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初搞慈善 第152章

作者:蜀七 标签: 励志人生 种田 穿越重生

  花费了几年时间,如今终于看到成效了,林渊松了一口气。

  “现在要做的,就是等。”林渊轻声说,在棋盘上落下黑子,“等时机成熟,我们就能以最小的代价拿下安丰。”

  杨少伟一想到拿下安丰后,天下再没有能跟南菩萨有一敌之力的政权,就忍不住心潮澎湃!

  这天下有多少人像他一样野心勃勃,又有多少人有跟他一样的机遇?

  拜宋石昭为师,跟南菩萨对弈,天下就在他们的棋盘上。

  杨少伟真恨不得出去跑上一圈。

  刘六在半月后被皇帝亲自请回朝堂,皇帝亲自登门,请了两次,刘六才应。

  他的面子保住了,命也保住了。

  朝堂上的风向也变了。

  因为此时的刘六,代表的已经不止是一个权力单位,而是一个群体了,他代表着读书人——代表着不畏强权的清流人物。

  此时如果有人和他作对,那不就是要站到读书人的对立面去了吗?

  文臣和武官的区别越来越明显。

  矛盾越来越多,朝堂上的摩擦自然就更多了。

  韩林儿的头都大了。

  文臣认为,将军带兵打仗可以,但是班师回朝以后,就该上交兵符,且一个将军不能统领同一支军队超过三年。

  韩林儿觉得这个要求很对啊,没问题啊。

  毕竟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真要是出了什么事就晚了。

  不能超过三年也能理解,毕竟超过三年,这支军队是姓韩,还是别的姓,可就说不准了。

  但武官也有话说。

  士兵是需要演练的,阵法都是一次次练出来的,三年换一任将军,每个将军带兵的方法不同,怎么保证士兵能够适应三年换一次将军?

  再说了,兵符回回上交,如果突发事故,哪怕将军就在士兵面前都指挥不动,这个风险谁承担的起?

  韩林儿觉得武官说的也很有道理。

  结果就是每天上朝就开始吵,吵来吵去都没吵出个所以然来。

  刘六已经完全把控住的朝堂,刘福通自然就更不会放松对兵权的辖制。

  两边角力,安丰乌烟瘴气,下头的小官们想借此机会爬上去,官场拉帮结派。

  刘福通和刘六互相较着劲,谁也不愿意先低头。

  谁先低头,以后这头就抬不起来了。

  安老四就负责在其中煽风点火,他必须得让刘六硬挺着,哪怕刘福通那边给了梯子,刘六也绝不能顺坡下驴。

  他动的手脚可不少,刘福通那边也不是没有示好,毕竟一直这样下去实在没什么好处,但都被安老四挡回去了。

  刘六看刘福通不示好,也派人去给刘福通示好过,这人被安老四动手杀了,杀了几个以后,刘六和刘福通也都有了气性。

  派人示好,你不仅不接受,还连个回音都没有?这是不是太过分了?

  两边就这么互相硬挺着。

  安丰乱作一团,上行下效,官场脏污,百姓也过得好不到哪里去。

  官场一混乱,小吏们就显出来了。

  百姓们的日子更难过了,小吏们从百姓身上掏钱,然后再往上头打点。

  小吏也有一颗想往上爬的心,这也正常。

  但百姓们不懂,他们只是发现生活更艰难了,以前挣的钱足够花用,现在挣的钱还要给官老爷,街头上横行霸道的人也变多了,入冬以后,粮食也难买,保暖也不够,冬天几乎没人能出门干活。

  穿棉衣的都是大老爷,普通百姓一家子能有身棉衣棉裤就了不得了。

  多数都是一家子冬天在屋里窝冬,谁要出门,谁就穿那身唯一的棉衣棉裤出去。

  生计更难了。

  富裕的家庭要勒紧裤腰带,穷苦的家庭更加穷苦。

  安妻听着邻居女眷诉苦。

  他们并没有从原本的地方搬出来,刚开始是找不到合适的宅子,后来是担心搬走了反而容易暴露,就这么还在原本的地方住下来,再说了,安老四也只是个小官,虽然能上朝,但是也没实权,住得太好,太显眼了,也容易变成靶子。

  女眷们跟安妻抱怨:

  “原先一个月的俸禄虽然不多,但也够家里嚼用,日常柴米油盐也要不了几个钱,可如今呢?回回都说要给上峰打点,如今自家缩衣减食,也没见落得个什么好。”

  “我家的也是,每日回来身上还带着酒气,要是干正事也就罢了,他干什么正事?日日出去吃酒,钱还是自家掏,除了喝个一身毛病,真没得什么好处。”

  安妻也跟她们一起说:“我家那口子也是,你们还好,他已经许多日子夜不归宿了,我也不知道他在外头干什么,如今好像都是这样,忍忍吧,说不定过些时日就好了。”

  女眷们本来就是一肚子怨气,现在在座的都是小吏的家眷,里头只有安妻丈夫不是小吏,但女眷们都把安妻的为人看在眼里,安妻在她们心中,是个在丈夫面前完全插不上话的女人,以夫为天。

  跟她说什么,她也不会去跟丈夫说。

  更何况她们的丈夫跟安老四也没有什么利益冲突。

  说起话来就更没有顾忌了。

  “这忍忍忍,什么时候是个头?”女人小声说,“我们家倒也还好说,我男人兄弟多,都有一把力气,可我看我娘家姐妹……如今家里都快没米下锅了。”

  “这有什么法子,上头乱成那样,就是我们这些小的倒霉。”

