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行舟 第129章

作者:蘅楹 标签: 情投意合 强强 朝堂之上 年上 推理悬疑

“别过来!”夫人不想让他看到亲生父亲的惨状,连忙喝止。

小男孩愣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

象胥官夫人只恍惚了非常短的时间,就立刻从地上爬起来,冲到小男孩身边,拉着他就往外跑:“不能留在家里了!快跟娘去报官!”

趁着母子二人忙着解开门锁之际,莫迟从主屋内飞身而出,一手攀上房檐,矫健地跃至屋顶。

他闻了闻手指上残存的气味,心中渐渐有了想法。

他最后看了一眼跑出门外的母子二人,旋即踩着房顶的瓦片,悄然无声地消失在夜色深处。

与此同时,杜昙昼从沉眠中醒转,眼睛还没睁开,手往身侧一摸,就扑了个空。

他张开双眼,见到床榻上只剩下他一个人,立刻坐了起来。

就在这时,房门被人从外面推开,莫迟携带着夜晚的凉意走了进来。

见到杜昙昼坐在床上,莫迟一怔,问:“你怎么醒了?”

“你干什么去了?”杜昙昼的声线还带着浓浓的睡意。

莫迟回答得很自然:“我睡不着,在院子里转了一圈。”

杜昙昼看他一会儿,向他招了招手:“过来。”

莫迟顺从地走了过去,刚走到床边,就被杜昙昼张开双臂抱住了。

莫迟站立不稳,单腿跪在床边,被杜昙昼牢牢裹在怀里。

“难受么?”

杜昙昼温热的手掌在莫迟背后来回抚摸,他以为莫迟是旧伤犯了,因为身体疼痛才难以入睡。

“还行。”莫迟的声音从他脸侧闷闷传来:“就是你抱得太用力了,我有点喘不过气。”

杜昙昼却不肯松手,语带责怪道:“你身上好凉,晚上站在外面也不知道加件衣服。”

莫迟顿了顿,隐约意有所指般道:“……没关系的,因为对我而言,你已经足够温热了。”

刚从熟睡中醒来的杜昙昼没有多想,他拉起被子,把莫迟兜头一裹,抱着他一起躺到床上。

“再睡一会儿吧,离天亮还有好些时辰。”

“嗯。”莫迟把脸贴在他脖侧,轻轻点了点头。

天亮后,杜府的下人刚打开府门上的门栓,在外面等候多时的京兆府尹就走上了石阶。

不久后,他再次被杜琢引向了杜府的正堂。

杜昙昼刚刚梳洗完毕,连水都没喝上一口。

京兆府尹匆忙向他行礼:“大人!昨夜又出了件大事!下官这回不敢随便叨扰,在您府外等到天亮才敢求见!”

“何事?”杜昙昼凝眸问道。

府尹沉重地说:“又有一个乌今人死在自己家中!此人身份特殊,时任鸿胪寺的象胥官!他官位不大不小,正好是个七品的官员!”

第91章 “下官见过莫大人。”

=====================================

象胥官家中,杜昙昼和仵作一同蹲在尸体旁边。

象胥官和死状和候古极为相似,都是被人一刀割喉,身上没有其余任何伤口,也没有与人搏斗过的痕迹。

京兆府尹说:“下官带人赶来的时候,房中除了一扇窗户大开,其余门窗都被从屋内反锁了,而尸体就仰面倒在床边。房屋内没有被翻动过的痕迹,他夫人进来简单看过几眼,说暂时没有发现东西被偷。”

“反锁?”杜昙昼站起身,环顾四周,道:“这里应该是主屋,象胥官的妻儿呢?他被杀时无人在侧么?”

