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九州月下
李信倒是欲言又止,但想到之前的遭遇,这位跳脱青年闭上嘴,当起了闷葫芦。
蒙恬和李信是这群中年将领中最年轻的,他其实也想发现意见,但看着老爹蒙武都没说话,于是只是憋着。
王翦见此,不由笑道:“蒙小将军不知有何见解?”
蒙恬骤然被点名也不慌,看了一眼不赞成的父亲,还是毅然道:“郪丘是惜年诸候会盟之地,水路繁华,利于楚师水兵,不易久战。末将以为,当不理郪丘楚军,应乘其大败遣军之时,顺颍水南下,直取寿春!”
如今楚国大军在外,只要乘还在远方修新营垒的楚军没回过神来拿下寿春,以各地封君们的战斗力,肯定望风而降,如此,大势定矣。
王翦哈哈大笑,对蒙武道:“蒙家后继有人矣。”
这条计策,正中他下怀。
但还有一个关键点,李信终于忍不住道:“如今王上尚在陈城,若大军南下,楚军北上陈城,是否于王上不利?”
项燕不是傻子,陈城离郪丘只有一百五十里,而他秦军离寿春还有四百多里,要是人家也打陈城,那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老夫自当上书秦王归国。”王翦微微一笑,将目光落到严子身上。
诸将一时恍然大悟,纷纷赞将军英明。
别人劝王上可能不那么容易听,但这位嘛……那不同,完全不同。
严江闻言,拿碳笔戳了戳肩膀上的猫头赢:“呐,你听见没有?”
猫头赢转头一百八十度,当没听见。
寡人何等天威,怎么能被吓跑。
再说了,王翦这里离陈城有快两百里,它一来一回飞来飞去,是想累死他吗?
陈城是楚国旧都,城高粮草,又有数万士卒拱卫他安危,更与鸿沟相连,没有断粮之危,区区项燕,何足道哉,他要亲眼见楚国覆灭,一报行刺之怒。
严江平静对诸将道:“在下尽力便是。”
然后带上鸟出帐门,对着爱鸟亲亲抱抱,爱鸟这才满意地表示:“灭楚大事,当以大局为重,寡人这就先回新郑等你。”
严江自然答应的好啊好啊。
于是陛下满意地展翅飞走,然后换上秦王大号写好手谕,加盖王印,再自己绑到自己的爪子上,喝口水就换号飞回来。
于是不到半天,严江就拿到了秦王巡游,移驾新郑的诏令,让诸将大喜。
秦王在背后看着他们好几个月,他们日子过得就像每天被班主任盯作业的小学生,也过得很紧张啊,如今好了,大山终于被严子搬开,看他的目光都带上了感激。
君臣一心之下,王翦大军先派数万士卒在颍水建立码头,做出要东渡前去追击的迹象,与此同时,他大军主力挥师南下,不到三日,便顺淮河直下寿春。
而当项燕正式确定秦军动向时,已经来不及了。
寿春是楚考烈王在陈、巨阳、之后三迁之都,其中艰难抉择不输孟母,没办法,在丢掉云楚汉江之地后,楚国占据的土地就华北平原南方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原嘛,适合耕种,但也是大家都知道的无险可守之地。
所以当年本来想在下蔡定都时,春申君建议在下蔡的河对岸新修一城,这样两城相互保护,互成犄角,中间以数万水军封锁江面,因为七国都在淮河北边,这样就算他国大军前来,在淮河南面的寿春都有足够的反应时间。
可王翦是何等老谋深算之人,他在淮河上游,远离楚都还在百里的偏僻地方,令士卒搭起浮桥,全军去向北岸,再从北岸,直攻寿春。
楚都寿春建城才二十年,哪遇到过这样的神兵天降,更重要的是,寿春人少,但城墙又宽又大,足有三十里长——因为东周时国都洛阳面积有百顷(十平方公里左右),所以规定诸侯国不能超过三十顷(三平方公里左右)。
但东周崩溃,礼乐败坏,大家争着建大城,于是做为楚国新都,楚王便建立了一个面积巨大的新城——比其它六国的都城都大。
万万没想到的是,如今因城大人少,便显得空虚,两万守备甚至不能手拉手绕城墙一圈。
