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夫郎是恶毒男配 第52章

作者:端瑜 标签: 情有独钟 天之骄子 种田文 甜文 先婚后爱 穿越重生

从江主簿拿来的册子看,新奉县登记在册的秀才有十二人,举人有五个人。秀才和举人可以县衙里担任官职,除了他这个县令以外,其余的官职举人都可以担任,他们能担任正七品以下的官位。秀才担任的官职要低一些,但也不一定,这么说他们都是官员的预备役。

有了功名的读书人县衙每个季度会给他们提供粮食补助,也就是廪粮制度,由地方给当地的秀才跟举人提供,确保他们有稳定的粮食来源,可以专心读书。

这次文会是在他休沐的时间,文会的时间跟他的时间并不冲突。郑山辞带了朱典史,还有工房的三个人出门去,他今天看见一个公务是说东安镇上的路被冻裂开了,幸好没伤到什么人,只是把众人吓一跳。他本等着开春的时候把新奉县的路修一修,现在正好去探一探。

道路不好走,马车到了东安镇上,雪太厚了。郑山辞跟朱典史只能下马步行。到了断裂的路面上,东安镇镇长一听是郑山辞来了,忙不迭上前来见礼:“见过郑大人。”

“免了,说说现在的情况。”郑山辞看见有人在清理路面的积雪。

东安镇镇长说,路面是在前天晚上冻裂开的,他们昨天写了公文呈上去。他就喊镇上的人先把路面上的杂物清除了,本想自己就把这件事解决了,结果路面裂开得太大了,还需要县衙里的人出面才行。

工房的其中一个人说:“回郑大人的话,这路面确实要查看一下裂缝的长度跟深度、还有对整个路面的损坏程度。”

郑山辞说:“你们先测量。”

工房的人出门自己带了工具这便开始干活了。东安镇镇长一看县衙里的人来帮忙,心就落在肚子里了。郑山辞用手压了压路面说道:“你还在公文里说镇上缺水怎么回事?”

东安镇镇长听了郑山辞的问询,明明这么冷的天,脑门上还冒汗:“今年的冬天太冷了,镇上只有四口井,不够用,要是去河面上凿冰取水很容易就掉下去了,起不来。郑大人,我不是故意给郑大人找事做的,以前也没发生这样的事。冬天大伙都是省着用水的。”

东安镇的人口是多些,郑山辞听见只有四口井就皱了皱眉。

“这事事关百姓,你写上来做得很好。”郑山辞安抚了一下东安镇镇长。

镇长听了郑山辞的话,顿时松了一口气。只听闻新上任的县令是新的进士,还把人当贪官对待。在秋收的时候,他请县衙的衙役吃酒才发觉新县令约束着他们不秋犯,镇长便胆子大起来,把困扰东安镇多年的缺水问题捅到郑山辞面前。

这何止是冬天缺水,夏天也缺水。镇上的人想着去请人来凿井。嘿,这新奉县沙土地多着,要找到一个井眼不容易,他们凑钱去请了人过来都是白费功夫。只有县衙工房的人才有可能找到正确的井眼。之前镇长也写了文书,结果石沉大海了。

新县令上任了,冬天又落得这般景象,他只能赌一赌,给郑山辞写了文书。

工房的人把路面上裂缝测量完了。他们带了修补的工具来。郑山辞去看了看,这材料跟混凝土有些像,但没有混凝土结实。裂缝小的可以用水泥浆修补好,东安镇这条路裂得有些厉害,不能单单只用水泥浆。

“郑大人,这裂缝有些大,我还要回一趟县衙拿砂浆过来。”

郑山辞:“去吧,顺便去工房找几个人会凿井的人过来。”

“是,郑大人。”工房的人听了郑山辞的话急冲冲的往县城里赶。

郑山辞也没歇着,好不容易又来镇上,他要到处走走看看,他看见田地里还种了小白菜。镇长见郑山辞感兴趣说道:“冬天这种小白菜耐寒,好养活,我们一般冬天种一种小白菜,开春就种其他的庄稼。”

镇长带着郑山辞走到一处河面上,河面靠岸边的被凿了几个大洞,有人提了桶,拿了钓鱼竿在钓鱼。

“冬日闲来无事,他们就喜欢在河边钓鱼吃点鱼肉,我们也会把桶放到河里打水,这冰层有些厚。”

镇长看天色不早了,带着郑山辞跟朱典史找了一家食肆用饭。

他把食单递给郑山辞,让郑山辞点菜。

郑山辞只点了四菜一汤,余下的给朱典史,朱典史点了一个红烧肉。镇长就把食单递给了店小二。

"我看镇上的商铺还是多,就是来的人不多。"