“回大人的话,象胥官的夫人告诉下官,说他昨夜回到家以后就表现得十分异常,先是让她带着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和儿子回娘家住几天,又让她晚上住到厢房去,不要与他同处一室,所以象胥官被杀时,这间主屋内应该只有他一个人。”

杜昙昼没有说话,低下头在尸体旁边扫视一圈,很快发现不远处的地上,有一把长刀。

长刀已经出鞘,刀鞘就放在左后方的木桌之上。

杜昙昼从怀中拿出手帕,包裹着刀柄将刀从地上提起来。

“刀刃不算十分锋利,刀身上还有几处锈痕,看来这把刀已经很久没人用过了。”

京兆府尹道:“据象胥官夫人所言,这把刀是他好几年前买的,一直摆放在家中。”

杜昙昼看了看桌上的刀鞘,很快推断出象胥官昨夜临死前的动向:“如果他夫人所言不假,那么他可能已经预料到会有人来杀他,所以昨晚锁上了所有门窗以后,也不敢入睡,就抱着刀坐在椅子上。”

杜昙昼又看向洞开的窗户:“后来也许是听到了窗外异常的响动,他壮着胆子抽出刀,慢慢走到窗边查看,随即就被埋伏在外的凶手一刀毙命。”

“大人。”仵作用一块浆洗过的麻布,将地上的某样物事包起来,呈给杜昙昼:“这是卑职在墙角发现的。”

杜昙昼凝眸望去,只见被布包起来的,是一团丝状的东西。

杜昙昼凑近一闻,嗅到一股浓郁的烟丝气味:“是烟丝,象胥官抽烟袋吗?”

“这……没听他夫人提过,下官也没在他家中找到烟管烟袋等物,应当是不抽的。”京兆府尹答道。

“难道是凶手留下的?”杜昙昼拈起一小撮烟丝,在指尖轻轻一搓,烟丝并没有断裂,也没有散为灰烬,应当尚未燃烧过。

京兆府尹在一旁试探地问:“大人,象胥官的死法和候古非常类似,您觉得会不会是……?”

“会不会是同一凶手所为?”

院中突然传来男子清亮的声音,杜昙昼循声望去,见到终雪松在一众侍卫的护送下,从门外走了进来。

见到杜昙昼,终雪松停下脚步,端端正正地行了一礼:“下官见过侍郎大人。”

杜昙昼转身面对他站定:“无须多礼,本官近日忙于公务,无暇他顾,不知状元郎在何处任职?”

终雪松一拱手:“回大人的话,下官现任鸿胪寺主簿,日后与大人同在官场行走、为陛下效力,下官行事若有不妥之处,还望大人直言指出,下官定不胜感激。”

终雪松一番话说完,杜昙昼没什么反应,倒是京兆府尹不由得一愣,旋即飞快地扫了杜昙昼一眼。

按照过往的习惯,新科状元一般都会被吏部分派进翰林院或者国子监任职,可终雪松却进入鸿胪寺任职。

明面上看是吏部的安排,实际上人人都瞧得出来,这是鸿胪寺卿终延,为了巩固自身的势力,才将终雪松安插进鸿胪寺。

按照终延一贯的谨慎作风来说,他不会做出这么明显的举动。

毕竟把亲侄子安排到自己手底下做官,任谁都会觉得他行事太过嚣张,连最起码的避嫌都不愿意做了。

但京兆府尹在官海沉浮多年,几乎是立刻就想明白了终延此举的意图。

€€€€他就是要借这个行为,告诉朝中众人,终家的势力仍旧强大,不是随随便便哪个世家就能动摇的。

终延处事向来低调,这次却故意摆出这么高的姿态,想来只能是因为终延认为,终家的地位受到了冲击。

而现如今的朝堂上,能让终延如临大敌的对象……

府尹暗想,除了他身边这位临台侍郎,恐怕也没有第二个人了。

想到这里,他又不禁偷偷看了杜昙昼第二眼。

杜昙昼面不改色,对待终雪松的态度算得上和颜悦色:“终主簿一早赶来,想必是为了象胥官之事吧。”

“大人说的是。”终雪松朝身边的侍卫一抬手,示意他们不要再跟上,然后大步走到杜昙昼身前:“下官今早一到鸿胪寺,就听说了象胥官被杀的消息,他既是鸿胪寺的官员,下官自然要前来协助大人断案。”

