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晟归
阿福带着王夫人的回礼风尘仆仆地赶回了镇上,褚掌柜为了送这些东西甚至特意借了几匹马来,见着回礼他才终于松了口气,前前后后折腾了这么多次,如今总算是听到了句好消息。
他还专门雇了些乞儿闲汉在大街上在人多热闹的地方大声闲谈,什么“同福酒楼新出了道酥焖肉,味道可谓一绝”、“什么酒楼里有树莓冰饮树莓糕点,那冰饮竟然是……”,总之可谓是做足了噱头,镇里连着好几日都在谈那由树莓做的东西。
镇上有不少人都在猜测褚掌柜是从哪儿一口气弄来这么多树莓——瞧那糕点上的粒粒饱满,这东西摘下来几个时辰就开始发霉变质,怎么他们收的就一斤里能坏掉大半斤呢?
对家酒楼也派了好几个人过来打探消息,奈何酒楼中的人早就被褚掌柜严令警告过,查了几天也没人能查出来。
倒是有人想起了推着板车进了同福酒楼的戚长夜。
但都以为他是给同福酒楼送竹子的。
不过话说回来,还真有一部分装冰饮的竹筒是用戚长夜运树莓的竹子做的。
真瞒肯定是瞒不住的,不过只要拖上一段时间,等将树莓拖过季节便也无所谓了。
褚掌柜狠狠出了一口恶气,那几日连走路都带风,阿福也因着这事儿地位窜高了一大截,这段时间在酒楼里面可谓是风头无两。
如今阿福又见着了戚长夜,他不高兴才怪呢。
“戚哥!”阿福朝他小跑过来,引着戚长夜要往酒楼里走,戚长夜看他的脸色和态度就知道褚掌柜最近的心情应当是不错,由此也能猜出树莓应该帮了褚掌柜不小的忙。
“我就不进去了,”戚长夜摆了摆手,又提了下另一只手中的野鸡:“我那边还有摊子要顾,赶时间,过来问问你们收不收它。”
阿福瞧了瞧那只野鸡,点头:“收,掌柜的说了,什么野物都收,只不过哥你这只鸡……”。
“受了些伤,但还活着。”戚长夜给他指了指野鸡身上的某个位置,是掉入陷阱后被竹签刺出来的,伤口很深,这也是鸡一直蔫蔫哒哒半死不活的根本原因。
阿福仔细看了鸡的眼睛鼻子,判断这类动物有没有病主要看鸡头和鸡粪,再或者鸡的走路姿势站立姿势也能展现出些问题,在这方面赵岁岁可比阿福要懂得太多太多。
这还源于钱婶子当年买鸡崽时误买了只病鸡回来,身上好像带着瘟病直接将钱婶子家的鸡全传染了个遍,赵母为此没少幸灾乐祸,隔三差五地就在村里将这件事情翻出来嘲笑上一通。
赵岁岁无法理解她的行为,却记住了鸡瘟这两个字,后来便一直仔细观察着家里和村里养的动物,又时不时地同那些农家老把式请教上两句,现如今也算是自学成了小半个行家。
阿福查探了一番便放下了心来:“咱家酒楼野鸡十五文一斤,野兔二十二文一斤,都是按照市场价格来的,野兔要是活的价钱还能再高上几文,算作是皮毛的价格,戚哥你瞧着要是合适现在就能过去称重。”
戚长夜点头:“好。”
野鸡共有二斤多重,一共到手三十七文,阿福从账房处接过了铜钱递交给戚长夜,又劝他在酒楼里多留上一会儿。
“昨日掌柜的还念叨着你呢,要是见了你肯定高兴,戚哥不如再多坐上一会儿,这段时间褚掌柜来的都早,至多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他就该进门来了。”
戚长夜摇头:“多谢你的好意,但我昨日捕了些鱼,在肉市那边摆了个摊子,暂时交给我……”,他顿了瞬,复又接了上来:“暂时交给我弟弟看着。”
“现在应当已经开始上人了,我怕他自己忙不过来,还是早点回去看看。”
阿福也是镇里的人,当然清楚市集上什么时候人流最大,当即没了阻止他的理由,只是顺口又问了句:“都是些什么鱼?大小数量如何?”
