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巫(江甯) 第79章

作者:江甯 标签: 宫廷侯爵 古代幻想 玄幻灵异

星火燎原,火势很快就蔓延开,防火沟前的空帐烧的极旺,浓烟滚滚。漆黑夜幕火舌缭绕,如同人间炼狱。

杨冲站在沂山关的城墙上极目远眺,隔着浓烟他有些看不清密林处的情况,但冲天的火光无不在昭示周军正在经历煎熬。

天微微透亮时,弓弩手返回沂山关。

“……属下于饮马坡下听的清楚,周军惨叫声不绝于耳。然火势汹汹,无法进密林深处探查,只在外围听得周军奔走。三万人齐动,树林摇晃不止,越往后动静越小。属下估计周军被火烧、踩踏而伤亡者不计其数。”

杨冲激动的一掌拍在城墙上,仰天大笑:“此战实乃天助我也!众将听令!”

“末将在!”

杨冲拔出佩剑直指饮马坡,吩咐众将:“天亮以后,浓烟稍退,即随本都督出关杀敌!”

饮马坡的硝烟气随风飘到了三十里外冯起的营地,天刚亮李玄度便醒了。他引颈向西遥望,黑云沉沉,压的人心里不快。

冯起端来早饭,见李玄度脸上不见往日笑模样,以为他担心前方战事,忙安慰道:“李先生莫忧心,斥候昨夜紧盯饮马坡,今晨方归,密林中五千军马并无伤亡,大将军也好好的呢。早饭已备好,先生吃些粥吧。”

吃食上李玄度向来不会苛待自己,他往石墩子上一坐,一手端着粥,一手拿着白馒头,饶是如此,冯起也觉得李先生吃相优雅极了。

“五千军士准备好了?”

冯起回道:“照将军吩咐,昨夜军中造饭时属下便留了锅底灰,叫军士涂抹于面颊。属下瞧这会儿浓烟已开始散退了。”

李玄度点点头:“出发吧。”

冯起拱手应是。

五千军入密林支援,冯起也要率余下部众入剑谷设伏。他留下方野和一小队兵卒保护李玄度,说道:“阿琮领兵三千负责接应,属下早已传信过去,想来要不了多久便能与先生合兵一处。此地安全,还请先生稍待,前方必有捷报!”

李玄度微微颔首:“刀剑无眼,冯副将保重。”

哪知冯起前脚率大军刚刚开拔,后脚赵琮便到了。

李玄度挑眉:“我估摸着你得午后方到,不成想来的挺快,只怕天不亮就出发了吧。”

赵琮眼底尚有些许乌黑,他拿鞭梢挠了挠头,嘿嘿笑道:“前线要打仗了,我担心先生和大哥。”

“无事,你连夜奔袭,人困马乏,趁眼下没什么事儿,先去帐子里休息吧。若需支援也免得疲累无神。”

先生的话赵琮是听的,随即便命军士原地休整待命。

李玄度又将目光落在了饮马坡方向。

滚滚黑烟渐渐褪去,自沂山关俯瞰依稀能看到些周军残破的影子。

杨冲看了一会儿,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却又一时说不上来,只是莫名有种心惊肉跳的感觉。也许是太多年不曾打仗了吧。

他还记得那年西戎攻打西北六城,那时还是大周门阀的杨氏理当发兵驰援,可杨凌收了西戎的礼,拒不出兵,眼睁睁看着西戎践踏百姓。六城百姓恨极了杨氏,杨氏先祖百年积累的声望也在那时一败涂地,声名狼藉。

固然自己心中早已不满大周,不愿听其差遣,更不愿因此而折了杨氏兵马,削弱自己的实力。但身为一名将领,他仍为自己的退缩而感到可耻。而今态势陡然一变,陇西终究站在了大周的对立面。

事已至此,绝不可拖延怠慢,战机稍纵即逝。

杨冲拇指一推,“唰”的一声,利剑出鞘!

“开城门€€€€”

自陇西立国后便一直紧闭的沂山关终于打开了,踏出关城的那一刻,杨冲甚至觉得脚下的土地变得有些不真实。

他沉下气息翻身上马,突然马惊了一下。多年不曾战场征伐,杨冲一时反应不及,被马颠了下来。

亲兵骇然,忙将人扶起来:“大都督,阵前惊马非吉兆,恐……”

“住口!”杨冲摔下马来,腰腹隐隐作痛,他扶腰斥了一句:“莫胡言!”