只要杜昙昼想,他能说出无数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将终雪松排除在调查之外。

但杜昙昼没有这么做。

他曾经看过终雪松会试的答卷,也亲眼见到了他在殿试时的表现。

终雪松聪慧非常,得到状元之位实至名归,更重要的是,他是所有参与殿试的考生中,极少数的擅长刑律的人。

无论是会试时的策问,还是殿试时的对答,终雪松在刑律一科上的作答都十分出色。

回绝的话已到嘴边,杜昙昼却改了主意,他停顿片刻,问终雪松:“你刚才说,你怀疑杀害象胥官和候古的是同一个人?你看过候古的案卷?”

终雪松本以为会遭到杜昙昼的拒绝,来的路上,他想了很多种说辞,无论哪一种,他都觉得天衣无缝,一定能说服杜侍郎答应他协助调查。

没想到最后哪一种都没用上。

听到杜昙昼的问题,终雪松眼睛都亮了,他疾步迈上台阶,走到杜昙昼面前,脸上的激动与欣喜难以掩饰:

“不瞒大人说,下官接到吏部命令,任职鸿胪寺主簿当天,就去向少卿询问过候古案的调查情况。少卿所知不多,只告诉下官说候古是被人一刀毙命,凶手极可能是为了寻仇而来。”

杜昙昼点点头:“继续。”

终雪松又说:“刚才下官在门外听了一会儿,听到了大人对象胥官之死的分析,感觉与候古案极为类似,再加上两名死者都是乌今人,所以才斗胆有此猜测。”

杜昙昼淡淡扫他一眼:“你倒是聪明。”

终雪松略显赧然:“下官不是有意偷听,只是担心大人不愿意让下官参与此案,所以才想着在外面多听一会儿,还望大人恕罪。”

杜昙昼侧了侧身,让出位置:“那就请终主簿入内细看,或许你能有与本官不同的看法。”

终雪松精神一振,正要撩开衣摆迈进门去,就听后面一众侍卫急急上前几步,阻拦道:“公子不可!死者不详,怎能随意靠近?!”

终雪松回身急道:“都说了我现在是朝廷命官,是出来办案的!你们不要再跟着我!回去跟我爹说,缙京城安全得很!我一个七品小官不需要什么护卫!”

“可是€€€€”

终雪松沉下脸,那张还带着年轻人稚气的面容上,居然露出了些许威严之色:“我的话你们都不听了吗?现在就给我回去!”

几名侍卫不敢违抗他的命令,只好冲他一抱拳,一齐离去了。

侍卫走后,终雪松立刻向杜昙昼解释:“抱歉大人!那几名护卫都是家父安排的,下官实在推拒不得,以后定不会让他们再跟着下官了!”

杜昙昼略一摇头,示意他不必在意。

终雪松叹了口气,再一次撩开衣摆,经过杜昙昼身侧,走到了象胥官的尸体旁边。

这应该是终雪松第一次见到命案现场的尸身,但他并没有表现出害怕或者迟疑。

他先是站在一旁,将象胥官的尸体从头看到尾,随后蹲下身来,两指搭在尸首脖子上的伤口两侧,用力往两边掰开,检查伤处的形状和深度。

他的动作虽然有些生涩,但都非常准确,一看平日就下了功夫读书的。

片刻后,他直起腰,抬头望向杜昙昼,似乎有话想说,又怕自己说错。

杜昙昼:“但说无妨。”

终雪松咽了咽唾沫,做出了人生中第一次对于死者伤情的判断:“象胥官喉间的伤口,深可见骨,长约两寸,没入喉头约半寸。伤处内部较窄而外部更宽,应当是单刃的刀所致,而且……”

杜昙昼问他:“而且什么?”

终雪松有点为难,眉头微蹙,来回搓了搓手指:“大人有所不知,下官从小对番邦习俗很感兴趣,不仅看了许多介绍焉弥和乌今的书册,还自学了一点简单的两国语言,所以……”

“你只管说。”

上一篇:苗疆刑侦异闻录

下一篇:犯罪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