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念宝儿
……
天色将明。
一架飞行器跨越赤道,载着向哨二人,飞向坐落在世界之极的南极基地。
€€€€第二卷 €€圣地篇€€完€€€€
第3卷 极光篇
第73章 南极基地
万米高空的云海之上,一架银白色的飞行器平缓驶过。
“林向导,马上就要到了。请做好着陆准备。”机舱广播内传来驾驶员的声音。
林辞收起小桌板,直身坐好。
飞行器从TP基地起飞,横穿欧亚大陆西侧,跨越非洲,驶入大西洋上空,又途经南美洲,一刻不停,耗费约十五个小时,终于抵达了他们此行的目的地€€€€南极基地。
轻微的失重感传来,飞行器的行驶高度开始下落。
林辞侧过身,看向窗外,厚实的云层缓缓上升,遮住了刺眼的阳光,灰色的海面和点缀其中的海岛群出现在视线最下方。
因高空俯瞰,视线中的海水与陆地像是完全静止的画面,看上去一片宁静祥和。
林辞不舒服地垂下头,捏住眉心:在过去的十二个小时中,他始终没能再次拨通庄一鸣的通讯器。
扎西次仁,丹增嘉措,白玛阿婆,旺青的母亲……他们,基地的人,到底怎么样了……
……
“目前机外地面温度为-23℃。林向导,请您务必穿好防寒服,并清点好随身行李。下机口在这边,接机人员已经在外面等您了。”
在驾驶员殷勤的嘱咐中,林辞取过男人递来的羽绒防风外衣,同格雷一起从飞行器尾部舱门离开,踏上了这个真正的世界之极€€€€南极洲。
步出飞行器,熟悉的黑色冻土和白色积雪便闯入眼帘。
凌冽的寒风割在脸上,一瞬间,林辞仿佛再次回到了那个远在万里之外的内陆冰原……
“林向导,请上车。”陌生的声音将林辞从怔愣中唤醒。
不,这里不是普若岗日€€€€林辞看着眼前深灰色的高大履带车,握紧手中的皮质行李箱,同格雷一起爬进车后座。
“林向导,欢迎您加入南极基地。我是102批驻站士兵,编号R1027691,专职驾驶运载履带车。很高兴能为您服务。”接机的Mute士兵为发动机点火,车厢被巨大的轰鸣声占据。
车窗外的世界开始后退,士兵再次开口道:“这里是南极洲最北端的南设德兰群岛,我们脚下的这座岛叫乔治王岛,是整个群岛中面积最大的,位于69°16′S,54°31′W,105公里附近的海面上①。这里是古人类科考基站遗址发现最多的地方,也是现在南极基地的总部所在地。”
林辞点头。
为新人介绍当地概况应该是每个基地的传统,向导忍不住想起了刚到TP基地的时候:士兵们的针对作弄,扎西次仁又臭又长的小脏脸,丹增嘉措矛盾的信任与防范,白玛阿婆的感激和善意……
放在身侧的手忽然被人抓住,林辞一愣,看向格雷。
哨兵一脸木然地直视着前方,没有同林辞对视,但温热的大手却稳稳地握着他。
是的,现在不是担心的时候。林辞深呼吸,将心中的杂念随废气吐出:担心并不能帮到基地的人,他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
“我们现在是要去总部吗?”林辞调整好心态,同驾驶员攀谈。
“对。”开车的士兵应是,继续为林辞进行介绍:“南极基地隶属于向哨联盟下的科学研究会,是当今世界纬度最高的人类基地。虽然被称作基地,但这里与其他基地并不相同€€€€南极洲环境恶劣,不适宜人类生存,天罚前,这里就没有人类定居。现在的南极基地也是如此,整个基地就是一座大型科考站,暂居于此的都是相关工作人员。”
林辞点头,这些情况,他早在来到这里之前就从庄一鸣那里得知。
南极基地是当今世界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科学研究实验基地,年均工作人数在一千五百人左右,夏季时,在洲人数最多可达五千。其中百分之九十是Mute科研人员和士兵。