他这纯粹是在酒楼做久了养成的职业习惯,戚长夜依次回了鱼的品种数量,阿福“嚯”了一声:“一二百斤?这数量可不少啊!”
戚长夜点头:“是啊。”
几条几十条尚且好卖,今日小集人流量大,多吆喝几声肯定能卖出去,但上百斤鱼就不好说了……鱼要是死了就更不好卖了,阿福不由得有些替他担忧。
“没事,能卖多少便卖多少,卖不出去的就回去氽成丸子压成鱼饼鱼排鱼豆花,再不济就做成熏鱼腌鱼,总不会让它们烂在家里的。”
阿福:“??”
鱼肉丸子他当然知道,有猪肉丸子就肯定有鱼肉丸子,但鱼饼鱼排又是什么?
还有他刚刚说的……鱼豆花?鱼还能做成豆花??
阿福愣住了。
第48章
戚长夜匆匆回了肉市, 他已经将钩子抛出去了,至于阿福会不会上钩就不是他能决定的事情了。肉市与菜市对立开来,过了领摊位牌的地方再往前走, 左菜右肉双方仅有一街之隔。
戚长夜有些担心家里的一大一小, 这两个看起来都不是什么大胆的人,不过等他赶回去后才意识到自己实在是想得太多。
——赵岁岁确实是有些紧张,但远没到他想象的那个程度, 甚至于他的摆摊经验还要远超出戚长夜一大截,只不过以前卖的都是自家摘的园子里的青菜,现在卖的却是珍贵的肉食罢了。
摊位前方已经有了过来询价的百姓,赵岁岁朝人露出个笑, 指着摊前摆着的木桶:“左面桶里的八文一条, 右面桶里十五文一条,中间桶七十二文八条, 要买只能八条起买不拆开单卖,全部都不称斤不量重。”
这是昨夜戚长夜就和他提前定好的, 鱼太多了, 上百条鱼一斤斤称肯定算不过来,集会总共就赶着那一个早上半个上午,差不多巳时人群就开始慢慢散去了,等那股人潮过了拖到中午也未必能再卖出几条去。
市面上的鱼价在八文一斤, 他们这些鱼都在一二斤左右, 这样卖肯定是不如一斤斤称重算钱合适的。起初赵岁岁还有些心疼,但戚长夜一解释也转过了弯儿来,正所谓薄利多销,要是能够全部卖出去也能收获到一二两的银子,拿到手里的银钱才是最实在的, 这样省事,卖的也快,等鱼死了值再多钱也不好卖了。
“你这小哥儿,说的可是真的?当真全都八文一条?”问价的妇人瞪大眼睛,不可置信重复一遍。
她的嗓门不小,一句话引来了周围不少人的注意力,赵岁岁点头:“当真,婶子我骗您作什么。”
妇人还是有些不信。
她刚刚可在八文钱的木桶里瞧见了一尾大鱼,少说也得有个一斤三四两左右,放到别处能卖到十来个铜板,在这漂亮哥儿的摊子这儿却只要八文?
不会是有什么诈吧?妇人面露狐疑。
赵岁岁仍是笑:“这市集里这么多人呢,大家可都听的清清楚楚,只要是从这个桶里抓出来的全部八文一条,我若骗人大家尽可以去找巡市的守卫大人过来做主。”
戚桐也在旁边点头:“哥哥说的对!”
他思路清晰语气平稳,像是早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附近人提出的问题也都对答如流,戚长夜本想着穿过人群进到摊位前帮忙,却没想到会见着这样的情况,一时间不由得有些失神。
赵岁岁现在的样子与在他面前时一点都不一样。
赵岁岁随手从木桶中捞起条鱼,滑溜溜的鱼儿在他手中拼命甩动着尾巴,鱼尾在地上甩出一道长长的水痕:“您仔细看看,这鱼可不是病鱼死鱼,一条条地都活泼灵动着呢,错过这次十里八乡可都没有这样的好价了!”
