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晟归
------
“虽然乍一听上去有不少钱,但这些是没扣除成本和各项支出的毛利,实际上的收益相比起来会少上很多。”
譬如买枣糕的原材料所使用的花销,枣子牛奶面粉糖等,这些都是戚长夜拿自己的存银购买的,单是地窖里的那几十筐枣子就花费了戚长夜的不少银子。
赵岁岁红着眼睛点了点头,显然也是想到了这点。
戚长夜给他递了张帕子,赵岁岁有些不好意思地接了过来,随意擦了擦自己的脸,又悄悄地瞥向了他肩头的那块有些暗沉的地方。
赵岁岁甚至不知道该先想些什么——是刚刚丢脸地在戚大哥的面前哭了?还是他和戚大哥亲密接触了?还是……刚刚把头靠在戚大哥的肩膀上了?
戚大哥明明不喜欢别人碰自己的肩膀。
他还在这儿胡思乱想,戚长夜已经去将家里自制的乌桕子蜡烛点了起来,随后又拿了那个木质的板夹,往里夹了张裁剪好的纸。
纸是戚大哥上次出门拿回来的,他说是在镇上买的,赵岁岁只在看契书时碰过几次纸张,虽是察觉到了这纸的大小和坚硬程度与他曾经接触过的不太一样也没有多想,只觉得是自己的见识太少对这些精贵物件不太了解。
若是有其他书生站在这里就会发现这纸与他曾经见过的所有纸张都不太一样——洁白如雪干净平整,是后世里面最常用A4纸,与当朝所用的竹纸宣纸都截然不同。
戚长夜在纸上勾画了几笔,同赵岁岁一起核对起了成本。
“油纸麻绳二百二十文。”
“鞭炮一百七十文。”
“红布一百八十五文……”。
赵岁岁每报出一个数字,戚长夜便在纸上添上几笔,岁哥儿不识字,见他在纸上写写画画的眼里心里都是说不出的好奇与羡慕,戚长夜余光扫过他的视线,手上一顿,随即用炭笔的末端轻轻戳了戳他的鼻尖:“你要想学随时都能教你。”
赵岁岁慢慢眨了眨眼睛。
这日的生意着实是好,直接将他们先前垫付的钱款全部抹平,甚至到最后还剩下了二两多的纯利润——要知道这可是扣除了镇上铺面这个月的月租钱的!
只是一天!他们就将先前花费的所有银子全赚回来了!甚至还能留下结余!
赵岁岁被这一个又一个的惊喜给冲击的回不过神来,眼睁睁地见着戚长夜进屋取了两个木盒子来将银钱收好,戚长夜只将自己出的本钱给收了回去,余下的二两多的银子则被推到了赵岁岁的面前:“你收着吧。”
赵岁岁摇头,又想将钱往回推去。
虽说戚长夜从没提过,但赵岁岁却也清楚开这铺子有多不易,这铺面也不是随便一个人想开就能开的,铺面选址官府报备申请许可等一堆琐碎杂事摆在那里,戚长夜现在还是农籍,开铺子更是有着不少麻烦,好在他们做的是食品营生,又是在镇里租的铺面,说成是租地方卖些农家吃食也合情合理,不过若是铺面面积再大上一些、营业额利润再高上一些,戚长夜便必须得去改成商籍了。
这也是戚长夜没直接将铺面给买下来的重要原因。
不过也并不是全然没有一点操作空间的,他们可以将铺子转到其他商籍百姓的名下,这样就能保留自己的农籍身份,至于具体怎么操作就又是一回事了。
戚长夜在民间有着褚掌柜的侄子帮忙,在官府也不是没有熟人,饶是如此为了开起这间铺子也折腾了好几日的时间,若是那些寻常的无权无势的普通百姓……究竟要经过多少磨难可想而知。
赵岁岁知晓他的辛苦,更是不能心安理得地收下来了。
戚长夜想了想,单独将其放了起来:“那就将其收在一起,等到成亲以后再说吧。”
赵岁岁蓦地整个人都彻底红透了。
------
二人清点了家里的银钱,也没能够休息一会儿,吃食生意又不同于杂货铺子,每日光是准备第二天要卖的东西就要花上不少时间。