当然,这里毕竟还是向哨联盟的下属组织,除却Mute外,剩下的工作人员自然是向哨€€€€恶劣的野外环境,频繁入侵的外星生物,困难的调研采样工作都需要用到哨兵€€€€这一绝佳的人形兵器。
并且,很多高级向导本身也是科研方面的顶尖人才,比如梅薇丝的父母。
这些位高权重的向导们大部分都有着独立研究项目,他们占据了基地内各个管理层的位置,是南极基地的掌权人。
钢铁汽车绕着海岸线在黑色的冻土上前行,林辞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
“我们到了。请两位下车跟我来!”履带车在林辞的凝思中熄火,开车的司机对二人道。
向导回神,打开车门,手中紧握的皮质行李箱被哨兵接过。
甫一下车,于寒风中抬头,林辞忍不住一愣,眼前的景象让人震惊。
现在是一月底,整个南极圈内正是暖季极昼。太阳斜斜的挂在地平线上,全天候无休地为这片冰雪大陆提供着光照。
清朗的日光下,一栋恢弘怪异、仿若八足蜘蛛的建筑静立在冰封的沿海高地上。
“蜘蛛”的八条“细足”呈拱形,末端深埋在厚厚的积雪和冻土层中,顶端则连接着“蜘蛛”的主体€€€€一个半径超过三十米,五层楼厚的扁平一体式圆盘。
圆盘是由高强度特殊材料无缝拼合建造的,没有任何门窗开孔,表面素白似雪。若不是离得近了,在几百米外看去,很可能会将建筑同雪原冰盖混为一体。
庞然大物静静地趴覆在距离地面二十米高的空中。其下的空地上,散落着五颜六色的铁皮集装箱。
黑色的贼鸥在空中盘旋,时不时从圆盘下方穿过,放声低鸣。
不远处,夹杂着大量鹅卵石大小碎冰的海水奔涌上岸,成群结队的企鹅聚集在滩涂上嬉戏玩闹,几头海豹穿插其间,懒洋洋的打着盹。
如此新鲜奇异的场景,是林辞从未见过的,他不禁驻足观察。格雷也随他停下。
“林向导,请这边走。”领路的士兵在远处招呼。
林辞这才回神,赶上前去。
……
与士兵在怪异建筑的入口分别,隐藏在“蜘蛛腿”中的胶囊仓运行丝滑,载着林辞和格雷快速上升,不过二十秒,便抵达了圆盘内部。
“叮咚~”
清脆的电子铃声响起,胶囊仓门应声打开。
眼前是一间全金属结构的房间,冰冷的金属色将向哨二人模糊的身影反射在墙面。
一抹干净的白色跃入眼帘€€€€是个穿着同梅薇丝相似的紧身衣,披着白大褂的年轻男人。
“向导先生您好,欢迎……”在看到林辞的瞬间,男人平铺直叙的声音忽然一顿,瞬间变得感情饱满起来:“欢迎来到南极基地!我是负责接待您的研究员,我叫伊万€€伊万诺维奇€€伊万诺夫!林先生,您叫我伊万就可以!”
被那一连串的“伊万”震了下,林辞愣了愣才从胶囊仓中站起。
“您好,伊万先生。”
得到林辞回应的研究员脸上笑容更加灿烂,本就有些下至的眼睑下,是软软的卧蚕,看上去乖巧可爱。
年轻人热情而殷勤地伸出手,将林辞从胶囊仓中拉出:“林先生,这边请!我先带您去宿舍存放行李、更换制服,然后再去梁科那里报道。”
研究员异样的态度让林辞心生疑惑,他没有立即跟上伊万,而是同格雷一起站在原地,不解地问:“我们……在哪里见过吗?”
伊万的脸不知为何,刷的一下变成了番茄色,男人有些腼腆地摇了摇头,小声道:“没有,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林先生。”
“那你……”林辞本想问男人的态度为何转变如此巨大,但话到嘴边及时转了个弯:“你和我一个朋友长得有点像,我还以为我们见过呢。”
若对方真的有问题,他不能打草惊蛇。
“嗯。”伊万微微仰头,轻声回答。一双水润讨喜的冰蓝色大眼睛一下下地扫过林辞,脸红得更厉害了。
研究员不说话,林辞也不知该再说点什么。气氛一时有些尴尬。
骨碌骨碌€€€€行李箱的滚轮在地面滑过,发出轻响。
哨兵黑着脸,拖着行李箱横档在向导与研究员之间,冷声道:“不是去宿舍吗?”