王副将也觉得阵前惊马不是好兆头,但城门已开,箭在弦上……

快马奔袭至饮马坡下,浓烟已散,干热的空气拂过杨冲那张沟壑纵横的脸。他面沉如水,等待斥候回报。

残存的硝烟味让战马有些烦躁,不安的踢踏着步子。也许是等待的过程使人焦躁,后腰处的痛感愈发明显,杨冲心里的不安也越来越强烈。不过半炷香的功夫却显得尤为漫长。

斥候终于回来了,他面带喜色:“禀大都督,周军被火烧的人仰马翻,盔甲零落,一个个垂头丧气,此刻正在捡拾兵器收拾残帐,看样子是准备拔营了。”

随军出关的王副将闻言总算踏实不少,他策马上前,道:“周军才经大火,一夜慌乱,兵卒必疲累不堪,犹如惊弓之鸟,不堪一击。我杨氏神兵天降,不需费什么功夫便能将周军围剿,以此震慑大周,短期内必不敢犯我沂山关。”

杨冲沉吟片刻,问那斥候:“可曾看到周军尸体?”

斥候回道:“瞧见了。不过属下唯恐惊了他们,不敢靠的太近。只远远看了眼,离饮马坡最近的营帐下似掩着几具焦尸。”

弓弩手队长拱手道:“那里当是最先受到火箭攻击的营帐,事发突然,周军定然来不及跑。”

“好。”杨冲勒住缰绳,抬手一挥:“步兵出击,弓弩手掩护!”

赵珩涂了满脸的锅底灰藏在树上,眼神迸着精光。灭魂许久未曾出鞘饮血了。

他紧握剑柄:“老伙计,今天叫你喝个痛快!”

似是从硝烟战火之中感受到了杀伐血气,灭魂剑身铮铮作响。直到一记利箭穿透苍穹,萎靡不振的周军突然如神光附体,就连那遍地“焦尸”也似诈尸一般,纷纷拔地而起。

这让士气正盛,呐喊着冲杀上来的沂山关军当场愣住。直到冲在最前面的领头被一柄凌空飞来的剑割断了头颅,热血喷溅在后来人的脸上,他们方才反应过来。

“中计了!中计了!”

前排的士兵嘶吼着欲往后退,而后冲上来的士兵不知情由,只顾着猛冲。不等周军反扑,他们反倒自家先乱了阵脚。

弓弩手压阵,扑簌簌的向林中射箭。周军见状立刻后退至射程范围之外。

步兵小头领阵亡,冲杀上来的步兵一下子没了主心骨,不知该进还是该退。前排弓弩手见步兵犹豫不前,喝道:“大都督就在坡下观战,尔等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

兵卒们闻言又一次向前冲杀过去,直到弓弩手赶上来方觉事情不对。然而为时已晚,埋伏在密林两侧的周军已然断了他们退路……

山林之中传来凄厉的拼杀声,杨冲握着缰绳,眉头紧蹙。

王副将坐在马上不敢分神,突然林中发了响箭,他忙抬手一指:“大都督,可以围杀了。”

杨冲微微颔首,抖了抖缰绳:“出发!”

大部队快马奔至饮马坡下,只见数十个周军狼狈不堪的跑了下来,王副将当即率部下冲上前去。

坐镇中军的杨冲眉头皱的能夹死一只苍蝇:“不对……若周军受到攻击威胁,他们应当向南而逃,怎反倒往西边来,这不是自投罗网么……”

正在杨冲惊疑不定之际,忽觉地动山摇,他猛地抬头,却见饮马坡上不知何时竖起了周军大旗。暗红的旗帜上书一个“赵”字,笔走龙蛇,威风凛凛,哪有半点被火烧的迹象。

喊杀声从四面八方传来,他甚至分不清敌军到底在哪里,他只知道自己这位纵横沙场半生的守关老将,中了埋伏了。

第122章

赵珩立在树梢之上,挥动周军大旗,气沉丹田,大喊道:“割下杨冲头颅者,赏金百两,加官进爵!”

大周改革军制,凭功劳立赏罚。赵珩这话无形当中给了大家伙激励,大周的将士们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一般疯狂砍杀。

眼见从坡上冲下来的周军越来越多,杨冲当即拨转马头,急急下令退兵。

就在这时,冯起率大军从剑谷方向斜刺而来,杨冲没料到周军还有后手,一根利箭擦着他脖颈飞过去,洇出阵阵血红。

许久不曾见过这阵仗,杨冲当下惊的不轻,捂着脖子嘶吼:“撤,快撤!”

不过到底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总算没有彻底乱了分寸,慌乱过后亦能抽出神识急急观望眼前两军态势,忙又下令道:“右翼军阻断剑谷方向来的敌军,中军与我突围,沂山关不容有失!”

直杀到金乌西坠,双方陷入疲战,杨冲在亲兵的拱卫下好不容易冲出重围。

留守沂山关的刘副将见前方沙尘滚滚,还当是大军得胜而归,正欲开城门迎大都督入城。忽然他目光一凝,猛然发觉大都督之后竟有周军追杀!

