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裁的传奇天师 第446章

作者:初吻江湖 标签: 玄幻灵异

所以,这个细陶罐,是怎么流落出去的?

这玩意儿可不是什么好东西!

谁拿了那都不可能消消停停的啊!

“天师道祖廷里的地庙,原来不叫地庙。”小天师哭笑不得的道:“我们一个道门,庙什么庙?我们都应该叫”观”才对。”

“那叫什么?”独孤浩炎记得他去过龙虎山的,那里风景的确如画一般,但是的确没有见到庙宇。

“那里最初叫镇宫,就是镇压一些东西的地方。”小天师道:“取”镇”为名,乃是因为”镇”字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国语·周语》,《国语·周语》: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造字本义为填,压;引申为压制,抑止的意思。最初的镇宫虽然名气很大,但是规模却很小,其实名声在外,但真正的镇宫是在地下,地表建筑普普通通,为的是防止吸引人来一探究竟。”

而《镇妖异闻录》,其实就是镇宫的流水账,明细本而已。

第271章 张氏败家子

“是的,是的!”张掌门在一边一拍大腿:“典籍上是有这样的记载,但是所谓的《镇妖异闻录》,我们一直以为是个古代话本,或者是古代像是《搜神记》那种书。”

所以没人将其当做典籍。

都以为是某一代喜欢看话本的天师收藏起来的,没人真的细细研究。

谁知道竟然是镇宫的流水账!

张掌门现在觉得,自己这一趟来的太值了。

“这件东西是镇宫地下室里放着的,怎么到了外面?”独孤浩炎也觉得有意思了。

“往下看看再说。”小天师示意小夏秘书继续放。

小夏秘书就亲自操刀,给他们放了幻灯片。

里面记载:当年天师道的人消灭了这大妖的妖身却无法毁去尸骨,更无法驱散妖魂,于是只好在皇家的御窑里,烧出来一个四方轮回妖骨罐。

当时为了不引起轰动,没敢这么说,而且取来烧制这四方轮回妖骨罐的土壤,可是取自秦皇汉武的坟头土。

又请当时的大汉天子亲自沾着金墨,写了一个“封”!

将这大妖的尸骨跟妖魂,一起封在了罐子里。

这位肃宗孝章帝刘炟,是一位书法家,他的草书非常有名,后世流行的“章草”,据说就是由于刘炟的爱好而形成的一种书体。

章草是早期的草书,始于汉代,“今草”的前身。

由草写的隶书演变而成。与”今草”的区别主要是保留隶书笔法的形迹,上下字独立而不连写。

由这位大汉天子亲自书写的“封”字,哪个妖敢破?

这一封印就是上千年,里头的妖魂都要消散了好么!

可就在这个时候,有了转机!

首先就是这个时候过了上千年,汉朝的东西,哪怕是一个粗陶的饭碗呢,那都是古董了好么。

而镇宫几经变迁,一直到明末清初,满人入关。

成了这锦绣江山的主宰者,而且满人信奉的是萨满。

后来又信奉佛教,佛教各种分支也都兴盛起来,而此时,作为汉人传统信仰的道门却式微了,被迫蛰伏了起来。

不过传承千年的道门到底是底蕴深厚,满人也不可能对他们怎么样,只能放置不管。

随便封个官名,挂靠在钦天监里就行了。

但是事实所迫,龙虎山的张家也不能不有所表示吧?

尤其是在康熙朝,为了让道门能延续下去,龙虎山张家不少子弟入朝为官,挂在钦天监里任职。

后来在康熙除掉鳌拜,平了三番之后,这位张家的子弟也成了钦天监的监正,也就是这一部的最高长官。

投影仪上的记载,写到这里的时候,就改成了普通的繁体字。

已经很有近现代繁体字的样子了。

这样的变化,非常潜移默化,而且很有代入感。

而当时的张家出了个钦天监,倒也没人觉得奇怪,毕竟那可是传承了千年的汉嗣天师府啊!

嗣汉天师府之名,来源于元世祖忽必烈册封东汉张陵第三十六代传人张宗演为“嗣汉天师”,其意表明自东汉始,代代相袭,道脉悠长。

虽然同样都是少数民族的皇帝册封,可元朝完蛋了,清朝也同样是少数民族所组建的朝廷。

当时的天师乃是张继宗。

这位天师字善述,号碧城,乃是天师道第五十四代掌门。

不过他的继承非常具有传奇色彩。

“张继宗两岁就继任了天师掌门,由其叔张洪偕摄理教务。后来张继宗十八岁的时候,成年了,按照规矩,需要入京觐见康熙帝。只是那个时候突然有传言说有人要争夺张天师之位。估计就是当时康熙帝的手段吧,他令张继宗与其人分坛祷雨分别真假,结果张继宗获胜。”小天师道:“这下子,康熙皇帝没办法了,只能承认他是正统。”

“不错,据《补天师世家》载,康熙二十年的时候,这位少年天师袭爵入觐,上命祷雨,灵验,赐御书碧城额以为号。康熙三十三年奉诏进香五岳,在汴京等地,以铁符镇水。三十五年上赐干坤玉剑。四十二年诰授光禄大夫。四十六年赐第京师,五十二年赐帑银重修龙虎山殿宇。五十四年入觐京师,行至扬州琼花观而羽化,享年四十八。”作为天师道如今的天师,张掌门对于自家的家谱那记得不是一般的清楚:“一般我天师道的掌教真人都是长寿的,最短也是要活个六七十岁,都是八十以上才会去世,活超过一百的都不少见,只有这位先祖,大概是当时的环境使然,他老人家不到半百之龄就溘然长逝,能跟他老人家一样的就是宋时的张继先天师,国家薄弱,先生三十六岁就归天了。”

天师道的掌门的确都是长寿之人。

从世袭的家谱上可以看到,一般都是八十几岁、九十几岁才去世,且多数都是无疾而终。

“他不遗憾。”小天师却道:“张继先建了上清正一宫与天师府,他是操心劳力过多,才会英年早逝。”

“是,是。”张掌门对于小天师的话很是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