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迟归鹤
“郡王爷?您还好吗?奴婢是膳房的……”那人说了几声,推不动殿门,竟绕到了靠近内殿的那头窗前又尝试着推了几下,一边推还一边询问,好像真的十分关心萧恪是否真的身体不适。
而这样的行径在萧恪眼中只会有两种可能,其一便是真的不长脑子、只知道邀功献媚的蠢货,另一种便是借送汤为名、行刺探之实的别有用心之徒。若是后者,必是要除之而后快的,萧恪心中一瞬转过万千念头,又总觉这人行事过于明目张胆,反倒不像是哪家派来的,只是防人之心不可无,且他一贯是谨慎过头的性子,哪里会放过。
“嘘—阿绥先在榻上待着别出声。”贺绥正准备说什么,萧恪已先一步用手比在唇间做噤声状,同时压低声音嘱咐了一句,自己则瞪了靴子、扯了件外袍披在身上,屏风旁的柱子上就挂着一把佩剑,萧恪将其取下拿在手中。
是而那行宫内侍小心推开了轻掩住的窗时,面对的一把出鞘的白刃。
“啊!”在意识到白刃抵在自己脖子上时,那内侍一把丢了手中的汤碗,脚下一软,退了两步咕噔就跌坐在了地上,你你我我了半天,连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
他这一嗓子,也把正巡守至此处的禁军招了来。
那为首的校尉看了眼跌坐在地的内侍和持剑立在窗前的萧恪,板着一张脸微微低头行至窗前不远处站下,对着萧恪恭敬行了个礼后才道:“末将等方才巡至殿外听到宫人惊声尖叫,特来查探,叨扰王爷了。不知这是出了何事?”
萧恪收剑入鞘,瞥了眼那内侍才悠悠说道:“这内侍借送汤之名肆意窥探殿内,不知是何目的。本王方才起身正巧听到动静,便稍做防备。你们来得正好,本王身上有伤,不便于行,这宫人便劳你们送去司礼监,仔细盘问清楚了。”
“是,末将领命。”校尉一挥手,自然有手下禁军过来将那内侍拖走。这批巡逻的禁军皆是从京城中带来的,自从有了前几日的行刺之事,齐帝便将行宫之中值守的兵士全都换成了亲信的内卫,这批禁军做事干练也颇有经验,拖那内侍走的时候甚至不忘在嘴里塞上棉布团,防止那人求饶叫喊惊扰到内宫之中的贵人。
只是他们也远比旁的禁军警惕性更高些,才把人拖走,那校尉就把手按在了刀柄上,神情严肃地看向寝殿一侧,大喝了一声,“什么人?!”
随行的同队禁军也是纷纷警惕,萧恪立在窗前不紧不慢地扬声唤了句,“无妨,是我的侍卫罢了。”
“原来如此,是末将唐突了。”那校尉一边说着一边又打量起了萧恪背后床榻放下的帷帘。
“怎么?校尉似乎对本王的寝殿颇有兴趣,还是想搜上一搜?”
萧恪瞬间变脸,那校尉愣了一下复又低下头,口中请罪道:“末将僭越,还请王爷恕罪。王爷这里既是无事,那末将等便先行告退了。”
木窗刚被掩上,贺绥便一把拉开了帷帘下了榻,他身上衣物已然重新穿好,只是一头乌发仍散着披散在背后。
“方才是怎么一回事?”
贺绥走过来自然而然接过萧恪手中是我长剑放到一边,拿来新衣换上。萧恪像个听话的孩童,一举一动都赖到贺绥来牵他,等坐在铜镜前看贺绥替他绾发时才缓缓开口答了方才的疑问。
“那太监?呵,我原想着是谁派来趴墙角的,后来想想能这么蠢,怕不太可能是哪边的细作,应当就是个邀功的蠢货。”
贺绥拢发的手顿了一下,随后问道:“你心中有数却故意将人送去审问?”
