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懒癌福音 第2章

作者:吃肉能瘦 标签: 系统 甜文 快穿 穿越重生

正巧,姚晨走了进来:“奶,我刚才听到你多念了一遍十二这个数。”

“是吗?”听到长孙的话,姚家阿婆立刻有点信了,老婆子精明智慧,但对读书人有种天生的敬畏感,而且长孙向来聪明实诚,不是会骗她的。

“我再数数。”

数完正好二十。

“呀,这还真是……” 姚家阿婆笑了。

周氏松了口气,默默把新蒸出来的炊饼放好,帮儿子背上。

姚晨颠了颠背上的箱笼,仔细检查了系着的绳子。就怕万一松了,摔了吃食。

准备妥当,他道:“奶,我走了。”

“好。”姚家阿婆觉得刚才误会了周氏,又道:“老二媳妇,去送送。”平时那是绝对不会有的,离村口就几步,送什么送?毕竟接下来还要给一大家子做饭,当然不是吃炊饼,而是黍米粥。

周氏帮忙扶着箱笼,就希望能让儿子轻松点,边走边念叨。

“这炊饼卖不完就不卖,你瞧着差不多了就去学堂,千万别误了时辰。”

“娘,我省得。去城里上学也快一个月了,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同窗可还好?会不会因为你卖炊饼看不起你?”

“没有不好的。”大家没空理我,我也懒得理他们。农家小子,不会引起太多关注,也不会有人故意为难,安心学习便是。姚晨不想让娘亲担心,只说:“大家的心思都在读书上,没有别的。”

想了想,他又说:“这一大早的,我又在城门附近卖,谁会瞧见?”

“这倒也是。”周氏露出一个安心的笑来。

姚晨见周围没人,偷偷拿了个炊饼塞给娘。

周氏笑容更大,两口吃了,比第一次姚晨这么干的时候愣了数息反应不过来的模样强上不少。

她大口嚼着嘴里香气四溢的羊肉,烫烫的汤汁在唇齿间流淌,面皮松软,羊肉肉味味道十足,没有一丝膻气,又带着萝卜缨的清香。从胃部蔓延开的暖意,让周氏觉得整个人都活起来了。

还记得儿子当时的理由:“阿奶允我拿四个当干粮,我吃不了那么多,三个够了。”

这时候讲究父母在无私财,不管干多少活挣多少钱,得到的都要上交,吃什么用什么都由父母分配。家里好吃的好用的,优先供给壮劳力,吃饱了才能干活,其次是老人,再然后是媳妇们,最后是孩子。

姚晨因为读书,地位特殊,才能吃上炊饼,待遇还在媳妇们前面,仅次于壮劳力。加上他懂事体贴,深得二老喜爱,在家中偶有好吃的,也会偷偷分给姐姐弟弟,二老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媳妇们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往往家里干活最多,还吃力不讨好,常常挨婆婆的数落,比如煮粥太稠菜里盐放多了浪费针线之类,最后吃的也是混个半饱,好吃的是绝对轮不上他们的,多吃一口还被嫌弃。

周氏吃了炊饼,想到什么,又愁上了。

“唉,这炊饼生意现在看着好,村里看咱家挣钱,也想跟着做,也不知以后会不会不成了……”

“娘你听谁说的?”姚晨问道。

大多数时候周氏念叨他就应着,不怎么追问。听她语气与发牢骚不同,就多问了一句。

“村长媳妇娘舅家,”周氏说起来挺不忿的,“昨儿洗衣服的时候拐弯抹角地跟我打听咱家的羊下水哪里拿的。哼!不敢去找你奶和婶,只来问我。当我好脾气呀!”

姚晨:你可不是好脾气嘛……也就和我说道说道。

姚晨回想了一下,什么鬼娘舅?村子不大,村里都是沾亲带故的,半天没头绪就不想了。

“娘你不用担心,咱家炊饼有方子,别家做不出那个味道。”

“这也是。”周氏心思简单,听儿子这么说也就把这件事放下了,又转头絮絮叨叨地念起来:“村长是个好的,那日晓得你要去城中上学,他还送了一篮子红鸡蛋,平时哪家有事都会帮一把,就是不大会选媳妇……他那媳妇娘舅家真不是个好相与的,什么便宜都占……我刚嫁过来那会儿……去年……上个月……”

姚晨:“……”

一路送到村口,想着儿子明明是个读书郎,还要背着这几十斤走几里路拿去城里卖,周氏有些心疼,这孩子又聪慧又懂事,要是生在富裕点的人家,不知道能享多少福。

哪怕有俩驴车代步也好啊!

“到城里还有一个时辰的路,天还黑着,一定要小心。”

“哎!娘你回吧!”

看着儿子的背影没入黑暗中,周氏赶紧转身回去,路过水井先漱了口,就怕被婆婆闻到羊肉炊饼的味儿发现端倪,然后加快步伐回去。

虽然每日活多,她却不觉得辛苦。

儿子懂事上进,日子有奔头,什么苦什么累都值得了。

读书真好,读书人脑子也聪明,不然儿子怎么会知道羊肉炊饼的的方子?

周氏也不是什么都不懂,儿子知道的事情多,还只把方子偷偷告诉自己,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口告诉家里,让婆婆以为是自己从娘家带出来的,因为她爹曾在酒楼干过(其实只是帮厨跑腿),后来上了年纪才回家。

这让周氏多得了婆婆几分看重,为了安抚自己娘家,节省惯了的婆婆还特地割了两斤肉送去。不过姚家也不亏,周老头识得附近屠户,牵线让姚家按时去取羊下水,只收一点钱,基本算白送了。

家里也看重这门生意,计划以后再多做炊饼去卖。婆婆早就放话了,这方子虽然告诉家人,却严禁他们泄露出去,特别是李氏,耳提面命,就怕她告诉她娘家,坏了营生。

每年卖炊饼也该有一贯的进项,抵些学费笔墨钱,已经是顶好的了。

不管怎么样,都要把儿子供出去,能让他读一辈子书!周氏默默下了决心。

姚晨表示他才不想读一辈子书!

早上走路去学堂是他每天最痛苦的时光了。

城里物价高生活不易,大部分人都是在城外以村为居,大大小小的村子围绕着城池,村子十几户几十户上百户不等。姚家村算是中等村落,离城不远不近,驾车不到半个时辰,但走路就很痛苦了,快走赶路,一个时辰堪堪能到。

其实村里也有教书先生,不过主要是为了孩童开蒙,全村集资供养,分摊到每户一年也花不了几个钱,有的还可以拿粮食代替学费,所以认字成本不算很高。尽管如此,家里穷点的,也不轻易送去读书,交不出束脩,而且半大的孩子对家里也是半个劳动力了,舍不得放着不用,也有可能是觉得读书没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