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香兰色
“爷爷你喝,爹你们也喝。”
几个小的轮着喝了一口后,冯大河举着杯子让堂屋里的大人喝,他们自然不会喝。
倒是一旁的陶清之见一杯糖水而已,几个小孩稀罕成这样,决定待会随手从店里带点糖回来。
当天的晚饭,又恢复到冯家平常的水平,陶清之肯定是不爱的,喝了一晚米汤直接下桌。
王桂花想要叫他回来,冯二嫂赶紧道:“五弟不是家访去了,说不定人家留他吃过才回来的。”
如此,王桂花才没喊儿子,而是将他没动的饭给分了分。
当晚,陶清之照旧回到功德商店的竹楼里休息,前面的店中倒是热闹的很,接连来了好几个客人。
头一个是牛棚里的老季,他在看完店中的立牌,半信半疑的换完东西后,忽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原来老刘他……
回到牛棚里,他摇醒老刘,将治疗风湿的膏药递过去:“赶紧贴上。”
下午突然风湿病犯,疼得恨不得将腿给割掉的老刘看到他手里的膏药,在看他手边的其他东西,还有什么不明白。
不过二人谁也没明说,交换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后,老刘先将膏药贴上。
本来老刘准备找时间再去一趟店里的,没想到他竟然也能去,还知道想着自己,他惊讶的同时,又觉得自己果然没交错朋友。
贴好后,老刘才隐晦的道:“你说那究竟是个什么地方?”
“就如钱先生所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好吃就行了,何必要看生蛋的鸡是什么模样?”老季说完,将换来的肉包子塞他一个。
老刘咬着包子点头:“你说得对,总归看那位店主的模样,肯定不是坏人。”
“嗯?”老季睁大了眼看他,“那里有店主?你见过了?”
听他的意思是没见过,老刘立刻露出得意的表情:“当然,你是不知道,那位店主简直是神仙中人……”
听他那么天上少有,人间全无的一顿夸,老季倒是有些遗憾没能见着。
老季从功德商店离开后,接下来又依次来了几个知青,男女皆有。
他们的表现十分相似,都是先觉得在做梦,等看完立牌又忍不住抱着试一试的念头,换了些生活所需品以及粮食。
身上能有功德,必然是喜欢做好事的,发现真的带着换来的东西回来以后,那几个知青借着家人寄过来的理由,分了许多出来,一时间,知青院里的生活条件倒是好了不少。
原本有些熬不住的女知青因此倒是慢慢恢复一些,不再想着嫁本地人的事。
比起牛棚里那两个人的小心谨慎,知青们要大胆得多,发现功德商店这么个不要钱不要票,只要虚无缥缈的功德的好地方后,三不五时就有人过来换东西帮大家改善生活。
还有个聪明的男知青,脑子很灵活,想到功德肯定是有限的,用完就没了,甚至开始用换出来的粮食帮助村里过不下去的人家。
从生产队都借不出粮,眼看就要断顿的村民们很是感激他,一时间,村民和知青间的关系都好了许多。
陶清之借着家访跑过了附近的许多生产队,虽然人没找到,却给店里找到许多客人,一时间手上的功德倒是渐渐宽裕起来。
他本来就是个大手大脚的性格,有功德以后,就恢复去店里吃饭的日子,当然,三不五时还会给冯家带些肉和其他生活用品。
如此一来,冯家人对他更加喜爱,就连原本对他有意见的冯二嫂也越来越喜欢他。
这天上午,村小食堂的人趁着课间时间,不好意思的找上陶清之,表示学校的粮不多了,如果他不吃食堂的饭,可不可以不做他的份,然后按月给他一点粮拿回家去。
显然,这是食堂的人知道他每天中午都把饭分给班里的学生了,想着学生们都有带饭,他不吃还不如给学校省一点。
知道这年头哪里都缺粮,陶清之好说话的答应了,并且等中午时还和学生们说了一声。
不少学生回家说老师把自己的饭给他们吃时,本来就被家人教训过不许白吃老师的饭,所以如今虽然遗憾不能多吃点,倒也没说什么。
如此,陶清之便离开,回店里吃饭去了。
下午上课时,课堂上总是有细微的声音传过来,陶清之用提醒的眼神扫过下面的学生后才继续讲起来:“这个词……”
然而安静了没一会,那声音却再次响起来,让他不得不再次扫向下面。
“冯老师,是吴三妮肚子发出来的声音!”察觉到老师的神情,一个男孩指着自己的同桌道。
旁边的另一个男生道:“她肯定是饿了,今天中午我都没看到她吃饭。”
看到被指出来的女孩羞愧的低下头,一副要哭的模样,陶清之敲着黑板道:“认真听讲。”
比平常略微提高的声音,让学生们瞬间坐直身体目视前方,不敢再开小差想“吴三妮为什么没吃饭”之类的问题。
等到放学时,陶清之不动声色的将冯三妮留下来,等学生都走后才坐下来问她:“中午怎么没吃饭?”
