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兰竹
“你到底查到何种地步了。”封蔚冷酷面瘫脸,“要是查的太慢,还是让我来吧。”
刘淳一脸“你特么的逗我呢说好的障眼法呢皇帝陛下会抽死臣”的表情。
“江南复杂,非一时之役。”刘淳见封蔚还是满脸不高兴,也懒得客套了,“王爷,别闹了,陛下特意跟臣说了,决不允许你插手。”
挥手,送客!
总有那么几个臣子不知道封蔚真面目,丝毫不怕他。
封蔚被赶出来之后,心里更委屈,忍不住挥笔疾书几页纸,让人快马加鞭送入皇宫,大肆诉苦。
中心意思是,宝宝的小伙伴被陈老爷子扣留了,宝宝很无聊,宝宝要回来。
封庭只两日后就收到了这封加急信,还以为封蔚出什么事了呢,他捂着胸口,做好心理准备后,把信拆开,然后一脸“……”的表情。
“不过……这对小叔来说,的确是很紧急的事。”成皇后替封蔚说话。
封庭一想,还真是。
本来封蔚就是闲不住的人,在江南又没什么认识的人,自己一个人在江南,想来特别寂寞特别难过特别想家,封庭已经在脑补一个软软糯糯的小封蔚咬着被子,缩在床角抹眼泪的可怜形象,顿时心疼无比。
他就不该答应封蔚去江南!
本来有余柏林看着,封蔚好歹有个人陪着。现在余柏林被陈老爷子叼走了关起来了,没有小伙伴的余柏林,要怎么在江南愉快的玩耍下去。
于是封庭当即让人快马加鞭给陈家送去密旨,让陈老爷子当即进京,家眷家用等随后运来,他已在京城为陈老爷子安排好住处。
陈老爷子还以为皇帝陛下有什么事呢,接到圣旨第二日就忙不慌的在皇帝派来的侍卫的护送下,启程了。
他却不知道,皇帝陛下只是为了解放封蔚的小伙伴而已。
反正等余柏林回京之后,也会接受陈老爷子教导,不急于一时。
但他不知道的是,陈老爷子是离开了,但陈老爷子离开前对陈沛嘱咐了又嘱咐,一定要接替他,好好教导余柏林,千万不可松懈。若陈沛要工作,精力不济,就让余柏林去书院住着,元源书院有隐世大儒坐镇!
于是余柏林被送到元源书院暂住,继续苦读。
封蔚:……本王要回京!
刘淳:……闭嘴!
第50章
余柏林最先并没有察觉封蔚的心情。
在京城的时候,封蔚事多,他又忙着读书,虽住在同一地方,几日不见也正常。
但余柏林忘记,那时候封蔚有事做,现在他很闲。那时候封蔚京城里有能说上话的,现在没人陪他玩。
当余柏林终于发现封蔚的郁闷之后,不由黑线。
就不能直说吗?若是直说,余柏林肯定会找个借口婉拒陈家的好意。封蔚不说,余柏林怎么知道他那么多心理活动。被陈老爷子这种大儒看重,余柏林自然不会拂别人好意。但若余柏林要拒绝,也有婉拒的法子。
封蔚被余柏林猜中了心思,尴尬道:“这不是怕耽误你读书。我又没什么特别重要的事。”
封蔚也知道现在他的心情有点无理取闹,所以只写信去闹腾他哥,不会去闹腾余柏林。
余柏林在陈家读书也好,在书院读书也好,都是正事。
余柏林无奈。是他考虑不周。
余柏林特意向陈沛请辞,说他来江南,除了拜访陈家之外,更有陪伴德王,为德王出谋划策之意。之前较闲,如今有事在身,他不能再在书院停留下去,要干本职工作了。
陈沛误以为余柏林已是德王幕僚,甚至直接是皇帝陛下命令,忙表示理解,并表示余柏林该早一点说,别让德王觉得他失礼。
封蔚道:“你这么说,他们以为你已经投靠我,对你不好。”
余柏林笑道:“这是事实,我本就已经‘投靠’你和陛下。”
既然封蔚都给他编了一个“认识于微末”的人设,那么就算有人黑他抱大腿又如何?不服憋着。
余柏林之前藏着掖着,一是烦心别人流言蜚语,二是担忧别人不好针对封蔚和陛下就拿他这小虾米出气。
现在看来,陛下对朝中控制力度超出他的想象,陛下和封蔚想要护着他别人哪怕想殃及他都难——如之前婉丽公主一事。那么他又有何担心的?
至于流言蜚语,他两本经义一出,就算再酸他年龄的人,都承认他学识担得起大儒之称,而不是以前的神童。他有才华,又于患难中结识,别人最多酸他运气好,而不是嘲笑他是趋炎附势之人。
那么几句酸言酸语也就与名声无碍了。
封蔚听余柏林解释之后,也放下心中担忧,笑道:“也对。我两回到京城之后,也将交情公开吧。我看会试,还会不会有人像乡试之时那样欺辱你。”
封蔚还对余柏林乡试被安排到最差的考号而耿耿于怀。
余柏林道:“那必是不可能的。不过就算再来一次,乡试我能考中解元,会试也必不会影响我发挥。”
封蔚点头。他对余柏林是非常信任的。
不过到会试的时候,封蔚还是愁得团团转,恨不得进考场守着余柏林考试,这就是后话了。
大致据高考半年前家长们也会觉得自己会很淡定,很相信自己的孩子。而到了高考那天,就寝食难安,是一个道理。
余柏林跟陈沛说明之后,也并没有立即离开苏州。
他仍旧偶尔去元源书院与书院中老师交流学问,只是不再住在元源书院了而已。
去元源书院的时候,余柏林也会将封蔚带上,对外仍称呼是老师张岳家子侄,随他一同来江南,并且保护照顾他。
余柏林出远门,自不可能一个人出行,有人陪同很正常。而且封蔚虽不喜与文人打交道,但也并非粗人。他虽出生时家中便已经陷入困境,可封庭是由名师大儒教导,其才华教导封蔚绰绰有余。再加上封蔚和余柏林解释之后,受余柏林熏陶,对儒学见解不低。且封蔚身居朝堂高位,眼界也不一般。与困于书院的这些儒生聊天,不仅不会被人看轻,反而让他们惊讶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