他抬起手,目光紧紧盯着杨冲和亲卫兵,额头沁出汗来。眼见距离愈发近了,这才吩咐手下:“速开城门,待大都督兵马入城,即刻紧闭关城!”

冯起追着杨冲奔袭至沂山关下,忽地一阵箭雨铺天盖地般袭来。

他堪堪勒住马,骏马扬起前蹄引颈长啸,根根利箭钉在面前的土地上,再往前就是沂山关的射程范围了。眼看着杨冲回了关城,冯起恨恨的啐了一口:“可恶,就差一步!”

抬头看着沂山关城,城墙依旧巍峨如初,上百弓箭手拉满弓弦,利箭直指城下周军。冯起提枪指着刘副将,喝道:“听着,且叫杨冲老儿的头颅在他脖子上多留几天,他日我冯起必来取他项上人头献给我家赵将军!”

才入关门的杨冲听得关外隐隐传来的声音,气急攻心,一口鲜血喷出,当下晕死过去,人事不知。

“大都督!!!”

比起沂山关内的慌乱,周军此刻士气大增,全军将士皆喜气洋洋。

投军多年的老兵笑的一脸灿烂:“多少年不曾打过这么痛快的仗了。”

一旁的小兵撇了撇嘴:“说的好像你以前打过多少仗似的。从打赵都督领了南平关,边关一直安稳着呢。不过话说回来,我这头一次上战场就斩敌三人,那吹出去也是倍儿有面子的!”

老兵就冲另一队的年轻兵卒抬了抬下巴:“人家斩敌十五都没炫耀呢!”

小兵向那人投去羡慕的目光:“这得拿多少赏金啊。”

“……此次我们大获全胜,我军伤者三百余人,亡故者不足百人。斩敌军近千人,斩敌军副将一人,头领三人。”

赵珩听手下部将汇报此次战况,没什么表情的点了点头。这和预想的并无太大出入。周军首战告捷,算得上一场漂亮仗。

冯起一脸可惜道:“无奈叫杨冲跑了,若杨冲一死,沂山关必乱,我们趁虚而入一举收复沂山关那该多好!”

“老小子跑的太快,我在林中抽空瞟了眼,大月山的兔子都没他撩的快。”张齐这话一出,惹得众将纷纷大笑起来。

赵珩也忍不住弯了弯嘴角,他道:“杨冲毕竟是守关老将,此次中埋伏也仅折损千人,可见此人行军颇有章法。若非我们以此计引他出关,只怕待到入冬也伤不了沂山关分毫。”

说到这,冯起又叹了口气:“如此一来,杨冲必定紧锁关门,无论如何都不会再出来了。那沂山关城高险深,就算这回关军损兵折将,我们仍很难攻进去啊。”

诚如冯起所说,他们领的军令是攻下沂山关,灭杨氏,收复陇西。眼前小小的胜利和目标比起来根本微不足道。

赵珩见气氛陡然凝注,目光掠过众将肃然的脸庞,轻笑一声:“怎么,这就打了退堂鼓了?”

冯起忙道:“当然没有!我们能胜一次,就能胜第二次,第三次!”

“说得好!”赵珩一掌拍在桌上:“经此一战,我们已然达到了震慑杨氏的目的。眼下我们没必要纠结于如何再引杨冲出兵,而是将目光落在陇西杨氏内部。”

冯起“嘶”了一声:“大将军的意思是……使一出离间计?”

赵珩道:“也可以这么说。我只是恰好拿到了杨氏一点内部消息,杨凌并不赞同杨冲引兵出关。”

张齐一惊:“这么说是杨冲无令擅自发兵?!这又经大败,还折了一员大将,杨凌必不会轻拿轻放了。”

“若这时陇西内部再生动荡……”赵珩屈起一根手指敲了敲桌子,眸光渐渐深远。

冯起张齐对视一眼,知道这是将军心里又有主意了,也忍不住有些期待起来。

……

自前次大败杨冲后,前线便没什么战事,赵琮也不好留下。瞧他大哥毫发无损,只将李玄度送到他大哥营里就率军回原地待命了。赵珩将营帐又迁回了饮马坡,远离那片密林。

立秋之后,秋老虎开始发威了,太阳烤的人皮肉发烫,到傍晚方才有两分凉意。

李玄度坐在山石上翘着腿摇扇子,手边放着一壶凉茶,他拿起茶碗滋溜了一口茶水,喟叹道:“杨冲战败可有些日子了,怎沂山关里没听着多大动静?”

赵珩蹲在他旁边啃馒头,许是有些噎得慌,他夺过李玄度的茶碗咕咚咚灌了一大口茶水,惹得李玄度白他一眼:“怎不用自己的茶碗。”

“你的碗香呗。”赵珩口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