镇长笑道:“冬天太冷了,没有人愿意出门。再加上冬日里最费钱,不管是柴火还是煤炭这些都贵着。比方说这柴火,往日里只卖四文钱一捆,到了冬日里有要钱六文钱的,还有要价八文的。镇上生活的这些人家有的是家里的田地多租出去给人种,还是靠着老天爷吃饭。还有的就是做点小本买卖,要是没人来买东西,这小本买卖也赚不到几个子。”

“要说我们镇上一般都是种辣椒、沙棘、柿子、花生这类的,其余的我便见得少了,冬日里橙子跟柚子,还有梨子也有,好吃着,但就是卖不上什么价。”

郑山辞点头,“辣椒市面上是两文钱一斤,县衙里开了辣酱坊,县衙里收辣椒三文一斤,我本想是开春后再让江主簿写告示的,现今遇见镇长了,便跟镇长说说。”

东安镇镇长心中一喜,别只单单看多收了一文,这量大起来就能多很多的钱了。镇长把这件事记下了,等明日他就让各个村的里正来一趟,把这个消息散出去。

“明年开春还可以种植其他的,到时候衙门会贴告示出来,也会喊小吏来跟你们几个镇的镇长说说。”郑山辞说道。

看来郑大人这是想在新奉县大展身手,只要是对新奉县好的事,他自然是乐见其成。等开春的时候等着郑大人的告示就成了。

下午工房的人把裂缝补上了,工房的人嘱咐道:“这段路少踩,免得又压坏了。这里要保持湿润,但不能有太多的雪,早上和晚上都各自来扫一趟雪。”

另外郑山辞面前还多了五个生面孔,其中一个人恭敬的向郑山辞见礼说道:“郑大人,这个气候不适合在井眼,我们看了一圈,由于有积雪覆盖,找井眼太困难了。冬天还有三个月,我们想了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应付一二。”

郑山辞说:“你说说看。”

工房的人做了竹管,这竹管连接够长,在竹管的最上面有一个升起来的挤压器。

“郑大人,我们把竹管伸进去固定好,只要没出意外就成,这里只要把手往下压,就能产生水压,把河里的水吸进来,要是没有水压,河面的水也不会流出来。”

郑山辞:“……”

人才啊。

“好,等明年开春,你们来东安镇给镇上打两口井。”

工房的人开口应下来。

这一趟把东安镇的问题解决了,郑山辞便也回衙门了。

东安镇镇长让人提了一个水桶来,试了试这个水压,他们紧紧的盯着木桶,果真从竹管里出水了。

“还是县衙里的人更有本事啊。”镇长感叹一句。

他给县衙里写公文没想到还让县令亲自来了一趟,这种的辣椒以后也不怕没人收了,有县衙兜底。市面上辣椒多了,那些商人也不是傻的,还要再压价。

县衙里统一收了去,又省事钱又多。

“明年开春多打两口井,这便够喝水了。”

镇长说道:“让人去立个牌子不能在修补好的路上乱逛,要是把路面又弄裂开了,就把人抓进大牢去。”

在县衙里做事,这就是灵活的,随时可以会遇见突发的状态。

……

虞澜意在家睡醒了就去用了早膳,然后问邓雪:“大哥大嫂去哪了,还有小弟。”

“少爷,他们都在屋子里待着。”

也是,这天这么冷,要不是饿了,他才不想从被窝里出来,只想在床上躺一天。他想着去看看他们,但转念一想,他去找大哥大嫂还是有些不方便,毕竟是夫夫,万一撞见了什么好事,那就太尴尬了。

想到昨日他太累了早早的睡下了,他还没摸郑山辞的腹肌,虞澜意想着今晚补回来。

他走着去找郑清音。

走到门口虞澜意敲了敲门:“小弟,我可以进来吗?”

郑清音收好自己的筐子,他起身去开门:“二嫂,进来吧。”

炭盆烧得旺,虞澜意才想起来火炕的事,连忙吩咐金云去办,他解释道:“睡火炕比烤炭盆更暖和,晚上睡觉也不怕冷了。”

“清音,你在这住得怎么样?”虞澜意问道。

“多谢二嫂关心,我住得很好。”郑清音从自己的枕头底下把自己绣的鸳鸯荷包拿了出来,羞赧的说:“二嫂,我没有什么送给你的,这是我自己绣的荷包。祝你跟二哥百年好合。”

第43章 纺织坊

虞澜意拿到荷包,看见上面绣的鸳鸯交颈,他很高兴:“清音你绣得太好了,我很喜欢。”