  安妻绣着花,头也不抬地说:“那也没法子,咱们也只能私下里说说。”

  坐她身旁的女眷冲其他人使了个眼色,然后温声细语地说:“安夫人,算起来咱们也有两年多三年的交情,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咱们也都是熟人,你知道的比我们多,你要是知道什么,也别瞒着我们,大家都商量着来。”

  安妻:“我一个妇道人家,能知道什么?还不是屋里屋外,灶台上的那点事。”

  女人们在她身边哭起来,低声啜泣。

  安妻叹了口气:“你们也别哭了,这事也没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日子还能过下去。”

  “现在这日子叫什么日子?”女人们低声说,“我们劝了也没用,说都在送礼,都送,总不能就咱们不送,但是也不知道这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安夫人,咱们里头就你消息最灵通,你知道什么,跟我们说一嘴,我们绝不说出去。”

  “眼看着日子就要过不下去了,再这么着,我那一家人都得喝西北风去。”

  所有小吏都在往上送礼打点,把上头一些爱好敛财的官员胃口养大了,于是不送礼的反倒成了异类,而欺负他们的,不是那些敛财的官员,而是和他们一样的小吏,只是因为一方送礼,一方不送礼,他们就忽然变成了两个敌对的阵营。

  慢慢的,不送礼的怕被欺负,也开始往上送礼。

  这些礼送的有没有意义,拿没拿到好处?

  恐怕拿到好处的只有头一批人,但风气已经这样了。

  小吏们的俸禄就那么点,他们哪来那么多钱?还不是只有找百姓搜刮。

  就这么一层层搜刮下去,安丰原本就不那么安稳的政权,就更加岌岌可危起来。

  安妻只能小声说:“那你们可不能外传。”

  所有女眷就差拍着胸脯保证了,一个个都说:“谁若说出去,谁就天打雷劈!”

  安妻才神神秘秘地压低嗓音:“我家那口子跟我说了,送礼是真有好处,如今不是正乱吗?上头的大人们就要看谁对他们更衷心,到时候安稳了,就能提拔亲信。”

  “你们看我家,值钱的也都卖了。”安妻叹口气,“还是我家家底太薄,我家那口子可是跟在刘院事身边的,虽说是个小官,可消息灵通。”

  安妻还说:“能送就多送些,好过日后后悔,你们说是不是?这话我可就对你们说了,你们可不能外传。”

第135章 135

  “将军, 那倪文俊又要去撒尿。”

  朱元璋和李从戎领兵在空地修整,他们正在朝汉阳赶路。

  倪文俊打仗的本事一般, 但逃命的本事着实不小。

  朱元璋他们追上以后, 就开始了猫捉老鼠, 花费了不少时间。

  打下来之后, 还要整合倪文俊的兵, 这些兵得带回去, 打仗的时候,兵力就是资本。

  现在也早就不是当初他们没有足够人手管这些兵的时候了。

  “他是尿泡坏了?”李从戎坐在席地而坐, 手里还拿着个馍, 里面夹着肉干, 他们在外头行军就爱吃这个,馍能放很久, 不易坏, 除了干了点,几乎就是打仗时难得的美味, 他另一只手拿着水囊, 吃两口肉夹馍就喝口水,朝小兵说:“别管他,让他尿裤子里, 就他事多。”

  朱元璋的造型跟李从戎差不多,他也对小兵说:“让他尿裤子,别给他水喝,免得事多。”

  至于尿裤子臭不臭, 那就是倪文俊的事了。

  再说了,对俘虏的手段,便溺也是一个。

  小兵应诺退下。

  李从戎吃完馍,直接躺在草地上,看着头顶的蓝天白云一望无际,不知道想起了什么,忽然说:“我哪儿想得到自己有今天。”

  他以前在坞城,也就是个小头目,说是扛把子,实际上也只是带着一群兄弟们想尽办法琢磨点吃的,为了生计发愁,现在想来,坞城那些日子就跟上辈子的事一样,他都快有些记不清了。

  当年跟着他的那些兄弟,如今有些在他手底下当兵,有些也升成了营长排长,还有些不当兵了,受伤退伍,就留在高邮或常熟娶妻生子,日子过得也还不错。

  朱元璋也躺下来,最近叼着草根,含糊地说:“我也一样。”

  他们俩并肩作战也有一阵子,两人互相也了解,生出了些兄弟情义。

  李从戎遗憾地说:“我要是早些认识你,必然跟你拜把子!”

  朱元璋知道李从戎这个毛病,笑道:“可惜我来晚了。”

  李从戎:“哎!谁说不是呢!”

  “将军,倪文俊说要见你们。”小兵又来了。

  李从戎无奈道:“他事儿怎么那么多?”

  话虽如此,人还是站了起来,拍了拍屁股上的草屑,李从戎跟朱元璋一起过去看倪文俊。

  倪文俊被关在笼子里,他头发乱如杂草,全身脏污,身上萦绕着一股让人无法忽视的臭味,形容狼狈,全身上下没有一点原本天完元帅的样子,他双眼中充满了愤恨,又隐约带着点恐惧。

  当死亡真的来临,倪文俊才知道自己并不想死。

  “你见我二人所为何事?”李从戎站在牢笼外,看着笼子里的人,这个男人就是牢牢把控着天完政权的人?李从戎有些不敢置信,他以为倪文俊至少也是个枭雄角色,怎么也不会是这副模样。

  倪文俊口干舌燥,他之前为了不尿在裤子里已经不怎么敢喝水了,现在小兵直接不给他水喝,他的嘴唇龟裂,唇角已经渗出了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