“我心里也只是猜测,并非十拿九稳。你我处境不同旁的权贵,总要提防这起子趴墙根的小贼。”萧恪没同贺绥说的是,如那内侍没有惊动禁军,他原是打算将这人秘密收押亲自审问的,不过到底是事赶事,让禁军内卫撞上,他也就不太好插手了,说出来约徒惹贺绥不快,索性通通瞒下,嘴上只是说,“这消息这两日传出去,回京后也可让那些在王府里支棱着耳朵收敛着些。”
“……我明白你的用意了。”
萧恪透过铜镜看着站在身后的贺绥,他正为自己扣上玉冠,看神情显然对这种事仍无法坦然接受。
“阿绥,我知你不喜听、更不屑做这种事。可世上安得两全之法,默默无闻便是任人宰割。大权在握虽易招来旁人的嫉妒憎恶,却不会身不由己。”拢发的手顿住了,贺绥面上神色凝重,紧紧攥住了手中的木梳,抿唇犹豫了许久却最终并没有开口说什么。
萧恪接着说道:“我不想让你做违心的事,更不愿欺你瞒你。今后这种事,我会尽数替你揽下,只求你……信我怜我,你我之间不再因外人有何隔阂。若你仍有担忧,我可以许诺你,绝不做违背家国大义和人伦良心之事。”
贺绥的性子萧恪再清楚不过了,他起身转过来面对面站着,同贺绥四目相对,神情凝重并无半分欺骗躲闪,一言不发,只期待着对方的回应。
“……我答应你。但我也有一个条件。”
萧恪闻言心中松了一口气,面上露出难掩的笑意,爽快应下:“别说一个,只要是阿绥说的,十个百个都成!”
“不,就一个。”贺绥轻摇了摇头,神情同样认真无比,“朝廷上的情势能同我细讲讲么?”
“不过是一滩浑水罢了,说出来脏了你的耳朵。”
“我要听。允宁,你若是像你说的敬我爱重我,便将所有都说予我听。我想同你并肩,而不是被保护在内宅之中。我不是娇弱的闺阁千金,更不是不知事的孩童,有些事我只是不屑去做,并非不懂。”
“好。阿绥想听什么,我必定知无不言。不过,眼下有件着急事要做。”
“何事?”
萧恪微微一笑,起身推开了刚刚那扇木窗,对着殿外唤了一声,“太子殿下还有哪里不放心,特意叫阁下趴墙角偷听?有话不妨进来直说。”
房内的贺绥闻言神色一凛,手按在了桌上的剑柄处。
此时,一人身着禁卫服饰自窗后走出。男人面容端正,眉眼细看之下还有些意外眼熟,他走出来站在窗外,正对着寝殿内的二人躬身行了一礼,不卑不亢说道:“殿下有话,要卑职说予贺侯爷听,烦请王爷回避。”
第五十七章
贺绥还没开口,一旁的萧恪却先说道:“你家殿下知道你这么胡来嘛?”
那侍卫皱了皱眉,张口便道:“卑职不懂王爷此言何意?”
萧恪懒得同个有私心的侍卫啰嗦,只回了个意味不明的笑便不再搭理那人了。
贺绥看了眼自顾自坐在一旁端起架子的萧恪,心思一动,也隐隐察觉到了什么。口中只道:“我与允宁不分彼此,烦请直说。若是殿下怪罪,尽可说是我的意思。”
见那侍卫迟迟不肯开口,萧恪在旁瞥了一眼,冷笑道:“怎么?我在这儿坐着你就成了锯了嘴的葫芦?太子殿下知道你这么不中用么?”
萧恪这张嘴是两辈子练出来的,此刻也是存了心要让那侍卫下不来台。
贺绥在旁拿捏着分寸,听到后面那话回头唤了一声,在萧恪看向自己的时候轻摇了摇头。
这侍卫再怎么说也是太子派来的人,虽不知太子要避着人说什么,但终归代表的是东宫储君的颜面,挤兑两句尚可,越了分寸只会招来祸患。
“你且说便是,我这里没什么可避讳的。如果殿下让你转达的话与允宁有关,且不能说给他听,便烦请回去代我向太子殿下陈情,那日贺绥应已同太子殿下明言,请殿下切勿执迷不悟,伤了皇室颜面。”
那年轻侍卫在东宫侍卫中还算是得脸的,替太子传次话要偷偷摸摸进来不说。话未传一个字,先被燕郡王和抚宁侯连番言语奚落了一番,虽然贺绥那话是在说太子,但也等同落了他自己的颜面,到底是年轻气盛,脸上有些挂不住,便硬邦邦甩下一句,“卑职会一字一句转述给殿下的。”
等那侍卫脸色难看离开后,萧恪起身拉了贺绥一把,将人带到镜前坐着。
“方才你替我束发,这会儿便换我来服侍侯爷梳洗。”萧恪心情愉悦,趁着这时候多逗逗贺绥。
贺绥知他是因为自己拒了太子而暗自喜悦,嘴上也不明说,只象征性斥了一句,“别胡说。”
“好好好,都听侯爷的。”萧恪满口答应,一手托着那满头乌发,另只手用木梳轻轻梳拢,手艺娴熟也没有半点毛躁。
“我还以为你素日不会摆弄这些。”贺绥不知他何时学得替人打理青丝了,随后说了句。
可刚说完就看到萧恪握着木梳的手顿了一下,不由微微转头问道,“怎么了?可是有什么不妥?”