虽说他不会绣这些,但看针线还是看得出郑清音的针线用得很巧妙。这要是拿出去卖,会有不少人愿意付钱的。虞澜意是真的喜欢,他直接把荷包挂在了腰间。

他的腰间有玉佩、玉坠子、香包、现今添加了一个鸳鸯荷包看上去毫不突兀,郑清音的针线可以让荷包很好的融入进去。

郑清音在家绣荷包时就想到虞澜意是侯府的哥儿,所以用的配色这些都是朝着大气来配的。看见虞澜意这么喜欢自己送给他的荷包,郑清音不禁也露出一个笑。

“清音,我觉得你的手艺很好,你以后想做什么?”虞澜意坐下问道。

郑清音还没想这事。他想的是找个绣坊,自己去里面绣东西。他不爱跟生人接触,所以自己在房间里绣东西挺好的。

郑清音把这件事说给虞澜意听。

“那你不用去绣坊绣,你就在家里绣,想绣多少就绣多少,绣好了卖出去就成了,不要给自己规定每日要绣多少,我们府邸有钱的。”虞澜意拍了拍郑清音的肩膀。

郑清音坐在床榻边上,他说道:“二嫂,谢谢你。”

虞澜意真想捏一捏郑清音的脸,他笑着说:“这算什么事,我也希望你能快乐,把痛苦和烦恼都留给你二哥。”

郑清音听见这样的话,抿唇笑了笑。看来二哥跟二嫂的关系很好,二嫂完全没有侯门哥儿的架子,反而很直率,也很关照他。

他在新奉县这里很好,郑清音看着虞澜意还在说什么,心里安定下来。

……

天气太冷了,郑山辞也是缩在自己办公处里处理公务。他把心思放在种植跟赚钱上,城中的大户见郑山辞没有动静,各自松了一口气。新县令厉害是厉害,现今看来只是想在新奉县捞点政绩升迁。只要不触碰他们的利益,一切都好说。他们不介意给县衙里捐些银两,让新县令去做他的政绩。

程家在新奉县有五万亩地的田产,因为程老是巡抚退下来的,他们程家侵占的田地更多了,短短几年已经达到了十五万亩地。新奉县的田产本就缺乏,单单一个程家就有十五万亩地。其中还有其余的商铺、山地、树林、不计其数。说程家是新奉县的第一土财主也不例外了。

戚家、高家、夏家同样也是,逼迫百姓贩卖田地,把百姓变成佃农,而后继续压榨。这四个家族加起来田产占据了新奉县的三分之二。他们还会跟县城里的秀才、举人联姻,从而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让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

关系错综复杂,在新奉县拧成了一条麻绳。郑山辞还不好下手。

郑山辞下值后回来家里,他自己撑着伞走过去。他看见邓雪在,便问道:“你家少爷在哪儿?”

“少爷同郑夫郎,都在小少爷的房间里刺绣。”邓雪说道。

郑山辞点点头先去房间把官袍换下来,然后走出去。他想着林哥儿去找郑清音去了,他先去找大哥。郑山辞还把郑山成腿的事记在心上。

他走到厢房敲门:“大哥,你在么?我方便进来吗?”

“进来吧,山辞。”

郑山成只单在屋子里待着烤火,看见郑山辞过来了眉眼有些高兴,问道:“是有事找我么?”

“我记得大哥的腿在冬天总是会痛,我想着今天带你去医馆里看看。”

郑山成一听这话,看着自己的腿,有些不确定:“我的腿还能治么?”

"先去医馆里试一试,就算不能治好,也要让大哥你在冬天好过些。"

他找的是刚来新奉县给虞澜意看过水土不服的宋大夫,让旺福请宋大夫上门。

郑山成走到了正堂,宋大夫带着药箱,身后还跟着一个小药童。在郑清音屋子里的林哥儿得了信儿,跟过来了。

“这腿还有救吗?”林哥儿心中颇为忐忑。

“这位夫郎先别着急,我先看看公子的腿。”宋大夫不慌不忙的说。他看着郑山成的腿:“郑公子,你有什么不适么?”

郑山成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宋大夫放下郑山成的腿,他思忖片刻说:“郑公子的腿耽误的时间太长了,我现在没有把握治好郑公子的腿,但让郑公子冬天的腿不痛还是可以的。另外郑公子把腿保养得很好,你底下的腿还没有彻底坏死,还有希望。”

郑山成听见宋大夫的话并没有失望,这都已经过去多少年了,他对他的腿已经有些习惯了。宋大夫说了能让他冬天好过些,这已经很好。

“多谢大夫。”

宋大夫点头:“郑公子客气了,我先去开方子。”

林哥儿看着郑山成,听宋大夫这么说了,心里还有些失望。现今能让郑山成在冬日里腿脚更痛快,这儿也是好的。

“二弟这次是真的要谢你了。相公这是老毛病了,每到冬日就犯疼。我们又舍不得银钱,只能靠着赤脚大夫的土方子,要么就是自己去山上采些药草。”林哥儿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