他们现在可有不少事情要做,第一步就是去村子里面收些鸡蛋回来,之前收回来的几大篮子都被用了个干干净净,若不是今日带到镇里的鸡蛋被全部用光了他们说不定还能将铺子再开上一会儿呢。
要说这村里与他们最熟的莫过于戚家,只可惜戚家现在也没剩下几只母鸡,先前赵岁岁已经将戚家徐家和村子里的另外一户人家存的鸡蛋给收了个干干净净,这才几日的时间过去估计他们也拿不出几个蛋来,戚长夜想了想,干脆直接与岁哥儿去了戚家大院。
途经过了戚渔的房子,顺道也喊了他一嗓子。
因着天色已晚的缘故,现如今大家都在家中,戚奶奶一见着戚长夜便笑弯了眼睛,一脸慈祥地拉着他的手叙着家常,戚长夜与她寒暄了两句,倒也没有说得太多,同戚奶奶聊了片刻后就将戚大伯和戚渔叫了进来。
“我们想雇佣大伯和渔堂哥在村子里面帮我收些东西。”戚长夜也没怎么浪费时间,见人进来便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戚大伯被他的话惊了一跳,急忙回道:“这怎么能说是雇佣呢?你要买些什么知会一声就是。”
戚大伯压根就没往那方面想,戚长夜找他介绍买过鸭蛋和盖房材料,找戚三帮忙买过小狗,他和岁哥儿对村子里的了解都不是很多,有时候想买一些东西确实不如他们更清楚熟悉,但在戚大伯的眼中不过就是多走两步的事情罢了,都是一个村里的人,走上两步就能顺手给买回来了,怎么能用到“雇佣”这两个字呢?
戚长夜也知道他的想法,直接阻了戚大伯的话头:“这次与往常那些情况都不太一样,我要买的东西不少,不是顺手就能买回来的事情。”
就单比如鸡蛋这一项,村子里面的绝大多数人家都养了母鸡囤了鸡蛋,攒上一段时间便会送到镇里面卖掉,但大多数人的家里通常也不会攒上太多,至多到了三五十个就会送到镇里面了,再多了就不好拿了,万一不小心在路上碎了指不定得心疼成什么样子。
戚长夜现在准备按照每日四百个鸡蛋来收,他那一板枣糕就得用上十个鸡蛋,一个烤箱又能一次做出三板,三个烤箱同时工作,一回就能耗进去九十个蛋了,四百个鸡蛋也就能够烤出四炉——多出来的几十个蛋放上两天又能攒出一炉,老母鸡听了都得捂着屁股路过戚家。
一个时辰差不多能烤出两三炉,具体时长要根据每一炉的柴火温度来决定,不过四炉最少也得用上两个时辰,戚长夜准备每日只卖这些卖完就走,若是卖不出去或许可以酌情减少,但就算是卖得好了他也不会再多加了。
哪怕一户能够收到五十个蛋呢,四百个蛋也要跑上八户人家了,偌大一个村子又不是家家户户都是邻居的,村东一户村北一户的折腾一圈几个时辰就花进去了,人家戚大伯平日也有不少事情要做,就算戚大伯愿意帮忙戚长夜也不可能真就日日让人这样白跑啊?
果不其然,戚大伯不可置信地重复了一句:“四百个蛋?!”
别说是戚大伯和戚渔了,连已经活了几十年的自诩自己见多识广的戚奶奶都彻底惊住了。
戚家人口众多,也没什么能让他们谈事的地方,便直接来了戚奶奶的屋里。这事儿当然也没有要瞒着戚奶奶的必要,老太太险些以为自己年纪大了耳朵出了问题,直到戚长夜又重复了一遍才反应过来。
“我在镇上租了个地方,准备在那边弄些吃食,要消耗上不少鸡蛋。”戚长夜言简意赅。
众人都以为他是租了个集市那样的摊位,没人想到他竟然直接租了个铺子,老太太这才恍然回神,本能地想要劝些什么,只是话才刚刚出口却又蓦地没了声音——能说什么呢?小五是个有主意的,虽说面上瞧着平平淡淡的,心思却比谁都不少,既然他会来说这事,那肯定是心里面已经有了章程了,她这个一把年纪的老婆子又能劝些什么话呢?
