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金乡
暴雨冲不干净他快流干的血,狂风惊雷压不住他最后一道绝唱。
杨心问只觉得整个地面都在振动,一种难以言喻的恐惧在顷刻间掌控了他所有的意识,恐惧,更深的恐惧,他像站在两面相对的镜前,每一个倒映出的自己,都在跌入更无边的深渊。
“不可能……不可能……凭你怎么可能请得到祂——”
“哈哈哈哈哈!!!”季铁已是风中残烛,声声泣血,“天地不仁——咳……以万物、万物为刍狗,你生来如星月,我生来如泥点,可在祂面前——”
血沫自他口中吐出,季铁终于站不住,倒在了地上,略略抽搐两下,便只剩能吸嗡的唇齿:
“在祂面前……你与我……又有什么分别……”
杨心问眼见这空间千疮百孔,万物生一,一生万物,万花筒般聚散离合的光景,其中却藏在他根本读不完的道,他想看,他害怕看,他没有不看的权力。
祂如人,如狗,如猪,如树,如草……祂是世间的本源,亦是世间的尽头,祂是圣人,亦是孩子,祂助纣为虐残忍无道,祂众生平等见义勇为。
祂如母亲般怀抱季铁的尸首。
没有人知道祂是什么,但杨心问却倏忽间明白了祂被赋予的那个名字。
《渊落本初》的开篇——“物之终始,初无极已*,无极得太易,太易得太初,太始得太素,太素得太极,后有质之始也,无极为道之终末,未生道前,其名不可说,其状不可表,其理不可道,避讳曰祂,再表一俗世通名。”
“其名——渊落。”
//
*《列子·汤问》
第33章 夜谈
杨心问自知此时虽在岁虚当中, 但祂和姜崔崔他们不同,并非是过往的虚影。
祂的存在就是存在本身,过往和现在的界限由祂来定夺, 祂在此地,那么此地便既是过往,也是现在, 亦是将来。
食人俸禄, 忠人之事, 祂来此地不是为了杀生, 而是回应那人的请求。
只听一声嗡鸣,朗道山顶陡然间降下三道惊雷,那惊雷震得地动山摇, 回响自地底扩散, 整个平罡城都能感到这阵地动。
紧接着山火逆暴雨而起,乌云密布的天幕却被火光烧红,仿佛那瓢盆的大雨是洒落的油,不仅扑不灭火, 反而叫那火越烧越大。
季闲眼看着长明宗山顶的三元醮祭坛被毁,八十一道生魂逃出禁制, 二十多年来的筹划毁于一旦, 他却连动一动眼皮的能力都没有。
祂“看”向了周遭。
那不是一种感知, 而是一种对话。所有人都看着祂, 却什么也看不到, 祂没有眼睛, 却能看见感知这世间万物。
杨心问感到祂朝着自己靠近了。
没有根据但确切的一种感知, 祂在“看”自己。
我要死了, 杨心问心道, 随后又想,我还活着吗?
活着是何物,死又是何物,我如果未曾死过,又如何能知晓自己还活着?
我活着是因为我还在思考,可是谁又说过死了便不能思考了?
如若生死不过一种定义,那便将生定义为可以思考,死定义为不可思考,那我便应当是活着。
可我当真在思考吗?
我该怎么证明自己在思考?
思考又是什么?
一种巨大的茫然淹没了他,杨心问的思绪不受自己控制,仿佛一条衔尾蛇,循环往复,永无尽头。在那双“眼”下他无法思考,却也不能停止思考,他分明存在,可当那“眼”移开,他当真还存在吗?
杨心问得不到问题的答案。
但那是祂对他的提问。
我存在
他没有信心,没有丝毫把握,这个念头就像一种祈祷,是垂在漩涡之上的最后一根蛛丝。
“我还活着。”杨心问说。
隐约间,他似乎看见了不可能看见的东西,微微点头。
可以。
下一刻,他便感到身体里涌入了无边无尽的痛苦,那痛苦超出了他的认知,叫他甚至不确定那是否是痛苦,只知道自己能为了逃避这感觉付出任何代价。
他要死了。
可是他活着。
雨停了。
一切戛然而止。
季闲喘站在原地,姜崔崔的尸身倒在桥墩边,杨心问依旧稳稳当当地倒挂在树上,甚至未曾挪动一寸。
除却季铁残破的尸首,和地上一滩血阵,方才的一切,似乎都不过是梦一场。
这尸身很快便会被阿铭捡走,老厨子和那年轻分割,然后用“人身剑鞘”的传闻掩盖姜崔崔的死亡。
山火止息,雨过天晴。
他们方才不过一瞬,转眼却像是已经要日出了。
季闲扶着桥栏,慢慢地站了起来。他的模样与方才已大有不同,巍然不动的姿态一扫而光,似乎光是站在那儿,便已经耗费了他所有的气力。
“万事休矣……”他许久沉默,最后呢喃着这四个字,“万事休矣啊!”