吴三妮垂着脑袋,本来不想说的,然而也不知为何,不小心看了眼冯老师的表情后,就忍不住竹筒倒豆子。
却原来,别的家长觉得自家孩子吃了老师的饭很不好意思。
吴家老太太却相反,竟然觉得占了大便宜,以老师会给她午饭吃为理由,扣掉她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小黑面馒头。
这还不算,晚上还以她中午在学校吃得好为理由,连她晚饭都减少了。
听出做主的是她奶奶,陶清之挑眉:“你爹娘不管?”
“爹娘得听奶奶的话。”吴三妮垂着脑袋道。
她知道,奶奶本来就不高兴自己一个女孩子来读书,是娘说她聪明,难得坚持要送她去学校。
当时家里已经闹过一场了,爹娘如今肯定不敢再惹奶奶不高兴。
“冯老师你放心,我回去会和奶奶说,明天肯定不会打扰你上课。”怕老师生气不让她上学的吴三妮保证。
在这里呆了一段时间,陶清之也了解有些老太太是什么德行,觉得她回去说了估计也没什么用。
想着她会饿肚子,多少有自己的关系,加上正好还没去过她家,陶清之道:“走吧,今天去你家家访。”
“真的吗?”吴三妮双眼立刻就亮起来,随后不知想到什么,发黄的脸上又露出为难的表情,“可是……可是我奶奶她有点凶。”
“没事,走吧。”陶清之直接领着她出学校,路上从她口中得知,她家有其实没那么困难,只是她奶奶重男轻女,才会刻薄她。
“三妮那个死丫头怎么还没回来,我就说一个丫头片子不用读书,你们非要送去,现在倒好,越来越懒,看以后哪家会要……”
刚到吴家门口,就听到一个刻薄的声音在不停的数落人,看到身旁的学生不由自主的瑟缩了一下身体,陶清之面色微冷。
吴家所在的第六生产队他还是头一次来,为着先解决三妮的事,他都没空先去转转,听到老太太的话,如何会高兴。
“你个死丫头还知道……这是谁?”吴家老太太无意看到孙女回来,立刻要骂人,等看到她前面俊秀的青年,才改口问到。
“是我们班冯老师。”吴三妮气弱道。
吴家老太太在外人面前还是要脸的,立刻换成笑脸道:“原来是老师啊,快到家里坐。”
吴家其他人听到动静,纷纷从屋里出来,吴三妮的爹娘听说她老师来了,搓着手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倒是旁边吴三妮的小婶子故作担心道:“老师,是不是三妮这孩子在学校做什么坏事了?”
