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个空间男 第116章

作者:兔月关 标签: 种田 生子 随身空间 穿越重生

  实际上霍承毅的猜测也离真相八九不离十。

  皇帝的确不敢杀七王爷,因为这个皇位本该就是老七的。

  虽皇家历来有长子继位之说,但也并不是一定规定不变。

  当年的赵国老皇帝最喜欢的皇子是从小就突显治国之才的老七,力派众力封了才年仅不到十岁的老七做太子。

  谁知老皇帝命短,不待年幼的七王爷继位就忽然暴毙,导致众皇子陷入争斗当中。

  当时的德妃无奈,孤儿寡母势单力薄,只能咬牙让自己儿子把太子之位让出来。

  之后为保儿子性命,德妃以‘追随先皇’之名,在金銮殿上撞死。

  迫如今陛下忌讳老臣而留下七王爷,封以‘贤王’之位。

  当初留下七王爷,皇帝是忌讳做得太绝老臣心寒,如今皇帝不敢杀,则已是无奈。

  七王爷打小城府深,小小年纪就深知皇家保命权利之道,多年来韬光养晦得了天下百姓民心。

  若是皇帝无缘无故杀了他这位‘贤王’,势必会引起天下人的不满,以及给人反叛起义的借口。

  更何况当年德妃金銮殿之死可不是白死的,无形中为自己儿子拉了不少老臣的心。

  如今老皇帝身体不行,太子庸碌。

  不止七王爷,各位皇子也蠢蠢欲动,一旦老皇帝去世,赵国必定又将陷入新的皇位之争。

  .

  凭借这种观察打听和猜测,霍承毅将朝中的情况猜测了一番。

  他不会插手这些事情,但是他必须做好准备,心里有数,否则最后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把情况形势估算了一遍,霍承毅思考良久,决定冒险加快行动。

  精良百万大军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军队的粮食、武器装备等等军需,都包括在‘精良’二字当中。

  这是一笔难以估算的天文数字。

  朝廷的情况更是不稳定,五年的时间非常紧迫,倘若不冒险,根本完不成任务。

  仔细思考一番后,霍承毅将亲近的人都召集,准备分散各地,趁着全国修路的时候把霍家的厂房和分店在各地也跟着建立起来。

  黄溪村这边的生产和物资条件有限,不可能供应全国销售。

  倘若想迅速将生意发展起来,就必须增加生产的厂房和各地的分店。

  之前没有靠山不敢乱来,但如今有七王爷这面大旗,朝廷做靠山,在其他地方开分店和厂房就容易多了。

  最后分派下来。

  郑石海三父子和布建林的山民搭配,前往东南西三个方向发展,修建厂房和开分店。

  掌控东南西三个方向地区的货物销售,黄溪村则掌握北方市场。

  而郭青和周外公则带着退役的小兵们组建商队,主攻运输途径。

  两年的时间建设和准备,等赵国道路一通,霍记的东西就将立刻销售全国。

  蒋胖子这边的酒楼分店也要立刻进行分店的筹备。

  快餐店则作为吸引商户加入他们商盟的诱惑。

  霍记调味、霍家酒坊、蒋记酒楼、以及快餐连锁加盟。

  如果一切顺利,两年之后,所有的投资本钱就会回来,开始彻底疯狂的盈利。

  霍家手上的东西全部都是独家产品,霍承毅毫不夸张的估算,届时只需要盈利一年,他就能够完成七王爷的给的任务!

  生意发展的计划和方案他都是给大家摊开说的。

  因此在听完后,霍大伯等人还是有忧虑的。

  “计划好是好,可同时修建厂房和开店的话,投入的本钱不是小数目……”

  这的确是非常实际的问题,创业没有本钱一切都是空谈。

  霍承毅也有想到这点,所以他才说是冒险。

  “资金的问题我会想办法,大家按照计划方案去施行就是了,出去后大家一定要记住,不要着急,按照方案稳步进行……还有低调。”

  “特别是在招揽商盟成员的时候,咱们求质量不求数量,务必保证成员的安全性,推荐人、背景等等一定要确保,最后才报给我审核。”

  目前七王爷的大旗只能暗地用,还不能摆在明面上。

  还有商盟成员的发展也要保证精良,不能什么人都给加入进来。

  “恩,我们知道。”

