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魔教弟子 第32章

作者:教主2 标签: 种田 穿越重生

在古代,铁匠大多是世代传承的手艺,但凡历史悠久的铁匠铺子,都多少有些绝不外传的绝活,而在全天下最为繁华的京城开上一家铁匠铺,那无疑是这家铁匠铺实力的证明,而这些铁匠最大的愿望无不是如干将莫邪一般打造出一把绝世神兵,从此名扬天下。

可绝世神兵几百上千年才出现那么一柄,不是那么好铸,所以为青锋照出来的弟子执锤便成为了出名的另一条捷径,万一能学到一些诀窍皮毛,那更是受用无穷,种种好处怎不能让这些打铁的家伙趋之若鹜。

“可是……”李少卿一脸为难,众人随他望去,眼神都集中在之前被人遗忘的萧遥身上。

萧遥何曾想到,才一会儿功夫,他就从看热闹的,变成了众人眼中的焦点,还明言要他跟倭人的大匠比试技法,他那里懂什么铸刀铸剑,冷汗刷的一下冒了出来,急忙哀嚎道:“哎呀!

疼!……疼!疼死我了!”声音凄惨无助,企图能蒙混过关。

“东洋小国之辈,妄敢自称大匠,杀鸡焉用牛刀,何须我师兄出手,我便足以。”

刘小刁的声音恍若救星,萧遥当即手臂也不怎么疼了,傻兮兮的抬头一望,瞬间凉到脚底,只见刘小刁此刻脸色阴沉,目露凶光,那分明是在说——稍后再找你算账!

第三十六章 铸刀

在古代,官府为了防止叛乱,向来是禁止民间私铸刀兵的,这条政策被称为“持兵之禁”,详细列举了不允许制造的武器种类,但由于当时的条件,以及种种其他的原因,这条禁令始终没有得到彻底的实施,所以每当有叛乱的时候,叛军总能获得相应的武器武装自己。

官府唯一能够保证做到的,就是将最好的铁矿掌握在手中,禁止民间出现能够大规模生产铁器的作坊,以及建立大量的官办作坊,占用大量资源,制作出厚实的盔甲,以保证官军的对付一般的叛军时有装备上的优势,于是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民间缺少优质的生铁。

自从汉代“盐铁官营”以来,官府的作这两样生意向来都缺乏效率,就好比市面上的私盐从没有一刻消失过一样,从海外进口生铁同样是一门利润极高的生意。

刘小刁的历史学的马马虎虎,但也知道古代制作刀剑最好的材料是来自大马士革的花纹钢,而炼制花纹钢的原料产自印度的乌兹铁矿,而在杭州的时候他就见过不少印度来的商人,杭州人称他们为大食人。

所以在选材的时候,刘小刁虽然不懂得分辨材料的好坏,但却能从李大铁跟王铁砧对于那些铁块的来源中获得答案,选了一块从泉州运来的熟铁块,唯一令他失望的是,他的这一举动引起了那位安纲先生的注意,随后那个倭人跟他挑选了同样的材料。

刘小刁妄图以原材料取胜的美梦宣告破裂,不过他并未彻底失望,对方是倭国出名的制刀师,不可能连材料的好坏都分辨不清。而他的优势在于见识远超这个时代,虽然有些可能只是一知半解,但相对来说,仍然大占便宜。虽然他不知道古代的刀剑如果打造,但却偏偏看过一个关于日本刀的纪录片,知道日本刀是如何打造的。

日本刀虽然源自唐刀,但它的锋利,在世界上却远较唐刀出名,其工艺是用三种不同的钢材合成一把刀,刀背、刀刃和刀身用的是不同材质的金属,然后用嵌土契合,复杂的难以想象。但那是发展了上千年的成果,刘小刁知道此时的倭刀还远未达到这种程度。

为了比试,李大铁与王铁砧各自提供了自己的铁匠铺作为场地,有意思的是,两家铁匠铺的位置,竟是门对门,也难怪两人一见面就有些互不相让的意思。

为公平起见,两个铁匠铺所在的一条街都被清场,蛮胡子手下的官差干这种事干的不遗余力,刘小刁则恶意的认为这是薛神剑为了防止他逃跑。

刘小刁拖着萧遥进了李大铁的地方,倭人则去了对面王铁砧的位置,进去以后刘小刁便吃了一惊——太干净了!整个铺子里几乎看不到什么灰尘,而铁匠铺专用的火炉竟然是半密封的,鼓风机上还包了厚厚一层帆布,炉子烧的是煤炭,进料口却在墙壁的另一边。细细一想他就明白了,古代打铁没有测量仪器,所以炼出的是不是好钢全凭经验感觉,而打造的时候,任何外物的污染都是致命的,古代的师傅们早就明白了这一点,看样子以前电视电影里那些脏兮兮的铁匠铺完全是导演编剧们以自己的无知误导广大群众。

