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端瑜
“知道了岳父。”
郑山辞出门,旺福把披风递给他。大雪还飘着,街道上的雪被扫干净了,郑山辞见郑家食肆里面人还多着,让旺福买了五根烤肠带回去给家里人尝一尝。
辣酱坊跟榨油坊是一个赚钱的好法子,郑山辞还想开个纺织坊,纺织坊的事就可以交给女子跟哥儿来做,这样他们也有赚钱的机会。要说新奉县的军队遗孀多,要是开个纺织坊不仅有利于让他们生活下去,也可以让新奉县的百姓多一份收入。
百姓手里有了钱才舍得花出去,这样一出一入,对县城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郑山辞寻思找个木匠,他记不得怎么改善纺织机械,对纺织机这类事物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让木匠多做纺织机,让百姓来织布。
现今有了谭和在身侧,郑山辞明日打算吩咐谭和去跟工房的人商量着办。
……
京城
今年的大雪飘飞,虞夫郎抱着一个汤婆子,屋子里还有炭盆烧得旺盛。他在生虞澜意时伤了身子,冬日最是怕冷。
虞夫郎说道:“今年冬天真冷,新奉县靠近边境了,澜意那孩子随了我,在冬天一直都是窝在府上不愿出门。”
“过年时看少爷会不会回来,应当会的。”曹嬷嬷说道。
“我是想他回来过年,但转念一想,姑爷在新奉县头一年,他就回娘家来过年这合该是不懂礼数的。最重要的是这一去一来接近五个月了,还怕路上出了什么事故,我这心里才要后悔。”
长阳侯从外边进来,他的表情有些凝重,披风被下人挂在衣架上。
虞夫郎问道:“怎么是朝中出了什么事?”
虞夫郎让曹嬷嬷给长阳侯倒了一杯热茶。
长阳侯摸着茶杯喝了一口,胃里暖和多了,他神色缓了缓:“今年雪天大,有好几个州闹雪灾,几个县令督办不利,被砍了脑袋。”
虞夫郎心中一惊:“陛下向来宽宥,这次怎么下了重手?”
“怪这地方上的人不重视这次雪灾,竟把赈灾的银两吞了,让十几万的百姓饿死。”长阳侯说起这些贪官污吏也是眉眼厌恶:“陛下让叶世子押送粮食跟白银去了,这是要给皇室中的人来坐镇其中才好。”
“陛下这次是气急了。”虞夫郎想到虞长行还在御前当值,心里还担忧着。虽说长行打小就是陛下的伴读,情分非比寻常。但伴君如伴虎,谁知道陛下会怎么想。
还有远在新奉县的二姑爷,虞夫郎知郑山辞的品行,郑山辞眼皮子也没那么浅,现在去贪污,这是要掉脑袋的。
武明帝在朝堂上生了好大一通气,回到盘龙殿心里就平静多了。只是他玩味的挑起唇角,俊美的脸上漫不经心。
“去把长行叫过来,朕有话问他。”
虞长行走进盘龙殿,殿内暖烘烘的,他给武明帝行礼。
“坐下吧,朕的大将军。”武明帝笑道:“叶世子启程前向朕求了一个恩典,说是赈灾回来后要娶你们府上的三少爷为正君。朕答应了。”
虞长行沉声道:“陛下,臣不知道这事。”
武明帝摆手:“朕知道,你对这些事一向不关心,只是告诉你一声。朕记得虞澜意跟着相公去了新奉县,你府上的这个三少爷还是一个庶子,现在竟要成世子正君了。这说起来也是个笑话。”
虞长行心中一沉。
“朕出手打压了一下让他做侧君,若是云初有本事的话,自然会让他扶正。要是他自己不够硬气,那便是自己没本事了。”
虞长行心中松了一口气:“多谢陛下。”
“还谢朕做甚,还扰了你们虞家的好事了。”武明帝哈哈大笑:“你们这些世家也是够有意思的,听闻安信侯家的哥儿退亲了,他那未婚夫跟家里的下人厮混在一起被当场抓住了,那场面是证据确凿,一时京城里闹得风风雨雨的,朕也只当个笑话听。”
虞长行无奈:“陛下……”
自从先凤君去世后,武明帝没谁管得住。娶的继凤君是先凤君的亲弟弟,只能勉强管住武明帝。幸好武明帝自幼聪慧过人,又是雄才大略的明主,只是偶尔行事放肆了些。
下值后虞长行回到家中把这件事告诉给了长阳侯跟虞夫郎。
虞夫郎冷淡:“既是陛下要下旨,我们只管把他送出去就成了。”
长阳侯也是点点头。
京城这边砍了许多县令的脑袋,郑山辞在新奉县还没有受到影响。虞澜意早上醒来,他也不等金云进来伺候,他连忙让金云打了水进来,拿着帕子疯狂洗手。
昨晚帮了郑山辞一下,虞澜意现今手还是酸的。
冬天的月光也不如夏天的明亮,虞澜意在昨晚借着月光只能看见郑山辞起伏的胸膛。
虞澜意羞红了脸。
他随意穿了一身衣裳用了早膳就出门了,今天下午跟郑山辞约好了在院子里堆雪人的。郑清音今早在看院子里的石榴树,虞澜意冲着郑清音挥手:“清音!清音!”