“没……只是想起一些无足轻重的旧事,又想着我们许久没有如此亲近了,一时感慨。”见贺绥半转过身看自己,萧恪握着白玉簪还未来得及簪上,朝对方露出一抹安慰的浅笑,还承诺了一句,“我说真的。”
贺绥不疑有他,便没有多问什么,只是说道:“往后也会是如此。”
“……嗯。”簪上白玉簪,萧恪手压在贺绥肩上,看着镜中他二人的身影,面上挤出一丝笑容,“我家侯爷果然俊美无俦,幸好早早将你迎入府中,不然若是被陛下的哪位公主瞧上了,我怕是只能谋反抢人了。”
贺绥贯是清楚萧恪从不爱遵从礼法教条,只是没想到这些日子他会将谋反、巫蛊之类的忌讳言辞挂在嘴上,不由板起脸提醒了一句,“允宁,这两个字不可随意挂在嘴上。”
“侯爷的教诲,小王自当铭记。”
明明是敬称,不知道为什么到了萧恪嘴里却总带着那么点撩拨轻挑的意味,贺绥也是习惯了的,默默叹了口气。随后便正色道:“说起太子殿下,有件事还未说予你听。出京秋猎之前,你曾让洪喜查小琮碰到了什么人,眼下不必查了。”
“太子殿下?”
贺绥点了点头。
萧恪又道:“他亲口同你说的?”
“不算。我推拒了太子殿下的‘好意’,他一时嘴快。”若不是那日萧定昊一时说漏嘴,贺绥竟不知心中德才兼备的太子殿下会利用身边亲近的孩童探听消息,“可我不明白,他透露给小琮秋猎的消息,又借机打听王府的近况是为何?”
萧恪不是齐帝的子嗣,这皇位之争无论如何也同他这个皇侄无缘,太子即便该防也是防三皇子。
“冲冠一怒为红颜?或许这话用得不太恰当,但阿绥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贺绥摇了摇头,他并非不知太子对他的执着,不然便不会有那日行宫刺客的配合,真正让他无法理解的是以太子往日的作风,并不是沉溺于儿女私情、小情小爱之人。
“或许赤子之心令人触动情肠,十年如一日仍记着……”
萧恪喃喃自语道,声音压得比较低。两人都各有各的心事,是而他自言自语时贺绥没能听清楚,便问道:“你方才念叨了什么?”
“没什么。阿绥你是不是…赠过太子殿下一个雕梅花的扳指?我瞧殿下素日里倒是宝贝那扳指……”扳指一说是萧恪的猜测,前世他并不知道扳指的意义,是直到死前才瞧到萧定昊手上的小习惯。自重生之后,有心留意了下才大致心中有了计较,只是仍不清楚那扳指的来历。
“扳指……血玉雕梅花的那个?”
萧恪点了点头,坐在一旁来了兴致问道:“从前没在你府上见过那扳指,我瞧太子殿下倒是一直很稀罕那扳指的,想着是否你赠扳指时是否有其他缘由。”
“那扳指……是我给太子殿下的谢礼。”
“谢礼?”萧恪不疑贺绥话中有假,可若真是谢礼,也不该让萧定昊前世宝贝了那么多年。相反的,该是贺绥记萧定昊的好才是。
闻言,贺绥面上露出一丝古怪神色,随后叹了口气缓缓道:“允宁不记得也是自然。你还得约莫七八年前冬日里,你从太学回来后被推入荷池的事么?”