材料选好了,当然不能立刻就进行打造,必须回炉,进行脱碳或渗碳处理,并熔铸成条形,刘小刁选的那块已经是熟铁,所以回炉仅仅是熔铸成条罢了。在等待的时候,李大铁一直等在旁边,好似无论刘小刁有什么吩咐,他都会抢着去做。

所以刘小刁也不客气,照着制作日本刀的步骤,将他支使起来,首先让他将熔铸的铁条加热,随后吩咐了一句“加热至赤灼后取出”便安心的喝茶去了,李大铁不知底细,干的尽心尽力,到目前为止这和他寻常铸剑时的步骤相差不多,甚至还有所简略,至少在他铸剑之前是要将铺子里外再打扫一遍的,此时他只当这是青锋照另有手段,不必在意那些细枝末节,便以他自己的经验将铁条烧好,然后取了出来。

刘小刁在等待的期间自然也没闲着,首先他暗地里先教训了一顿想要私下逃跑的萧遥,随后他开始向李大铁灌输制作日本刀所使用的折叠法,诸如加热以后反复折迭打延,直至出现花纹之类的话,至于如何折叠,如何反复,出现什么花纹,他自己是完全不知道的。

随后他还特意让李大铁去找一些,黏土、硼砂、铁粉、碳粉以及木炭,还特意嘱咐铁粉必须是锈铁,然后将这些混在一起搅拌均匀,至于这东西用来做什么却没有交代。

李大铁听的仔细,关于折叠法,几次提问都差点将刘小刁问的哑口无言,刘小刁只能笼统的解释,这样做是为了折出铁料中的夹杂之物,藉此使之质地匀称云云。也幸亏李大铁是经验丰富的行家里手,很快理解了其中的关键,也幸亏这种方法倭人保密做的很好,并未流传,这让李大铁有一种青锋照果真名不虚传的感觉。

讲了大半天,眼看着李大铁高兴的抡着锤子,刘小刁暗中舒了口气,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要知道一旦开始打造,铁匠铺便要封闭起来,又因为火炉的关系,内里十分闷热,为了缓解,他只能又解开胸前几粒扣子,并且不停的喝茶,那知转头一看,却发现萧遥正用一副看怪物一样的眼神看着他。

在刘小刁看过的记录片中,主持人曾说过打造一把日本刀一天要挥动敲打两千下左右,并非砸的越多越好,这里面的火候只有经验丰富的制刀师傅能够掌握,刘小刁自然是不清楚的,但是,随后那位主持人还说过,经过折叠处理的原料将要比原先的重量减少三分之一。于是他也就交代李大铁——“将铁条的重量打掉三分之一即可!”其中的火候全由李大铁自己掌握。

寻常的师傅铸刀,会让学徒掌锤,自己则拿一个小锤子在一旁修补,刘小刁不通技艺,自然是统统做了甩手掌柜,以至于铸刀成形以后并非是倭刀那样的弯曲样式,几乎笔直似剑,这样一件几乎出自李大铁之手的作品想要赢过那位安纲先生,那自然是不可能的。不过刘小刁还知道另外一种技术,那便是“回火”,经过回火处理的刀剑,硬度更高,韧性更好。

所以当李大铁看见刘小刁将刚刚入水的刀胚取出用先前调配的粘土覆盖,重新投入火中时别提有多吃惊了。刘小刁的做法同样源自他看过的那部记录片,这种被称作“覆土烧刃”的方法是一种最简单原始的回火办法。

这种方法是以调配的泥土覆盖刀身不需要高硬度的位置,然后将刀剑加热至特定温度,当红热的刀身进入水中后,高温的部分迅速冷却,而有泥土覆盖的部位的温度变化不会非常明显,导致硬度与剑身部位不同,从而达到刚柔并济的效果,在刀刃硬度高的情况下,依旧能保持刀身的良好韧性。