更重要的是,楚军大败,秦军围楚,散播项燕大败之事,军心更是脆的不堪一击,几乎没有花多少时间,令尹(丞相)李园就在准备借水军逃跑突围的慌乱中,被春申君门客所杀。
他的头颅被扔到宫城的棘门之中,就如当年他把春申君的头扔到宫门之外一样。
李园虽无能,却至少能影响楚王,做主是突围还是死守国都,如今他一死,守城和突围派挣执不休,政令极乱,军心更乱。
王翦看准机会,加剧攻势,在第三日时,大军突破东门,攻入寿春,将楚王悍抓了个正着。
春秋八百年,楚国国祚自此而终。
严江再度踏入这座淮南大城时,这里已是一片荒芜破败之相。
秦军正在有条不紊地将楚国各种珍宝名器收缴汇编成册,送上秦国大船,并且将户籍编拢,也送上大船,还有粮草各类,他带着陛下看了楚国珍藏,发现比起魏地的差得太远,甚至不如韩国。
甚至连九色漆器都没几样,让严江大失所望,陛下觉得很正常,因为当年白起已经收刮过一次了,这次才几十年,很难积蓄出什么宝贝。
严江于是抓住机会教训他,说道理都是相通的,收刮不能太过,要养久一点才有更多东西,统治国家也是一样,要多给庶民休生养息的时间,他们才会有更多产出,支持你的伟业。
陛下对阿江抓住一切机会让他仁德的情况已经淡定了,立刻表示阿江说的对,我都听你的!
虽然知道他就会听一会,但严江还是被他闪亮的卡姿兰大眼睛点头时萌到了,抱住亲了好几口。
亲亲抱抱之后,陛下不经意地问起:我在新郑等你,你多久回来啊?
严江微笑撸着爱鸟:“项燕主力未破,我再转转,过两天就回去。”
回什么回,齐国还在等着他呢!
第160章 落定
攻破楚都之后, 王翦并未停歇, 而是点兵整将, 开始准备一举消灭楚国最后薪火,项燕军。
这时因楚都被占,断去后勤粮草的项燕,已经收到了消息。
兵战凶危,项荣只看收到消息之后,父亲枯坐帐中, 一夜之间, 鬓发尽白。
项荣与诸将亦无助地看着主将, 几乎坐到天明, 终于,项燕强打精神:“吾等尚且未尽输!”
他猛然站直身体, 来到悬挂的地图之前,指着寿春东南之地,昂然道:“淮东之地尚在, 我项氏据于江东, 必能重立国柞, 驱秦复楚!尔等, 可还能战!!?”
“战!战!”一时间, 楚营上下, 尽是高声爆喝。
项燕掩下眉间深深的忧虑, 道:“吾等还有二十余万人马, 四万水师, 项荣,你速传将令,令寿春水师南下江东,会于广陵。”
“其它人,随我去江东,与昌平君汇合!”
“喏!”
-
几乎同时,两位名将都开始在楚地之上,开始了新一轮的对持,项燕收拾残余兵力,退至江东,以扬州为新都,拥立昌平君为楚王,传檄江东各地,摆出在扬州与秦军决战之势。
王翦却还是没有跟着楚军的行动走,他淡定地以俘虏的楚王悍为筹码,传檄楚国寿春以西各郡,宣布楚国已亡,诸封君几乎望风而降,不降的全也飞快在秦军来之前举家东迁,不到数月,楚国南方基本都是秦军之地,再稍微有点人望的楚国权贵。
当然,也就更没有人能号召各地人马,从后方威胁秦军。
至此,王翦才从容带兵,顺淮水东下,来到广陵城下。
他依然没有直接攻城,而是开始传檄江东之地,威胁恐吓怀柔,更随时把楚王悍拉到城下溜溜,看他们敢不敢射杀这位前楚王。
楚人是不敢滴。
楚律之中,伤王是重罪中的重罪,属于夷族都是轻的,祖先都要被挖出来示众那种。
因为当年吴起仅仅是用楚悼王的尸体挡了一下箭,把箭射到楚王尸体上的贵族没一个没跑掉,全被秋后算账了,而如今,射了的话,楚国输了,他们城里人得不了好,楚国赢了,下令射杀的人也讨不了好。
而且楚王都被抓了,昌平君以前还是半个秦人,在权衡之下,诸县们纷纷投诚。
不投诚也无用,楚军如乌龟一般守备在广陵周围,无人护他们这些小郡小城生死,当然也有忠楚之士强抗,结果就是被秦军摧枯拉朽一般碾压,城破人亡。
而这位老农就这样,一点一点,看似很慢,实着迅速无比地蚕食广陵周围郡县,直把此地围成一处孤城。
项燕还有一个选择,就是挥师再南下一次,退到会稽老家一带,但这时,天大地大,退到何处才是尽头?百越,还是去那东海之中的无数小岛?