自打小五那次从癞子家里回来,整个人就像是变了个人一般,做事也不似以往那样随意胡闹了。戚老太太见过山脚铺设的竹笕,也分到过从他那边送过来的野猪肉,她活了这好几十年日子都未过过这样风光的日子,她很清楚小五的能力,又何必去拖小五的后腿呢?
戚老太太长叹一声:“好,奶奶支持你,只是做生意不是简单的事情,涉及到了银钱心思都多,你一定要小心一些,遇到事情要多思量,有什么事儿多和岁哥儿商量着来,要是有奶奶能帮上的地方也尽管开口。”
戚长夜瞧了她一会儿,继而轻轻地点了点头。
第127章
除了每日的鸡蛋以外, 戚长夜又另外要了几大担柴,他家的柴房虽然存得满满当当,但日复一日地如现在这般只出不进也不是回事, 起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戚长夜都没那个时间精力亲自去山上收集柴火了。
他并不拘泥于柴火鸡蛋的具体人家, 无论是谁,只要能够拿出他想要的东西就都可以,反正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一锤子买卖, 这些东西全部交由戚大伯去筛选决定。
除此以外,戚长夜又雇佣了渔哥儿每日来他们家里帮着干活,最核心的方子配比自然是不能轻描淡写地给出去的,但也有着不少零散杂活需要人做, 譬如将一大桶红枣去核绞碎等, 一些杂事看起来似乎不怎么起眼,但全算上其实也要耽误他们不少时间。
换做以往戚长夜这样雇人干活岁哥儿多少都会心疼, 不过他今日见着了那十四两银子的收益,也不似往常那样恨不得将所有的活都揽在身上了, 赵岁岁并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人, 以前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是因为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如今家里有着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做,总不能在这些地方因小失大。
戚长夜以每日十五文的价格雇佣了二人,他给出的鸡蛋收购价格是一文一个, 一共便是四百文钱。
两人工费三十文, 柴火费用六十文钱,柴火也不是收回来就能直接扔进灶膛里烧的,否则也不会有劈柴这项活计存在了,最后剩下的十个铜板便作雇佣人给他们将收来的柴火劈好的工费,这样合计下来正正好就是五百文钱, 刚好是他们刚刚串出来的一串。
赵岁岁也反应过来为什么戚大哥让他们每五百文就串成一串了。
劈柴的活谁想做便交给谁做,戚长夜是懒得管的,他只看最后到手的成品,是戚大伯自己劈或让戚家的人赚这十个铜板都无所谓,戚长夜已经与他定好了每日送来的柴火分量与劈好的成品要求,以戚大伯的性子不会在这种地方糊弄他。
戚大伯可谓是穷困潦倒,戚长夜也不至于让这样一个全身上下都找不出几个铜板的人去帮他垫那四百多文的货款,干脆利落地让赵岁岁取了铜钱交给了他,只待他明天白天去将东西给买回来,现如今只有鸡蛋柴火两件东西需要戚大伯每日购买,日后说不准还会增多——只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待到戚长夜交代完毕,又和戚大伯一起在村子里面走了一趟,毕竟明个他们还是要去镇子里面做生意的,今日就得把明天铺里要用的东西都给提前准备出来。
两人提着一篮鸡蛋回了家里,一直忙活到了月上中天,戚长夜快速弄了一些便连声催促起赵岁岁进屋睡了,自己则将剩下的那些收拾完毕,又取了几张白纸出来将这一日所接触到的考虑到的所有问题都归纳整理总结了一番,直到列出了小半页纸的章程出来,才取了方镇纸压着自己也去洗漱睡了。