“折叠法”加“覆土烧刃”这便是刘小刁依仗的两大王牌。

打造好的刀身此时还不太漂亮,刘小刁对处理这样的事情倒相当在行,他掏出一颗银碇放在炉火上让它慢慢熔化,这种银光灿灿的溶液在刀身上迅速而又均匀的流淌,处理完之后的刀身显得十分漂亮,也省却了刀身锈蚀的麻烦。

漂亮虽然漂亮,不过刘小刁此时并没有多大把握,于是他将刀递给了李大铁。

李大铁接过以后,先是自己掂了掂刀的重量,由于差不多是他自己亲手打造的,所以非常趁手,信手挥舞两下,然后从门口取了一根竹竿。他摆出架势,如同一道闪电划过,几乎没有发出什么声息,便将竹竿拦腰截成两段,随即他楞了一会儿,然后开始欣喜的大笑起来。

“绝品,真是绝品,我老李这辈子算是值了!哈哈哈……”

刘小刁跟萧遥这时候才对望一眼,不约而同的暗中松了口气。

第三十七章 奔逃

内城李府

晚上的酒宴正至酣处,李府的主人仕途得意,今日在大理寺的署衙,天使在一众堂官面前宣读圣旨:“擢大理寺少卿李世儒,赐紫金鱼袋、刑部左侍郎、朝请大夫、骑都尉……”

坐于主位的李世儒面目潮红,但仍频频接受众人的敬酒,他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从地方上的推官干起,几十年一步一步终于做到京堂,不过也仅仅是可怜的从五品,在京城实在算不得什么,原以为此生就要在大理寺少卿的位置上致仕,退休以后得个九卿的虚衔,谁曾想幸福来的那样突然,以至于向来奉行圣人治家持身严谨的“冷面判官”今日也免不了显露几分虚浮之态。

李少卿坐于他的下首,面带和煦的微笑,言辞得体而又谦逊,不时还能侃侃而谈,相对于坐在他旁边脸色沉闷的李家长公子,出色得不止一筹。很多人猜测,李大人之所以能够高升,全托了他儿子前几日进宫奏对之功。更有传言道,那一日文德殿曾数次有笑声传出。

这让大理寺的几名属官见了,免不了要在下面窃窃私语,调侃一下他们这位即将离任高升的长官。“如今的刑部王尚书年事已高,听说已经托病三个月没有上朝了,李大人去了刑部,岂不是一下子成了一部之长……以他的年纪将来披麻拜相也不是不可能啊!”

“羡慕吧,谁让你的小妾没给你生个好儿子呢!……”

诸如此类的言论在李世儒不知道的角落里偷偷流传着,只不过他这位长官虽然办事严苛但历来秉公办案,处事公正,在大理寺的底层官吏中很是有一些威信,所以关于他的话题也仅此而已,更多的人则在谈论新近京城出现的那位年轻的铸刀大师。

青锋照——这个座落在佛陀山的江湖门派,近日里可谓声名大噪,数十日前青锋照一名年轻弟子与倭国的铸刀名匠安纲正造比刀试艺的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而那柄被战胜了倭人的宝刀——青纹,如今被京城的十八家铸冶联合会捧为刀王,日夜供奉在联合会的大堂上。

作为他们谈论事件中心的刘小刁此刻则正坐在李府的花园里,轻轻的将手中的一封信放在膝上,他的面前一名小厮恭身而立,小心说道:“两位先生还有何吩咐?”

刘小刁摇了摇头,挥手让他下去,望着不远处的灯光,轻轻的叹了口气,转过头,随手将那信纸交给了正在一旁自斟自饮的萧遥。

“喏!这是我们俩的‘师傅’特地写的,你也看看吧。”

萧遥这些日子过的很是舒心得意,自从刘小刁赢了那几个东洋佬,他这位师兄“石先生”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毕竟师弟都那般厉害了,成名已久的师兄定然更加了不得,尤其是铸冶行会的那帮人,看过那两柄刀后,简直将他奉若神明,他是许久没过上那种众心捧月的日子了,这回可好好过了把瘾。而作为李家二公子的朋友,自住进李府之后,更是少有的舒心惬意,几乎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今日里他又多喝了两杯,不由的便飘飘然起来,一张口便带了几分挪揄。

“我们俩的师傅?……”顺手接过信笺,口中仍然道:“你如今也成先生了,这‘先生’的日子不错吧,我看刚刚那个小厮长的还行啊……”

话音未落,刘小刁便抓起酒壶往他头顶一翻,大半壶酒就都倒在了他的头上。

“啊,呀!你……”

上一篇:未来之种田也幸福

下一篇:重临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