  一条一条的交代下来,郑石海布建林还有周外公等人听得异常兴奋。

  男人嘛,多多少少都有一番事业心,这种即将大展拳脚的感觉实在令人热血沸腾。

  想想霍承毅说的,如果做成了,将来他们的生意会做遍整个赵国,想想就激动。

  特别是周外公和郭青,他们本来以为自己老了残了没用,谁知道此刻竟会有这样一番机遇。

  山寨的那些兄弟们更是,原本只会舞刀弄剑,现在却成了‘外派出差的技术师傅’,简直太有面子出息了。

  众人满脸兴奋憧憬,霍承毅心里却并不轻松。

  他虽然呆在村里,黄溪村这边的生意都走上了正轨,但是他操心的事情却每天都在增加。

  身为现在霍家这艘大船的掌舵人,他需要保证所以生意的正常运营和人员安全,压力山大。

  好在还有小白在后面帮他,跟他一起商讨计划各种预算方案。

  把事情交代完,霍承毅又去找铜牛县的县令把布建林等人的身份问题解决好,才让大家收拾东西,跟家人告别启程。

  “郑叔布叔,这次辛苦你们了打头阵了,最多两年,我就会尽快找人把你们调回来。”

  临行前,霍承毅叹气远送。

  要不是山谷里的人还没培养出来,他还真不愿意提前外派郑石海三父子和布建林出去,这些留在身边会更好。

  没办法,前期投入需要可靠的人去办,只能暂时辛苦大家。

  两年的时间,希望工厂和分店建设一切顺利。

  望着湖面在晨亮渐行渐远的船只,霍承毅在河边站到天色大亮才离开。

  当天晚上回去后,霍承毅立刻给七王爷修书一封。

  想让马儿跑,哪有不给马儿吃草的道理,用别人的银子钱生钱,才是商人的至理。

  想让他养百万军备,想让他以后出血填充国库,行啊,先给本钱再说。

  一句‘未来皇商’的承诺就想让他奉上家底卖命,交易未免太不公平。

  无奸不商,博弈不到最后,谁算谁还不一定。

  .

第131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

  .

  时光流逝, 冬去春来,转眼五年时间眨眼而过。

  昔日草棚土墙盖房的黄溪村,如今已是排排两三层的小楼林立,居住的房屋与田地井然有序分离,远远望去红砖黑瓦气派无比。

  黄昏时分,村民日落而息。

  汉子们扛着锄头结伴回家,娘子夫郎们则去学校门口接放学的孩子回家。

  是的,学校。

  几年前, 霍家出资专门为乡下孩子盖的私塾学院,就修建在黄溪村原来的荒地位置, 挨着霍家工厂不远, 取名‘黄溪书院’。

  不过大家都跟着霍东家叫顺口了, 都喊的学校。

  整个学校一共占地五百亩,里面分了幼儿班、小学、中学和大学四个层次的等级。

  幼儿班都是3-5岁的孩子,主要是给孩子们做启蒙教育, 帮家长们看着孩子,让大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工赚钱。

  小学则是6-10岁的孩子,主要学习认字明理。

  中学则就比较高级了,分成专业技术和文化科考两个方向教学,根据小学成绩学校进行分班教育。

  简单的来说就是有读书天赋的继续读书,走科考仕途;

  没有读书天赋的也没关系, 学校有很多专业手艺班, 学会毕业就可以去霍家的门店工作,又或者自己出去找活计。

  这是最受村民喜欢的了。

  因为中学教导读书的夫子们全都是霍东家花重金礼遇聘请的秀才郎, 一个个都是功名在身、真才实学。

  就连镇上私塾德高望重的李夫子,偶尔都会来给学生们上两节课,实在可喜。

  而技术班就更不用说了,平常人家想送孩子去拜师学艺连门路都没有,在书院不仅能学到手艺,还能有机会去霍家的店里干活,简直就是掉馅儿饼的好事。

  谁不知道霍家的店铺商行待遇好,去了霍家的店里干活,真真是生计不愁了。

  不仅工钱合理,各种福利待遇更是诱人。

  现在人家说亲的只要问到男方在霍家手下干活,二话不说婚事就能成!

  尽管上学是要给学费的,但是霍家收费公道,上过学的孩子收获远比付出的学费好处更多,村民们不傻,都是愿意的。

  更何况霍家向来仁义良善。

  学校不仅会给贫困户学费减半,还设立了奖学金,成绩表现好的孩子读书不仅不花钱,还能往家里挣,打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事儿!

  因此十里八乡的平民百姓全都把自家的孩子送来读书了。

  至于最后的大学,对村民们来说则比较神秘了。

  书院的大学并不是成绩好就一定能上,除了要通过各种各种高难度的考试选拔,还要经过霍东家的亲自面试才能入学。

  至今为止,每年学校能够考上大学的学生也不超过五个。

  虽然难,但是从书院大学毕业的学生无一最后都会进入霍家商行工作,并且一去就是掌柜以上级别的职位!

  要知道现在霍家的商行已经遍布整个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