火了,火到朝臣们都买了一套给家里的小辈准备着,有的还买了一套自己拿来看。
魏首辅就买了一套,闲来无事就会翻看一二。
郑山辞离开京城去赈灾,魏次辅就变成了首辅,现在的次辅就是从阁老里提了一个人上来,一个跟魏首辅不对付的人。魏首辅是重实际的,这个庞次辅出身勋贵,为人刻板严厉。他认为魏首辅是一个虚伪的人,因为魏首辅总是含着笑意去看人,实则是一个笑面虎。再加上两个人的政治理念不同,那就更加水火不容了。
魏首辅明白这就是武明帝用来制衡他的手段,若是整个内阁都是一条心,那武明帝该睡不着了。汤首辅归乡养老,魏首辅上位后,毫不犹豫的把汤首辅的人换成自己的人,当然有才干的人,魏首辅还是把他们留下来了。
萧高阳在吏部表现出色,已经升为从五品翰林院侍读学士了,他作为状元,终究还是到了翰林院,等过几年会作为乡试的主考官下派到地方监考,乡试过后在翰林院就又可以升官了,不出意外这就是他的晋升之路。
翰林院作为储相之地,要入阁一般情况下是从翰林院里挑选人才。
过了没多久梅淮也升官了,成了从五品工部员外郎,姜兰礼从六品户部主事变成了从五品吏部员外郎,他们都升了一次官。
……
两个月后,郑山辞终于到了京城,现今已经是夏天了。他还没来得及拾掇自己,先去皇宫给武明帝汇报情况。
他站在盘龙殿外,冯德瞧见他喊了一声郑大人,“陛下正在跟魏大人说话,等说完了,郑大人再进去。”
郑山辞点头应声,“多谢冯公公。”
等魏首辅从里面出来,魏首辅看见郑山辞笑了笑,郑山辞给魏首辅见礼,由冯德把他引到宫殿中。
武明帝坐在椅子上,看见这郑山辞见完礼后,捏了捏眉心,“冯德,给郑爱卿端一把椅子过来。郑爱卿一路上舟车劳顿,辛苦了。”
“为陛下做事,臣不辛苦。”郑山辞坐在椅子上,只坐了半个屁股。
他把青州的情况说给武明帝听,顺便把奏折递给冯德,冯德把奏折呈上去。武明帝一边看奏折一边听郑山辞说话。
“郑爱卿这次做得不错,朕心中有数了。你且先去歇息,等会儿赏赐就会到府上。”武明帝颔首。
郑山辞行礼后出了皇宫,他回到了府邸,到了府门前还有些不敢进去,有门子瞧见他后喊了一声大人,“大人回来了,我这就去告诉少爷!”
“少爷,大人回来了!”门子边跑边喊。
旺福把郑山辞的包袱提下来递给侍从,让他们拿去收拾好。
郑山辞本来不是这么张扬的人,现在被门子这么一喊,耳朵就有些发红,他拾阶而上,回到自己的家里。
虞澜意听见门子的叫声,从院子里走出来。看见郑山辞走过来,看着人是风尘仆仆的,虞澜意抱着他,抱得紧紧的。
郑山辞也有半年没有见到虞澜意了,他伸出手抱住他,安抚的拍了拍他的后背。
“你终于回来了。”
“回来了。”郑山辞闻言内心泛着柔软,“我没人的时候一直在想你。”
“你在有人的时候就不想我了。”虞澜意抠字眼。
郑山辞:“……”
有人的时候他要赈灾,郑山辞聪明的没有说出这句话。
在外边还有侍从看着,他不好意思。虞澜意拉着郑山辞进屋去,到了屋子里,虞澜意让郑山辞坐下,他捧着郑山辞的脸仔细的看了看,瞧着就是疲倦了一些。
“你先休息吧,舟车劳顿的也累了。”虞澜意贴心的说。
郑山辞点头应好。
等他睡了一觉起来就去洗漱,虞澜意让厨房给炖了鸡汤,还做了几个小菜,郑山辞正好可以吃点。
他吃了点胃里舒服多了,到了家里才知道家里的好。
“你还不知道,书铺里卖的笔记赚了很多钱,这次你又立了大功。”虞澜意把京城的一些事说给他听。
“我走后,京城还是有诸多变化。”郑山辞不禁感叹。
“现在的首辅是魏大人了,萧高阳他们也升官了。”虞澜意小声的说,“你这次赈灾回来,陛下有没有说什么?”
长阳侯比郑山辞先去边疆,他去送个药就成了,没有耽误多少功夫。回到京城后,武明帝赏赐了金银珠宝。叶云初从扬州回来后,武明帝给他赏赐了金银珠宝,叶云初才多少岁,要再升官就要变成大理寺正卿了,武明帝还是压着点的。成为大理寺卿,这就是掌管整个大理寺了。
郑山辞:“陛下说回府后赏赐会下来。”
他吃完了,侍从把碗筷收下去,金云进来说道,“大人,少爷宫里来人了。”
两个人对视一眼,他们纷纷整理了一下衣裳,虞澜意眼睛亮晶晶的,昂首挺胸的走出去。
这圣旨是一个小太监来宣旨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封郑山辞为正四品太常寺少卿,兼任正四品少詹事,负责教导两位皇子。”
教导皇子一般是兼任,少詹事是正四品的官,这次郑山辞一下子从正五品户部郎中变成了正四品,除了他在青州赈灾赈得好之外,还有在户部的政绩做得好,梅侍郎跟雷尚书都为他说话了,这般才顺理成章的变成了正四品的太常寺少卿。
像是户部,户部郎中是正五品官,户部侍郎就是正三品的官了,这中间缺了一个正四品,所以一般要担任尚书跟侍郎这两个职位,他们一般都会去其他的部门里历练,等历练好后,有了阅历要是上官推举,那么就有可能成为侍郎。
郑山辞这次也没想到连续升了两个官阶,他跟虞澜意领旨谢恩。
“郑大人好大的福气,一下子就变成正四品的官了,还兼任了少詹事,这可是一个好差事。”小太监笑眯眯的说,少詹事负责皇子的学习。陛下就两位皇子,兼任了少詹事就能接触两个皇子,还有师生之谊。以后不管是哪个皇子上位,这少詹事都是信任的人。
少詹事拢共有两位,还有一位是蒋詹事,已经教导两位皇子几年了。陛下一直把另一个少詹事的位置空出来,也是在想找个什么样的。他更偏向于找个年轻一些的,现在郑山辞跳出来,武明帝就把这个少詹事的位置给他。
这样教导皇子才是名正言顺。
虞澜意让金云给小太监塞了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