赵岁岁边说边看向了周围的其他旁观的人群,刚抬起头就瞧见了站在不远处正目不转睛地望着他的戚长夜,赵岁岁心一颤,手上也没能抓住,大鱼寻了个空隙猛地从他手中窜了出去,“扑通”一声又掉回了木桶里面,连带着周边都被溅上了好一滩水。
赵岁岁垂下眼,耳根发红。
妇人越想越觉得有理,反正试试又没有什么代价,当即便挑了一条一斤多重的大鱼出来。桶里的鱼不少,一条条的在桶里游来游去的,刚刚她瞧见的那条已经不知道躲哪儿去了,不过这条也差不了多少,妇人心里喜欢的紧。
赵岁岁这次没直接用手,而是去拿了抄网过来,又稳又准地将那条大鱼给捞了起来,连带着一条紧挨着大鱼的也被一并带了起来。
赵岁岁指着其中一条:“是这条吧?”
妇人点头。
他便将另外一条扔回桶里,隔着摊子遥遥将抄网举在了妇人面前不远处:“您看看要不要,要的话八文钱,我现在就拿草绳穿上,不过话说在前头,一旦用草绳穿了这鱼可就不能换了。”
妇人也明白这个道理,草绳穿了鱼就算再放回去也没之前那么好了,大部分摊子都有这一说。
她瞧着网里的那尾大鱼,惊讶地发现竟似乎要比她刚刚看上的那条还要大上一点,当即点头:“要要要,你穿吧。”
说着妇人便低下头去拿了荷包,仔仔细细地从中数出了八枚铜板。
赵岁岁手脚麻利,绳子一拧打了个结几下便将大鱼给穿了起来,妇人刚接到手里就知道自己捡了大便宜,这鱼她用手一掂少说也有个一斤半左右,八文钱便宜的她做梦都能笑醒。
赵岁岁将收来的铜钱放回身后的木盒子里,周围的人群已经熙熙攘攘地议论起来。
“真八文钱啊?才八文钱?”
“这鱼瞧着可真不错,八文钱买了太合适了!”
“她那鱼得有一斤多重了吧?快赶上买一斤送半斤了!”
“明明是我先瞧上那条的……”,也有人在旁懊恼起来。
“咱家的鱼就这么多,各位客官先挑先得。”赵岁岁又道。
旁边忙有人叫了一声:“小哥儿,我要那条!不是那个,是底下那条!”
赵岁岁又开始捞鱼。
“诶,我也要我也要!”
戚长夜见状也不再围观,走近摊前将抄网接了过来:“我来捞,你收铜钱穿草绳。”
接抄网时他的指尖无意划过了赵岁岁的手背,两人身子俱是震了一下,又各自飞速地移开了视线。
他们两个当然不是傻的,八文钱的桶里不可能全部都是一斤半甚至近两斤的鱼,大多都是一斤多上二三两左右。妇人瞧着的那几条大鱼是专门放进去用来吸引客人的,一斤半以上又不足两斤的鱼多在七十二文八条的那个桶里。
不过即便是一斤二三两,八文的一条也足够吸引人了。
摆摊子当然是人越多越好,走过路过瞧见那头聚了一大群人,大多数人都会按捺不住好奇心思过去瞧上一眼凑凑热闹,进去一听这鱼价格确实便宜,又肯定会有人动了念头想掏铜板买上几条。
再一看连着几条大的都被人给挑走了、手慢一点鱼就没了、还琢磨呢再琢磨真就被人给挑干净了……被这紧促的节奏一激当时就热血上头开始掏铜板了。
什么?你不爱吃鱼?不吃它也便宜啊,拎去走亲戚串门也不丢面子啊!