戚家的铺子便是这样开了起来。
正如他曾预料到的那般,枣糕铺子会有这样的生意原因有三,一是镇里乃至县里都稀奇罕见的吃食,不少人家都图个新鲜,再一个是满街飘香的勾人味道实在让人按捺不住,最后一点自然是新店开业的满赠活动了……刚开业的那股热乎劲过后铺子的生意自然也随着冷清了些许,忙过了最开始的几日以后,戚长夜他们也逐渐开始得心应手起来。
起初枣糕买五送一,活动结束后便恢复了最开始的满八送一,他家的糕点的确好吃,又开在了镇里最繁华的街道上面,虽说生意降下了些许但也没比先前少上太多,每日备下的那些糕点就没一天是没卖干净的,次次门前都要排着长队。
甚至有不少人都同赵岁岁说希望他能再多开几炉,毕竟他们每天卖的数量有限,一旦来得稍晚了些就只能等到第二天来买了。
赵岁岁只能笑着同他们说回家以后考虑一下,不过他方方面面都很听戚长夜的,既然戚长夜没有说加他便也没有加的想法。
家里日收四百个蛋,每日消耗三百六十个,余下的那些攒上几天又能攒出一炉出来,是以铺子里平时只烤四轮,隔三差五攒够了蛋会多开一炉第五轮来,日收益也稳定在了六七两银左右——当然,这六七两银都是毛利,只是去了所有成本余下的利润也依旧是相当可观。
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现在一天就能将这铺子一个月的月租钱给赚回来了。
这还不算那些额外的订单呢。
比如褚掌柜想每日从他们这里订购一批枣糕,放到同福酒楼里面当做点心供客人选择,又比如前些日子步大当家一口气过来买了上百块走,一方面是支持他的生意,另一方面也是当做给镖局兄弟们发的福利。
时不时地还有一些其他生意上门,如家里面要办宴席的、如和同福酒楼一样想搞“批发”的。
起初赵岁岁还很是惶恐,不久之前他还是个彻头彻尾的农家哥儿,拿块碎银子都战战兢兢的,突然让他和这些衣着打扮一看就很富贵气派的老爷夫人们谈生意实在是有些难为人了……
好在戚大哥一直站在他的身边,戚大哥似乎一点都不怕这些人,非常淡然地与他们洽谈完了全部事宜,赵岁岁就在一旁学着看着,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戚长夜也毫不吝啬地给他解释,没过多久赵岁岁便熟悉起来,又过上了一段时间也能自己处理一些事情了。
这种时候戚长夜又有些庆幸多亏开了这间枣糕铺子,再大的生意也不过就是一二两银子的事情,若是直接开始批发他的那些酱料……几十上百坛子的酱料可不是一个小的数目,岁哥儿根本没时间学习,心理压力只怕也会大上许多。
只是辛苦了杨溪村里的那些母鸡。
戚大伯和渔哥儿也对这份活计格外珍惜,每一日都兢兢业业认认真真的,戚大伯甚至和戚大戚二研究着用木条做了几个盒子出来——一共做了八个木盒,中间用木头隔离出了一个一个的小方块,一个木盒里面共隔出了五十个位置,八个盒子正好四百个空位,里面塞了防磕碰的稻草和草谷空壳,这样有了多少个蛋便一目了然,运输起来的安全性也提升了不少。
戚奶奶甚至专门将家里的板车调给他用,戚大伯早上在村子里面收鸡蛋,晚上推着几大担柴火并着鸡蛋一起往山脚送去,前些日子一不小心连着碰坏了好几个蛋来,把戚大伯心疼的不成样子,最终自己掏钱补了,若非这几日他在戚长夜这儿赚了些铜板怕是连这几个蛋钱都拿不出来,这才生出了打造这几个用来装蛋的木盒子的念头出来。
不止是戚大伯这一房的日子好过了起来,村子里的不少人家的生活条件都肉眼可见地改变了不少。以前他们想卖鸡蛋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光是每日来回的路程就够他们折腾上小半天的时间,现在只要在家里等着就能收到几十个铜板,简直和白捡的铜钱没什么差别。