郑清音抬眼就看见虞澜意来了,他高兴的喊道:“二嫂!”
虞澜意跳进院子里,从雪地里快步行走。
金云:“少爷,小……”
虞澜意脚下一个没注意整个人摔下去,摔出了一个大坑。
他飞快的用手掌撑在地上,免于自己的脸陷进雪地里。
郑清音张大了嘴巴:“……”
“小事一桩。”虞澜意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雪,走到郑清音面前。
郑清音心想二嫂真活泼。
第44章 新年
郑清音伸出手帮着虞澜意把头发上还有的雪花拍掉了。
“清音,马上就要过年。我还没有买过年货,到时候我们跟大嫂一起去吧。”
郑清音点头应好。
林哥儿跟郑山成还在屋子里,郑山成吃了宋大夫开的药好多了。夜里腿脚是暖和的,不像以前就算是盖着棉絮,骨子里还是冷的。
郑山成精神多了,林哥儿瞧着心里也高兴。他把衣裳挂在衣柜里说道:“我们来了些日子,也该出门找个事做了。二弟不是说了,要给你找个清闲的活做,你等他回来便去问问。”
郑山成心里也是这般想的,一直在家里待着,骨头都要耍懒了。他们这样的人是闲不下来的,平时忙着伺候庄稼,冬日里要么上山砍柴卖到镇上赚些钱,要么就是去镇上找个小工赚钱,总之平白无故在家里玩着,不如出门找个二三子。
郑山成:“等山辞回来,我便去问他。”
林哥儿便跟郑山成一起出门去了,在走廊就遇见了郑清音跟虞澜意。林哥儿瞧郑清音到了新奉县气色越来越好了,在家总是没胃口,不管是吃肉还是吃素的,一直都只吃一点。现今来了这里吃得好,许是厨子手艺也不错,郑清音用得多些。
性子也开朗许多,林哥儿心中欣慰。
“大哥大嫂。”虞澜意喊道。
郑山成应了一声,心里对虞澜意的态度平和下来,就把他当做是一家人,没把他当做自己诚惶诚恐畏惧的侯门哥儿。
要过年了,家家都开始张灯结彩的,郑山辞回去时就看见有人已经卖起了春联。郑山辞看了几副春联,写得很好。看铺子的人是一个年轻书生,郑山辞问价。
书生:“这些春联都是十文钱一副。”
郑山辞挑了一副春联买回去,打算贴在府邸的大门口,这样喜气洋洋的。
他正要回去时,有人惊呼道:“边疆的虞将军回来了,他们这是要回京。”
百姓们纷纷避开,骑马的将军上了些年纪,看样子有四十来岁,身后还跟着两个小将,余下的就是五十来个亲兵,都是骑着马。亲兵中间还有两辆马车,估计是虞家的家眷。
县衙的衙役是排班轮休,这时正在帮着维持街上的秩序,免得百姓落到了马蹄之下。
虞将军带着人走进了驿站,大抵没引起多少动静。百姓们也早就司空见惯,现今街道上又热闹起来。
郑山辞看了地上的马蹄印,却是心中生了惆怅。虞家的人来了,澜意跟着回京过年也是省得的。等过完年,由虞将军带着回来,这一路上也不怕什么有匪徒。
“旺福,这来的虞将军是何人?”