八文木桶里的鱼本就没有几条,没过多久木桶就见了底,十五文的二斤多重的鱼也被买走了一些,只有七十二文的大桶几乎没怎么动弹。
有客人眼馋这桶里的大鱼,朝着赵岁岁问道:“小哥儿,你这鱼真不能拆开来卖啊?七十二文也太贵了,一口气买这么多鱼咱也吃不完啊。”
戚长夜刚捞了条鱼上来,腿上被鱼尾甩出的水花溅湿了一片,闻言瞧了那问话的人一眼,有些疑惑为什么对方不问自己。
赵岁岁似是猜到了他在想什么,没忍住笑——你脸上一点表情都没有,瞧着和个冷面煞神一样,要不是鱼实在便宜指不定有多少客人会被吓跑呢。
不过赵岁岁转念一想又觉得自己的想法似乎有些太绝对了。
戚大哥虽然表情不多,但他长的好看啊!村里人畏惧他的大名根本不敢仔细看他,镇上知道他的却不怎么多,赵岁岁已经瞧见好几个哥儿姑娘让戚长夜选鱼了!
明明指的就是那条,捞上来后偏偏又说不是,不就是想图戚大哥同他们再多说上几句话吗?!
赵岁岁心里想着,却也没忘了回人的话:“也不是这么说的,七十二文乍一听确实不便宜,但里面的鱼也又多又大啊!您瞧这桶里的鱼差不多都有一斤半重,甚至还有快两斤的,就算每条按最低一斤半算八条鱼也有十二斤了。”
“镇上买鱼八文一斤,逢年过节的甚至能卖到十文钱去,十二斤鱼就要九十六文钱,我们这却只要七十二文,足足省了二十四文钱呢,二十四文钱可够买不少东西了!”
旁人一听,顿时也觉得便宜。
“买的越多价格越低,亘古以来就有的道理,这桶实在是不方便拆,您要是想要不妨试试拼团——肯定也有其他想买的客人,私下商议好合在一起买上八条,这样一人就只用三十六文了,要是再找三个人就能只花十八文买上两条,核算下来九文钱一条,怎么不算合适呢?”
拼团一词还是赵岁岁从戚长夜那儿听来的,具体怎么拉人与他们无关,戚长夜的目的是用最快的速度将这些鱼卖完,另外两个木桶说白了只是用来吸引客人的手段。
毕竟那两个木桶里的鱼的数量本就不是很多。
还是那句话,少赚一点总比卖不出去好。
先前的妇人还没有走,本觉得自己花八文买的有些亏了,但转念一想其实也差不了太多,毕竟八文桶里的鱼也不是正好一斤的,每条都会多上几两,自己还少花了一个铜板呢。
大部分人也只能买上一条两条,能买三条都算多的,想拼一团最少也要凑上五六个人,当即便有人开始张罗着组队。
可肉市里的人却着实是少,大部分赶集的村民镇民都集中在菜市那边,凑齐了两桶鱼后就找不出人了,便有人干脆跑到了菜市那边去喊人。
还有家在镇子里住的,直接回去问亲戚邻里,一听九文钱的大鱼都有些意动,急急忙忙朝着肉市的方向赶了过来,边走还要边说上两句“多谢你有这种好事还想着我。”
桶里的鱼确实不少,但也架不住八条八条地往外面捞,每隔一会儿便有好几个人成群结队浩浩荡荡脚步飞快地往肉市的方向走了过来,一路上也引来了不少人的注意。
有好信儿的打听上了两句,消息顿时传的更加广了,桶里的鱼下的飞快,赵岁岁手边的草绳也越来越少,到了后面连桐哥儿也跟着忙了起来。
到了最后摊子上只剩下了几条死鱼,戚长夜直接打包卖了,面前仅余下几个空空荡荡的木桶,赵岁岁揉着酸痛的手臂,身体虽累眼睛却亮的惊人,不自主地凑到了戚长夜的身边:“戚大哥!我明白了,你是用拼、拼团的方式让他们将消息传出去!”
戚长夜点头:“对。”
上一篇:路人,但怀了邪神子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