林辞看着格雷的背影一愣,这家伙……越界了:没有任何一位正常的向导会允许哨兵跨过自己这样说话。
但好在,或许是哨兵的气场实在强大,伊万在注意到这点之前,最先被格雷的样子震慑。
研究员没有提出任何异议,讪讪地捉着衣角,说:“嗯,对的,是要去宿舍。林先生,我们走吧!”
林辞点头,状似无异地越过格雷,打量着四周,跟上伊万:“这里可真先进啊!我在学院的时候,都没见过这样的建筑和室内装修!”
向导的话,一半是为了转移视线,一半是发自真心。
奇异的建筑造型,完备的内置设施,让人一眼便能看出其中所包含的高精尖技术,并为此折服。
“我刚来这里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感觉!”伊万的眼睛亮晶晶的,他特意放慢脚步,与林辞抵肩同行:“毕竟,南极基地正站在现今人类文明科技发展的最高点。世界各地的人们所使用的最先进的技术,都是从这里产出的。”
“我们现在所在的是外缓冲层,包括了八条支撑通道和基地主体最外层的所有房间。缓冲层是由特制铬合金建造的,这种合金目前只在最新型的机甲上有所装配。因其兼备了硬度与延展性,在为基地提供冲击防护的同时,也让基地的移动成为可能。”
“基地的移动?”跨过自动打开的电子滑门,林辞扭头问伊万。
“是的,林先生,南极基地是一个可移动基地。您可以将整座建筑理解成一栋会跑的房子,也可以将它看做一个可供人居住的巨大机器人。而您上来时所通过的胶囊仓传送管道,就是机器人的‘腿脚’。”走在身侧的研究员自豪地同林辞介绍道。
作者有话说:
本卷关于南极洲的资料都是参考百度百科和一些纪录片啥的,部分内容会进行尽量合理的胡编乱造,会在作话特别说明正确信息!
因为南极大陆其实是一直在漂移浮动的,且南极点是每年修正的,并不一定就在南极洲上。
很多地方的确切经纬度应该也会有变动。
①真正的乔治王岛是62°23S 58°72W,120公里附近的海面上。
故事里毕竟过了好几万年,于是因大陆漂,它就进了南极圈,主角们就可以看极光啦!
第74章 监视
“这里是世界上全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地方。”随着伊万的介绍,向哨眼前原本一片漆黑的走廊渐次亮起暖黄色的照明灯。
与缓冲层完全不同的装修风格呈现在林辞和格雷眼前。
深褐色的暗花短绒地毯铺满了整个廊道,扁圆形的清洁机器人悬浮在距地面十厘米高的地方,无声滑动,会在格雷拖着的箱子离开后,自动飞移过去,将滚轮上脱落的泥土吸除干净。
前行中,几人面前出现了一道三岔口,伊万指着最右侧的金属滑门对林辞道:“林先生,这边!”
话音未落,原本紧闭的滑门快速打开,门后的廊灯也亮了起来。
林辞不是没见过自动清洁机器人,也不是没见过声控热感自亮灯,但南极基地的这些与向导学院的却有很大的不同:
学院的清洁机器人只会在固定的路线上按提前设定好的程序前行,打扫垃圾是顺路,并不会“目的性”如此之强的进行清理。
而热感声控灯则是只有人进入感应器范围内时才会开始工作,也不会如此智能的“提前”发光。
林辞只觉自己像是进入了科幻电影中的世界,他转头询问伊万:“这都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就是把AI技术运用到这些杂七杂八的小地方而已。”伊万笑眯眯地带着林辞走进亮起的走廊:“这里的每一个房间、每一条通道中,实际上都隐藏着数十架特制监控摄像机和收音器。AI通过分析它们拍摄录制的声、画信息,对人类的要求作出即时反馈,使这种高智能全自动化变成可能。”
摄像机和收音器?