日出东方,杨心问见那季闲失魂落魄地离开,落在地上的伞也不曾拿。待他的身影消失在对岸的小道上时,杨心问忍着浑身蚁噬的剧痛跌下了树,慢慢爬到姜崔崔身边。
姜崔崔的前胸被拍烂,后脑勺又被桥墩砸碎,眼睛空洞地看着不远处的血阵,里头没有一丝仇怨。
或许她到死都不是很清楚自己究竟卷入了什么事情,也不知道究竟是谁要她死,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做了什么,只是她这一生坦荡,不曾有一丝阴霾。
姜崔崔的“崔”并非翡翠的“翠”,乃是南山崔崔的‘崔’,寓意高大、巍峨之意。
她为心中道义慷慨赴死,不曾怨恨,不曾祈求。
“她不是祟。”杨心问伸手把她的眼给合上,倚剑慢慢站了起来,迎着日出,回头看那客栈的方向。
“师兄,你到底打算做什么?”
//
陈安道在木桶盖子被打开的那一瞬间,便伸手往阿铭的脑袋上贴了一张符。
阿铭还未反应过来,便人往后仰,磕着了客栈后院的墙,瘫软在畜生棚里。
他两指夹着不同的符,一符安神,一符夺魂。他劝解自己无数次,此间虚妄,不可当真,逆转古今,乃如逆水行舟。
饶是如此,他在最后一刻还是差点送出了夺魂符。
人心非草木,谁能道无情。他看过许多本圣人书,又曾偷看过不少侠客话本,每一本都写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当他当真立身天地之间,却觉得万事不由人,侠不公,法不义。
他看着瘫倒在地的阿铭,垂了垂眼,收好那外露的杀意,自后门走进了客栈。
甫一进去,他便闻到了一股陈年的霉味。地上落了一层厚灰,蛛网层层叠叠,隐约能听见耗子在阁楼里乱窜的声响。
他并不惊讶,抬脚继续往里走。
走过了堂前的佛像,接着向前,走到楼梯口,他绕过了右侧的一滩秽物,拾阶而上。
楼梯上有人在等他。
颜为生提着油灯,冲他笑了笑,半晌侧身抬手道:“请。”
陈安道亦抬手:“请。”
二人相缀走进了最靠近楼梯的那房间。
屋内与他离开时一致,宽桌长椅,屏风氍毹,熏香床榻一应俱全,皆干净整洁,焕然如新,与外面不似在一家客栈中。
陈安道四下扫了一圈,半晌道:“怎得不见叶兄?”
颜为生说:“道友不知?”
“不知。”
“那怎得不见另外一位小道友?”
“他另有要事。”
颜为生闻言一哂:“承楣在隔壁,让我放倒了。”
“倒是下得去手。”
“自然下得去手。”颜为生沏好了一壶茶,“新鲜的雨前龙井,道友可要来一杯?”
陈安道点头:“能在盛夏时节喝上新鲜的雨前龙井,恐怕也就只有此方天地了。”
“岁虚之中逍遥自在,不知春秋。”颜为生将倒好的茶推过去,“我二人在此地活得这般自在,却不知道友为何非要打搅。”
“除魔卫道,我辈之责。”陈安道轻轻嗅了嗅茶香,“好茶。”
“若不是好茶,我岂敢拿来招待陈家的公子?”
“你认得我?”
“山人自有妙计。”颜为生笑了笑,不再作答。
陈安道知晓追问也无果,转而道:“此方天地,你为主,我为客,不请自来已是无礼,何况我一介废人,如何担得起这般款待。”
颜为生抬眼,似笑非笑地看着陈安道:“既知无礼,你便不该来。”
“我若不来,你们下次又要往我师父身上使什么招,可就不好说了。”
屋外风雨交接,窗户又敞着,烛光摇曳,卷帘纷飞乱舞,带着阵阵的雨丝,润湿了地面。
“你师父?”颜为生一怔,“现世用这岁虚阵应对的,竟是区区一人?”
“算是吧,效果拔群,伤了他一点皮肉。”
“从未听过有这等大能。”
“现世已与二十几年前大不同了。”陈安道抿了口茶,起身去关窗,“你们在此地逗留太久,这镇子外头的风光未曾领略半分,心中可有遗憾?”
颜为生没有回答,只是转头看向合上的窗户,半晌合了合眼,轻叹一口气。
室内一时静默,只有那雨声聒噪,屋檐垂水帘,塘里的青蛙此起彼伏地鸣叫,潮湿的腥味和龙井的清香混在一起,叫人分不清究竟身在何处。
上一篇:精神病发现世界终于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