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总的古代帝王之路 第361章

作者:凔溟 标签: 穿越重生

老太爷依依不舍地将目光从这些箱子上挪开,与寇骁商议道:“咱们寇府财薄,想翻倍送嫁妆是不太可能了,不过这些东西你都可以带走,还有原先给你存的那份聘礼,也添进去,勉强不会太难看。”

寇骁摇头说:“这些东西,您挑些喜欢的留下,再变卖一部分,换成寇家军的铠甲,还有,家里的那部分就不用给我了,留着将来妹妹们出嫁用。”

老太爷皱着眉头反驳:“这怎么可以?本来嫁妆就不多,还要变卖,等送嫁妆的时候可是要绕全城的,太少了我寇府脸上也无光,你别小看这些俗物,你在王府底气足不足就全靠这些了。”

寇骁哭笑不得,“祖父,您想岔了,我寇骁在王府真不用靠这些,养家糊口是王爷的事情,我只负责保家卫国。”

老太爷摸了下脑袋,心想:也对,他孙儿是大将军呢,领着数万寇家军,哪是那些后宅女子可比的。

可越是这么想,他就越不是滋味,他好端端的孙子,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怎么就想不开去嫁人呢?娶个媳妇回来不好吗?

不过这事情已经不可能改变了,老太爷不费口舌去争辩,他瞪了寇骁一眼,甩袖离开,“随你吧,反正我也不怕丢人了。”还有什么比孙子和王爷有一腿更丢人的事呢?

外头的百姓虽然没敢嘲笑他俩,可心里指不定多鄙视呢,也亏得他二人身份贵重,换成普通人家,早被家里乱棍打死了。

“还有,你母亲那还是多去劝劝,总不能一辈子关着,而且她疯疯癫癫的闹,家宅不宁也不是好事。”

寇骁正色说:“是,孙儿知道了。”

******

李煦回到王府,瞧见纪韩宇和张曜在府里等他,便留他们在家里用晚饭,顺便还请了一些亲近的官员和钟、谢、田三家的当家人。

纪韩宇找机会把他们商议好的事情告诉李煦,诚心诚意地说:“王爷给了寇将军委屈,总要给点补偿,就当博君一笑也好。”

李煦笑着摇头,“不用如此,此事我与寇骁已经达成一致,不会委屈了他的,就算是委屈,也是他愿意的。”

纪韩宇没料到他会反对,继续劝道:“将军乃性情直爽刚毅之人,确实不太可能觉得委屈,但下官们也想当面与他庆贺,让他知道我们的诚意。”

李煦模棱两可地说:“等成亲后再说吧。”等他们知道,自己成亲娶的是谁,应该就不会有这个提议了。

不过这个提议也挺好的,光明正大地将寇骁介绍出去,也是给寇骁正名和长脸,等成亲后可以考虑再办一次。

杨公公听随从复述了这一日的热闹,又听说了那一箱箱贵重十足的聘礼,疑惑地问:“王爷当初没带多少钱财出宫,据说一路南下也花光了所有钱财,如何能在三年内积攒到如此多的财富?”

那随从小声说:“外头的百姓都说王爷经营有道,很能赚钱,而且您忘了,寇家军曾经攻打海贼,应该是缴获了不少好东西。”

杨公公并不觉得顺王能赚多少钱,而且就算有也多半是下头人孝敬的,顶着顺王的名头,百姓总不好与王府争利,就显得顺王做生意极容易,如果不是这层身份,谁会让着他?

“里头应该有寇家暗暗资助的一部分,反正最后都是要给寇家女的,先拿出来给王爷做面子对双方都有利。”

“也有道理,寇家在南越强横了数百年,又是将军世家,肯定积累了不少财富。”

杨公公倒是不眼馋这些,他追问道:“你可见着那位寇三娘了?相貌如何?果真怀孕了?”