“记、忆、犹、新。”萧恪如何会忘,那时他和贺绥被齐帝虚构名义接入宫中抚养,却实则是人尽可欺。以五皇子为首的一众皇亲贵胄嫌他在太傅面前抓尖卖乖,故意设计把他推下荷池,他也因此大病了一场。
当年个中细节萧恪并不全然知晓,只晓得后来齐帝出面责骂了五皇子和几个子侄,连太子出面也是后来裴东安替齐帝来安抚自己时,偷偷提起的,不过也仅此而已。若不是贺绥在,他当年险些一命呜呼,可此事后来也是不了了之,说是责罚,也不过是无痛不痒申斥了几句,便轻轻揭过。齐帝那时候仍忌讳着死去的亲弟弟,对萧恪自然是说不上好,即便是当时这侄儿死了,也不过是找人送回王府葬了便罢。
此刻经贺绥提起,当年记忆便串在了一起,不消把话说满萧恪便已心中有数。
“原来如此,我还奇怪太子殿下何时变得那般不谨慎了,原来是阿绥为了给我讨公道。”五皇子虽然自小顽劣,压根就没有争夺皇位的可能,但其生母是齐帝早逝的爱妃,五皇子的娘舅在朝中文臣武将中皆有一定名望,以萧定昊那般谨慎爱算计的性子怎么会贸贸然以自己的名义替他出头,原来这之中还有这层关窍。
“我原只是见你高烧不退,又叫不来医术高明的太医,情急之下去才求太子殿下的。”
贺绥这般说,那后面将五皇子抖落出来便是太子刻意为之,其中目的不言而喻。
果不其然,贺绥接着便道:“只是没想到太子殿下竟秉公办事,为你主持公道。我这才想着要感谢殿下出手之恩,才寻了先父传下来的扳指送予他。”
萧恪笑着轻摇了摇头,贺绥是从不会用恶意揣测旁人用心的处世和性子,也难怪会将太子看作是好心,尽管他已经知道太子对自己心思不纯,也没有怀疑过旁人刻意的‘好意’,不过萧恪并不想点破,也不想‘纠正’。
赤子之心实在难得,萧恪自己都爱惜到无法自拔,自然清楚萧定昊对贺绥的心思有多重。
他曾在权力漩涡里挣扎浮沉了三十多年,并不想贺绥变得和从前的自己一样。看谁都是别有用心,时时刻刻疑神疑鬼,午夜梦回之时双手沾满无辜之人的鲜血,日日夜夜无法安眠。而他要做的便是成为无坚不摧的盾,将那些阴晦污垢通通挡下。
“太子殿下有宏图大业在胸,儿女私情于帝王不过过眼云烟。能坐上那个位子的,都是孤家寡人,亲近者无一例外都无法善终,阿绥可得离他们远一些。”
“……我明白。储位党项之争,我都没兴趣。毕生所求,不过是为家国荡平北地,同长姐一起,还北境百姓一个安宁太平罢了。”
提起贺绥远在边关的长姐,萧恪笑着道:“牧姐姐若是知道陛下赐婚给你我,不知道会不会挥刀砍了我!”
“长姐作何要砍你?”
萧恪半开玩笑地说道:“怪我没保护好她的宝贝弟弟,让你委屈下嫁到我府中啊!”
“我没有……”贺绥下意识变答他没有委屈,不过话说了一半又觉得那话未免太矫情了些,便克制住了,随口斥了声,“别胡说。”
提起长姐,贺绥面上露出伤感神色,萧恪在一旁看着,不由问了句,“阿绥,怎么了?”
“只是想着来年,长姐她们怕不是还不能回来过年。”
贺绥双亲已亡故多年,这世上仅有的血亲却远在北境,身边虽有个外甥,但到底是个顽劣孩童、又差着辈分,自然不如与亲姐姐那般亲近。
“阿绥这么一说,倒也让我想起大哥了。我都快忘了大哥当年的模样了……”
萧恪的大哥伏郡王当年因年长、又与其父宁王颇为相像而险些被齐帝迫害至死,所幸有朝中忠正清流舍命保下,却仍是被剥了世子尊荣,随意敕封了个郡王头衔便赶去了边关吃沙,明明是嫡出长子,却困守在苦寒之地多年,并不比萧恪这个亲弟弟的处境好上多少。
谈起亲人,都是满腔的伤心事,萧恪不愿再惹贺绥伤感,便随口提起了方才替太子传话的侍卫。
“阿绥觉不觉得太子殿下派来的那侍卫…相貌同你有几分相似?”
上一篇:拒绝攻略后成了赛博男菩萨
下一篇:虫族之圣廷秘事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