陶清之没理她,而是与吴家老太太道:“就不进去坐了,今天来主要是了解一下你们家里是不是有什么困难。”
“没困难啊,我们家好得很。”吴家老太太有些莫名其妙的回答。
吴家包括吴三妮她爹,一共有四个壮劳力,加上娶的媳妇也都是勤快人,他们家赚的公分不少,分的粮也不少。
“那为何今天在学校上课时,三妮饿得肚子一直叫?我还以为你们家有什么困难,想着找你们大队的干部们说说,毕竟再苦不能苦孩子。”陶清之明知故问。
“她在学校不是有饭吃嘛。”吴家老太太理所当然道。
陶清之曲解她的意思:“你的意思是让她以后在学校吃?也行,那你们现在把粮食拿出来,我待会顺路送到学校食堂去。”
隔壁几家的邻居听了几句,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本就看不惯吴家老太太天天刻薄孙女的大娘插话道:“你们家有什么困难说一声就是,怎么能饿着孩子,邻里邻居的,别的没有,红薯总能借你们几个。”
“呸,谁要借你们家的烂红薯。”吴家老太太不高兴的冲她吐口水。
陶清之顿时嫌弃的往旁边退了两步。
怼完邻居后,吴家老太太转向他:“送什么粮食,我才不送粮食去学校!我还要问问冯老师,你说死丫头今天肚子饿得直叫唤,那你中午为什么不给饭这死丫头吃?”
听到这话,三妮的爹娘先不好意思的红了脸,毕竟老师给饭是好心,哪有天天占便宜的道理。
三妮她爹实在没忍住:“娘!三妮是我女儿,又不是冯老师的,您说的是什么话。”
陶清之简直要被这老太太给逗笑了:“若要我中午管她吃饭,你们明天把粮食送到学校来就是。”
“不用。”吴老头拉了一把还要说什么的老伴后摆摆手,“今儿是三妮自己忘记拿午饭了,明天肯定不会让她饿肚子上课,冯老师你放心。”
“那行。”陶清之扫了眼三妮的爹娘,见他们还是心疼女儿的,这才转身离开。
等他走后,本来就不满老太太不给女儿午饭的三妮她娘抱着女儿一边哭一边闹了一通,总算给女儿争取到她该有的粮食。
至于更多的,没生出儿子所以腰板不直的三妮娘也不敢强求。
离开吴家后,陶清之不急着回去,而是在第六生产队逛起来。
太阳已经落山了,微暗的村子里,炊烟袅袅,路上只有几个打闹的小孩。
从村头走到村尾,路过的人家都对他露出好奇的眼光,不过都忙着做饭,倒也没人出来找他问话。
顺手给身上有功德的人打上印记后,陶清之正准备回去,余光却看到从山上走下来的一道身影。
他眉头一皱,立刻转身走过去。
“你家人呢?”
那是一位头发全白,身形伛偻的老太太,看模样,少说也有八十多岁了,陶清之接过她手里的一篮子野菜和一小捆枯枝后问了一句。
“谢谢你小伙子。”老人慢吞吞的道谢后,摇头表示自己的家人都不在了。
老人家就在山脚下不远处,陶清之将人送回家后,发现她家的房子还是不错的,只是厨房里却明显没什么余粮。
见她身上有功德,陶清之眸光微动,想给她打印记,然而顾忌她那么大年纪,又怕吓着人,一时倒是有些犹豫。
老人还以为他是在看堂屋墙上挂的那些勋章,怀念的道:“这是我老伴和儿子的,他们都是大英雄……”
见她不由自主的说起自己的家人,陶清之才知道,原来她是烈士家属。
陶清之知道,国家对烈士家属是很照顾的,见她过得清贫,还得去山上挖野菜,不免问:“队里没人照顾你吗?”
“有,怎么没有,只是我还能动,不能给生产队给国家添麻烦。”
老人擦了擦因为怀念家人而湿润的眼角,知道他是关心自己的生活,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好孩子,你别担心,我日子过得下去的。”
最终,陶清之还是没给她身上打印记,而是问:“那你有什么心愿吗?”
心愿?
老人在心里念叨了一声,倒是真想起一桩事:“我想找回我的照片。”
却原来,他们一家三口曾经有一张珍贵的合照,可惜后来照片不知怎么就不见了,她头一次请生产队的人帮忙,然而翻遍整个家也没找到。
实际上,那张被她珍惜的压在枕头下的照片,是被老鼠连帕子一起叼进洞里做窝去了,如今恐怕被咬得连碎片都找不到。
陶清之记下来,拒绝她的留饭后,转身走出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