村子里有不少人家都是十几只鸡起养,一夜过去就能捡出一小篮子鸡蛋出来,一个个儿地脸上俱是满是笑意,连带着这段时间戚大伯出门时都有不少人同他主动打起了招呼——他在这村里活了大半辈子,可从没受过这样热情的招待。
村里人都多多少少地得了些好处呢,戚家的受益就更不用说了,戚长夜明确规定了每日送来的柴火数量,却没说必须要从村子里收,戚家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连带着家里的小孩都跟着上山拾起了柴火,戚奶奶又叫了两个身强力壮又踏实能干的孙子仔仔细细地将拾回来的柴火劈砍成了合适的大小,一日便能赚出来了几十文钱。
至于戚奶奶是怎么做主将铜钱分给这些参与了干活的戚家人的……就不是戚长夜要操心的事情了。
总之,山脚戚家的生意也算是这样顺顺利利地稳定下来了。
待到温度又降了些许,戚长夜也有了新的事情忙活。
说来也巧,戚长夜刚穿过来时去镇上买布的铺子刚好就是他们现在紧挨着的那家布庄,他们也是同布庄的人租的地方。戚长夜本就与布庄小厮的关系不错,赵岁岁也和对方相识,铺子刚开业时戚长夜又给临近的几户都送了些糕点,一来二去地没过几日就混熟了起来。
这日一早,戚长夜就架着牛车过来,从铺子里运了满满一车的新棉花走。这是日前刚从其他州府运送过来的新下的棉花,蓬松柔软最是暖和,戚长夜家里已经备了不少过冬用品,唯独只有棉花这一样因着要等商队运输的缘故迟迟没能准备下来,棉衣棉被制作起来也要用上不短的时间,戚长夜刚刚得到消息就毫不犹豫地买了一大车来。
以前家里的衣服被褥都是由岁哥儿一针一线亲手缝的,可这些过冬的御寒衣物戚长夜却不想再让他辛苦折腾了,现如今家里又不是拿不出那些做东西的银钱。隔壁布庄同样有着成衣铺子,这周边的不少绣娘都在那里头上工,只要量过了身形尺寸再多付上一笔工费就能快速赶制出来,一来二去能省去了不少事情。
可赵岁岁却不太愿意。
“这些布料都是要由自己画样定版的,一点一点裁剪出来成衣的形状,说不准会大手大脚浪费不少布料……而且是御寒过冬用的衣服,我总怕他们不够尽心。”
再有一个原因也是镇里面的工费实在是太贵太贵了,毕竟做上一件衣服布庄那头要抽上几成,余下的一部分才能做为制衣的工钱发到绣娘手里。他家要做的又不止一套,全家三口凑在一起都挤不出一件能够在雪天里面穿的衣服,哪怕每人只做两身用来换洗呢六身也要不少银钱了,就算赵岁岁这段时间已经接触了不少银钱也难免会心疼。
况且六身肯定不够。
赵岁岁自己向来能省则省,但却舍不得委屈了戚长夜,何况戚大哥时常往山里面跑更是要多多准备几身,哪怕已经给他备了皮毛手套护膝护腕等也总觉得还是不够。
像是七八月份的单薄夏衣赵岁岁几个时辰就能从无到有赶出一身,
戚长夜明白了他的意思,想了想:“那交给村里的人来做呢?”
赵岁岁“啊”了一声。
他刚刚光想着戚长夜想直接在镇上买做好的成衣了,却是忘了可以带到村里面做,村里有着不少手巧的哥儿妇人,如此也能给他们添加一笔收入。
总之无论如何,戚长夜是真的不想看他再在烛光之下眯着眼睛弄这些了。
送到村里面的活计就没有是发不出去的,更不用说他的报酬本就不低了,这边戚长夜刚刚透了一些风声出去,那边就有不少哥儿妇人主动找上门来,戚长夜从中挑了几个,又额外雇佣了两个性子沉默寡言的村人来家里干活,算上本就有的戚渔,如今戚家光是每日上门做工的人便已经有了三个。
这两个人做的活计却与戚渔截然不同。
——天气凉了,枣糕铺子也已经步入了正轨,戚长夜逐渐将事情转到赵岁岁手里,自己心心念念了许久的蜡烛生意也终于能开展起来了。
上一篇:路人,但怀了邪神子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