在诸方平定后,用了严子提出的小小意见,把楚国各地的俘虏抓来,在广陵周围唱起了楚歌。
楚歌高昂悠远,在寂静的夜晚穿透力极强,且能悠悠长夜,让人更是想家,想那已经沦陷在秦军之手的妻儿家小。
项燕初时还命人射杀在城外唱歌的楚军俘虏,但后来,他发现城中的楚军们,也会小声唱起楚歌,便强令楚军不得歌。
如是一来,楚军士气更加低迷。
王翦估摸楚军士气差不多该全崩了,即刻命人攻城。
如他所料,数日强攻之下,广陵城破。
李信亲率大军,追上护昌平君突围的项荣。
“李有成?”项荣惊愕地出敌将之名。
昌平君倦容一惊:“你认识李信?”
这一瞬间,宛如平地惊雷。
“李信?”项荣整个人都惊呆了,“你怎会是李信,那位赵江……”
这两位年龄相仿的年轻人曾经有着不错的交情,此时再见,却是仿佛是世上最大的讽刺。
“是我。”严江持弓而出,他着战甲骏马,肩上有枭鸟静立,身有猛虎相随,仅仅是从李信身边骑出,对面数百楚骑便宛如被世上最凶狠的猛兽的盯住,让人后颈发冰,寒毛倒竖。
“昌平君,久见了,”严江平静道,“吾寻你许久,王上等你归秦久矣,请吧。”
陛下不满地跺了爪子,示意我才没等他。
场面安静了数息,严江对视着项荣那仿佛被背叛的目光,淡然自若,在灭楚一事上,他可没有利用过一点项家,要说内疚,是不可能的。
项荣突然仰天长笑数声:“果然是乱六国者,但要项荣认败却绝无可能!”
说罢,他转头道:“君上,可愿随我闯关?”
昌平君凝视对面数千秦军,数息之后,心中豪情大起:“寡人为楚王,岂能为秦人所虏,行悍王之举!”
他拔剑指天,悍然道:“诸将士,随我冲。”
杀声一时振天。
严江没有加入战圈,只是冷淡地起弓搭箭,对准了人群厮杀中的昌平君,等待着他周围卫士渐少,露出空隙的那一刻。
但秦军欲得擒王之功的欲望,几乎把对面围得密不通风,比楚军将士还密集,楚军几番冲杀,终于来到一处小丘之上,欲借丘上密林突围。
这终于给了严江一点空隙,他拉开弓弦,对准了百步之外的昌平君。
他箭术奇高,每出一箭,都是判定了对方的行进路线、风向、空气阻力的最优标准。
但这一箭,还是未能成功成。
项荣一声:“君上小心!”扑到昌平君身前,血肉之躯体在三棱长箭前显得那样软弱无力,摧枯拉朽般透体而出,直穿胸肺。
而这时,秦军已绕到丘后,将剩下的楚军团团围住。
“住手!”昌平君猛然暴喝道。
李信举手,立即有副将挥旗,剩下的秦卒们虽然不甘,但还是停下手。
上一篇:穿成前男友他爸的恋人
下一篇:开封府宿舍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