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雾十
【他明明就在后院呢,好吗?!】行止这一团黑色的雾气,瞬间炸了,不敢相信世间竟有池宁这样的傻白甜。它以前是完全不关心这些活人怎么样的,一心只想浑浑噩噩地不断重复吊死在内官监门口的过程。如今才终于有了一些清明,当下就化身暴躁小哥,去了后院给池宁找证据。
池宁优哉游哉地坐在原位上,吹了吹茶杯里略微苦涩但有回甘的新茶,笑的见牙不见眼。这些执大概是因为情感太过偏执于某一处,在其他地方的脑子就明显不够灵光了呢。
不灵光,可就太好了。
【它们是执,不是人。】原君肯定了池宁的推测。没有什么厉鬼索命,也没有什么转世轮回。这些执,只是逝者留在人间最后的思念。它们只保留了活人一部分的记忆,也只会关注一些特定的事情,俗称,一根筋。
它们并不是留下思念的那个人,也并不会完完全全继承当事人的心性。
人死了,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不一会儿,行止裹挟着证据气呼呼地回来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脾气暴躁的很。它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不只是脑子清明了,连力量都强大到可以接触实际物品了。
内官监的周掌印,确实就在衙内后院,正在属于掌印的最大院子里吞云吐雾,好不快活。行止拿回来的证据也一目了然,是周掌印独一无二的印章。这印章只要被行止拿着,旁人就看不到:【怎么样?这回你总信了吧?】
池宁笑得更满意了,微微弯眸:【真不愧是行止大人,竟有这般通天彻地之能,是我之前有眼不识泰山,还请您不要责怪。】
对于有利可图的人,池宁总能嘴巴抹上蜜。
行止得意洋洋。
池宁赶忙趁机道:【可否让小人再近距离地看一下这印章?】
行止哼了一声:【你以为我傻啊?给了你,好让你骗走印章,去给周太监难看?我为什么要帮你呢?】
这是一个虽然傻,但没有傻彻底的执。
池宁也不见生气,还是那副好脾气的模样:【那我不看了。】
【你想用激将法反套路我?我告诉你,没用的!】行止觉得自己简直是个小天才,一眼就识破了卑鄙人类的阴险诡计。它渐渐又一次走向了偏执,【只要我在一日,谁也别想得到这枚印章!谁也别想!】
池宁在心里给了原君一个“你看,执真的很好用吧”的心照不宣。
这印章在谁身上都不重要,只要周太监没有,就够他喝一壶的。在池宁手上,池宁还要求着原君帮忙掩藏,让行止拿着,那才是真的消失无踪。
池宁确定了行止对印章的执着后,就潇洒的直接起身告辞了。
内官监的新掌印叫周海娃,人送外号,周王八,就是因为他遇事能忍,总爱缩头的行事风格。周海娃出身暮陈一派,今天这一出是他难得主动出击,要故意给池宁难堪。
一方面,他是为了讨马太监的欢心。
另外一方面,他这么做也是出于自保,他想在内官监立威,让其他人明白,不管池宁曾经是个什么名人,如今在他这里就只是个人名。他好不容易才得到的掌印之位,谁也别想虎口夺食!
周海娃听说池宁就这么离开了内官监之后,嗤笑了一声:“我还以为这位临公公有多大本事,看来也不过就是看在他师父的面上才给的虚名。连这点耐性都没有,还想与我斗?”
周海娃信奉遇事要卧薪尝胆、能忍就忍,自然也就看不上池宁的“高调莽撞”,连这点委屈都吃不了。
“去,联系马公公,就说他的心腹大患,我给他解决了。”
“师父,您准备做什么啊?”周海娃的徒弟伺候在一旁,好奇地问。
“池宁忍不了我这鸟气,一怒之下,自然是要回自己的外宅的。”周海娃不怀好意地一笑,“太监回京,不来报道办事,还私设外宅,住在外面,你说,这是个什么罪过?”
最轻也得进诏狱松松筋骨。
“以为现在还是他师父只手遮天的好时候呢?幼稚!”
池宁……
出了内官监,他转头就去了静王府,之前给静王府递的拜帖刚好用上。
第十二章 努力当爹第十二天:
静王府坐落在雍畿城西,是大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王府建筑群之一,曾先后作为开国大长公主、首辅名臣谢望以及肃帝三王叔的宅邸,陪伴它当时的主人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或精彩或辉煌的民间传说。
于是,等这栋久负盛名、雕梁画栋的祖产,传到静王手上时,它的占地已经扩大到了约一顷(六万六千平方米)的恐怖面积。
在寸土寸金的京城,拥有这么一座蔓延数十里的庞然大物,是一种什么体验?
池宁曾觉得这代表了肃帝对庶长子无限的爱。
如今……
只从大门口被迎到正堂这么一路走下来,池宁就已经很严重地怀疑,肃帝当年有可能只是单纯地想给儿子减个肥。
静王从小就是个远近闻名、中外驰名的大胖子,胖到寻常马匹根本驮不动的地步,当年还有贵妃公然讥讽过,太后有琴氏这根本不是在养儿子,而是在养猪。
猪,咳,不,静王不负太后的辛苦养育,出落得十分优秀且成功。除了不受控仍在飙升的体重以外,静王在其他方面真的没的说,比他同辈的兄弟姐妹们不知道出色了多少倍。才华横溢又礼贤下士,还自带一种心宽体胖的亲和,在朝野上下有不少拥趸。
在人均颜控的大启,静王能以这么一副过于狂野的尊容,得到如此多心甘情愿地追随,真的只能归结于强大的个人魅力。
天和帝失踪后,静王作为太后养子,自然也是继承皇位的热门人选。
新帝与静王当时几乎是前后脚地从藩地出发,但静王因一路不愿意放弃寻找天和帝,这才比新帝稍晚了一些入京。
永远不要小瞧“稍晚一步”这个说法,有时候历史就是这么荒唐,错过了先一步入城的机会,便是错过了天下与皇位。公子纠如是,西楚霸王如是,静王也如是。
池宁在此前和静王是没有任何交集的。他在永平年间入宫时,还是个无人问津的弟弟,还轮不到他往当时还是大皇子的静王面前凑。等他稍大些入了内书堂后,静王已经拖家带口去了蜀地就藩,而藩王是不能无故入京的。
池宁也就在肃帝驾崩的大丧礼上见过静王一面。
高高壮壮的静王,就像是熊一样,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匆匆入宫,第一个跪在了当时还是太子的天和帝面前,山呼万岁,祈愿太平。
池宁到静王府时,静王并不在府上,据说是出门访友去了。
静王妃去得早,静王是个情种,再未续弦,只有静王世子这一个儿子。如今静王府上能做主的人,还真不多。
幸好,静王世子正在书房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