旺福说道:“这是家中的二爷,少爷的叔父。二爷常年在边疆,只有过年的时候偶尔才会回去。二爷是侯爷的嫡亲弟弟。二爷身后的两个小将是两位堂少爷,二爷家拢共有三个儿子,最小的儿子在京中任职。大儿子娶的是清河崔氏家的哥儿,二儿子娶的是河东卫氏的哥儿。这两家与虞家是世代联姻,所以成亲这事水到渠成。”
郑山辞听着这些世家的名字,心里一阵吃惊。一想长阳侯的权势,心里也渐渐平和下来了。他去长阳侯府的次数少,还未见全长阳侯府的亲戚。想着应该是满院子的人,不仅有长阳侯府的亲戚,还有英国公府的亲戚,这般算下来,该是头疼的。
虞二爷应当要休整片刻,等晌午过后,他再携着虞澜意去拜访。
他穿越而来,想着自己可能就是一个平头老百姓,哪成想跟这大燕顶级的贵族联系紧密。郑山辞想到这里不禁笑了。
他回到家中,虞澜意蹲在院子里搓雪球,一听见脚步声看见是郑山辞来了,眼睛一亮,就把雪球扔出去了。
郑山辞灵活的躲开没中招。
“你不是说等我回来堆雪人么?”郑山辞说。
虞澜意轻轻爽爽的:“闲来无事,搓搓雪球打雪仗。”
郑清音蹲在一旁用小雪球堆了一个小兔子,他从石榴树下捡了捡,还有枯黄的叶子,给小兔子做了眼睛、鼻子和嘴巴。
郑山辞在一旁看见郑清音堆的小兔子,伸出手摸了摸小兔子的头。
小兔子的两个长耳朵还是竖直的。
郑山辞温和的说:“玩玩还是要去烤火,免得手上生了冻疮。”
“好的,二哥。”郑清音轻快的应了一声,鼻尖被冻得有些红。
林哥儿搓了几个雪球就受不了躲进屋子烤火去了。
郑山辞低声对虞澜意说:“我有事找你。”
虞澜意跟着郑山辞去正堂,金云给他递了一个汤婆子暖手。
“虞将军从边疆回来了,看样子今年是要去京城过年。我想着你跟虞将军一起回京去过年,随即再跟着回来。有将军在,这一路上也不会遇见什么危险。”
虞澜意听见叔父来回京还在新奉县停留本是欣喜的,结果一听郑山辞这话的意思,是叫他自己一个人独自回京过年了。
他心里冒出一肚子的火:“你就这么想我走,我便回去过年也不回来了。”
郑山辞:“我是怕你想家了。你若是不回去就跟我一起过年。”
听听这什么话,这公事公办的态度。虞澜意当即瞪了郑山辞一眼,恨得牙痒痒,扭头走了。郑山辞琢磨出一点意思,连忙跟上去。
“我是想你留下来陪我的,但你也想家。去京城见见家里的人也好。”郑山辞跟着虞澜意进了屋子。
虞澜意:“我是想家,但一个人回去也没甚意思。来回五个月余的时间。明年再回去,今年不想。”今年的路走多了,他不想走了。而且他们刚成亲,第一个年虞澜意想跟郑山辞一起过。
他扔了一个枕头给郑山辞,发脾气。
郑山辞抱着枕头挨着虞澜意:“我没想赶你走,你不走,我心里欢喜着。我想将军现在刚过来,便没去上门拜访。想着下午去拜访。”
“那是我叔父,也是你叔父。”虞澜意睨看了一眼郑山辞说道:“那现在就堆雪人。”
郑山辞应道好。
郑山辞跟着虞澜意去堆雪人,堆了两个雪人。虞澜意把一只雪人的脚踩在另一个雪人脚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