随从摇头道:“压根没瞧见人,也不知是当地风俗还是怎滴,并没人要求准王妃露面,也许是顾忌着她的身子吧,毕竟都那样了,露面也不太好看。”

“算算日子,也快要生产了,王爷应该会在她生产后再成亲,就不知这一胎是儿是女,不如咱们再等些日子,若是王爷生下嫡子,咱们也好回去报喜。”

“您说的对,宫里多年没有新出生的皇孙了,皇上知道了一定很高兴。”

杨公公笑了起来,他到不觉得皇上会有多高兴,而且封王的嫡长子是要送到京城抚养长大的了,以往许多父子间就是因此反目成仇的。

想想也能理解,好不容易盼来的儿子,要送到京城为质,说不定被养成什么性子,谁乐意呀?尤其像王爷这样爱的深切的,哪里舍得哟?

第262章 你想横刀夺爱?

李煦并不知道杨公公在想什么,不过这次他没有太防着对方,只派了老七给他做车夫,随他去哪。

杨公公也表示理解,王府要办喜事,刘树肯定忙翻天了去,根本抽不出时间陪自己瞎逛,而这个新车夫,脚是坡的,长的也丑,更重要的是闷不吭声,一棍子下去打不出一个屁来,实在无趣。

不过很快,他就不在意这些了,他发现每到一个茶馆酒楼,议论最多的就是王爷娶亲的事情,每个人都用一种隐晦的表情诉说着这门亲事,杨公公以为那是因为准王妃是个再嫁女的原因,还对王爷的眼光表示怀疑。

除此之外,聊的最多就是南越书馆与南越书院,无需多打听,杨公公就知道了这两个地方在哪。

他带着随从去了位于郡守府附近的书馆,一眼就看到了立在大门外的石碑,凑近一看,全是各家各户捐书的记录,他与随从嘀咕道:“还以为是王爷花钱买的书籍,原来是各家捐出来的,肯定是迫于王爷的淫威,否则谁家愿意将藏书献出来。

没想到王爷看着和气,居然也有雷霆手段,你瞧,南越这些贵族世家被管的服服帖帖,非但不敢与他争利,还得拿出家藏典籍给王爷做善事。”

他们进去走了一圈,也借了一本书看,然后被一个少年拦住了去路,那少年穿着打补丁的布衫,腼腆地问:“这位爷,您需要人读书或者抄书吗?”

杨公公愣了下,问:“你是书生?”

“只是能读能写而已,算不上书生,不过明年小生就能从学校毕业了,若有机会入南越书院读书,应该就能算上书生了。”

杨公公余光瞥见有人拿出两文钱让一名老书生读书,就知道这少年是做什么的了,他顿时有些鄙视,大燕以士为荣,学子们本该穿着体面端坐雅室,如这般为了两文钱而出卖学问的实在不雅。

“不必了,大爷我识字。”

少年面色如常,只说了句“叨扰了”就转向下一位客户。

杨公公在书馆里坐了半天,将这里头的规矩摸了个透,越发看不明白顺王建这书馆的用意,说是用来笼络民心的吧,又得罪了世族,得不偿失,说是为笼络学子书生的吧,又让低贱的贫民自由出入,甚至让学子给贱民读书抄写,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第二日,他又去了南越书院,书院已经初具模型,从外头就能看出是个极大的院子,有高高的围墙围着他看不到里面,他顺着围墙走了一圈,感慨道:“南越地广人稀就是好啊,如此大的面积在京城就是王公贵族也买不起。”

随从附和道:“您也说这里是南越了,哪能和京城比?”

站了会儿,杨公公看到一个老爷模样的人从大门出来,身后跟着一串人,他正对着大门指指点点,显然是这里的主事。

他问老七:“那位老爷是谁?”

老七只一眼就认出那人是寇家老太爷,犹豫了下,觉得没什么好隐瞒的,便告诉了杨公公。

“原来是他,这位老太爷瞧着身材健硕,精气十足,怎么他没当寇家军的将领反而让孙儿领军呢?”

这事全南越的百姓都知道,老七含含糊糊地回答:“老太爷年纪大了,没有寇将军年轻啊。”

杨公公想起朝廷里那些年过半百的老将军,对此不置可否,不过这是寇家的事,与他无关,与朝廷也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